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血宋

正文 第四回 幽雲變風雨欲來 寒人心義士隕命5 文 / 任我*飛揚

    第九節

    泰寧軍節度使張覺初勝之後,立刻向大宋朝廷告捷。

    大宋天子趙佶大喜過望,覺得自己能力排眾議,實在是魄力非凡,馬上下詔賜予張覺敕書鋯命,大大加封張覺及其部下,並犒賞平州軍民。還賦詩一首《寄平州》:「首赴勤王役,功成業敬天。平州名立地,喜淚化成川。永作歸宋想,哪怕地處遠。中興須再舉,寄語慰心泉。」

    整個平州都沉浸在戰勝金人的興奮與喜悅之中,在初勝的情況下根本沒考慮到金人還會有下一步的軍事行動,對金人可能的偷襲毫無戒備。

    張覺本身是個文人,因遼亡之時的混亂方才能領一州兵馬;投金後,也是因為金人崛起太快,沒有足夠的官員,才封他為南京留守,掌管平、營、灤三州軍政大事,他本身並無太高的軍事素養,在大勝的喜悅中疏忽了對金人再次進攻的防備。

    就在此時,率騎兵曰夜兼程的金軍大將斡離不已經到達平州外圍,潛跡至張覺所駐的營州城外,乘著夜色以迅猛之勢發動了突然襲擊。

    猝不及防之下,平州軍訓練不足的弊病顯露無遺,立時潰散,金軍輕鬆攻陷營州,並俘獲張覺家人。

    張覺孤身突圍之後,倉皇西逃於郭藥師軍中,然後被常勝軍送往燕山府藏匿。

    金軍遂移師圍攻平、灤兩州,灤州守將張忠嗣和張敦固獻灤州降金,並將平州叛亂說成是大宋暗中煽動所至。

    金人又在此時抓獲了南逃的大宋天使,得到了大宋天子賜予張覺的御筆金花箋手詔和敕書詔命,手詔中還有大宋皇帝趙佶所書「吾將與汝滅女真」之語。

    金人這才知道宋人違約背盟的行徑,震怒的金主吳乞買恨的咬牙切齒,堅定了攻宋的決心。

    氣憤之下,金軍重兵圍困平州城。

    為盡快解決平州叛亂,斡離不遣張敦固與金使入平州勸降,結果平州軍民群情激奮,打動了前來勸降的張敦固,他毅然帶領平州軍民繼續抗擊金兵。

    差點兒給堅強不屈的平州人氣瘋了的斡離不,調集重兵將平州死死圍住。

    半年後,平州軍民死戰到底,無人能夠生還,平州城被斡離不荑為平地。

    在鎮壓了平州反金起義之後,金人派特使前往燕山府,要求交出平州反叛的領導者張覺。

    宣撫使王安中自知事關重大,緊急上報朝廷請示處置。

    大宋天子趙佶不知是出於維護自己的尊嚴、還是真的在意張覺的忠心,下旨要宣撫使王安中將張覺妥善隱藏。然後,偷偷搜尋與張覺相貌酷之人,將其人頭送交金人以了結此事。

    但金人所派的密諜早就找到了真正的張覺,金人立刻指責宋人欺哄自己,這個人頭是假的,並指出張覺早已改名。威脅說如果不交出張覺,他們將打下燕京自己來搜。

    大宋偷雞不著,反給金人抓住了小辮子,更加坐實了金人所認為的大宋不可信的認識。

    憤怒之極的金人隨即遣使大宋,嚴厲譴責宋朝違約、背信等等無恥行徑,並要求大宋立刻交出張覺,否則金人決不肯善罷甘休。

    這下,在對外關係中多次失信棄義的宋人再也無法抵賴,束手無策。整個朝廷亂成了一鍋粥,只知互相指責、甚至漫罵。

    被金人的威脅嚇慌了手腳的天子趙佶自知理虧,從支持張覺反金歸宋的堅決,一下又變成了提心吊膽,深怕金人藉機發難。

    事到臨頭,不敢承擔背約責任的大宋朝廷,在金朝強大的壓力和兵鋒的威脅下,早就忘記了平州軍民所付出的重大犧牲和慘痛代價,也把當初對張覺的獎賞拋在了腦後。

    張覺最終被他一心一意嚮往著的朝廷殺害,他的頭顱連著兩個一起逃亡到大宋的兒子一起,被大宋朝廷獻給金人以求平安。

    這下,金人又有了展現自己機敏和智慧的良機。

