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講 韓信成敗之謎 文 / 易中天
漢初元年,楚漢兩軍在中原大地拉開了歷時五年的戰爭,史稱「楚漢相爭」。由於劉邦的知人善任,韓信的才華橫溢,君臣攜手打敗了項羽,創立了大漢王朝。韓信也因為功高蓋世,先被劉邦封為齊王,後被封為楚王。由齊王變成了楚王,韓信也算是衣錦還鄉,但是就在韓信春風得意之時,劉邦卻不斷地擠兌、打壓韓信,這到底是為了什麼?面對劉邦的軟硬兼施,韓信是步步敗退,最終落了個「功臣末路斷頭顱」的悲劇:這又是為了什麼?
韓信由齊王變成了楚王,衣錦還鄉,他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找到了當年給他飯吃的那個漂母,那個拍絮的大娘,送給她千金。也找到了他曾經混飯吃的那個南昌亭長,給他一百錢,說你老人家是個小人啊,好事沒有做到底。第三件事情,就是找到了當年羞辱他的市井無賴,讓他蒙受胯下之辱的那個流氓地痞,這小子這會兒趴在地上是嚇得渾身發抖,因為韓信此刻是楚王了,要他的小命那跟捏死一個螞蟻沒有什麼兩樣,大家也等著看韓信怎麼處分這個人。韓信封他為中尉,中尉是一個什麼樣的官呢?是負責國都治安的,也就是楚國的公安部長,大出人的意料之外。於是韓信就解釋說,這是一個壯士,當年我難道不能殺了他嗎?可以,但殺之無名,他當時沒有什麼罪,我不能殺他,所以忍到現在。
韓信這一招非常高明。因為這個時候韓信和這個人的身份地位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當年,那個人是個市井無賴,韓信是個破落貴族,是個遊民,是個布衣,地位基本上是相等的。那個時候韓信如果是奮起抗爭,去殺他也好,打他也好,大家會同情韓信,因為韓信是被欺辱的,被羞辱的,是受欺負的人。要知道我們中國人的文化心理是同情弱者,所以韓信那個時候殺他,是獲得同情的。現在韓信身為楚王如果來殺他,大家就不同情他,大家會同情那個人,說韓信就是以強凌弱,你是仗勢欺人,所以韓信很聰明的,沒有殺他。韓信還讓他做中尉,這也是很高明的。因為這樣一來,這個人會感恩戴德,這個人他能夠死裡逃生,他已經是阿彌陀佛了,現在不但死裡逃生,還做了楚國的公安部長,那叫做喜出望外,別說他這輩子,他下輩子,他下下輩子都忘不掉,他一定會到處說,韓信這個人太好了,天底下最好的人就是韓信,他會到處跟你做廣告,這不是可以收買很多人心嘛?
當然韓信也可以說不殺他,或者給他一點小錢,但是韓信高明就高明在這兒,人情做足,做人情也是一門學問。我們很多人做人情,但是很小氣,結果你人情送出去了,你還不落個好,韓信就懂這個道理,我不做則已,要做得你永世難忘,何況我們中國文化裡的傳統,叫有恩報恩,有仇報仇,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有仇不報非君子,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等等。
那麼韓信做的什麼事情?全部是報恩,對於漂母,擲以千金是報恩。對南昌亭長給他百錢,那也是報恩。現在讓這個市井無賴做了中尉,那也只能理解為報恩。既然是報恩,就說明當年這個人與韓信無仇,這個人當年與韓信無仇,就說明韓信沒受侮辱,等於給自己平反,所以是非常高明的一招。
