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慈善事業和動漫產業 文 / 唯心自由
同時顧淑芬這邊,有了錢,就開始打算實現曾經對兒子說過的話,要做福利事業。
顧氏作為s市的龍頭企業,顧淑芬著眼的目光首先是當地的福利事業。顧學林小時候去過的孤兒院,這麼多年還是在那小破院子裡,顧淑芬跟那院長商量後,由院長去申請批了一塊地,顧淑芬出資建立新的院舍。
顧淑芬並沒有把她準備做慈善的錢全投到福利院。福利院本身有國家支持,當地政府除了沒有給孤兒院換新樓,其實也沒短缺她們吃的用的,只是不是太好而已。但是現在很多窮人家,連福利院的條件都比不上。
顧淑芬支持兒子做慈善,但是她對兒子說的捐款不感興趣。像她這樣的人,是最會計較錢的用途,光捐款有什麼用,她要看到的是實實在在的效果。而且她認為做福利做慈善,就要把它當成事業來做。錢要花在刀刃上,何況她現在的資產,也無法讓她任意揮霍。
她重視化學習,她和羅薇薇如今都還在自學。她們兩個來自不同的山村,知道山裡的孩子求學困難,最困難的要數山裡的女娃,自然就看上了教育事業。
如今國家推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再也不會出現像她和羅薇薇那樣,連讀小學初中都不讓讀的情況。但是初中畢業以後,別說女孩子,很多山裡的男孩子都沒辦法繼續學習。
在教育問題上,顧淑芬是做服裝發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培養縫紉女工。如今服裝行業紅火,工廠製作出來的衣服,成本低,銷售價格也低,農民自己買布料做成本更高,還不見得好看。所以即使是山村窮人家的孩子,大家也不再學習怎麼做衣服。
另外就是她的物流公司,如今也在蓬勃發展,司機這個行業,現在是緊缺型人才,顧淑芬憂慮到未來的招工問題,正好現在辦學,一次性解決。
兒子當初給的兩千萬,全部被她投資花掉,現在已經回籠了一筆資金,顧淑芬就決定拿那錢來在s市建立一所中等職業院校,讓初中畢業以後的學生能來學個一技之長,或者繼續深造將來考大學。
顧淑芬辦學,想要把學校做成福利,卻不是免學費的。而是暫時只收課本費和吃飯的錢,其他費用可以等學生們正式工作以後三年內交清。如果她給學生們全免,估計一個學期都辦不下去,這個學校就要倒閉,她沒那麼多錢養那麼多人。
而且學校不能光賠錢,不產生效益。那樣的話,等到她老了死了,這學校靠誰支撐下去?
她希望即使以後她不在了,未來的接班人也能從那得到利益,願意繼續做下去。她兒子已經不可能接她的班,她也不會願意找一個只知道散財的人來接班,利益才是永恆不變的東西。
這所學校,自然也被顧淑芬命名林墨職業學院。
顧氏林墨養生法名氣多大,這學校一建立起來,立刻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很多原本初中畢業家裡沒錢上學的,還有一些本來打算砸鍋賣鐵供子女上高中的,聽到這個消息都把孩子送了過來。
生活費和課本錢家裡還出的起,特別是學校說了,只要在這畢業,可以優先進入工廠工作,這算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出路,比呆在老家種地強。
就是學校還跟學生和家長們簽了協議,等學生畢業工作以後,要用工資償還之前的學費。如果是在顧氏企業上班,每個月的工資會抵扣10%,直到還完為止。
這點讓學生家長和學生都有點不樂意,既然前面已經不收了,最好就直接免掉學費。但是學校老師給他們解釋,學校資金有限,如果不回收資金,學校遲早有一天會因為發不起教師工資辦不下去。學生們工作後還的錢,是用於學校將來日常運轉和建設。只有學校有自己的收入來源,再加上顧氏集團支持,才能越辦越大,這樣就能讓更人到學校學習。
老師還跟那些父母做思想工作:「你的孩子如果畢業了,有正式工作有能力,為什麼不還掉以前的學費,支持學校的發展?能用錢買回曾經欠下的人情債,這是好事。能讓孩子更有自信,也是能讓他們明白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顧氏和學生,不是捐獻者和被捐獻者的關係,而是合作關係。顧氏只是提前投資得到他們需要的人才,而學生在有能力以後回報學校,幫助更多的人。」
學生家長聽了解釋,也想通了。這所學校的學費其實本來就不高,而且現在根本不用交,只有有了正式工作才開始還學校。何況顧氏還提供就業機會,這是哪都找不到的。如果孩子工作以後的工資全部拿來還學費,其實兩三個月就能全部還完,顧氏並不收利息。
