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血宋

正文 第三回 謀天下用人不疑 水連天全力抗災3 文 / 任我*飛揚

    第五節」譚愛卿,現在朝中正全力救災,無論何事都要等救災結束之後再說。還是請愛卿理解朝廷如今的難處,以國事為重。」趙惇還想做最後的努力,勸說譚世懷暫時放置爭議,等天災過去再行處置。

    可這譚世懷卻是個拗種,根本不理會天子的相勸,還是**的回答:」宰相為朝廷擔責是朝廷的規據,無人可以例外。」」陛下,依朝廷的慣例,老臣等的確應該主動辭去相位。」以左僕射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肖則為首,其他三相也一起從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來,齊齊跪在御階前,肖則抬頭看向天子:」臣等一直沒有辭位,是因為朝廷正在紛亂之際,不願再給朝廷添麻煩。但既有言官彈劾,臣等自當自動退位,以維護朝廷的規據。」

    本來,除一些位在超品的功臣,大宋臣子上殿都是站班。天子趙惇為了表示對老臣的尊重和對新進臣子的信任,也是為了加強支持自己改革臣子的地位,特地下旨:中樞官員一律坐著聽政,四相才會在朝堂之上有了固定的座位。

    四相現在會有這個表示是不想天子為難,大宋逢天宰相去職的政壇傳統就是皇帝也必須遵守。天子已經強力壓制諫官到現在,譚世懷的參劾,說明天子已經無法再制止諫官們。如果,諫官的參奏再引起那些守舊之臣的加入,只會導致如今的大好局面發生激烈動盪。

    以大宋歷來的執政傳統,就是皇帝也不能無視朝野的公議,之前天子能主動維護他們,四相已經是很感激了。按歷來的規據,去相之後宰相會被下放到地方擔任一到兩任刺史,等風聲過去再返回朝廷。有天子之前的態度,他們應該不會從此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不必再讓天子為難。」都給朕起來!朕不是維護你們,只是不想在這種時候自找麻煩。」天子趙惇再也沒耐心在這種無聊事情上扯閒皮,先是將四相喝了起來,然後盯著譚世懷:」譚愛卿,朕再說一句:現在以救災為重,一切事情等天災結束再說!你退下去吧。」」陛下不顧朝廷規據,執意不許四相辭位,是以私誤公!非明君所為。」這個譚世懷的骨頭還真是挺硬的,居然連皇帝也敢頂撞,他跪下重重的磕了個頭:」請陛下以天下、以朝廷為重,勿以私愛誤國事。」」朕不許四相辭位就是以私愛誤國,那你堅持熟悉朝政運作和朝中情況的四相,在百姓面臨天災、所有人都忙昏了頭的時候辭位,你又以何事為重?!」天子趙惇終於再也忍不住怒火,徹底爆發了,他猛然起立,隨手抓起桌案上的奏章,用力擲還給譚世懷:」譚世懷,你這種諫章朕沒興趣理會。朕警告你,如果你敢聯絡你們那一幫子白癡用諫章來壓朕,那好,就請你們主動交出官職印信,朕也沒興趣去罷免你們。」

    譚世懷憤然揚頭,他的火氣比天子還要大,兩眼緊盯著天子,簡直要冒出火苗來了:」陛下不顧朝廷規據和臉面,以天子之威壓制臣下進諫,就不怕被史官記上一筆,落個-拒諫-的名聲嗎?」」看來,譚卿你不僅是腦袋有問題,就連這記性也出了問題。」趙惇重新回了自己的座位,一臉不屑的看向譚世懷:」朕早就說過,朝中之事以大宋的將來為重,這規據、慣例必須有利於大宋,否則朕一律不守。不必再多說,給朕下去。」」你……」譚世懷怎麼也沒料到,被人稱為明君的天子,竟然會在國家大事上如此的不講理!氣的全身都在打抖,連禮儀都給忘記了,手指著趙惇:」陛下如此胡來,臣要到太上皇那裡去告你。」」脾氣不小嘛,還有膽子公然說要去告朕的狀!你還真的提醒朕了。」趙惇才不怕他的威脅,對門外喝令:」殿前衛士何在?」

    今天值勤的內值班侍衛副統領阮成立刻閃身入內,單腿著地向皇帝一禮:」值班內衛統領叩見陛下。」」傳旨,皇宮從現在起全面封鎖,沒有朕的特旨,任何人不得進入宮院,也不得投書宮院。要是有什麼消息漏到宮裡,驚擾了皇后和幾位長輩,你就不必來見朕請罪了,自己回家吧。」」臣遵旨,請陛下放心。」

