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寶鑒天眼

正文 第六章 甜白釉 文 / 青白玉

    看了一眼正在認真清潔打掃的陳逸凡,錢衛國開口問道:「小凡,你帶什麼來了?」

    「一隻小碗,昨天在古玩市場裡瞎逛的時候,見它挺好看的,價格也不是很貴就買了下來。」

    「哦,什麼小碗,我能看看嗎?」

    既然在他這裡工作,能夠對這些東西感興趣,那是最好不過了。

    從昨天的表現來看,錢衛國看出陳逸凡對古玩這行可以說是一竅不懂,也知道陳逸凡不是什麼富裕家庭裡的少爺,有大把的閒錢可以隨意揮霍。現在弄個小碗回來,別是被古玩市場裡的那些老妖怪給騙了。

    「當然可以,能有錢老您幫忙掌眼,我還求之不得呢?」陳逸凡憨憨說道。在來典當鋪的路上他就一直在想著如何開口向錢老請教,弄清楚這隻小碗的來歷和價值。

    錢衛國伸手剝開層層報紙,一個白釉小碗就展現在眼前。

    「咦,東西好像還不錯。」

    錢衛國在古玩界混了那麼久,自然不缺古玩方面的經驗和眼力,一眼就大概看出似乎是永樂時期的甜白釉器,當然究竟真實情況如果還是要經過認真觀察考究的。

    甜白為明代永樂年間景德鎮瓷窯創燒的著名瓷器。這種白釉瓷器釉色柔和悅目,以釉汁潔白似玉,細膩如脂,純白中又泛出絲絲甜意而得名,給人一種甜靜感,故稱「甜白」。

    甜白瓷胎料精細潔白,胎壁極薄,有的薄到半脫胎的程度。器物常飾有暗光刻紋和印紋,可迎光透視。

    錢衛國拿著瓷碗,向大門走去,來到陽光充足的地方,認真觀察起來。

    對著陽光一照,發現碗內暗刻飛龍,龍紋隱隱可見,碗心刻「永樂年制」款,刻畫工整。

    結合這只瓷碗的胎體輕薄如紙,釉色呈甜潤的白糖色澤,瓷色甜淨,釉質潔白,溫潤如玉,這只碗是仿明代永樂時期著名的「甜白釉」器。

    「錢老,難道這碗是明代是的老物件?」陳逸凡驚喜地問道。

    原來陳逸凡走過來的時候,剛好看到碗心刻「永樂年制」字款,他知道中國明朝第三個皇帝明成袓朱棣的年號就是「永樂」。

    說起永樂大帝,就不得不提到《永樂大典》,《永樂大典》編撰於明永樂年間,歷時六年編修完成,初名《獻大成》,是中國最大的一部類書。

    它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學藝術、哲學宗教和其他百科獻,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是一部集大成的曠世大典,與法國狄德羅編纂的百科全書和英國的《大英百科全書》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稱世界化遺產的珍品,也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

    然而,《永樂大典》屢遭浩劫,正本不知去向,副本能留存下來的也不多,不能不說這是個遺憾。

    「這是仿明代永樂時期的甜白釉器,並不算是明代的老物件。」仔細看過後才知道這東西有點貓膩。

    「啊,原來是個假貨呀!」

    陳逸凡一聽是仿製品,頓時有些洩氣,本以為看到這只碗能發光,是有點價值的東西,能撿點小漏,沒想到居然是個假貨。

    也不對呀!他心想:難道昨天一切都是虛幻?有光應該是古物才對呀!

    錢衛國見到陳逸凡那沮喪的模樣,不禁有些好笑,心想:這小子還真單純,什麼事都表現在臉上,這種不沉穩的人在古玩界很容易吃虧。

    「雖然這是清朝仿永樂甜白之作,但此類甜白釉暗刻器物極少,又因品相非常完整,也算得上瓷器精品。」錢衛國繼續說道。

    聽到此話,陳逸凡的心情總算變好一些,畢竟清朝到現在也算有點歷史,倒也不至於來本錢也拿不回。

    「錢老,那碗心不是寫著永樂嗎?怎麼看出是清朝時仿製的呢?」陳逸凡不解地問道。

    錢衛國見陳逸凡一副虛心請教的模樣,就開口道:「判斷永樂甜白釉的真假,主要從器形、胎釉、款式、裝飾手法四方面來辨別。」

    「首先看器形。永樂甜白釉多見碗、盆、高足杯、小型梅瓶、僧帽壺等,這些甜白釉的造型和永宣時期的青花瓷器造型特徵一本相同。」

    「其次,看胎釉,甜白釉瓷胎薄而堅韌,胎質細密純白,積釉處釉色呈現湖水綠色。而清代仿品為人工拉坯,製成的瓷胎偏於厚重,釉面細膩潔白,但是分佈均勻,沒有所謂的積釉現象,也不存在湖水綠的積釉處。」

    見陳逸凡那麼認真,有心要吸收點知識,錢衛國也樂得解釋。

    從裝飾手法上來看,永樂甜白釉除了除了刻劃花紋,也有刻劃龍、鳳和藏紋飾的,還有常見的纏枝牡丹、纏枝蓮花、折枝花、蓮托八寶、花果等紋飾,刻劃紋飾線條流暢、自然,表現內斂,一般很難一眼看清。清代仿品紋飾自然流暢,但是一眼就能看清紋飾。

    沉默了一會,錢老繼續開口:「最後是看款式,永樂甜白釉款識多見『永樂年制』四字篆書款。款識多出現在碗、盤、高足杯等器物上,多為暗刻款。字體外圍以劃花或印花做裝飾,字體寫法不太規整,字跡也不太清晰,這和釉料在燒成後出現乳濁現象有關。」

    最後總結道:「清代仿品款識與明代基本相同,但是字體寫法規整,字跡清晰可辨,這是明清兩代甜白釉的一大區別。」

    此外,錢衛國還教了陳逸凡一個更簡單快捷的方法,來區分永樂甜白釉真品及清代仿品和現代仿品,就是在燈光下觀察。

    &

    nbsp;因為永樂甜白真品的透光度從上到下逐漸減弱;清代仿品全身胎體厚薄均勻,透光度從上到下基本一致;現代仿品瓷胎粗糙,存在很多雜質顆粒,透光度從上到下多呈現不均勻現象。

    當陳逸凡拿過那只碗在陽光下觀察的時候,果然如錢老所說的那樣,瓷碗的透光度從上到下基本一致。

    「錢老,那這只碗能值多少錢?」聽完後,陳逸凡總算弄清楚這只碗的來歷背景,就差這碗的價值還不清楚。

    「你花了多少?」

    「一百塊。」陳逸凡答道。

    「小凡,你的運氣不錯嘛!這只碗大概值三萬多,價值雖然不是很高,也算撿個小漏。」錢衛國笑呵呵地說道。

    當然在他看來,陳逸凡能撿漏是運氣的成分居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