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田園巧婦

正文 第216章 太平和李繼 文 / 香椿芽

    青青漂亮,李繼英俊,倆人的結晶就是就是揀不出色的地方肖像,也生不出醜孩子。

    李繼不但滿意孩子,還滿意媳婦,媳婦自從生了倆孩子,身體是大大的增強,可以基本滿足他的需求,李繼可樂壞了,夜夜飄仙日日醉臥美人膝,這個感覺說不上是多美妙,上朝時精神十足,批奏折是腦聰目明,公事幹完就干私事,空間的飯食李繼包了大半,倆孩子在空間也不哭不鬧,青青一個人的奶水奶倆孩子是綽綽有餘,空間的食物實在是有營養,一家人的身體都那麼強壯。

    李繼只顧高興只顧享受天倫之樂,把太平那個禍害忘得一乾二淨。

    太平可是早就氣得半死,李繼瓦解了她的實力,這還了得!太平要先發制人,正在策劃一個大計劃,推翻李蠻是她的決心,這樣的皇帝她掌握不了只有換一個傻子,再讓傻子給她讓位,自己就是女皇。

    太平覺得自己比她母后本事大得多,做了女皇怎麼還能把皇位再還給李家,只要自己做了皇帝,皇位是要給自己女兒,她的母后偏心兒子不給女兒打算,要是早把皇位讓給她,她早就是女皇了。

    李繼想的卻是太平的所作所為,女人參政李繼也不是那樣的忌憚,因為她的祖母參政幾十年,也有讓他服氣的地方,起碼她為民做過有益的事情,為大唐的富強也做過貢獻。

    太平參政就是攬權施威,搜刮民財,搶奪民宅,實屬罪惡纍纍,貢獻卻是一條找不到。

    太平公主在經濟上暴斂財物,在生活上驕奢淫佚,並縱容手下奪民財產、與民爭利,不能得到民心。

    太平公主冷她的勢力,主要靠金錢收買。「謂儒者多窶狹,厚持金帛謝之」,以至在他手下的士人大多品性不正。這些人不是以如何將國家治理好為宗旨,而只熱衷於權力。熱衷於維護太平的私利。

    就品德和能力而言,他們遠不如自己手下的宋王景、姚崇、張說等臣僚。

    太平公主在政治上也是毫無建樹。她的政策只是想掌握權力,實現干預政治的願望。

    父皇在位的兩年中,太平參與政治最深。這時的她大規模培植個人勢力,試圖效仿母親武則天,干預政治。唐中宗時,安樂公主、長寧公主、上官婕妤、尚宮柴氏等一批女人干預政治,制定了「斜封」授官的政策。就是說,如果按正常程序授官,是由皇帝下詔封好交中書省辦理。而這些女人則納賄授官,只要交錢三十萬,那怕你是商賈屠夫,也可以授你官。這時的授官為了區別正常方式,就另寫詔書「斜封」後交中書省辦理。這種官叫「斜封官」。

    當時以這種方式得官的「凡數千員。內外盈濫。無廳事以居」「斜封官」是女人干預政治的一個標誌。睿宗初即位,姚崇、宋王景將這數千「斜封官」全部停罷,但四個月後,在太平公主干預下,「斜封官」又全部恢復了。

    在太平看來,「斜封官」存在與否,是女人能不能干政的一個象徵。但對民眾來說,它卻是一種**政治的體現,所以當時人說「姚、宋為相,邪不如正;太平用事,正不如邪」

    自從祖母稱帝,將唐朝改姓「武」以後。朝野上下對女人干預政治有一種本能的警惕。在這種大的社會背景下,任何「女人干政」的企圖都是注定要失敗的。韋後、安樂公主如此,太平公主也不例外,李繼一定要解決女人干政的問題,他的青青給個宰相都不做。別說是干政,這個皇帝她都不樂意他坐,自己是不用擔心的。

    青青看李繼的臉色變化,一會兒他便緊鎖眉頭:「這些天我看你跟個沒事人一樣,怎麼突然想起太平來了:」

    「哦?你怎麼知道我想她?」李繼奇怪的問。

    「咬牙切齒的,還有第二個人嗎,你對高力士也沒有那樣的恨意,對韋氏都沒有,我是一猜就中。」青青笑道。

    李繼歎道:「我是想,太平的生活非常奢侈。她在沒有勢力時就已經「崇飾邸第」,有了勢有千人之多,「外州供狗馬玩好滋味,不可紀極」。她「食」的實封,曾達到過一萬戶。唐前期制度食實封就是享受戶丁交納的租稅。

    太平「食」的戶都按大戶計算,一戶七丁。若一丁交絹二匹,太平一年僅得絹就有十四萬匹,而當時國家年收入絹多則百萬,少只有七、八十萬匹,則太平的收入敵上了國家收入的百分之十幾到百分之二十!祖父母對她的寵給她養成了天下都是她的**,

