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網游動漫 > 福晉們的美好時代

正文 55秋獮 文 / 紫夜幻靈

    朝堂上的水渾的都能跟黃河下游的水一個顏色了,可皇帝好像沒看見一般,要求臣子們開始準備秋獮。所謂秋獮(xi,就是秋天的圍獵。皇帝想打獵,一年四季都有現成的名頭,在春季稱為春蒐;在夏季稱為夏苗;在秋季稱為秋獮;在冬季稱為冬狩。如今是六月,要等各部門準備好了,弘歷要打獵,最快也要秋天才成——國家領導人出行神馬的,最麻煩了!

    皇帝下命令了,你就要堅決執行。這還是一個封建統治下的集權社會,皇帝的意志百分之八十五就是國家的意志。皇帝想要去打獵,你就不能以「朝堂上還有許多人被參了,卻還沒定下處罰細則」為理由阻止皇帝出去強化八旗民風。

    所以,即使黨派鬥爭的很厲害,皇帝的出行日期、出行路線、出行規模、出行地點,都非常有效率的被研究出來了。但是隨行人員是要由皇帝欽定的,而弘歷好像是忘了有這碼子事情一般,壓根不提一字。

    皇帝說是要秋獮,卻沒有說要帶哪些人去。這令在摩拳擦掌的眾人內心都十分忐忑,皇帝到底是怎麼個意思啊?顯然,這次秋獮大家都準備要擠一個名額,哪怕是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人大臣。因為在他們看來,朝堂亂成這個樣子,皇帝是一定要進行整頓的,而這次的秋獮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政治信號,能帶去圍場的,一定都是親信。到時候,開個小會,討論一下接下來的事情什麼的,肯定都是在那三天兩夜的行程裡的。

    不過……各位大人,你們真的是想多了,弘歷真的只是單純的想要打獵而已。朝堂的水很渾,後宮的水也不乾淨,改革的路子還只是一些設想,真正實施起來,阻力又很大。在這個時代裡,真正能理解他意思的人,真的可以說是少之又少。皇帝也是有精神壓力的啊!他只是想著要去發洩一下心理壓力,並沒有大臣們心裡所想的計劃一二三。人啊,還是想的簡單一點的好。

    七月的下旬,皇帝的隨行人員選定了。因為弘歷本就是打著重振八旗「馬背上的民族」的旗號去的,帶去的自然都是滿人,不是滿人,也得是包衣。可是,你又不能把所有人都帶去,還要留下人控制朝堂是不是?雖然木蘭圍場離京城很近,皇帝也只出門三天兩夜,可必要的措施還是要有的。

    弘歷盤算了許久,還是帶上最近越發能折騰的弘晝,並且特別叮囑他要帶上永瑛。其他的人,弘歷叔叔輩的,留下十六皇叔莊親王和十七皇叔果親王在京城留守,其他的人統統打包帶走!這個「統統打包」的意思是,但凡有七歲以上男丁的、姓愛新覺羅的人家,不分嫡子庶子,不分是否襲爵。只要你不殘、不傻、能拉開弓箭的,都要跟著一起去。

    大臣裡面,六位軍機大臣,留下三個,分別是徐本、張廷玉和那延泰,也就是說,滿洲旗那三個鄂爾泰、訥親和海望都被帶走了,當然還有他們的兒子們。另外,碩王那個十三不靠,又極能得瑟的,想了想,弘歷還是帶了一起去。

    說起這個碩王,還真是個懂得察言觀色的好孩子,那群彈劾弘晝的傢伙裡面,居然沒有碩王這個渣!他就是看出了皇帝明顯的回護,所以根本就沒去趟那趟渾水!皇帝對此表示十分的無奈啊!

    他想收拾掉這個異姓王已經很久了!蒼天啊,給他個機會吧!如果有人問,弘歷作為土著+穿越的雙料外掛人士他為什麼不以「混淆宗室血統」為名直接滅掉碩王府呢?

    在這裡,我們要解釋一下。弘歷不管怎麼說,在21世紀都算是事業有成的商務人士,他因為工作關係知道什麼是腦殘就不錯了,哪裡會記得梅花烙的具體細節呢?所以,開外掛直接以混淆宗室血統的罪名ko了碩王府這一做法,是不可行的啊!

