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清穿崩壞年代

正文 第七十六章 太后的陷害 文 / 雲洛裟

    越過豐離走來,瞧著那倒在嬤嬤懷裡的太后,康熙的臉色一黑,豐離攤著手道:「我沒氣太后,剛剛太后還好好地跟我說話呢,一見你來了,她這就倒了。」

    「皇上啊,皇貴妃這氣暈了太后,還要往太后身上潑髒水。太后這都已經暈過去了,難道還能假的不成。」靠,誰能想到太后的身邊竟然會有這樣的神助手,豐離這才說完,人家立刻把話接過去了,如果豐離不能證明太后假暈的,那明天滿天下肯定都知道她氣暈太后。

    豐離掐著小下巴想啊,她什麼時候得罪太后了,竟然讓她這麼下死手地要整死她?

    「太后既是暈過去了,餘韻,還不快給太后瞧瞧!」康熙的臉上看不出情緒,只是如此吩咐。豐離立刻掉頭看了康熙,餘韻在被康熙點名時,已經走了出來,正要為太后查看,那嬤嬤卻喚了一聲皇上,這是皇貴妃的人!

    那已經明明白白地表示對豐離的防備,若是不知內情的人瞧著她這般表現,那是一定的會覺得豐離做下了十惡不赦的事兒,所以,太后身邊的人,才會如此防她。

    「嬤嬤是覺得,當著皇上的面,我的人還能做什麼特別的手腳嗎?」瞧著康熙並不叫人傳太醫,也沒說要把太后搬回寢宮的意思,已然是信了她。明明,康熙歷來是個以孝治國的皇帝,卻這般無條件地相信著她,豐離暗裡吸了一口氣,對待康熙的態度,她越發不知該如何是好。

    「你是信不過朕?」配合著豐離的話,康熙揚眉而問,天子之威,豈是常人能扛,嬤嬤連道不敢。餘韻上去。太后裝不裝暈的,她縱是不號脈亦是清楚的,不過,皇上表明了態度相信她家主子,這號脈吧,還是要號的,可她還沒碰到太后,那嬤嬤一聲驚呼,「大膽,你竟敢掐太后!」

    餘韻卻是立刻跪下了道:「奴婢尚未碰到太后!」

    「皇上!」那暈過去的太后幽幽地睜眼。一副是被掐得痛醒的樣兒,嬤嬤痛心地扶著太后勸道:「太后,你且莫動氣,皇上英明神武,對你敬愛有加,必會為你討會公道的。」

    一頂高帽往康熙的頭上戴去,餘韻皺起了眉頭,「皇上聖明,奴婢當真未曾碰到太后。」

    「放肆。你是說哀家身邊伺候的人污蔑於你,哀家污蔑你?」太后一聲厲斥,太后這是用盡了手段的要把豐離置於不孝之地。豐離沉下了臉,好啊。她防盡了後宮的人,卻從來沒有防過太后,而且她也從來沒有想到,太后竟然會用一個孝字壓著康熙。壓著她。

    現在太后擺明了是要把自己暈倒是被豐離氣的一點穩穩地坐實,為了這個目的,她還不讓餘韻為她診脈。不僅不讓餘韻診脈,更是要造出一個被掐的假象,而這樣扣在了餘韻的頭上,這麼一來,不管是豐離身邊的誰再要靠近太后,太后都能拒絕得理直氣壯,那麼,她的暈倒是真是假的,亦無人能查,而且,她現下已經被餘韻「掐」得醒過來了,暈倒一事,已經算在了豐離氣暈她這一點!

    如此一來,但凡康熙對豐離有一點點的不信任,在這樣一連發生的「事實」面前,太后又是與豐離同為科而沁出來的人,從常理而言,太后沒有任何誣陷豐離的理由,而太后一直在康熙面前的模樣都是慈祥,甚至,有些軟弱,若不然,也不會這麼多年,一直聽從孝莊的話,不敢多說一句。在太后和豐離從來沒有任何衝突的情況下,發生這些事,豐離不敬太后的罪名必是勞勞地被太后扣死了。

    好,好啊!真是看不出來,太后竟有如此心計,這樣的手段,直接粗暴,卻是最有效果。她真是小看了皇太后啊,在皇太后的位子上,因著她的身份是長輩,她若要出手對付她豐離,那是真真的便利得很吶,須知大清以滿族入主統治天下,本來漢人對少數民族歷來便有所偏見,若非多爾袞在領軍攻破城池時,並不曾有嘉慶三日屠城,且不曾有那留發不留頭之事,現下滿漢的爭執相對更多。而康熙一直標榜的都是學習漢學,以漢人之道統治天下,且順應漢學中的以孝治國,便是為了安定江山。所以,無論是康熙還是後宮,都不允許傳出任何不孝之事來,如若不然,漢人群起而攻之,這大清剛剛穩定的江山,便要再起風雨。

    「不過小小的宮婢,皇額娘即有所不適,便回宮好好休息吧!」康熙接話,太后卻看著康熙,只一會兒的功夫,又道:「皇上說的話,哀家回宮歇著吧!」

    康熙一言不曾提及如何處置豐離,如何處置餘韻,太后剛剛那明明氣憤無比的樣,卻順著康熙的話接下,心甘情願地回宮!!

