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血宋

正文 第二回 破天驚金宋合謀 幽雲淚家破人亡4 文 / 任我*飛揚

    第七節

    南下的金軍一路上未受到任何抵抗,不久之後,遼大臣康公弼、左啟弓代表遼小朝廷奉表請降,金兵輕易的進入燕京,至此,遼國五京均被金朝掌握。

    金人輕鬆的「攻下」了燕京,而大宋卻根本輕鬆不起來,朝廷上下全忙著打嘴仗、互相責難。在如今優勢盡失的局面下,想通過談判要回燕京和幽雲,大宋已經是頭痛至極。

    這些時候,金宋雙方的使節頻繁來往於大金和大宋之間。

    金人進入燕京之後,算是徹底看透了大宋的軟弱可欺,在談判中不住的層層加碼,不僅索要歲幣、歲帛,還要向宋朝索取每年燕京的賦稅。

    讓人無法理解的是,這些苛刻的條件,大宋皇帝趙佶最後居然全都同意了。趙良嗣作為和談專使赴燕京的時候,身上就是背了這麼一個任務。

    這天,虞允文正在看鄭業從鄭家莊送來的家書,信中說雖然最近亂兵多了些,但守衛的莊丁還算好,莊裡總算沒有太大的損失,只是不知這樣的亂局何時是個頭?!

    虞允文合起書信,不由的歎息一聲:本來可以很容易就解決的燕京之事,居然給無用的大宋朝廷搞成了這個樣子!真不知道他們在想些什麼?

    馬林走了進來,硬拉著他出去活動、活動,他無法拒絕,只得相隨。誰知,馬林左拐、右拐了半天,把他帶到了一個小院子裡。

    虞允文意外的看向他,馬林卻上前推開了正屋的門,低聲說道:"有一個人想見見你,請進去吧。"

    看馬林神神秘秘的樣子,虞允文沒有再問,抬腳走了進去,裡面光線有些陰暗,他只看到對面的椅子上坐著一名身著長袍、連頭也被罩在其中的人。那人見他進來,聲音低沉的說道:「來者可是虞允文虞秀才?請坐。」

    「謝謝,請問您應該就是馬林的族叔馬植,現宋朝和談使節趙良嗣大人了吧?!」虞允文的話雖然是在詢問,但結尾卻不是疑問的口氣,而是肯定。

    「虞秀才因何如此的肯定,老夫就是趙良嗣?」

    「馬兄已經說過,趙大人作為大宋使節,要想圓滿完成談判的任務,就必須瞭解現在幽雲的情況。而之前我對馬兄說的話,大人一定非常疑惑,先來見我問個清楚並不是不可能的。還有,能夠利用馬家的勢力,在此時進入燕京而不被金人發現的,也只有大人您了。我說對了吧?!」

    「虞賢侄果然厲害,難怪繼嗣在我跟前再三舉薦於你。」那人將頭罩放了下來,他大概有五十來歲,面目清瘦,像貌與馬林的確有相似之處:「其它的話也不必說了,我來的確是為了此次和談,想聽聽賢侄的意見。有什麼話,賢侄不防直說,老夫聽的進去,絕不會以言罪人。」

    「我還有什麼好顧忌的,反正現在幽雲局勢已經是夠糟糕的了,也只能指望您和大宋能審時度勢,救救我幽雲百姓了。」虞允文無奈的苦笑。

    趙良嗣猶豫了一下,然後問道:「金人已經明確表示願意將燕京還給大宋,退出幽雲十六州的南七州了。局勢難道真有有那麼嚴重嗎?」

    「趙大人,您和金人談判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您認為金人難道真的那樣好相於嗎?」虞允文反問了一句,看趙良嗣沒有回答,便接著說道:「金人定會借這個時機敲詐大宋,索取金銀錢帛,這也還罷了。但我想問大人一句,大宋的底線是什麼?是只要能討回燕京,還是為了鞏固北方的邊防?或者只是為了自己的功業?」