    解釋完了我們繼續說秋獮,秋獮一般都在九、十月份,秋高氣爽,正是進行戶外活動的好時候。弘歷再九月初十,也就是永琛生日的第二天,帶上大隊人馬、兄弟兒子去木蘭秋獮了。

    秋獮是一次比較大型的集體活動,弘歷格外重視。九月初十一大早,他就在乾清宮的大廣場上開始訓話,與會的主要人員是由他的兒子、他兄弟的兒子、他的臣子額他臣子的兒子組成,一般的侍衛和親兵是沒有資格參與這麼高規格的狩獵動員大會的。

    皇帝訓好話,也要十點多了,於是大部隊開拔。皇帝出行,肯定是要清道的,閒雜人等通通避讓。閒人太多,容易造成踩踏事故不說,還會使圖謀不軌的人有機可乘。皇帝出行,要是真像電視上演的到處都是圍觀群眾,那皇帝被人暗算的幾率也忒高了點。

    前頭是先遣部隊,先把道路分開,使人迴避。中間是八旗的儀仗隊,再來一小批引路間護衛的人員。再下來才是皇帝的車架。恩?你說皇帝為什麼不騎馬?還是那句話,皇帝怕刺殺啊!不論是微服出巡還是全副儀仗的巡遊,皇帝可是從沒全程騎馬的情況的。如果皇帝覺著興致來了,自然會下車換馬。但一般情況下,皇帝都是坐在車子或是轎子裡的。

    皇帝的車後方跟的是各位年齡在七歲到十四五不等的大小少爺們,再外圍是他們個人的親爹,後面還跟著鑾儀衛的各位弟兄,再後面還有一些打醬油的八旗兵丁。

    這次秋獮是純雄性動物的狂歡節。皇帝沒帶一個大小老婆,甚至連宮女都沒有帶上。阿哥和臣子們自然也有學有樣,只帶著隨身的太監和侍衛,沒有一個女眷。

    到了地方,也該吃午飯了。於是,大家停下來,休整一翻,吃個午飯,睡個午覺。然後再爬起來進行下午的活動。

    皇帝狩獵,也不是到了獵場舉起弓箭就射的,他還要先檢閱一下隊伍。八旗子弟,按著旗位排列站隊,聽聽皇帝的精神訓話。然後弘歷自己拉弓射箭,十箭十中,獲得歡呼一片。而後,和親王等一干皇帝兩代以內旁系親屬都當眾射箭,表現一下戰鬥力,以示不墮八旗威名。

    其實這樣折騰一翻,也就晚上了。再吃個晚飯,好好休息一晚,明天才是真刀真槍的往

    往上拼。

    第二天一早,大家就在場地上先集合。皇帝騎著高頭大馬,帶著兄弟、兒子、侄子並侍衛若干。皇帝如今能帶的出手的,就是大阿哥和三阿哥永琛。四阿哥不夠年齡,五阿哥還是個奶包,根本不能策馬奔騰,射殺獵物。

    在打獵之前,看著才學會騎射沒幾天的永琛,皇帝決定,先分組。未成年的,就是七歲以上十四歲一下的,算一組,十四歲以上到十八歲的算一組,十八歲以上的算一組。也就是少年隊、青少年隊、成年隊,三個層次。

    未成年的,就只能射靶子,打獵也是圈一塊地方,用網子圍起來,放一些兔子小羊這樣沒什麼戰鬥力的動物練練手、試試運氣。

    青少年隊有他們自己的活動範圍,但範圍也不是很大。更何況,大部分情況下,每一個主要人物的身邊都會跟著幾個不怎麼重要的人物。比如鄂爾泰的兒子身邊跟著的,肯定就不能是訥親的兒子,而是其他二品三品八旗官員的兒子。

    這樣一來,那塊專屬於十八歲以下、十三歲以上的未成年騷年們的活動場地就足夠他們用的了。其他的成年男紙們,你們撒開鴨子奔跑吧!皇帝有令:但凡在每一組獲得第一名的選手,都會獲得皇帝的特別獎勵。至於那些墊底的,皇帝雖沒有明說,但是看著那一群明顯沒什麼戰鬥力的,歪歪斜斜的「爛泥」們,他老人家笑的很陰險。

    哼哼,等這兩天的活動結束了,你們就知道你們將面臨的是什麼了。

    這一天,各組的戰果都很豐盛。少年隊第一名是永璜,獲得兔子三隻、山羊一隻。第二名是永瑛,獲得兔子三隻。第三名,居然是碩王的庶子浩祥!剩下的,或是一隻兔子,或是一隻山羊,都各自有收穫。永琛,獲得白兔……一窩。這娃在輪到他進場圍獵的時候,人家直接拿著網子上了。射靶子的時候倒是很有準頭的,射活物……人家說,要親自抓兩隻寵物回去給額娘養著。

    青少年隊的各位成員也都非常給力。鄂爾泰的兒子獲得了第一名,緊隨其後的是胤裪的大孫子。在這一個組群裡,墊底的,是那個據說武雙全的碩王嫡長子,富察浩禎。這貨只射中了一隻野雞,還是個掉了毛的病雞。浩禎和浩祥出生雖沒差許久,但偏偏就隔著一個農曆年,所以浩祥得以擺脫他哥哥的壓制,初露鋒芒。

    不論是少年隊還是青少年隊,我們都有借口說孩子還小,還在發育,臂力還沒有完全鍛煉出來。但是成年隊,那簡直是要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了!在跑馬的過程中,甚至有些官員家的兒子們居然跌落下馬!打臉,太打臉了。