    ……

    本來被皇帝突然傳呼侍衛的舉動給嚇著了的大臣們,已經是一身的冷汗,深怕這位脾氣不小的陛下在氣頭上拿這個笨蛋譚世懷開刀。這種時候處置諫官,還是這位以」強項」和清正之名著稱的譚世懷,只怕會惹出不小的麻煩來。

    哪裡想到,皇帝居然發下了這麼一道旨意,只是把皇宮和外界的聯繫切斷了,擋住眾臣去找太上皇。眾臣面面相覷,心裡想到的都是一件事:這天子可真是乾脆,索性把太上皇他們的耳朵捂上,也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看著被自己給弄傻了的譚世懷,天子臉上出現了詭異的笑容,他反而放鬆了語氣,可聽在譚世懷的耳朵裡,卻是說不上是什麼滋味了:」譚世懷,朕知道你是個強項令,太上皇對你的風骨也是讚譽有加。你這麼做,也只是為了保護朝廷規據。可是,規據是人定的,就得為人服務。為了所謂的規據而不顧實情,那就是白癡、是傻瓜。」」朕的話還沒有完呢。」看譚世懷又想出言反駁,天子淡然的一擺手:」你們這些所謂的清正之官,比起貪官、比起那麼把權力看的比什麼都重的奸臣、佞臣當然要好的多,但也不是無所求。你們求的是名,是清官、是正人君子的名!可這名,要看對國家、對百姓有沒有利。死硬的維護所謂的規據、傳統,卻無利於國家,這種清名不要也罷,朕也不會再給你們搏得這種虛名的機會。」」太府卿、太學學政、國子祭酒、臨安武校學政、臨安公學學政!」

    天子揚聲將太府卿歐陽宏、太學學政陸九淵、國子祭酒周行己、臨安武校學政張義和臨安公學學政楊輝叫出了班,看著幾人向自己行禮已畢,天子淡淡的吩咐:」傳旨,從本次彈劾起,凡朝廷中有參劾官員的,只要不涉及機密,一律在坻報和《朝報》公開,允許百姓上書議事。另外,太學學政、國子祭酒、臨安武校和臨安公學也要組織學生討論,將結果上報朝廷。以後,朝廷不再對這種不涉及官員個人品行和行使職權行為的彈劾做出決定,交由臣民評判,每個孤案評判時間以四個月為限。」

    天子吩咐已畢,隨即站起了身:」至於撥款一事,由四相和戶部協商,盡快下發,退朝!」

    第六節

    等眾臣恭送天子離去,職司所在的十幾名官員已經匆匆忙忙的離開了大殿,其他人看著呆呆跪在原地的譚世懷直搖頭:你說你和天子較什麼勁兒?!這下可好,四相沒能去職,連以後的這種參劾也別想得逞了。

    有點腦筋的人都知道,此事一旦公開,又是在這種緊張的局面下,那些崇拜天子到五體投地的百姓,還有那些衝動、熱血的年輕學子們怎麼可能支持諫官們的做法。

    還有,評議時間長達四個月,等評議結束,天災差不多也該收尾了。到那個時候,時過境遷,也無法再提四相辭位一事,這不過是天子的拖延之策。可天子嘴巴大、君無戲言嘛,身為臣子的能拿這個任性的皇帝怎麼樣?認輸吧!

    不出大家所料,右諫議大夫譚世懷的諫章和朝廷的決定在《朝報》上一公佈,立刻引起了吏民百姓的熱議。尤其是朝廷允許百姓對參劾官員一事上書言事,還明確規定以百姓和學子們的評議為準處置被彈劾的官員,這下激起百姓參政的熱情,整個京師臨安都是一片熱烈的討論之聲。

    短短的十天時間,負責收取百姓上書的太府就收到了上萬封。

    至於太學、國子、臨安武校、臨安公學的反應,則更是熱烈,其中以臨安公學為最。

    之前,臨安公學雖然也是大宋最高一級的學府,但總讓人有些不放在眼中。不僅是因為它的成立最晚,也是因為它教授的是大宋歷來輕視的雜學。但隨著臨安公學畢業的學生在地方上漸漸展露頭角,又有了臨安公學院的存在,再加上當今天子不斷的找機會提高它的地位,它在臣民心中的地位也逐步在提高。

    以臨安公學學政楊輝為例,他原本不過是個七品的工部員外郎,就因為他的一部《乘除通變本末》引起了負責制定經濟法的洪遵重視,把他調到了自己身邊任幕僚。等《大宋經濟法典》制定完畢,楊輝以功升職,原本皇帝打算把他調入戶部,可此人不喜為官,寧可自己做學問,之前的官位還是朝廷因功賞的。