    「這個……」趙良嗣難以回答。

    大宋皇帝趙佶的意思很清楚,只要能討回燕京,能讓皇帝完成收復幽雲的宏願,什麼樣的代價都可以付!但收回幽雲以後該怎樣?只怕任何人都說不清楚。

    虞允文看趙良嗣為難,就知道稀里糊塗的宋廷上下,連收回幽雲之後該如何安排都沒有認真的考慮,暗自歎了口氣:「如果是為了討回幽雲、鞏固邊防,就必須保證幽雲現在的繁榮。幽雲舊地美麗富饒、人煙繁盛,在遼足夠充遼收入的二分之一。燕京之人原本生活安定、富足,不願意生活在戰爭之中,這也是人之常情。如果不能保證入宋之後,幽雲之人生活一如既往、甚至能有更好的生活和待遇,如何能收幽雲世族和百姓之心?又如何應驗大宋早已發出的榜文?又怎能讓邊防穩固?請大人三思。」

    「虞賢侄說的有道理,只是,朝廷對收回幽雲之後該如何處置,還沒有一個定論。我自會將此中利害上報,希望朝廷能瞭解現今幽雲的情況,好好打算。」趙良嗣考慮了一下,然後同意了虞允文的說法,但他畢竟只是個使節,收復幽雲之後的國策不是他能決定的。

    「大人,保持幽雲現今的穩定是重中之重!不要怪我說話太直,大人也是幽雲之人,應當知道,如今的幽雲早已成為各族的混居之所。幽雲漢人也大多受各族的影響,對遼的認同已經加強,所謂『大宋背盟』一說盛行即是明證。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歸向大宋。如果大宋的處置稍有不妥之處,只怕會失去幽雲民心。到那時,大宋就是想據有幽雲,又怎麼可能呢?!」

    虞允文看趙良嗣仍在猶豫,知道他還沒有下定決心向大宋朝廷進諫,乾脆下了一劑猛藥:「趙大人,你想過沒有,如果燕京雖被宋收回,但卻無法控制的住,到時會引來金人的睽視。現在金人對宋軍的戰鬥力已經十分瞭解,極度輕視大宋軍隊的實力。如果金人毀約甚或有進一步的舉動,一旦情況有變,您和馬家會是個什麼結果?!只怕,最終的結局不會很好吧。」

    趙良嗣頓時一驚,他抬頭看向對面的虞允文,心中不斷的打著小鼓,最終開口道:「我明白賢侄的意思了,請放心,我必會為保住幽雲而盡全力。」

    第八節

    金宋雙方有關幽雲十六州最後劃界的談判,終於在燕京開始。

    在金人的一味索求之下,趙良嗣雖不想同意,但皇帝趙佶自己就是步步退縮、委曲求全,他一個使節又能怎樣?

    大宋已經答應的事也就算了,誰知大宋皇帝趙佶又想增加一點內容,討回因為搞錯了幽雲地理而不小心被自己放棄的西京,正好給金人敲竹槓的機會。

    早就摸清了大宋對幽雲極度渴望的金人,來了個獅子口大開。這也怪不得人家,你自己把竹槓送到別人跟前,人家不敲不是傻子嗎!何況還是精明過頭的金人,不敲白不敲、敲了不白敲!

    被折磨得快瘋掉的大宋使節們,總算是滿足了金人的全部要求,達成了交還幽雲十六州大部分州縣的協議。這其中,只有戰略要地平州除外,此地是控制女真舊地進入中原的通道,外表粗豪、內心細緻的金人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棄。

