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晉宮

正文 第18章 :托你好生照顧 文 / 彥夢溪

    而此時,叔向負手於窗下,辛夷靠在塌上,默不作聲。

    她知道先生對她定是失望極了,在他眼裡,她是為了接近孫周,而「不擇手段」之人。

    也不知過了好久,叔向緩緩轉過身來,淡淡看她一眼,

    「你真的決定了?」

    辛夷遲疑的點點頭,叔向閉了閉眼,眼中有失望與憐惜,

    「你為揚干擋箭並非出自真心?」

    辛夷平靜而道,「不,當時情況危險,救揚干,奴並非多想……奴也以為,難逃此劫,然而,有阿母保佑……奴想回晉國……這是個機會,奴不想放過。」

    「你救了揚干,並非就能入晉宮,報滅族之仇?」

    叔向的擔憂沒錯,但是「復仇」二字,己刻在她心裡,厲公被弒,孫周成新君,她覺得機會來了,孫周與琿又是那麼的相像,她早己死去的心,再次跳動起來,她感到她還活著,她復仇有望,郤府被滅的慘景也一次次出現在腦子裡,她無法平靜的做到跟隨先生回楊城,更無法忘記過往,聽從先生的安排嫁人。

    她要贖罪,為阿母,為琿討回公道,她不想如行屍走肉般活下去。

    她堅定的迎上叔向的目光,她的表情己經說明了一切,事到這份上,有了轉機,也堅定了她的心,她不能跟他回去,她要利用這個機會回到晉國,她要殺欒書。

    即使不能成功,她也有臉去見阿母,見琿。

    「奴不想愧對父母,愧對郤氏上千族人,奴不敢苟且偷生。」

    叔向眼中有著憐惜,「辛夷,你一介婦人,談何容易……」

    辛夷咬著牙,移下塌來,「咚」的一聲跪下,「請先生成全。」

    她捲著身子,額頭觸頭,一動不動。

    是的,她該復仇,沒有欒書,阿父不會絕望自盡,不會讓阿母陪葬,琿不會慘死,她不可以逃避一切,不可以忘記一切。

    屋子裡異常安靜,呼吸可聞。

    良久,一陣腳步聲遠去,辛夷緩緩抬起頭來,只見叔向的身影消失在屋外。

    再言知贏、士魴來到孫周屋子,正遇趙武,虎臣也在。

    各自行禮入座後,孫周看向知,士二人,持起几上的酒樽,

    「兩位大夫,今日之事,受驚了。」

    二人趕緊起身,弓腰揖手,「周子,何須此言,臣等惶恐。」

    雖然孫周還未繼位,但此刻,二人己向他行了君臣之禮。

    孫周微歎一聲,「阿兄……行事叛逆,險些連累兩位,不瞞大家,在凡城,周己得報,有賊子混入虎臣軍中,為了不打草驚蛇,周並未相告,周料想賊子會在路上設伏,因而提前通知了趙將軍。」

    說完,孫周朝趙武投去感激一眼,趙武揖手還禮。孫周又說,

    「卻未想到,那賊子竟是阿兄……慚愧也。雖然阿兄有過錯,但周不能不顧手足之情,周適才拜託虎臣,回到洛邑,務必請求天子留阿兄一命,囚於洛邑,周這番行事,妥否?」

    他在詢問眾人,自有一股國君的威嚴,又不失禮待賢士,

    幾人紛紛進言:

    「周子仁德,恐公孫稷不知悔改。」

    「天子乃稷之祖父,囚於洛邑,恐有偏心,臣恐他再生事端。」

    「這……?」

    孫周有些為難,他看了看沒說話的趙武,「趙將軍可有策?」

    趙武是趙氏唯一血脈,趙氏一族也曾被滅,到景公時趙氏平反,那時趙武年幼,雖襲了爵位,卻未入晉廷,其後又為義父程嬰守孝三年,孝滿後在韓厥的提拔下,任都蔚一職。

    此人年紀也不過十七八歲,身形挺拔,不像武官,有人的儒,然,眉宇之間有太多憂鬱,或與幼年時逃躲於深山之中,生活艱辛所致。

    十幾年的游亡生活,養成他行事極為穩重,低調,在朝堂之上,也從不主動發言,與知贏頗為相似。

    不過知贏的低調是伺機待發,而趙武卻真有置之渡外之心。

    但是,未來國君問話,他不能不答,只聽他揖手道:

    「周子即將為君,可賜稷一封地,囚於此,再派智者教導,令他改過自新。」

    孫周聽言,點了點頭,囚於封地自然比囚於洛邑好。

    他嘴角露笑,「如此甚好,就依將軍之法。」

    幾人也紛紛贊同,這時,有小廝來報,叔向求見。

    孫周立即起身相迎,但見叔向一身素服,不染塵俗,飄然而至。

    行禮後,叔向言道:

    「鄙人來此,是向周子辭行。」

    「哦?」孫周有些詫異,「先生這是……」

    叔向又說:「鄙人有不情之請。」

    「先生快說。」

    叔向坦然一笑,「鄙人要往鄭國訪友,一路有幸得周子相顧,感激不盡,然,鄙人在洛邑己耽擱數日,眼看約期己致……鄙之婢女辛夷又受重傷,不能長途顛簸,聞晉宮有良醫良藥,鄙人把辛夷托付周子,待數月後,鄙人歸晉,再來相接,辛夷明為

    僕,實為鄙人弟子,還望周子多加照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