能堂堂正正做人,能有骨氣做人,誰不樂意。被人捐助也許是一時受益,但是心裡總會覺得矮人一截。但是現在不一樣,兒女出去跟別人比較,他們還能說孩子已經提早找到工作,提前享受工資待遇了呢。
這個時候,其實最難找的反而是老師。顧淑芬親自拜訪了很多退休老師,請他們再出山兩年,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再做貢獻。老教師們的工資待遇,那開的比一般老師都高。
要是別人去請,老教師不一定答應,但是顧淑芬如今名聲好得人盡皆知。老教師無論是為了高工資還是佩服顧淑芬的為人,都會願意出山再貢獻一把力。
除了請退休教師,顧淑芬另外找的就是剛剛從師範院校畢業的年輕教師。他們沒有經驗,到其他學校拿不到正式崗位,只能算實習。但是顧淑芬不嫌棄,她的學校剛剛新辦,就是缺人。沒經驗可以讓老教師們帶,給老教師那麼多工資,當然就是讓他們替她培養人才的。
不過她也不是什麼都不挑,品行這關最重要,一定要好。教師是一個很重品行的職業,她一定要把握好這一關。
不只是顧淑芬的企業急
急需人才,當地的其他工廠企業一樣缺專業型人才。有了顧淑芬的帶頭,s市眾多廠家企業,都把一部分原本用於人才培養的費用投入到了顧淑芬的學校,入股成了股東。
學校化方面,由老教師帶著新老師教,書面知識也有專業的培訓老師,至於專業技術實踐方面,就由各個工廠的老師傅們抽空來給學生們進行培訓。
看著學校一年比一年辦的大,而且在全國各大城市落地生根,顧淑芬特別自豪。
兒子曾經說過,職業技術學院在s市本應該是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但是學校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很多學生到職業學校就是混混日子。而現在,他們的林墨職業技術學校不單是s市最大的一家職業技術學院,而且還是全國最大規模的。是由眾多企業一起參與的,幾乎囊括了各個行業的人才,為國家培養無數專業性技術人才。
s市眾多大企業,每年都會往裡面投入一定的費用,用於支持學校的發展建設,幾年後學校順應時代發展,更辦成了高等院校,吸引全國各地的人才。學校也已經**與顧氏集團之外,由顧淑芬一手建立的教育基金會來管理。
不過那些都是幾年後的事情,在林墨職業學院建校一年後,顧淑芬閒不住,她又開始翻看兒子給她的小本子,準備找點事幹。反正如今她的各項事業進入正軌,都交給專人打理,她只要偶偶開會出現一下。
小本子裡,兒子提到,有些方面的人才,是要從小培養,而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對孩子們興趣的啟蒙,還有什麼比動畫片更合適的呢。在隔壁的島國,由於動畫製作發達,為了培養人才,製作的動畫片就有很多都是競技類題材。那個小小的國家,在多年後,很多運動項目上甚至超過了我們這個泱泱大國。
兒子希望未來自己國家在世界性運動比賽上不被人笑話,也想製作幾部競技動畫,從現在就開始培養孩子們的興趣,這樣也許就能多發現一些運動健將。而且兒子希望能灌輸孩子們一個信念,爭第一不丟人。『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那是錯的,正確的觀念應該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勇於爭奪第一,只要堂堂正正得到第一,那就值得所有人為他驕傲。
無論鄰國未來的得獎是跟他們國家的支持有關,還是跟他們的教育方式有關,又或者跟孩子們的興趣愛好有關,顧淑芬都決定去替兒子完成他想做的事情。不試的話,又怎麼知道效果。試一下,總是有希望的。
不過她找人打聽了以後,就放棄了自己獨資請人製作動畫的念頭。她從來不知道原來兒子們喜歡看的動畫片,成本竟然那麼高。她現在能投入的錢,估計也只夠製作幾部動畫片的,但是兒子希望的是帶動一個潮流,幾部動畫片怎麼夠。
而且如今國內動畫事業陷入低谷,這也是兒子期待改變的一個現狀。
自己錢不夠,顧淑芬也不放棄,她一家公司一家公司的拉贊助,找各行各業有名的企業,希望能由大家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比如她首先找上的足球生產廠家:「我們這部動畫,講的就是足球,主角天天抱著球,那是多大的廣告效應,你不想多賣些嗎?看了動畫,孩子們必定會買足球,而你家肯定是首選。你們工廠的球質量好生產規模大,我才找你。你一定要投大錢的,你不投我可就找別人去了。」
