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血宋

正文 第一回 巡工場驚天冤案 平民憤君無戲言4 文 / 任我*飛揚

    第七節

    這個時候的大宋天子趙惇可沒心思和金主迪古乃比賽什麼「聖文神武」!從趙惇登基、乃至成為皇太子以來,這還是他最難過的時候。

    原因是,沒有花上一個月,行動迅速的刑部就已經秘密送上了奏章:韓節一案查清,喬月山所言的確屬實,蘄郡王韓節為一時之氣,威逼地方官員構陷他人,現已致死五人,喬月山的岳母吳夫人也在得知女兒自盡後,在縣衙門口憤而自殺,屍體被丟在了亂墳崗裡。

    吳、喬兩家,除了被「休」回娘家的吳少夫人,就只有吳海天和喬月山被關押在獄中;吳海天由於受刑過重已經傷殘,現在也只餘下了一口氣而已。

    監察台和傾天網所查實的情況,與刑部基本一致!

    翻看著這幾份奏章和隨附的證據、案卷,天子趙惇的手都在打抖,如果說之前他還有一點兒僥倖的想法,現在已經被擊的粉碎:為了一個女人、一口氣,韓節居然能送掉五條人命,兩個家庭已經是家毀人亡。

    更不用說那些地方官員,不是為虎作倀,就是默視悲劇發生。除了一個任曉鵬,竟再無一人敢於主持正義,而這唯一有骨氣的父母官,也被罷官去職。

    在這之前,眼看著大宋重新步入輝煌之路,耳朵裡所聽到的都是「明君」、「聖主」的讚譽,趙惇還很有些自得。可就在自己的眼皮低下,就在京師所在的兩浙西路,居然能出這種慘絕人寰的冤案,被害之人還無處申冤,這天下的冤案還不知道有多少!

    自從刑部的秘奏送上,皇帝就一直呆在御書房裡,默默的看著桌上的奏章出神。天子趙惇雖然調皮,但個性一直很好,對下人也很體諒,臉上總帶著笑容,似乎沒什麼可以難的倒他的事。像今天這樣沉著臉,一直呆坐著不動,還是他主政以來的第一次。

    直到中午吃飯,天子還是呆在原處不動,侍奉的內侍、宮女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無奈的江公公只好請來了皇后:「娘娘,您勸勸陛下吧。他這樣不吃飯,總不是個事。」

    馬憶靈憂鬱的看著趙惇,她也知道此案的棘手之處:說來容易,真要韓節的人頭,皇帝也很難下手。

    畢竟,中興四將的子弟從小和皇室子弟接觸較多,感情也都不差。韓節雖然及不上岳氏兄弟與趙惇親近,但平素也多有交往。對於重情義的天子來說,要殺掉一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同伴,確實不好過。

    趙惇一直呆呆的坐著,眼睛雖然看著桌上的奏章,腦袋裡卻是一片空白。

    此時,他的眼前卻出現了一碗冒著熱氣的白粥,一雙細嫩的小手把一隻小勺遞到他跟前:「再難過,也得先吃了飯再說。」

    「憶靈……」

    「身體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倒下來,誰也不能代替你。」馬憶靈從貼身宮女靈珠兒手上的盤子裡取過幾碟子小菜,擺在趙惇的面前:「來,嘗嘗,這是我和景姨學做的小菜,不好吃可不負責。」

    看著愛妻再次把粥雙手捧到面前,趙惇終於接了過來,一口氣喝掉了一碗。

    馬憶靈看他放下碗,又想叫靈珠兒再端一碗來,趙惇卻搖搖頭:「不必了,憶靈,你陪我坐坐。」

    看著愛妻揮手讓內侍、宮女都離開,趙惇苦苦一笑:「憶靈,本來我以為,自我主政以來,還算的上政通人和,雖然不能算是一代『聖主』,可至少還算是『明君』吧。可是,如此冤案就發生在我的眼皮底下,虧我還自認精明過人。」

    「惇哥,天下無冤案是多少代的夢想,可至今也還不過是夢想。」馬憶靈坐到趙惇身邊,輕輕的握住他的手:「我不知道過去的明君是怎麼樣的,至少從我回歸大宋以來,聽到的都是對你的讚美。為君如此,已經足以對天下百姓的厚望。惇哥,不要太過自責,誰也不可能做到明查秋毫。還是想想,此案到底該如何做吧。」

    「還能怎樣,韓節必死無疑,就算是愧對老蘄郡王夫婦,我也不會放過他。」趙惇長歎一聲,心中說不出是個什麼滋味。從小,對岳飛、韓世忠和張俊這三位中興名將,他可是十分敬慕的。對這三家,也是多加優待,甚至在主政之後,明令不許諫官隨意參劾,必須查有實據。

    有了皇太子的明令,導致大宋朝廷上出現了一個怪現象:本來大宋文臣素來喜歡參武將,尤其是喜歡聞風參劾功高卓著的名將;從趙惇主政以來,文官們從未參過這三家中的任何一人。因為參了也沒用,皇太子直接會丟進垃圾箱的。