    你打皇帝臉的後果,就是皇帝要打你的臉了!皇帝打你的臉還算便宜你,他要打,那就是打你全家的臉。雖然你認錯態度良好,可皇帝已經怒了,所以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把那群扶不上牆的爛泥們給聚集到了狩獵前射靶子的場地上。

    「朕以為,八旗腐化還只是個傳說!沒想到貴胄子弟已經墮落到這般田地了!當年努爾哈赤大祖若是領著你們這班人去攻打前朝,別說一個吳三桂,就是十個吳三桂幫你們打開城門,你們也攻不到京城!」皇帝吹鬍子瞪眼睛的在那裡嘶吼,底下的五步一崗、十步一哨的傳旨太監們也聲情並茂的重複。

    「宗室子弟就這幅德行,你們也不用參加圍獵了!統統給我留在木蘭訓練!什麼時候騎射過關了,什麼時候才能再返京城!」弘歷憤怒的拍著身邊的桌子大吼,眼看著這群紈褲子弟的爹們有廢話要講,於是皇帝再次拍桌大喊:「今日年在十八歲以上,又沒有任何斬獲的人都去射靶子。如果十箭有五箭不中,就都給朕留下來操練!」

    聽得這話,連那些紈褲子弟的爹們的表情也都不太好看了。其實,古話說的很對,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有什麼樣的兒子,大概也會有個差不多廢柴的爹。

    聽到皇帝大有把所有人都留下的意思,諸多大臣們也都開始跪地抗議了。「皇上,今日所到之人都是肱骨之臣,若是不能按時回京,必然會對社稷造成損害啊!」恩,皇帝很霸氣,可是也需要人幹活啊,你把大臣們都留下來了,誰給你幹活呢?

    「嗯,說的有道理。那麼,武將仍然是剛才那個要求,臣就不要求十箭五中了,臣就十箭三中。若再做推脫,你們就統統留下來!屆時,朕就把努爾哈赤大祖的牌位請過來讓他看看,他的子孫都墮落成什麼樣子了!」回頭看見吃蘋果吃的很開心的弘晝,皇帝眼睛一瞪,手一指弘晝:「朕的弟弟可算是京城第一紈褲了,他都能十箭五中。你們若連一個紈褲都勝不過,朕也不需要這樣的『肱骨之臣』!」

    喂喂,您弟弟的偶像是當年的十四阿哥,鼎鼎大名的大將軍王。武力值當然高了!就那十箭五中的成績,還是放了水的呢!你讓那些每天只知道吃喝嫖賭的真紈褲子弟如何相比啊!

    皇帝的話說到這個份上,愛新覺羅家的黃帶子和紅帶子都老實了——上面那些個親王的面目表情都很猙獰了,九龍奪嫡還能剩下的阿哥們,都不好惹啊!他們甚至還是皇帝的長輩,這群人都不反駁皇帝了,咱們作為愛新覺羅家的人,怎麼著,也不能被那些滿洲老姓的人家瞧不起吧!說句霸氣側漏的話,天下,還是姓愛新覺羅的,爺,也是姓愛新覺羅的!

    為了愛新覺羅的天下和愛新覺羅這個姓氏的榮耀,能上的都上了,不能上的,硬著頭皮也上了。經過了一個多時辰的箭術大比拚,大概只有一小半的人合格。

    皇帝眼看著自家丟了面子,當然也不能讓手下的群臣好過,那些沒得著獵物的,都上來射箭。可是,人家那群人沒得著獵物,不見起是因為武力值不夠,多半是為了照顧自己的「主子」。如今心無旁騖,真實水平自然就發揮出來了。

    於是,第二批人反倒是留下的少,而成功的多。而留下的那群人,多又是臣的兒子多,武將的兒子少。這一刻,皇帝終於意識

    到自己的問題了,能帶來木蘭的,都多少有些本事,不然他也不會用他們當官,而這些有些本事的人和自家那些純米蟲pk當然是獲勝無壓力啊!

    皇帝面部表情極度抽搐,但沒辦法,君子言出必行,他還是天子,金口玉言,說的話自然得兌現。弘歷象徵性的徵求了一下最有帶兵經驗的十四皇叔,也就是禎貝子的意見,在得到其首肯後直接提升他老人家為恂郡王,令其總領這群廢渣。不論付出多少汗水、多少辛苦,也務必要將這群廢渣變成好材料,即使不能成為好材料,也得成為好肥料!至少,他們得能派上點用場!

    「愛新覺羅家不要無用之人,你們也不想努爾哈赤大祖半夜爬你們的窗戶吧!」皇帝語氣陰森的威脅。至於那些「奴才們」,那就更好辦了,主子們都以身作則了,你們還不跟著效仿?「朕每個月給你們發的錢糧可不是用來養廢物的!」皇帝瞪眼。

    在以君主**了臣子們寥寥無幾的反駁聲之後,皇帝又帶著他的大臣和侍衛們拍拍屁股走人了。徒留一群紈褲子弟,和新上任的恂郡王——一個打算努力操練八旗子弟,尤其是宗室子弟,使其不墮努爾哈赤大祖威名的前任大將軍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