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重生女配之庶女逆襲修仙路

正文 第27章 通玄寶鏡 文 / 起床失敗的考拉

    總督府與昌明關達成協議後,西北的經濟發展便加快了許多。各村鎮的禍患對地方保甲兵而言或許過於棘手,可到了正規軍面前則根本不堪一擊。開春之前的這段日子正好是農閒,無事可做的青壯年都被各地長老召集起來進城務工去了,比往年更寒冷的冬季完全無法阻擋人們的熱情。而這一切,卻是因為西北糧價的變化忽上忽下地牽扯著所有人的神經,即使是那些原本對總督府新政不感興趣的人也要被迫適應著西北經濟的日新月異。

    尚未過年的時候,冬季提前到來導致的糧食緊缺就開始顯現威力,地方商人囤貨炒高糧價,百姓入不敷出,叫苦不迭。尋常人的收入大致分成兩種,一類是種地所得,這部分收入雖然佔主體,卻不能滿足日常所需,對那些人口過多的家庭而言尤為如此。另一類則是家庭手工業的收入,農閒時期做些活計來補貼家用,不管是陶罐瓦瓶還是粗布葛衣,草蓆麻鞋或者桌椅凳幾,總之零零碎碎地拿到城鎮裡去買,能換回不少吃食來。而逢年過節的圖個喜慶,誰會想餓著肚子過年?商人們便瞅準了這個機會,哄抬糧價,壓搾農民。

    要是在以往,市面上糧食短缺勢必會引發暴亂和饑荒,然而在今年,各地百姓卻有了新的選擇,那便是集中到工坊裡去做工,工坊廠主開出的薪金遠比家裡做手工賺得多。畢竟這些工坊廠主們作為西北與安家的進出口貿易的最直接受益者,非常清楚每多生產一份貨,便能多賺一筆錢,因此對於來務工的農民全都來者不拒。另一方面,不管是精煉硃砂還是造紙,都需要專門的設備和場地,這麼多人日常生活也需要物資供應,連帶著當地各行各業均是發展興盛。

    居住在南部地區的人則更傾向於前往悲風崖開礦。葉青將礦脈佈局丟給礦場的人後,大量中下品靈石急需開採,而這等暴利的行業自然不愁資金運轉不靈,很快就吸引到了周邊地區發覺家庭手工的行當已經不足以應對居高不下的糧價的人們。而悲風崖礦石的全力開採則導致的市面上下品靈石的過度氾濫,也變相提高了銅幣的購買力。對於西北百姓而言,下品靈石這種貨幣單位更多時候只是一種虛擬單位,各地鑄造的銅幣才是主要通貨。然而隨著西北全面介入對外貿易之中,下品靈石作為跨境貿易的標準通貨單位開始影響到了每個人的生活。

    所有這些生意最終的受益人都是作為西北和安家貿易中介的總督府,再加上悲風崖的礦產相當於是已經充公,葉青手上擁有的硬通貨可謂前所未有的充裕。與此同時,總督府以下品靈石為貨幣大量購入糧食,強行抑制西北糧價,讓辛勤工作的農民們最終得以過上了一個好年。

    而到開春的時候,資金充裕的總督府便派人進大蒼山勘測地形,並且召集人手準備在漢陽河穿過大蒼山的峽谷地帶修建水利工程。

    當然,對外名義上說的是水利工程,實際上葉青卻是不放心蘇家在大蒼山屯的兵,找人挨個山頭查看了下。雖然有陣法保護,勘察之人無法發現蘇家的軍隊,但還是能過發現山中有幾處靈氣有異的地方,估計可能有蘇家軍隊駐紮。

    而這些駐紮點,均是圍繞著峽谷地帶分佈,畢竟大蒼山內可供軍隊長驅直入到安家領地的,也就這麼一條通路而已。

    又到一年年末,葉青估算著日子,覺著差不多快開戰了,便找了個由頭帶著母親和弟弟去安家過年了。

    只不過這一次,她卻不是空手去的,而是帶了一樣本家存放在曲陽總督府的法寶。

    此法寶名為玄通鏡,基座上陰刻有陣法紋路,用時嵌入靈石便可激發其功能,與匹配的其他通玄鏡相連。葉青手上的這面鏡子可以通往兩處地方,一處是葉家本家,平日裡本家有什麼事通知曲陽總督府,像是給蘇家開官道一事,便用此鏡先行聯繫,再派人送來公。另一處則是昌明關,曲陽總督戰時也可作為督軍存在,坐鎮後方卻要能指揮前線,便是靠的這面鏡子。