    「憶靈,我是不是錯了?也許那些文臣說對了,糾枉過正,太過放縱功勳子弟,導致了今天出現如此難以收場大案的原因。韓節犯下如此大罪,根卻在我的身上,是我虧對了老蘄郡王。將來,我怎麼有臉去見他老人家。」

    「惇哥,你寬待功臣,卻並沒有放縱他們任性而為。從我嫁入皇室,就已經多次見你強調功臣、貴戚不得害民,是韓節自己太過分了。」馬憶靈看趙惇還陷在自責裡,小心的提醒道:「父皇和外祖父那裡,是不是讓皇兄先去打個招呼?免得兩位老人受不了刺激,搞出什麼亂子來。」

    「不了,父皇和外祖父還是我親自去說吧。是我自己的事,怎麼能讓皇兄難做。」

    「我陪你一起去吧。」馬憶靈看趙惇想開口再說話,知道他一定是想阻攔自己,便抬手擋在他的嘴上:「惇哥,你說過,你需要的是能夠與你相伴相依、能夠與你共同面對一切的妻子。既然我是你的妻室,也是大宋的皇后,面臨如此大案,怎能自己躲在一邊,卻看著你為難。無論有什麼事,我們一起承擔。你是天下人的君父,我不也是百姓的母親嘛?!」

    「謝謝你,憶靈。放心吧,我還沒那麼脆弱。」聽到愛妻真誠的話語,趙惇的臉上終於露出了一絲笑容,拍拍愛妻的手:「我想想該怎麼做、怎麼說,才能讓父皇他們接受,你還是先回宮吧。」

    第二天,天子趙惇下旨,請忠信郡王岳飛夫妻和帝后同去城外的聖行宮探望皇祖母、父皇和兩位庶母。

    岳飛自然高興,他與太上皇的關係向來融洽,太上皇退位之後也常去探望。尤其是,半年前因年事已高,將學正之位交給張義之後,岳飛更是三天兩頭的往太上皇那裡跑。只是,與最喜歡的外孫夫婦同行卻是很少,誰叫趙惇太忙了。

    太皇太后和太上皇得到通知,知道忠信郡王岳飛和天子兩對夫妻同來探視,都非常高興。趙惇自登基以來,忙的團團轉,很少能有時間前來聖行宮。幾位長輩雖然想念,但也知道趙惇並非不孝,也盡量不打擾他。

    今天,天子夫婦難得有空,能和岳王老夫妻一起過來,大家自然是高興。一大早,就吩咐內侍、宮女打掃宮院,準備迎接。

    待天子和忠信郡王岳飛兩家到達,行禮已畢,太上皇高興的讓人送上特製的菜餚,要與家人好好的喝上一杯。

    第八節

    酒過三巡,天子夫妻互相對視了一眼,趙惇向父皇舉杯:「父皇,兒臣有一事不明,想請教父皇。」

    「皇帝還有不明白的事要問朕?」太上皇不覺好笑,自從趙惇主政以來,果決明斷,除了剛開始還需要父皇的指點,兩年之後,太上皇基本上就成了甩手掌櫃,大多數時候不用操心。

    愛子居然會有不明之處相詢,太上皇一時之間還有些得意的感覺,誰叫這孩子太聰明,經常讓人汗顏的。

    「是!兒臣想問父皇,治理國家以何為重?」

    太上皇聽了這個問題一愣,身為皇家之人,只怕讀書之時這個問題早就學過了吧?!可看愛子盯著自己在等答案,未及多想的太上皇還是回答:「當然以律法為重。」

    「父皇當年曾對兒臣說過,要做一個好君主,君無戲言是基本。可是,現在,君言卻與律法衝突,兒臣該當如何?」

    「你這話是什麼意思?」」太上皇感到不對頭了,這話說的奇怪:按儒家的傳統,君言即是律法,法與旨經常是一體。

    連一邊聽著他們父子對話的幾位長輩的臉色也凝重起來,他們雖然現在都不干預朝政,但並不代表他們就不懂。不要說忠信郡王岳飛,就是太皇太后和兩位太上皇后妃、岳王妃,經過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也沒一個不懂得朝中大事的。

    趙惇的話中有話,搞不好就是大事,心不由自主的都提了起來。

    「父皇曾下過免罪鐵券,朕也曾經親口許諾過禮待功臣,非謀反大罪不予追究。」趙惇的聲音低沉下去,慢慢的抬起頭看著父皇,臉上出現了悲涼和無奈:「可偏偏,罪無可恕的就出現在擁有鐵券的功勳之家,雖非謀反之罪,卻是滅門兩戶、致死五條人命,時至今日,還有兩名無辜之人下在獄中。」

    「你說什麼?居然有人敢做出如此人神共憤的慘案?是何人大膽妄為於此種地步?」太上皇一驚。

    擁有免罪鐵券的人家並不多,充其量也只有七家:忠義郡王虞允文、忠誠郡王李綱、忠信郡王岳飛、蘄郡王韓世忠、鄜王劉光世、清河公張義、義侯馬林。這七家如今哪一家不是位在超品、富貴榮華,這中間武將就佔到了四家。