劉邦以「義帝無後,齊王韓信習楚風俗」為名,把韓信打發到今江蘇省邳州市做了楚王。韓信帶著赫赫戰功,衣錦還鄉來到了楚國,他找到了當年使他蒙受胯下之辱的市井無賴,不但沒有殺他,反而封他中尉,以洗刷當年的恥辱。但是韓信不殺這個市井無賴,不等於劉邦不殺韓信。對於劉邦來說,韓信永遠是他的心頭之痛、心腹之患,韓信功高蓋世,活著對他就是危險,當韓信要求當假齊王時,劉邦心裡便已經動了殺機,於是劉邦遇到了一個機會開始對韓信步步緊逼。
那麼劉邦又遇到一個什麼樣的機會呢?就在韓信當上楚王之後的第二年,有人舉報韓信謀反,這次謀反根據我的研究和分析,我認為是誣告。因為韓信這個時候沒有任何理由要反,也沒有什麼條件要反,他做楚王做得也挺滋潤,日子過得很快活,回到自己家鄉,他幹嘛要反。所以我估計、猜測是誣告,這種誣告的事情,歷史上多得很,經常會發生的。
劉邦拿到這份舉報信以後覺得是個機會,至少是敲打敲打韓信的機會,於是他就上朝把這個舉報信拿出來給大家看,有人舉報韓信在楚國謀反,大家看怎麼辦?異口同聲說,發兵,滅了他,活埋了那小子。書上說法是「擊而坑之」。劉邦並沒有輕舉妄動,劉邦跟陳平商量,陳平,你看這個事怎麼辦,陳平說:請陛下想一想,您的兵比韓信的兵精嗎?劉邦說,那不如。那麼請問陛下,您的將比韓信的將強嗎?那不如。陳平說,那就對了,那你兵不如人家精,將不如人家強,你現在發兵去打人家,不是逼著人家造反嗎?人家可能本來不想造反,不反也得反。劉邦說,是啊,但是也不能這樣不了了之。陳平說,四個字,秘密逮捕。劉邦說,怎麼秘密逮捕?陳平說,我們歷來有一個規矩叫天子巡狩,就是做皇帝,做天子可以到諸侯各國去巡視一下。陳平說,臣請陛下南巡。於是陳平和劉邦就定下了南巡,定在南巡期間秘密逮捕韓信的計劃。
劉邦之所以要實施秘密逮捕韓信的計劃,主要考慮到韓信畢竟是有功之臣,有用之才,更何況韓信將兵多年,在軍中有一定威望,多少也有些心腹,驟然殺了韓信,也許會引起兵變。所以劉邦對於自己能不能戰勝韓信沒有一定的把握。然而,就在這時,韓信自己卻犯了一個關鍵性的錯誤,這個錯誤直接把他送上了斷頭台。
那麼韓信犯了一個什麼錯誤呢?劉邦南巡當然是公開的,要發詔令的,通知全國的。韓信接到通知以後,慌了,莫名其妙地就慌了,說這個皇上突然南巡是怕衝我來的吧?那他來了以後,按制度、按規矩,我應該到國境線上去迎接,是去還是不去呢?我如果去,他把我抓起來怎麼辦?我如果不去,那他肯定認為我謀反,這個事情不好辦。
這個時候有人就他出餿主意,說你可以帶著一顆人頭去?誰的人頭?鍾離昧。這個人是項羽手下的一員大將,在楚漢相爭的時候多次打敗劉邦,劉邦對他恨之入骨。項羽兵敗以後,鍾離昧就逃到了韓信這裡,因為他們都是楚人,是老鄉,就藏在韓信家裡。這個時候就有人出餿主意了,你把鍾離昧的人頭帶去見皇上不就沒事了嗎?韓信想,好像也是,於是韓信就去找鍾離昧,要借他一顆人頭用用。
鍾離昧這個時候非常傷心,我是覺得你韓信是朋友,是哥們兒,是靠得住的人,是一個厚道的、仁慈的、講義氣的人,我才來投奔你,沒想到你要把我賣了。他歎著氣說,韓信,韓信,你要想想清楚,劉邦為什麼不發兵打你,是因為我鍾離昧在這個地方,他知道,他一旦發兵來打你,我會挺身而出帶兵去迎戰的。現在你把我的人頭拿去了,下一個要取的人頭就是你脖子上的。然後拿出寶劍架到脖子上說,你不是個厚道人,自殺了。
韓信的這個決策完全錯了,有什麼錯誤呢?有三點錯誤。第一,賣友求榮,在道德上輸了一招棋。我們要知道,韓信和劉邦這個時候的關係是非常微妙的,一方面劉邦感謝他,畢竟韓信是立下了蓋世奇功嘛;另一方面劉邦又猜忌他,韓信畢竟是功高蓋主嘛,所以劉邦才把他齊王的軍權奪掉,由齊王改為楚王,那意思也就是希望他能夠就此安分守己,得到一個善終就罷了。而韓信這個時候一方面覺得劉邦對自己還算厚道,雖然齊王變成楚王了,畢竟還是衣錦還鄉。但是從另一方面也是有些抱怨,覺得自己的功勞沒有得到足夠的犒賞,所以他們的關係是非常微妙,就劉邦而言,還是很想把這個刺頭給拔了,但是下不了手。