    不過由於驅動法陣需要中品以上的靈石,之前悲風崖開採的中品靈石都被馮翼昧下了,曲陽總督府很少有機會用到此鏡。現在悲風崖礦區已經充公,中品靈石自然不會少,葉青便可以大手大腳地借助玄通鏡指揮全局了。

    啟動通玄鏡,原本只能照出個模糊人形的鏡面上波紋粼粼,未幾便出現了個樣貌清秀、看上去有點靦腆的小哥。葉青回憶了一下,才想起這位小兵哥以前是在箭塔守門的,就是她第一次見著九玄老祖的那回,對方還特意提醒她不要與九玄老祖對視。只是當時的葉青不明所以,最後還是中招了。

    見了葉青,這位小哥便恭恭敬敬地問候道,「總督大人有什麼吩咐?」

    使用通玄鏡消耗的是靈石裡的靈力,為了節約靈石,通常雙方都會長話短說,不講什麼客套寒暄,葉青也就直接問了,「大蒼山蘇家軍隊動向如何?」

    「前幾日便分成數股走小路去了山下安家地界。據探子回報,蘇家軍隊已經在山下彙集成完整的編制,直朝漢陽河畔的平梁城去了。」

    平梁城乃是過去符菉派盧家的主城,憑藉著漢陽河物資往來雲集富商大賈,其繁華程度更甚於安家主城。風水道門此次奇襲,沒有重兵坐鎮卻又物資豐富的平梁城恐怕抵擋不了多久就會被洗劫一空。考慮到蘇家的軍隊背後就是葉家西北地帶,可謂補給全無,佔領平梁城便相當於是為進攻安家主城奠定了堅實大後方基礎。而且趁著現在漢陽河尚未被冰封,還可以順流直下攻打漢陽河入海口、冬季不凍的鹿兒港,以接應走水路而來的後續部隊,還能打通與蘇家本家的海路補給線,可謂戰略意義至關重要。饒是已經定好作戰目標的葉青也不由得猶豫了一下,是趁著蘇家軍隊圍城之機讓昌明關的部隊從後方突襲,還是繼續原定計劃。

    這段時間在安家呆著,葉青對安家的計劃也瞭解到了一些。雖然有一年時間提前準備,大量囤積軍備物資,但符菉派畢竟人口有限。下界的戰爭,還是以凡人為主,只有高層將領才是築基期的

    修士。畢竟修仙之人,都是求長生,以保命為第一要務。戰場上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萬一陰溝裡翻船,死於凡人之手,只怕悔都來不及。安家也是早早地將蘇家可能進攻的消息通知給了分散到各地的修士,將他們全部召回到祖宅,準備死守主城,耗到蘇家先耗不起了,便能保住性命。

    對於這等龜縮策略,葉青心底是冷笑不已,如果安家的修士不是這麼貪生怕死,或許並不是沒有機會憑借一己之力擊退蘇家的軍隊。正是因為安家一開始就定下了只保修士、拋棄凡人的基調,才會導致大半領土任憑蘇家軍隊蹂躪,最後在安家領地上站穩了腳跟的蘇家軍隊能夠圍城長達一年之久,先耗不住的反而成了安家這群修士了。

    然而葉青的目標終究不是僅僅幫安家打贏這場戰爭,更是要讓蘇家因為這場戰爭受創。稍微猶豫了一下,她便下定了決心,向對方傳話道,「讓盧總兵照原計劃行事,堵了蘇家軍隊的後路,便去白崗山駐紮,等我的消息。」