    誰知,在隨後交割燕京和幽雲諸地的過程中,金人又別出心裁的大玩新鮮花樣,一會兒這個、一會兒那個的大肆折騰,宋金雙方交割燕京的日子是一拖再拖。

    俗話說的好:請神容易,送神難!這神要還是個魔神,那就更加的可怕。

    宋使趙良嗣和負責交接的宋臣已經被折磨的精疲力竭,頭髮、鬍子都快被金人給折騰白了。

    最後,金人提出了索要原大遼常勝軍的要求,理由是常勝軍大多為奚族士兵,按雙方的協議應歸金人。

    大宋已經視戰鬥力最強的常勝軍郭藥師為北部邊防的依仗,死活不肯答應。倒也不是很奇怪,以現在宋軍的實力,誰也不相信他們能守的住幽雲這個民風彪悍之地。

    金在這一點上卻不肯退讓,雙方一時陷於僵局。

    看大宋態度堅決,沒興趣再拖下去的金人又提出了一個折衷方案:用燕京路六州二十四縣的百姓代替常勝軍,把人擄走,抄沒的田產、財物、玉帛正好可以作為對金人的賠償。

    這樣,金人既可以得到人口,還可以將燕京附近、幽雲這片最富裕的地方搶掠一盡。對這塊富裕之地上的財富,金人已經是渴望日久,不願就這樣空手而歸。

    大宋收復幽雲諸州,本來是想完成統一之願、保境安民。可現在對大宋朝廷而言,只要達成了百多年來的目標,根本管不得那許多,更顧不了無辜的幽雲百姓。事情到了今天這一步,金軍早走一天,大宋人等就早踏實一天。

    最終雙方達成了統一,金人是人也要、錢也要,但可以不要幽雲;大宋是我只要幽雲的土地,其它的金人盡可以拿去。

    雖然經數位明白事理的大臣力爭,趙良嗣也向朝廷提出了異議,詳述了虞允文對他所言的話,但大宋朝廷對金人的建議還是全盤接受、沒有任何異議。

    這樣的結果,著實出乎趙良嗣的意外!他沒想到,大宋竟然會輕易放棄了幽雲漢人。

    趙良嗣隱居大宋十來年,都是在和大宋的朝臣們交往;而且,由於他的地位特殊,對大宋收復幽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並沒有機會深刻領悟到,大宋從朝廷到民間對幽雲漢人那種根深地固的不信任和排斥!這種認識上的偏差,導致了趙良嗣無法在與金人打交道的時候把握時機。

    大宋雖然一直以幽雲的「解放者」自居,但從未真的把幽雲漢人視作自己的「赤子」,對幽雲漢人一直有著深深的戒心,將他們大都視為「蠻人」。雖然在和金人定下協議之時,約定過漢人歸宋,可是一有機會,大宋就毫不猶豫的出買了幽雲漢人。

    朝廷如此做法,是希望金人最好能夠把幽雲百姓席捲一空,反正漢人能生能養,人沒了,從南方遷移百姓前來,一可以解決大宋人口澎漲的問題,二也可以解決大宋一直以來所擔心的幽雲漢人值不值得信任的問題,便於大宋徹底控制幽雲地區,一舉兩得。

    這樣一來,金宋兩國倒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雙方可以說是正好各取所需,卻把幽雲十六州的百姓給害慘了。

    金人北撤之時下令,凡幽雲十六州所屬之地,除最早歸順宋朝、也就是不在金人控制之下的涿、易二州以外,其它各州百姓必須隨同北撤,否則毀家滅族,毫不寬待。

    繁榮富庶為「北方之冠」的燕京、乃至大部分幽雲地區,頓時陷入了一場可怕的浩劫之中。

    在馬林處等著聽消息的虞允文,知道金宋雙方協議內容的時候,金兵北撤行動已經展開,並開始封鎖燕京。

    虞允文怒火中燒,衝到馬林的居室,一把抓住馬林的脖領子:「馬林,你族叔這是定的什麼協議?!出賣幽雲百姓,如此做為,安敢希求平安?就不怕遭到上天的報應嗎?」

    馬林也很無奈,他也是才知道這個協議的內容,已經挽回不了大局。大宋朝廷現在只想著能收回幽雲的土地,也許對他們來說,這裡的百姓全被金人擄走了才好:「彬甫,我也沒想到事情居然會搞成這個樣子。依我看,我們還是快去鄭家莊,把鄭業一家和嫂嫂他們全都接來,先保住大家的性命再說。」

    「好吧,只是路上太不安全,要多帶些人上路。」虞允文擔心自己家人和鄭家人的安全,也著急的想回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