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天蒼黃

正文 第98章 咨詢 文 / 有時糊塗

    「皇上沒說。」程公公的回答很簡單,這件事上,他不敢多說一個字,不,是半個字。

    裴舒有些著急,現在還只有幾份彈劾,這皇上要還不表態,恐怕後面的奏疏就更多了,事情就更難以收拾了。

    「皇上到底怎麼想的,程公公,現在還只有幾份,我們還壓得住,這要再沒個表示,後面就更多了!」

    「裴大人,待會見到皇上,您就直接問皇上,我那知道。」

    裴舒見程公公將門關得死死的,也就不再問了,只是不斷歎氣。句誕見狀卻看出點端倪來,既然程公公都不敢說什麼,說明此事體大,來頭非同小可,於是打定主意不開口。

    又等了會,房間裡有了動靜,程公公連忙進去,過了會,出來叫裴舒和句誕進去。

    泰定帝帶著淡淡愁意讓倆人起來:「今天把你們叫來,有三個旨意,裴舒,你起草一下。」

    裴舒連忙坐到書案後,抬頭望著泰定帝,泰定帝緩緩說道:「第一個,朕患病期間,由太子監國,除重要人事調整,其他事,太子均可決定。」

    裴舒一愣,背脊冒出一層冷汗,他完全知道這道詔書對朝局帶來的震撼,皇上怎麼會在這個時候讓太子監國,前段時間,皇上的病更嚴重,都沒有讓太子監國,相反卻是讓太子出巡陳國,現在病情看上去好些了,卻讓太子監國,這……,皇上究竟打的什麼主意?

    其次,兄終弟及的論調正甚囂塵上,不少朝廷元老重臣,都認為該由齊王繼位。在大晉帝都的歷史上,兄終弟及的事已經發生過四次,英明神武的武帝便是以弟繼位。

    皇帝讓太子監國,這就是放了個明確的信號,告訴朝臣們,這件事已經定了,皇位沒有齊王的份,這對齊王和那些支持齊王的大臣們意味著什麼?裴舒用腳趾頭想都知道。

    「第二件,句誕忠心為國,才具卓越,即日起由句誕擔任尚書僕射,參與處理朝政。」

    裴舒手一抖,筆差點就掉下來,尚書僕射乃尚書令的副手,已經空缺好幾年了,沒成想皇上今天卻提拔了,而且還是提拔了句誕。

    忠心為國,句誕不過一牆頭草,投靠閹宦,見風使舵,這樣一個哪有什麼氣節,忠心為國,忠心為官還差不多。

    才具卓越,那更是笑話,尚書檯有七個尚書,句誕的才能排第七,除了會專營外,無論詩詞歌賦,還是處理政務,都排在第七。

    更為關鍵的是最後一句話,參與朝政,這意思便是,句誕現在進入了他們四人小機構,步入帝國最高權力階層。

    句誕激動得不知道該說什麼,噗通跪在地上,哽咽著說:「皇上聖體欠安,還想著臣,臣,臣,只有鞠躬盡瘁,肝腦塗地!」

    「起來吧,」泰定帝歎口氣,溫言安慰:「這些年,辛苦你了,也委屈你了,尚書僕射已經空了很久,今兒你補上,要好好輔佐太子。」

    「臣一定不負聖上期望!」句誕伏在地上哽咽著,泰定帝安慰幾句,裴舒心情更加動盪,以前尚書檯缺僕射,尚書檯完全在他掌控下,現在有了尚書僕射,就分了他的權,而且,按照他的觀察,這句誕雖然沒什麼才幹,可爭權卻是一把好手,什麼下三濫的手段都用得出。

    可,要反對吧,難免給皇帝一種不好的印象,那意思就像自己依舊想獨霸尚書檯似的。

    裴舒邊寫邊思考對策,他本才思敏捷之人,一眨眼便想出了三四個對策,可仔細思量,那個都不合適,都有不小的後患。

    兩道聖旨很快擬就,裴舒拿到泰定帝面前,泰定帝仔細看過後,微微點頭,裴舒將聖旨交給程公公:「請公公用璽。」

    小程子接過聖旨放在書案上,又從邊上的書檯上取出一個黃色的盒子,將盒子打開,雙手抱出玉璽,端端正正的在聖旨上印了下。

    句誕看到玉璽落在聖旨的那瞬間,心頓時落下了,他知道從這一刻起,他終於走上了帝國權力的最高峰。

    「陛下,第三道旨意是?」裴舒有些失落,可還記得剛才泰定帝說的,有三道旨意。

    「太子年青,政務還不熟悉,朕決定設輔政大臣,先設四個吧,潘鏈,左辰,你裴舒,加上甘棠,你們四個吧。」

    裴舒稍稍鬆口氣,齊王被排斥在輔政大臣之外,由太子太保左辰取代,現在皇帝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帝位將傳給太子而非齊王。

    句誕也在心裡默默盤算,輔政大臣中沒有齊王,這讓他非常高興,滿朝大臣都知道,齊王瞧不上他,前段時間,齊王接位呼聲高,大臣們象躲瘟疫一樣躲他,現在他當上權重一時的尚書僕射,而齊王卻失去了輔政大臣,而且他估計齊王很快會失去太尉之職。