    「謹遵總督大人命令。」站在通玄鏡前的士兵抱了抱拳,將靈石從鏡子基座上的凹槽裡取出,就見鏡面上再次泛起了波瀾,葉青的影像便從鏡子上消失了。

    接線的士兵名叫丁一,自從許大帶著一百近衛軍護送葉總督去了安家後,丁一便被拔擢到了臨時近衛副官的位置上。由於高級將領大多為修士,為了在戰場上保護命比凡人珍貴的修仙之人,各門派的軍隊內多設立近衛軍,其作用不是上陣殺敵,而是誓死守衛將領。按許大的話,只要近衛軍裡還有一個人沒有倒下,就不得讓任何敵人傷害到將軍。

    因此當許大被調配給葉總督的時候,那叫一個哭爹喊娘,差點沒抱住將軍的大腿死都不放手了。有幸升職的丁一自然是心中暗喜,他瞧得出將軍對這位葉總督相當重視,要知道他們昌明關的近衛軍,可都是將軍親自遴選出來的,說是精英中的精英也不為過,一百人抵得上一千人了。而能加入近衛軍的都是個中好手,總共數量也不多,一百人可以說是分去一小半了。換成是他處在許大的位置上,怕也不能輕易答應的。

    將扣在旁邊桌上的氈帽重新拾起戴好,又拽了拽衣襟,丁一才從寒風中瑟瑟發抖的營帳內走出。他們這群人潛伏在大蒼山上已有數月,之前為了躲開蘇家軍隊的眼線,都藏在洞穴內,輕易連個火都不敢生。好不容易等到蘇家的軍隊開拔,前幾日連布在後方的眼線都撤了,他們才敢出來建個簡陋的營地。只是這大蒼山上冬季酷寒無比,就算時刻在體內運轉真氣,丁一也還是被凍得直打哆嗦。

    昨夜剛下過雪,這日天色晴朗,山間可見度極高,運真氣於眼部,丁一便能瞧見大蒼山主峰上有人活動,連忙小跑而去。由於營地建在背風處,雖然有些氣流通過,可風並不算很大,一旦往高處走,離了擋風的地方,丁一便覺得罡風冷硬無比,吹得他睜不開眼睛。而且這山崖十分陡峭,過去也沒人在這裡活動,連個路都沒有,只能瞅著哪裡能下腳就走哪裡。從營地走到山頭上,還有一段只能靠徒手攀爬的地段,尋常人別說摳著岩石往上走了,只怕朝下方一看,就要被那萬丈深淵嚇暈過去,更別提那刀削斧劈般的風力,直要將他從山崖上刮下去。等爬上山頭,丁一隻覺得自己半條命都沒了。

    山頂上狂風不止,守在這裡的士兵也都是一臉苦相,眉毛上都掛了冰凌,要不是呼吸產生的白霧,簡直跟凍死的屍體沒什麼兩樣了。早在蘇家軍隊的眼線撤走後,他們將軍就來到這制高點上觀察蘇家軍隊的動向,可尋常人根本耐不住這山頂的嚴寒,沒有辦法,丁一隻能安排人手每日兩班輪換,其他近衛軍在下方駐守,有要事通報時再上來。

    「再堅持一下,換班的兄弟過會兒就上來了。」丁一懂得駐守士兵的辛苦,溫言安慰完,才望向山崖處。這山頂是一處傾斜的平地,只見他們將軍依舊是那身單薄的白色長衫,赤著腳佇立在懸崖邊上,破碎的衣擺在風中獵獵作響,擋風的兜帽遮住了大半容貌,只能瞧見臉側的輪廓彷彿因這罡風而顯得更加深刻。

    將軍和他們這些凡人就是不一樣。丁一暗自羨慕著對方寒暑不侵的本事,要是換成他只穿著一件單衫、一條長褲站在這山頂上,不消一炷香的功夫就得從裡到外凍了個結實了。

    似乎是察覺到他的接近,將軍稍微偏過頭,冷厲的目光竟比這山頂的寒氣更讓丁一渾身顫抖不已。連忙低下頭,他牢牢地盯著地面,目不斜視,向對方匯報道,「方纔葉總督來消息了,讓我們按計劃行事。山下弟兄們已經準備好了,可要讓他們動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