再比如她對米廠的老闆說:「到時候,肯定要在裡面插個畫面,比如主角的父母搬大米,米袋子上印著你們工廠的名字。動畫片播出了,看電視的小朋友肯定就想跟主角吃一樣的大米,當爸媽的肯定會滿足孩子的願望,你這等於打廣告了。」
又跟賣日用品的老闆推銷:「主角總要洗把臉,那臉盆一定會畫成你們的產品。廣告費現在多貴啊,你就當廣告投入。」
「哎呀,那書包,肯定畫你家的,主角還在讀書呢!」
「你家鞋子款式好,質量好,放動畫裡,小朋友們看見了肯定喜歡。這是競技動畫,踢球的,最費鞋子,鞋子壞了,他們肯定要你家的。」
林墨養生法讓顧淑芬成了名人,顧淑芬的超市讓她的人脈變得很廣,而且很多人跟著她幹得到過實實在在的利益,覺得只是投點錢也無所謂。
對另外還有一部分老闆,顧淑芬卻是動之以情:「我們國家的動畫事業需要大家的支持,你們看現在電台在播放都是外國的動畫,已經很難再找到我們自己的。而且我要拍的是教育方面的,無論如何,我們都是為了孩子們在考慮。」
其他贊助商都有在裡面植入廣告,顧淑芬自己的企業肯定也少不了。主角穿的衣服,當然是要按照自己工廠的來。主角吃的罐頭,那必定也是自己工廠的。至於其他的,她還在努力找人商談。哦,對了,路上開過的貨車,必須打上自己貨運公司的標籤。
總之無論是為了面子還是為了利益,或是賣顧淑芬人情,顧淑芬總算籌集到了足夠的資金,再次找上動畫工作室。
這種劇情只有一句,卻已經確定了很多故事背景元素的動畫片,對動畫片製作公司來說,還是頭一次碰上。
有個熱愛動畫製作的技術員,對顧淑芬的土氣非常生氣:「主角從小對足球非常熱愛,每天堅持訓練,加入校足球隊後,和他的隊友們一次次戰勝強隊,最終拿下比賽冠軍——就這麼一句話,你就讓我們去把它做成動畫片?你把動畫看得太簡單了。」
說完他還小聲的嘀咕了一句:「暴發戶就是土,不懂化,不懂藝術。」
他這句話說的輕,但是足夠讓顧淑芬聽見。他其實就是故意的,認為顧淑芬侮辱了藝術,故意說給顧淑芬聽。
顧淑芬拿著自己寫滿要求的單子,溫和的說道:「我的確很土,也不懂藝術。但是我願意試著去瞭解藝術。
可是和我一樣不懂藝術的人很多,我們忙著賺錢,沒時間搞藝術。這部動畫你們接了,你們能得到利益,而我們也能得到我們需要的利益。劇情要求已經跟你們說了,是講足球,要熱血,要勵志,是給兒童青少年看的,不要畫的太藝。
你們會畫漫畫,會編故事,會做動畫,所以我找你們。劇情需要你們來寫來畫,評判合格不合格的也不是我,我會把它交給小朋友們來判斷,要能讓他們喜歡上的故事才行。把這部商業味重的片子製作成足球動畫,就是你們藝術家的事。保留自己的風格,讓觀眾喜歡,才能證明你們的藝術成功。」
動畫製作室的老闆尷尬的把那個技術員趕一邊去,跟顧淑芬道歉:「那傢伙就是死腦筋,您別介意。」
他們動畫工作室的人都熱愛動畫,但是如今國內動畫已經陷入低潮,無論是什麼樣的客戶,對他來說都是財神爺。
顧淑芬真不介意,干一行愛一行,她不瞭解動畫,她有自己的要求,但是她不會生這種氣。甚至顧淑芬還給他們請了一位已經退役的足球運動員,讓他來跟這個製作室的人講解足球。
由於人物的服飾生活用品背景幾乎都被各個贊助商給內定了,劇情編起來也容易很多,畫畫更是有現實參考不需要再費太多腦子去想。
半年後,這部動漫的第一部小學篇就被製作完成,由於劇情正好符合國家對運動事業的鼓勵支持,很快就通過審核,並被電台買下播放。
這部充滿了現實風格的熱血動畫,和國內以往任何一部都不同,孩子們總在看電視的時候會自豪的跟爸爸媽媽說:「媽媽,他穿的和我一樣呢。」「媽媽,他家吃的也跟我們一樣。」「媽媽,我想要這件衣服,可以嗎?」
第一部十二集的成功上映,動畫工作室開始製作第二部中學篇,和第三部職業篇。
一年後,這部只有三十六集的動畫片全部完成,並受到了青少年們瘋狂的喜愛。足球幾乎成了一個人人都離不開的話題,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只要孩子喜歡,哪個當父母的不給他們買個球玩玩。
動畫播放沒有賣回成本,但是廣告效應卻是足夠。那足球生產廠家嘗到了甜頭,主動出大頭跟顧淑芬提議合作,想再製作動畫片,他的工廠,除了生產足球,還有各種其他球。就連之前其他合作過的企業,在聽說顧淑芬又要找人製作動畫後,也主動提出要提供資金支持。
除了顧淑芬等人在支持競技動畫製作,其他的企業也看上了這樣一條廣告道路,開始紛紛嘗試其他類型的商業動畫。國內動畫產業在這股風潮帶領下,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再也沒有如同顧學林前世認知的那樣,人才外流。反而吸引了很多在國外工作留學的人回國,為國內動畫事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