    朝廷對這七家素來優待,下面的臣子、尤其是文臣們早有怨言。現在,無論是誰家裡的人做出此事,都會引來一場大風波,就是天子也會非常難辦。

    「蘄郡王韓節!」

    聽到這裡,一直強忍著沒有插言的忠信郡王岳飛再也按捺不住,猛的站起了身,驚疑的連連追問:「韓老王爺的孫子韓節?他怎麼會做出此種事來?會不會是搞錯了?」

    「如果不是已經確認,朕哪敢來驚動父皇,又怎敢對您言說?!」趙惇苦笑,把所有的奏章、卷檔一起擺在了桌面上,示意內侍送給幾位長輩觀看:「此案早在二十天前朕已知曉,為了查實案情,朕命令刑部、監察台、傾天網一起詳查。結果,它們報來的情況完全一致:本案屬實,韓節罪無可赦!」

    「罪無可赦?!」聽到這裡,剛剛快速翻看一本奏章的岳飛已經反應了過來,他心中一拎,立刻看向趙惇:「陛下之意,難道是想……」

    「處死韓節,以慰死者、以平民憤,重振大宋綱紀!」

    「陛下,萬萬不可如此處置!」岳飛一聽就急了,他「虎」的站了起來,幾步跨到趙惇跟前,竭力克制著自己,但說出來的話可是夠重了:「陛下曾經親口說過,決不讓虧待功臣之事再出現於大宋!韓世忠為國征戰一生,四個兒子都為國戰死在沙場上。如今,韓門只留下了韓節這一棵獨苗,殺了他,韓家就絕了後!到時候,我等如何有臉面去見已經故世的良臣?就是現在,陛下也沒臉再見韓門的梁氏老王妃吧?!」

    「外祖父,我還記得,當年您在大理寺獄中之時,親筆所寫-天日昭昭-四字。請問,您當時又是個什麼心情?」趙惇也站了起來,但並沒有與岳飛爭執,卻緩和的說起了往事。

    岳飛一愣,隨即明白了趙惇的意思:當初自己被奸臣陷害,身在獄中的那種痛苦和絕望如同刻在心中一般,至今難以磨滅。親身經歷了冤案難平的痛楚,難道,自己還想保護製造冤案、構陷他人、滅掉兩個家庭的韓節嗎?想想當年的經歷,自己又如何能開這個口。

    可是,想到已經故世的老友韓世忠臨終的托付,忠信郡王岳飛還是艱難的說道:「韓節所為,的確是過了。陛下將其幽禁,好生安撫受害之人,也算是良法。」

    「良法?外祖父,殺人者償命,古之正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也是先賢之言。難道到了我大宋,卻是幽禁、安撫就能代替的嗎?!」

    看趙惇沒半點退讓的意思,岳飛王也急了:「陛下,若說古人有言,那我朝也有-刑不上大夫-之祖訓。當初,秦檜誤國,先帝不也放過了他,以秦檜之罪,滅九族都是輕的,最後還不是圈禁。孝賢皇后後來還為了他求情、給他一個葬身之地,陛下又何必一定要處死韓節?」

    「人情大不過律法!朕不是先帝,為了自己的臉面、為了推過於人,什麼事都……」

    「夠了!」趙惇的話還沒說完,一直沒再開口的太上皇已經大喝一聲,把他的話給堵住了:「先帝執政確有過錯,但你是他的孫子,為尊者諱是理所應當,你的書都讀到哪裡去了?!」

    看太上皇暴怒,除了太皇太后,其他人都下跪請罪。

    太上皇把手上的奏章重重的甩在桌子上,餘怒未息:「韓節之事,朕給你拿個主意!其罪不可恕,依制幽禁終身,就這樣處置吧。」

    雖然早就料到會有這個結果,趙惇還是從心底裡冒出了一股悲涼:喬月山說的沒錯!說人容易律已難,此案難平。

    看天子低著頭跪著不動,明顯是不願意奉旨,太上皇更加生氣,重重的哼了一聲:「你現在是『明君』、是『聖主』,翅膀硬了,已經聽不進長輩們的訓教。那還來跟我們說什麼?皇帝陛下還是回去吧,愛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反正朕也管不了你!」

    一直沒開腔的馬憶靈抬起了頭,看向太上皇:「父皇,當初您曾經對我說過,希望我能和母后一樣,幫助惇哥。不知這話,父皇您可曾記得?」

    「朕說過的話,當然記得。」太上皇雖然還在生氣,但他個性溫和,又想到馬林,自然不想對一直很得他歡心的兒媳擺臉色,頓了一下,還是回答了馬憶靈。

    「之前,我也勸過惇哥不要太過固執。這事兒,還是留份人情的好。」

    聽馬憶靈這麼說,太上皇這才消了點兒氣,點點頭:「憶靈兒這話說的有理,這管理天下不過是『人情事理』四字,全然不顧人情,如何能管的好國家。你們都起來吧,跪著太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