    「太后!」倒是太后身邊的嬤嬤喚了一句,太后瞪大眼睛斥道:「住口,皇上自有主張,且不過是些皮外傷罷了,阿離並非有意的,便是她那婢女,亦不過是一片為主之心罷了!」

    靠!這麼口口聲聲幫豐離說話的樣,真是表現了她的寬宏大量啊!可這一回回的軟刀子啊,無一不是表明了她的委屈求全,儘是為了康熙啊!

    「奴婢請皇上責罰!」餘韻跪前一步,並不認罪,卻直接要罰,可她挺直的背脊,一臉的傲然,卻是無聲勝有聲的辯解。如此,豐離一句話都沒說,兩下卻形成了對峙的局面。

    康熙的神色平靜,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麼,豐離呢,到了如今的的模樣,她卻依然沒有說話的意思,沒說話,便已經被太后扣住了不敬的罪名了,她若再說半句辯解,呵呵,太后更會借題發揮,再來一個氣暈的表現,豐離更是有十張嘴都說不清了。

    「朕送皇額娘回宮!」康熙張口,太后臉上掛滿關切地道:「皇上剛剛回京,卻有這諸多事兒要你操心,也是哀家沒用。皇上早些回宮休息吧,哀家有他們陪著就行了。」

    現下的太后,絕對是慈母的典範,只是她那一句哀家沒用,可不是在給康熙上藥眼。康熙道:「皇額娘從不理後宮之事,以前皇祖母在是時,便與朕說過,且讓皇額娘好好地

    安享晚年即可,宮中的鎖事,便由貴妃與四妃合理便是。」

    似是完全沒聽出太后的別有所指,康熙順著太后明面上的意思說來,也真真是表明了他對豐離的袒護。太后聽到這裡,便道:「好了,哀家回宮了,皇上也早些回乾清宮休息吧!」

    太后拍拍康熙的手說著,便在嬤嬤的扶持下,往寧壽宮去,豐離呢,笑著送道:「恭送太后!」

    那笑得艷麗,似乎剛剛太后那一番的舉措之於她來,不過是看了一場戲,太后的眉頭跳了跳,不過卻依然沒有停留地離去。

    而豐離看著太后走遠的背影,卻是陷入了沉思,她著實想不明白,太后為何會突然對她發難,是要讓她不好過。「日後,阿離且莫與太后多有接觸!」康熙握住豐離的手,突然這般說話。

    「皇上信我嗎?」豐離直問,康熙牽著豐離手往上清宮走去,「自然是信的,若是不信阿離,我又為何不處置餘韻,不處置阿離!」

    這般的說來是不錯。康熙解釋的聲音響在耳畔道:「阿離與太后並無接觸,要說阿離氣暈太后,卻是不可能的,不過,太后畢竟是我嫡母,太后待你有所偏見,今晚的事,朕會讓所有人都封嘴,不過,在沒有找出太后對你偏見的原因之前,阿離且不可再與太后接觸,免得,再起事端。」

    宮裡的人,康熙自然可以讓他們閉嘴,但,若是有外人在時,太后硬是要把一頂不敬的罪名扣在豐離的頭上,康熙不能為了豐離,連名聲都不要,現下,大清的江山只是初步穩定而已,如天地會之忠於前明的人,都在等著捉他的把柄。

    說來,在豐離被太后陷害那樣證據確鑿的情況下,康熙能這樣無條件的相信她,這一點,是讓豐離非滿感動的。豐離真摯地道:「謝謝你,相信我。」

    第一次聽到豐離的感謝,康熙停下了腳步,豐離望著他,康熙比豐離高了半截頭,他那樣低頭俯視著豐離,「真要謝朕,那就聽朕的話,以後,切不可與太后再有衝突,漢人重孝,朕護得你一次,兩次,卻不能每次都護著你,朕的江山尚且不穩,阿離是知道的。」

    如同康熙關心太后為何會突然的針對豐離,豐離又何嘗不想知道,為什麼太后要這樣不留餘力地要把不敬太后的罪名扣在豐離的頭上,這麼一再陷害的把戲,雖是陰險了些,但說起來,要不是康熙信,卻是非常的實用的。

    「皇上放心,我不會讓皇上難做的!」無論她愛不愛康熙,康熙既然相信她,不曾讓太后的計謀得成,她都對康熙心存感謝,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要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她自然,也是願意的。一個人無論處在什麼樣的環境,都不能失了一顆感恩的心!(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