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五行遨遊

正文 第七章 靈魂歸宿 文 / 西風的幻想

    人死了真有靈魂嗎?

    無數人都在為這個話題奔波一生,無論貧富貴賤,從哇哇落地的嬰兒到權傾天下的帝王,從古至今,無數人都在致力於廣積善,死後輪迴享受無限富貴的舉動。

    古代到現在不少宗教都提出了靈魂說,相信人有來世,靈魂脫離軀體只是換了一個歸宿,人死了,靈魂出竅放棄一切留戀,回歸輪迴。

    靈魂也許會回歸到當初靈魂誕生的地方繼續旅程。

    但這種說法站的住腳嗎?

    古代有不少修道者,修仙者都在追求靈魂出竅,飛昇虛空,鑄造不朽。

    細細來說,中國最早提出修煉的是從女媧造人開始,原始人對於天地的各種奇異現象產生了敬畏,開始膜拜,轉而信奉圖騰。

    黃帝平定了蚩尤後,鑄造了軒轅劍,而後創造農耕給了當時的古人生存的希望,軒轅劍也成為了無數離騷詩人口中久久相傳的代表中國明的神器。隨著黃帝作為明的發起者載入了史詩。

    夏禹時期,大禹治水拜祭過河神,而大禹治水的成功也讓大禹成為了一名法力高深的神人,直到今天還有人久久傳述大禹治水時使用過的量天尺,大禹所坐的石頭也成了如今甘肅省臨夏境內的「禹王石」。

    商朝時期封神演繹著無數大能的身影,位列仙班通天徹地之能最早的給後來人展示了人與神的不同。

    大秦時期始皇帝為了長生不老深信道家煉丹之說,到後來,西秦統治者為了追求來世,供奉佛塔,追求精神上的寄托,三國時期左慈、於吉,南華老仙、紫虛上人這些陸地神仙更是讓人留下了遐想;描寫唐時的西遊記更是讓修仙修正果達到了鼎盛時期。

    明朝時西方的宗教慢慢也開始與中土本土的神鬼傳說聯繫到一起開始了一個經久不衰讓無數信徒為之著迷的話題「來世說」。

    各種宗教都很系統的說出了人死亡後,靈魂只是脫離了這層已經用的失去了耐久度的臭皮囊重新回到輪迴,重新開始嶄新的旅程。

    中國本土道家闡釋「天與地無窮,人死則有時」

    「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

    有生必有死,出為生入為死,誰也擺脫不了這種規律

    「人之生,氣之聚也。

    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若死生為徒,吾又何患?故萬物一也,是其所美者為神奇,其所惡者為臭腐;臭腐復化為神奇」

    《知北遊》上曾記述: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生為生命之開始,也是死的開始,死為生命之終也是生命的開始,生死始終處於相互轉換過程中。

    印度佛教在中土佛教產生之前就有輪迴觀念,而釋迦摩尼則是把涅槃和輪迴觀念結合了起來。也就是說臨終之人的意識狀態看作是和來世相連的橋樑,而臨終之人的意念對像又是來世的通行證,這樣便又形成了中土和西方關於來世(天堂)和(地獄)的對應關係,要想避免壞的來世期待好的來世,就要經過今世的修行,剷除惡根,則來世輪迴必有因果。

    佛教不像基督教或者其他宗教那樣,把原始恐懼心理投射到上帝身上,再披上全能的外衣。

    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是自我通過禪定實踐,自身洗練親身體驗,從中頓悟而徹底洗刷恐懼的心理。涅槃,不是外在的指令,而是內心的大徹大悟。它無需由神而人的類比,它是自我從舊我到新我的自然又必然的躍進。

    因為人人皆可以成佛。

    說的有點遠了,那靈魂究竟存在嗎?

    靈魂都會去哪?沒人知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