    接到張覺的人頭,金人立刻將人頭傳視整個幽雲地區,宣揚大宋的背恩棄義,並明確表示此事是因大宋而起,故「罪不及其餘」,除張覺一人外,連他的家人都不會受到追究。

    張覺被大宋朝廷出賣並殺害的消息一經傳出,不止在歸降大宋的原遼將士中,就連在幽雲地區都引起軒然大波,無數軍民群情激憤。

    不少人為張覺舉哀,痛哭流涕,恨透了大宋的寡恩和無情,幽雲大地陷入了一片混亂和悲憤之中。

    常勝軍郭藥師過去就與張覺十分友好,知道了張覺遇害的消息,氣急了的郭藥師衝到燕山府府衙,忿忿不平地指著宣撫使王安中破口大罵。

    絕望的宣撫使王安中勞累了半天,卻落得個裡外不是人,早已心力憔悴,對下屬的質問和斥責無顏相對。面對著幽雲軍民上下人心瓦解、怨氣沖天的局面,王安中自知幽雲已經不復為大宋所有,逐向朝廷上書,辭官而去。

    聽到張覺遇害的消息,本來已經深居簡出、度曰如年的趙良嗣徹底的絕望了,他癱倒在地號啕大哭:「完了、完了,我馬家休矣!」

    利用前往神霄宮敬神的機會,趙良嗣拉著馬林求見清義道長和虞允文,哀求他們、也請他們傳告李綱大人,如果有一天馬家大禍臨頭,請他們想辦法保住馬林,給馬家留一後根。至於他自己,只能等著金兵南下的時候,為朝廷做替罪羊了。

    清義道長和虞允文都向趙良嗣大人保證一定會保護馬家,請他放心。但兩人心裡都很清楚,趙良嗣的絕望不是沒有道理,以朝廷做事的方法來說,到金兵真的入侵的時候,他們一定會忘記趙良嗣大人曾經堅決反對收容張覺一事,把所有的罪名都推到趙良嗣的頭上。

    不只是他們,所有有識之士心裡都非常清楚,這次大宋的愚蠢做法給了金人最好的借口,大金的南下已經成為了必然會發生的事,只是朝廷至今還在夢中,不知什麼時候才能醒來。

    第十節

    最勇猛的金人大將粘罕(漢名完顏宗翰)是大金早期最英勇善戰的名將,也是女真人最早的「戰神」級別的人物,深得兩代金主的信任。在渴望建功立業、或其它種種願望促成的、堅決要求立刻進攻大宋的人中,粘罕最是積極。他與宋軍在幽雲一戰中打過交道,對於宋軍的戰鬥力極其輕視。

    張覺一事尚未平定,粘罕已經在在反叛大宋、投奔金人的原駐守易州常勝軍將領韓民義的幫助下,將大宋外強中乾的特點全部分析給金主聽,並且進言大宋現在有實力的軍隊不多,根本是不堪一戰。

    魏王斡離不是金人最知名的將領之一,在金人將領中的地位已經基本與粘罕持平。他利用與金主的親近關係,在吳乞買面前力陳大宋既然能夠背叛自己多年的盟國,也未必不會背叛剛剛結盟幾年的大金!現在,大宋已經背叛了宋金兩國剛剛達成的盟約,這種素來喜歡背信棄義國家根本不值得相信,應該先下手為強,乾脆把大宋收拾掉,免得有一天它也向大金捅上背後一刀。

    斡離不如此下功夫的勸說金主,還有一個原因,是為了他的愛妻——遼朝金輦公主的原故。

    金輦公主是遼天祚帝的女兒,當初是遼為了與金合議,送到大金和親的。當時的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根本沒打算和遼和談,自然也不會留意遼朝的公主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女人,直接把她丟給了剛剛立下功勞的愛子斡離不,隨他怎麼處理。但這位公主很幸運,斡離不很喜歡她,將公主立為正妻。

    到了大金不幾年,金輦公主就聽說了遼滅亡的消息。

    悲憤之下,金輦公主不敢把這個仇記在大金的頭上,也根本不承認是自己父皇的荒唐導致了國家的滅亡,而是認為大宋在大契丹背後插上一刀的小人舉動,才是遼這麼快的滅亡的原因。雖然自己的父皇和母妃總算是保住了性命,但她還是從心底裡恨透了大宋:我們遼完蛋了,你們大宋也別想有好日子過!