    青青是看過太平的生平事跡,知道太平的腐化與強橫。

    太平的這種聚財在這裡就不僅僅是貪慾和奢侈,更是國家經濟的一大禍害了。這無疑會引來正直之士的反對。太平公主後來在政治鬥爭中的失敗,與她這種在經濟上的橫徵暴斂實在有著很大的關係。

    太平公主是作為一個政治人物活躍在歷史舞台上的。她一生參與了三次大的政治鬥爭,並且捲入的程度一次比一次深,起的作用也一次比一次大。

    早在武則天執政時期,太平公主就常常「預謀議」,但武則天沒有允許她公開從政。

    太平卻叫囂她是武皇詔令的參政公主,青青感到這樣的女人是多可笑,以她的身份,如果不參與政治鬥爭,是她與子女幾代的榮華富貴都享不盡的,她愣是自己找死

    她幾乎真的成了「武則天第二」。其實,太平公主一生很不太平,她的血管裡流動著的是她那極不安分的母親的血液。她驕橫放縱,長大後變得凶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覬覦著那高高在上的皇位,夢想像她母親那樣登上御座,君臨天下。

    然而,正如一位哲人所言,歷史往往會發生驚人的重複,但如果第一次是以喜劇面目出現,第二次則以悲劇結局告終。太平公主雖不乏心機和才幹,也曾縱橫捭闔得意於一時,但終未能承傳母志,位列九五,只是在史書上留下許多五顏六色的斑痕而已。

    想到太平所做的一切,李繼就認為太平就是祖父母慣出來的。太平常說她的功績,是她長以為是最大功勞的兩次政治鬥爭。

    第一次是張柬之等聯合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起兵誅二張,迫武則天傳位於中宗,並改「周」為「唐」。

    太平參與了這次鬥爭,但似乎只是「預誅張易之謀」,並沒有什麼實際行動。鬥爭勝利後,她因功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

    太平參與此事的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是她作為李氏女、武氏媳,不能容忍張氏兄弟掌權。再一個可能是私人原因,即張昌宗誣陷她所愛的情人高戩,把高戩投入了監獄。

    太平參與的第二次政治鬥爭是自己起兵誅殺韋後,皇伯父中宗即位後,皇后韋氏想效仿祖母,不斷冷自己的勢力。

    同時太平公主也從後台走到前台,神龍二年開始開府置官屬,並建立自己的勢力集團,以至發展到與安樂公主「各樹朋黨,更相譖毀」的地步。由此,太平和皇伯父和父皇及他都都成了韋後和安樂公主圖謀掌權的最大障礙。景龍四年皇后韋氏與女兒安樂公主合謀毒死了唐中宗。韋氏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帝,自己臨朝攝政,並密謀害死惺帝,革唐命,除掉父皇和太平。在這種情況下,自己聯合萬騎果毅陳玄禮等起兵,殺死了韋後和安樂公主,迎父皇即位。

    太平對這次鬥爭態度積極,不僅參與了事先的謀議,而且派兒子薛崇簡直接參加了行動。這其中的道理也很簡單,即太平公主可以讓李氏掌權,也可以讓武氏掌權,就是不能允許韋氏佔有天下。太平公主在這次鬥爭中還起了一個重要作用,即在處理惺帝的問題上,是她出面將惺帝從「御座」上提下來,讓父皇坐上了上了帝位。

    青青知道太平參加的第三次政治鬥爭是與李蠻之間的鬥爭,青青可是知道的。唐睿宗朝政治的焦點,是唐睿宗聯合太平公主要保皇位,睿宗讓位只是用李蠻牽制太平,唐睿宗、太平公主要保皇位,必須抑制太子李蠻的勢力。

    為此,太平公主極想選一個弱小者為太子。這就需要製造種種事端廢掉李蠻。在一年的時間裡,她不僅造輿論說李蠻不是長子,不當立為太子,甚至召集宰相要求將太子換掉。在這些行動中,唐睿宗是站在太平公主一邊的。例如一次唐睿宗召宰相韋安石,說他擔心大臣都心向太子,韋安石說「此必太平之計」。當時「太平於簾中竊聽之」,大怒,立即想將韋安石下獄,這件事說明太平公主經常在唐睿宗處密謀關於太子的事情。到睿宗朝末期,「宰相七人,五出公主門」,「在外只聞有太平公主,不聞有太子。

    這都是李繼坐太子的時候,睿宗讓位後,太平還操縱睿宗坐管著皇帝的皇帝,直至現在睿宗自稱朕,李蠻只能自稱予,大事李旦做主,李繼只能管小事,太平幾次要除掉李繼,雖然沒有做成,可是仇恨是結得很深。

    太平不放過李繼,李繼也不會放過她,倆人是結了死仇的,這一世的睿宗對李繼比那個大唐的的睿宗要好得多。

    睿宗聽太平的話,主要就是放不下皇帝的權利,還怕自己死後皇位到了別家手裡或是被太平搶走,自己的兒孫可就是要被太平滅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