為什麼下不了手?劉邦並不是一個喜歡殺功臣的人,他和勾賤也不一樣,他也知道勾踐和文種大夫的故事,也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死」這個典故,他也不想背上這個惡名。但是現在不要緊,為什麼?韓信已然由功臣變成了小人,出賣朋友的小人,按照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觀念,小人,人人得而誅之,小人是可以隨便殺的,殺小人在道德上是不受譴責的,韓信在道德上輸了一把,這是第一。
第二,討好獻媚,在心理上輸了一招棋。韓信殺鍾離昧,拿鍾離昧的人頭去見劉邦,意圖很明顯,就是巴結討好劉邦嘛,因為劉邦恨鍾離昧嘛。那麼你去巴結他,說明你什麼呢?說明你理虧呀,你如果不理虧的話,你幹嘛要去巴結他,說明你自己不把你和劉邦放在平等的地位,你自己矮了人家一頭,心裡犯怯,底氣不足,理不直,氣不壯,不坦蕩,你的心理上就輸了一把。這是第二。
第三,主動投降,戰術上又輸了一招棋。劉邦沒說要怎麼樣,也沒有處分你,也沒有派人來抓你,他只是要南巡一下嘛,他來看看你不行嗎?怎麼著了嘛!你怕成這個樣子,你主動跪下來,仗還沒有打,你就下跪了,你還打什麼仗,這是不是戰術上又輸了一把。
韓信就拎著鍾離昧的人頭去見劉邦,劉邦哪裡會因為你送來這麼一份禮物就不抓你了?來人啊,抓起來。立馬就在國境線上逮捕了韓信,然後把韓信扔在自己的車上,回去了,不南巡了,回京師。於是韓信在這個時候,在車上說了這樣一句話,「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忘;敵國已破,我固當烹矣」,說這句話。我就是你的狗,我這個狗也該被你煮著吃了,我活該嘛。劉邦說,少廢話,你以為你謀反的證據不足嗎?回去說話,帶回京城。
但是劉邦並沒有殺韓信,因為韓信這個時候謀反沒有證據。說韓信謀反的舉報八成是誣告,這個劉邦心裡也很清楚,你在建國之初沒有任何證據,你就把這樣一個功臣殺掉,肯定是不行的。劉邦也很聰明,先把他關著,殺殺他的威風,滅滅他的志氣,然後宣佈,大赦天下。所有的犯人我都赦免了,韓信也赦免了,不過你畢竟是有問題的,楚王不能當了,降兩級,淮陰侯,淮陰是韓信的家鄉。王以下是公、侯、伯、子、男,降兩級,留用,以觀後效,但是不能「之國」。就是你不能到你的封地去,留在京城聽候差遣,厲害吧。從此韓信就變成了淮陰侯。所以司馬遷的《史記》,韓信的傳叫《淮陰侯列傳》。
司馬遷的《史記》,他記人物是三個等級,第一等最高的等是本記,是記帝王的。比如說秦始皇是本記,漢高祖是本記,項羽也是本記;第二等叫世家,是記諸侯的,記國王的,所以越王勾踐是世家,甚至蕭何、張良也記為世家;韓信是列傳,第三等。
所以自從韓信做了這麼一件蠢事以後,他和劉邦之間的那個形式地位,本來是這樣的,甚至韓信還略高一點的,現在變成這樣了,劉邦在形式上完全超過於韓信。所以韓信出賣自己的朋友並沒有落好,反而壞了自己的事。
韓信並沒有因為出賣朋友,而保全自己,這反倒加速了自己的滅亡。此時的韓信,其實已經是劉邦手裡可控制的一粒棋子,要殺要剮任有劉邦處置。但此時的劉邦不但沒有處置他,還封他為淮陰侯,那麼是什麼原因使韓信最後走上了絕路呢?