    結果,皇帝便把楊輝任命為臨安公學學政,一個不入流的七品小官一下成了從四品官員,而且還賜下了從三品的樞密直學士銜,並賜其食三品祿,虛銜比正職的品級還高,使得楊輝躋身大宋高官之列。現在的四校之中,也只有臨安武校的學正張義因為是七家功臣之一,品級才高過了楊輝。

    如今,臨安公學的學子也和其它三個最高學府的學子們一樣,擁有了對朝政發言和發揮影響力的平等地位,激動之下,那熱情就不用多說了,整個校園裡全是互相爭辯的聲音。

    評議的結果都不必要等四個月之後再看,現在已經是一邊倒的局面,大部分臣民不贊成在這樣緊張的時候讓四相離職。

    正如天子所說,諫官們忙亂了半天,最後也只落下了」白癡」這兩個字。

    就在朝廷忙亂一片的時候,皇后馬憶靈終於到了臨產的時候。這可是天子趙惇第一個孩子,全天下都在關心是男是女,如果天子能一舉得男,不僅是大宋未來有望,而且對如今緊張的局面也能起到很好的安定作用。更主要的是,如果皇后能生個兒子,就算來和親的大金公主將來生了兒子,相比皇后所生的長子和嫡子,也就先天不足,使得大宋不至於因為繼承出現問題。

    趙惇自然也關心著自己的愛妻和肚子裡的小寶貝,不過對外面關於皇后生個兒子可以穩定局面的說法,他卻很不以為然:要生個兒子來幫著自己穩定大宋,沒搞錯吧?本天子還不至於那麼的沒用;反正大金公主一定是來不了的,也不用憶靈非要生個長子才能保住江山的穩定。

    只是可惜了,在面臨天災的情形下,趙惇再想陪著皇后都不行了,他忙的連回宮的時間都少,為了不打擾已經行動不便的愛妻,甚至都不再回皇后的寢宮休息,哪還有時間守在愛妻的身邊,也只能聽聽內侍和宮女的稟告。

    早在剛剛確認皇后懷孕的時候,尚藥局就派來了專門御醫,日日夜夜守在皇后的寢宮外面。到七個月的時候,尚藥局已經計算好分娩的日期,上報給皇帝,預計是八月十二日。大宋的婦科水平並不是很差,尚藥局的計算最多也只會錯個一天。

    確認了皇后的生產日期,尚藥局下一步就是在皇后的宮院中找合適的房間,佈置一個單獨的產房,按婦科的說法,產房最重要的是不能透風,要不會讓產婦得產後風的(這是中國一直流傳的老話,科不科學暫不討論)。這可是虞景兒親自把關,把皇后宮中的所有側殿都查了個遍,最後才在左跨院裡找了個不透風的小房間。

    按照規據,現在皇帝該作的事,就是大大的賞賜。從吃穿用,到藥物、金銀綢緞等等,不過,這可不是趙惇想賞的,他只是在下面送上來的單子蓋了個章。這個時候他太忙,太上皇他們也不讓這些事兒來煩天子,乾脆全安排好了。

    到了九個月的時候,太醫院又加派了專門的產婆和醫生,天天為皇后把脈看診。馬憶靈早給折騰的不厭其煩,但她也知道,現在是胎兒為重,什麼都得為孩子著想,也只能是壓住自己的脾氣強忍。到了接近生產的時候,不只是醫生,就是虞景兒也是天天守在馬憶靈的身邊,她可是第一胎,生產不會太容易的,這麼小心也是正常的。

    可是,尚藥局這回的預估可沒準。本來,為了能看著自己的寶貝出生,天子忙中偷閒,特地和家人一道,守在皇后的宮裡等候。可到了時候,皇后卻連個動靜都沒有。這一下,上上下下的神經都給吊了起來,深怕皇后是難產。

    可說來也奇怪,皇后並沒有難產的徵兆,不知道這小傢伙是不是在跟人賭氣,你越急他越不出來。

    天子也是哭笑不得,自己好不容易才抽出了時間,結果還是沒辦法看著孩子降生。他好笑的對家人說,這個小東西一定是個比自己還要麻煩的皮猴子,還沒出生就和大人較上勁兒了。結果,趙惇反而被長輩們給教訓了一頓,責備他身為人父、不該如此的評價自己未出世的孩兒,搞了個灰頭土臉。

    大家哪裡知道,天子趙惇的玩笑話還真說准了,這個孩子的確是個比他還淘氣的麻煩精,到了後來,連趙惇都受不了。

    這一拖,就拖過了好幾天,搞得尚藥局和太醫院都緊張的要命。尤其是尚藥局,要不是皇家沒計較他們的失誤,裡面的官員早該倒大霉了。皇后一天不生,他們就無法安心,一天到晚的提心吊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