    裴舒將聖旨起草好,程公公蓋上印,泰定帝有些疲倦的歎口氣,對裴舒說:「第三道先留下,前面兩道立刻發,然後,你就回吧,句愛卿留下,陪朕說會話。」

    「臣遵旨告退。」裴舒心事重重的退出去,今天皇帝根本沒有和他商議的意思,上來便直接宣佈三道旨意,這三道旨意將齊王徹底打落塵間,他相信懷裡的兩道旨意一宣佈,明天所謂兄終弟及的呼聲便煙消雲散。

    只是,為何要在這個時候提拔句誕呢?這讓他想不明白。

    更要命的是第三道聖旨,這道聖旨明明白白宣佈齊王沒戲,不僅皇位沒戲,而起連中樞都沒戲。

    齊王雖說位居太尉,掌控天下兵權,可九門提督,皇宮御林,全部掌控在皇帝親信手中,除此之外,還有內衛監控,可以說只要皇帝沒死,

    ,在帝都便不可能有人造反。

    程公公給句誕端來繡墩,句誕先道聲謝,然後才斜斜的坐下,泰定帝目光溫和:「最近都在忙些什麼?怎麼沒見你的奏疏呢?」

    「臣最近事情不多。」句誕實話實說,他不過一普通尚書,皇帝生病,旨意不多,要起草旨意也輪不到他,至於以備咨詢,他更是連皇帝的面都見不到,咨詢自然更談不上。

    「是啊,朕這一病,尚書檯就比較閒,朝廷六部,甘棠自然不會讓你們插手,」說道這裡,泰定帝語氣突然一轉:「齊王最近還好吧?」

    句誕神情平靜,心中卻是暗暗高興,齊王還好吧?這話什麼意思,自然不是問身體好不好,他意識到這是個機會,可該怎麼說呢?齊王畢竟是皇帝的親弟弟,這話就不好說了。

    「齊王身體尚好,大臣們都很信服,王爺禮賢下士,愛護士卒,深得將心,」句誕邊說邊打量泰定帝的神色,他很敏銳的察覺當他說到深得將心時,泰定帝眼中閃過那麼一絲憂慮,於是他心裡有底了,便大著膽子說:「陛下剛才說讓太子監國,可臣擔心,若齊王在側,以王爺在朝廷的威望,太子行事難免受到掣肘。」

    「不是已經沒有讓他輔政了嗎。」泰定帝說道。

    「齊王身為宗室,又代理太尉,掌控軍權,就算沒有輔政,朝中的影響力也超過了四位輔政大臣。」句誕低聲解釋,泰定帝沒有說話,臉色變得更加陰沉,句誕還沒完,又補充了句:「甚至太子。」

    房間裡陷入死一般寂靜,程公公站在邊上,心驚膽戰的聽著句誕的話,看著泰定帝的神情。

    「那怎麼辦?」泰定帝歎口氣,這瞬間,句誕明白了泰定帝的心思,太子的位置已經定了,他要削了齊王的影響,可又不想傷害齊王,這也是為什麼前面兩道聖旨立刻發了,最後這一道卻留下了,他立刻明白該怎麼作了。

    「皇上,齊王賢名滿天下,可為了朝局,臣以為,皇上可重重封賞齊王,給齊王分封藩國,然後讓齊王就藩,如此可讓太子順利掌控朝局。」

    泰定帝沒有開口,過了會,他閉上眼睛,程公公低聲告訴句誕可以退下了,句誕連忙起身叩別泰定帝,照禮儀規規矩矩的退出閣。

    等出了閣,句誕興奮得差點沒能控制住自己,他明白皇上對齊王起了疑心,齊王一旦就藩,整個朝局立時大變,句誕隱隱感到,朝中的人事調整恐怕才剛剛開始,自己這尚書僕射當不久。

    秋氏家族在帝都的莊園不在城內,雖然秋家在城內也有宅院,但秋雲沒有選擇住在那,而是選擇住在城西伊河邊上的凝翠山莊,此地依山傍水,山明水秀,風景極佳。

    莊園很大,佔地極廣,秋雲和他的二十多個家丁衛士全裝下,依舊空蕩蕩的,莊園的管家是秋氏家族的老人,常年守在帝都,當年秋雲出征涼州前,便住在這莊園,管家依舊是這個老管家,對秋雲的習慣比較瞭解,在得到秋雲要住在這裡的消息後,立刻將整個莊園重新整理了一遍。

    朝中關於秋雲的流言四起,可秋雲就像沒聽見似的,每天在園子裡看書舞劍,似乎就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

    讓秋家人更不懂的是,不但秋雲不著急,就連秋戈也不著急,秋戈沒住在莊園裡,他借口要與太學中人研討經學,自己躲在城裡,一住便不肯回來了。

    秋氏一族在朝為官的不多,而且官職多半不高,正三品工曹參議秋宜算是高的,剩下一個便是擔任閒職的輕車都尉秋爽,這個秋爽從未上過戰場,別說騎馬了,就算拎刀也沒拎過幾次,他這個校尉是恩蔭。

    士族嫡系子弟一般出生便有官職,隨著年齡增長,或者家族長輩立下功勳,朝廷一般都要恩及族中子弟,當年秋雲立下蓋世功勳,朝廷恩賞,秋雲卻沒有給自己的兩個兒子,而是給了族中子弟,這秋爽和秋宜便是受益者。

    朝臣彈劾,秋宜幾乎是在第一時間通報了秋雲,秋雲現在是秋氏一族的領軍人,有他在便沒有人敢小瞧中山秋家,所以不管怎樣,秋家都必須保住秋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