我們先來看看韓信被降為淮陰侯之後的表現,韓信被降為淮陰侯以後非常不痛快,稱病不朝,長期請病假,當然了,這個病也有兩說,病嘛,可能有一點,打了那麼多年的仗,風餐露宿的,還不能落點病,什麼風濕關節炎之類的,什麼胃潰瘍之類的,估計會有一點。另外有心病,鬱悶嘛,不痛快,不高興,生悶氣,心裡有一點。但是更重要的是他覺得上朝是一件很恥辱的事情,為什麼?因為他本來是王爵,因為我們知道,古人上朝是按照官位大小排隊的,叫做列,王、公貴族是一列,侯、侯爵、大夫,將軍這些是一列,韓信本來是高級的那一列的,把他降到低級那一列去了,就像坐飛機,本來是坐頭等艙的,給降到經濟艙去了,他就覺得很沒面子,只是想想看那些坐經濟艙的低級的行列裡面都站些誰啊?羞於為伍,所以他不上朝,而且嘀嘀咕咕的,牢騷不斷。
有一天,韓信閒著沒事,七逛八逛的,逛到了樊噲家裡,樊噲也是漢初的風雲人物,也是漢初的一大功臣,但是樊噲這個人厚道,一看韓信來了以後,撲通跪下來,表示歡迎,說大王居然肯來光臨小臣的寒舍,感到無比地榮幸,因為樊噲也是封了侯的。韓信說什麼,哈哈哈哈,哎呀呀,我沒想到,我韓信落到和樊噲這種人來往。什麼話嘛?樊噲是什麼人?樊噲是呂後的妹夫,當年鴻門宴上不是樊噲出來,劉邦命可能都沒有了,鴻門宴的故事我們都知道,項羽請劉邦吃飯,說要殺劉邦的,派了一個叫項莊的人舞劍,準備一劍刺到劉邦身上,叫「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時候是樊噲挺身而出,用自己能吃,能喝,豪言壯語震住了項羽,使項羽沒有了殺心,才救了劉邦的一條命,是劉邦的救命恩人,你跟他為伍怎麼就丟人了,不合適說這個話。這倒也罷了,大家也知道他委屈,冤枉,發發牢騷,大家哈哈笑笑就算了,可是他這個時候又往絕路上走了一步。
漢十年,陳豨拜為鉅鹿守,有一個叫陳豨的人被封為鉅鹿郡的太守,這個時候叫郡守,叫太守是後來的事情,來向韓信辭行,韓信就跟他在院子裡散步,韓信就拉著陳豨的手在院子裡散步說,陳豨,我能跟你說兩句心裡話嗎?陳豨說,請指教。韓信說,陳豨,你知道你現在去當郡守的地方是什麼地方嗎?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而且也是個軍事力量很強的地方。你去了以後一定會有人告你謀反,這個是經驗之談,韓信一當楚王不是有人告他謀反嘛,反正那個時候只要你有兵權,你又是在一個重要的地方,反不反都有人去告,有人告你謀反,等到第一次告你的時候皇上可能不相信,第二次又有人告你的時候皇上就會將信將疑,第三次又有人告訴你謀反的時候,我們皇上一定是勃然大怒,帶兵去打你,你是反也得反,不反也得反,與其被逼得造反,不如你自己策劃好了先反他一下子。陳豨老弟如果決計在巨鹿造反,兄弟我為你做個內應。陳豨說,好,就這麼說了。於是到了巨鹿以後果然就反了,自稱大王,果然劉邦一怒之下,自己帶兵去討伐陳豨了,留下呂後、劉盈、蕭何鎮守京師。這個時候就出現了我們這個系列講座前面一開始就講到的那一幕,就是韓信準備把監獄的人放出來去攻打皇宮,擒拿或者謀殺呂後。這個時候呂後就採納了蕭何的建議,騙韓信說,前方傳來捷報,皇上在邊境大勝,群臣都要進宮去祝賀,你雖然現在是生病,但是這樣的大事,你也勉勉強強地要去祝賀一下。於是韓信就去祝賀,於是就被擒拿,就被呂後殺死在長樂宮鐘室。
一個戰功顯赫,為大漢王朝的建立曾立下汗馬功勞的韓信,,最終也沒有逃脫「功臣末路斷頭顱」的悲劇。公元前196年,就在漢高祖劉邦帶兵討伐巨鹿郡守陳豨時,呂後以韓信「判亂」為名,將他殺死在長樂宮鐘室。當劉邦得知韓信死的消息時,他是什麼樣的心情?劉邦是如何處置曾經鼓動韓信造反的蒯通的?