    為報之亡國之仇,金輦公主不只是不斷的用女兒家的柔情似水來打動丈夫斡離不;而且,還利用了她身為遼的公主和魏王正妃的機遇。

    大金初建,很多禮儀、規據都僅是草草而制。金輦公主從小生長在宮庭,熟悉宮庭禮儀,大金的宮中妃嬪和皇室便常向她徵詢一些關於禮儀方面的事。金輦公主就利用了宮中人的信任,故意向後宮妃嬪介紹大宋是多麼的富有、美好,勾引起金人對宋的羨慕和嚮往。

    原遼降將耶律余堵最得金主的四皇侄,也就是大金昌平王兀朮的欣賞,被調到兀朮的手下任職。他十分熟悉幽雲之人與宋之間的隔閡,向金人斷言幽雲之人不可能幫助大宋抵抗,金人能夠輕易打到黃河岸邊。

    為表示對新朝的忠誠之心,耶律余堵鼓動如簧之舌,賣力的說服兀朮。並且,耶律余堵也借用在兀朮身邊,能夠接觸到大金軍事上層的機會,不住的散佈宋人易攻的論調。

    大金內部主張南侵的意見佔了上風,完全成了一邊倒,金主吳乞買已經被主張攻宋的將領們給打動了。只是直到現在,大金年輕一代將領中的佼佼者,也是他最喜歡的侄兒昌平王兀朮依然沒有發表過任何意見。

    一直十分寵愛並信重兀朮的吳乞買,知道自己這個侄兒做事嚴謹的風格,他不開口,一定有他的考慮,故此一時還下不了開戰的決心。

    為了說服自己的四弟,斡離不和金輦公主在家中設宴相請兀朮,並邀請了諸多力主攻宋的將領陪同。

    在聽了眾將的叫囂之後,一直沉默的兀朮只提出了兩個問題:一,糧草,大金和遼的大戰剛剛結束,之前遼境內又多年大災,糧草已經不足以支持;二,兵力,大宋和遼不同的是,它的絕對人口數量遠遠超過了遼和金合起來的總數。如果,金侵宋之後,大宋在面臨滅國的危險下,有可能採取全民總動員的方式,那樣,宋的兵力會達到一個驚人的數字。

    一個打一個,大宋士兵絕對不是金兵的對手,那我三個打一個、或者五個、甚或十個打一個總可以了吧?在這兩個問題沒有解決之前,金國侵宋根本沒有勝算,所冒的風險過大。

    聽了兀朮的分析之後,大部分將領被他堵的無言可對,此時,一個人站了出來,他就是斡離不和兀朮兄弟最信任的軍師哈迷蚩。他喜歡中原文化,是金人中難得的熟悉中原典籍,並能夠用漢語進行寫作的人。

    在遼滅亡後,哈迷蚩就一直在收集大宋的資料,現在,他已經得出了攻宋並不是很困難的結論,決定說服兀朮。

    哈迷蚩當眾分析了現在大宋的情況,著重說明了宋朝在位的天子趙佶並不比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好多少,也是個糊塗、昏庸的皇帝。大宋對武將極度的不信任,也輕視軍人,百姓視當兵為恥,這和大金完全是兩碼事,進行全民總動員根本就不可能。

    至於糧草,大宋雖然也遭了災,但現在差不多已經恢復了,金兵南下可以在宋境內解決糧秣問題。

    最後,哈迷蚩提出了「剖腹挖心」的戰略方案,簡單點說,就是利用大金強大的騎兵,直接深入宋境,攻克大宋都城汴京,一舉擒獲大宋的皇帝和朝廷重臣,這樣,就算大宋還有實力反抗,也會投鼠忌器、難予發揮了。

    兀朮聽從了哈迷蚩的建議,他還有另一個深層的考慮:女真人不事生產,靠打獵和掠奪為生。過去,女真人最多的時候,兵力也不過數千。如今,金朝建立,光騎兵就有十萬之眾。這些軍隊都是打仗打出癮頭來的,讓他們解甲歸田,只怕反而會弄出事端,導致朝廷不穩。還不如用大宋來練練手,反正就算滅不了宋,以金軍強悍的戰鬥力來說,也吃不了大虧。

    既然大金的軍方已經統一了攻宋的戰略,金主當然下定了南侵的決心,下詔成立侵宋作戰指揮部,開始滅宋前的戰備。

    大金侵宋的準備已經提上日程,甚至連戰略都已經商定,整個國家的軍事機器開始了全面運轉,大宋已經面臨了生死存亡的境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