這是本案最後一個謎團。劉邦從前方回到京城以後,呂後向他報告,韓信被我殺了,劉邦的態度,司馬遷用了這幾個字來形容叫「且喜且憐之」,司馬遷是非常地偉大,他往往幾個字就傳神了,又高興,又同情,又歎息,又可惜,非常準確地說出了劉邦的矛盾心理和微妙心理。因為韓信畢竟是劉邦的愛將,兩個人一起出生入死這麼多年,你說一點感情沒有這是講不通的。當然劉邦脫下自己的衣服給韓信穿,推出自己的飯菜給韓信吃,這帶有收買人心的成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做秀,不能不承認他不是沒有做秀的成分,但是老實說有時候秀做多了,也能有點感情,日久生情的事,假戲真做,做著做著就做成真的了,何況劉邦確實賞識韓信,韓信也確實是優秀的人才,也確實是功高蓋世。所以他得到韓信的死信以後,他的心情是非常地複雜,是又高興,又覺得可惜,於是劉邦就問呂後,說韓信臨死之前有什麼遺言嗎?呂後說,他說了一句話,我悔不聽蒯通之計。劉邦說,我知道了,這個人就是齊國的一個辯士,然後傳令,給我把這個人找來。
找來劉邦就問,蒯通,聽說你鼓動韓信自立為王,是不是有這個事兒?蒯通說,是啊,那個小子不聽我的,他要是聽了我的,他今天會這樣,你還能活著嗎?劉邦說,「烹之」,給我扔油鍋裡去,蒯通就大喊一聲,「冤枉」,劉邦說,回來,明明是你教他造反,我殺你,你怎麼冤枉啊?蒯通說,秦王朝王綱解鈕,天下大亂,所有的豪傑風起雲湧,舉兵滅秦,這個時候天下是一個什麼樣的形勢呢?蒯通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就是秦王朝丟掉了自己的梅花鹿,天下的英雄都來追逐他,在這個時候誰的個子高,腿長,跑得快,誰就抓到鹿了,這就是「逐鹿中原」的出處,所以「逐鹿中原」就是這個意思。那時候都是自由競爭,誰都有資格去競爭,誰都有可能勝利,所以誰的身邊都有一幫人馬幫助他們,這些人去幫助這些英雄的時候,他們只知道自己的君主,不知道有別的君主的,我那個時候是幫韓信,我當然只知道韓信,我不知道陛下,這叫做「各為其主」,這就是忠心耿耿,我怎麼不對?再說,在那個時候,天底下磨快了刀子,想幹陛下干的那些事的人還少嗎?陛下難道能夠把這些人都抓來殺了?劉邦說,「置之」,放了他,說得對啊,所以劉邦不是糊塗人,劉邦是個明白人,劉邦也不是不講道理的人,蒯通雖然鼓動過韓信謀反,但是蒯通說得有道理,劉邦就把他放了,這就是劉邦的過人之處,所以劉邦最後成為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那是有道理、有原因的。
劉邦在楚國的邊境上逮捕了韓信以後,把韓信貶為淮陰侯,劉邦經常找他聊天。有一次劉邦就問韓信:說韓信,你看看我要是帶兵打仗能帶多少人馬?韓信說十萬,那要是你帶兵打仗你能帶多少人馬呢?韓信說,多多益善。就是說我帶多少人都可以帶,我帶的兵越多越好。劉邦說,呵呵,奇怪了,我就只能帶十萬人,你是多多益善,你怎麼被我抓起來了?韓信說,陛下雖不善將兵,你雖然是不善於帶兵的,但是善於將將,你雖然不會帶兵,你會帶將啊,所以帶將的才是最大的人才。
韓信,一代名將,曠世功臣。他在困境中掙扎,在草莽中崛起,在戰鬥中奮進,在勝利中沉淪。根據司馬遷《史記》的記載,韓信在最能夠背叛劉邦的時候忠貞不貳,在最不可能反叛的時候卻涉嫌謀反。有專家據此認為,有勇有謀的韓信不會出此昏招,但也有人認為他是被步步緊逼,無路可退,才出此下策。韓信到底是否謀反,為何而反,至今還有爭論,但這也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韓信作為我們民族英雄時代的英雄人物,他的忍辱負重,他的自強不息,他的叱吒風雲,甚至他的猶豫狐疑、患得患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記憶。他的功過,自有後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