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鯉·孤獨

正文 在一個人的好天氣裡,把自己漸漸曬乾 文 / 張悅然

    ──青山七惠或者干物女

    文/和泉日實子沈大成

    春天令知壽姑娘感到煩躁,一聽到別人說櫻花怎麼怎麼美,款冬花莖、菜花怎麼怎麼好吃,她就來氣,她根本不會為這些東西而瞎激動。她與七十多歲的老太太住在幾乎被時代遺忘的小巷裡,牆上掛滿了貓咪的照片。她有個交往了兩年半卻從來不約會的男朋友,彼此的存在都彷彿是空氣。她羨慕的是那些坐電車來來去去的人。她的小院很少修理,雜草從犄角旮旯冒出來。

    這是青山七惠在《一個人的好天氣》裡描述的女孩生活,安靜,鬱鬱,平淡,隨波逐流,彷彿是一枚漸漸脫水的香菇。從不爭搶,所有的人際關係都廉價而微小,自己的小世界也無非是收藏在鞋盒裡的Hope牌香煙與俄羅斯套娃。甚至渴望突然之間就變得蒼老,這樣就不用再苦苦熬過那些未卜的愛恨。

    這個世界不是一直水汪汪的麼,浸在裡面沉浮又怎麼會如此乾燥,脫水。大約是因為從內心裡甘願度過這樣一段青澀,無力又荒廢的人生。沒有力氣熬得疼痛熱辣,沒有力氣把自己皺巴巴的人生熨燙挺括,沒有力氣像一塊海綿般吸飽水份。畢竟這個世界上令人失望和悲傷的事情真多,就好像知壽姑娘坐在吟子老太太的身邊的感慨:這個小老太太,要是不再悲傷和空虛該多好,可是不可能呀。她以為都用光了,可是悲傷和空虛是無窮盡的呀。

    「外面的世界很殘酷吧。我這樣的人會很快墮落吧。」知壽姑娘問。

    「世界也沒有外面裡面之分,從來就只有一個世界。」吟子老太太輕描淡寫地說。

    然而雖然生活沒有主幹,也沒有味道,雖然這些女孩們在面對外面世界的時候恨不得用棉被蒙住頭,粗略妝容,聽任自己變得枯萎和孤獨,她們的內心卻並非荒蕪一片,她們所感受到的蒼涼是被年輕稀釋過的蒼涼,她們在自己的小世界裡經歷著四季的變化,絲毫不受外界的影響,不在乎櫻花,也不在乎夏天的到來。

    每天做的事情幾乎都是一樣的。「我每天早上一起床,先喝杯水壺裡的涼白開,然後洗臉,烤麵包,穿好衣服化好妝去公司上班。天天這樣重複著。在廚房洗東西時,我經常和拖鞋上的四隻米菲視線相交。剩下的菜我愛用盤子蓋上,而不用保鮮膜。熟沙丁魚乾湯汁做多少遍也不好喝。」這就是知壽姑娘一個人的生活,既不悲觀,也不樂觀,但是她們總會向前走的,當她們度過了這一段孤獨的日子,女孩們便會再次踏上那輛電車,不斷地進入不認識的人中去,每天睜開眼睛迎接新的一天。

    「我不可救藥了。什麼時候我才能不再是一個人啊。想到這兒,驀地一驚。我不喜歡一個人?以前還覺得不喜歡獨處太孩子氣,感覺羞恥呢。」其實啊,親愛的知壽姑娘,沒有事情值得羞恥,一切都只是我們努力獨自生活的一部分。

    後來,時鮮的詞語冒了出來,干物女。這就是干物女隨波逐流的生活,有的時候想,如果一個女孩子不經歷一次這樣干物女的生活,哪怕短暫,那她的成長該是多麼地乾澀。

    Tips:

    雖然現在干物女、奼女這樣的詞語被很多女孩們掛在嘴邊,彷彿是要爭先去做那些乾枯的植物,去過那些荒疏的生活。但是在日本年輕人中,這些詞語被使用時還是有著微妙的不同。

    干物女

    形容20幾歲卻對戀愛呈半放棄狀態,每天散漫過活的女人們。因為給人生活枯燥的印象而得名。「干物」是指曬乾的魚類、貝類等。

    這個詞彙出自2004年日本女性漫畫雜誌《Kiss》裡的連載漫畫《瑩之光》中。2006年被日本富士電視台翻拍成真人版電視劇,由綾瀨遙主演。劇中對戀愛半放棄、在家裡只穿睡衣、梳著沖天噘、看著電視裡的棒球賽喝啤酒,這種「20—30歲之間,放棄戀愛的(未婚)女性」的生活方式喚起了很多女性的共鳴。

    干物女有以下幾個行動特徵:回郵件的速度不是極短就是極慢;簡單的一餐在廚房就地解決;忘了東西不脫鞋翹著腳尖直接進屋拿;休息日不化妝不穿內衣;美容院半年才光顧一次;冬天很少刮體毛;一個人也能若無其事地進小酒館……

    時下越來越多的女人選擇舒適而獨特的衣著風格,與「把能讓男性側目的流行衣著穿上身」的行為背道而馳,由此很多新的名詞也應運而生。除了「干物女」還有「男人婆」(來自活躍於70年代的歌手造型,戴著老舊的阿叔似的帽子,梳著土氣的髮型,穿著很隨便的女人們)等名稱也開始被廣泛使用。

    奼女

    喜歡漫畫、動畫片,對與現實中的男性戀愛持迴避態度的女人,並不是特指足不出戶的女人。大眾對於「宅」這個詞的認識開始於泡沫經濟的80年代末,當時迪斯科文化流行,而對這些完全不感興趣,只沉浸於漫畫、動畫片的二維空間的男性群體變得非常醒目,「宅」就是為形容他們而登場的。這個作為年輕人的第二稱謂所使用的「宅」的語源,原來並沒有足不出戶的意思。雖然足不出戶的人多數屬於宅,但宅並不等於隱居。

    漸漸地有這種嗜好的人不再局限於男性之後,便出現了「奼女」這一稱呼。開始確實有強烈的調侃意味,進入21世紀「maidcafe」等cosplay得到市民權,這樣的文化時尚具有極大的影響力之後,「秋葉原系」等具有肯定意思的稱呼也開始登場。這是與有潮人之稱的「澀谷系」年輕人(秋葉原和澀谷位於東京都運營電車山手線的東西兩端)相對立的稱呼。秋葉原自產的女明星一個接一個登場,2005年第一回全國統一「宅」資格考試也開始正式實施。還有《秋葉原@DEEP》(石田一良2004年/2006被日本TBS東京電視台翻拍成電視劇),《電車男》(中野獨人2004/2005連續兩年翻拍成電影和電視劇)等引起話題的作品,也肯定了秋葉原系的決定性存在。

    腐女

    從幻想漫畫的男同性戀中尋求樂趣,被叫做「Yaoi」、「boyslove」等女性漫畫迷的統稱,「婦女子」的諧音。因為什麼都能和同性愛聯繫到一起,自嘲地把這種行為解釋為「因為腦子腐掉了」而得來。久而久之開始廣義地泛指全體奼女,與干物女一樣,梳著中年婦女頭(一根辮子),基本上不化妝,對自己的戀愛也一點都不積極。關於這一點有專家分析,因為她們不敢涉足真正的戀愛,便用過激的空想來彌補、滿足自己。近來還有「宅偶像團」、「中野腐女子姐妹」等團體登場,這些詞彙很快便被大眾所認知。

    來自泡沫經濟時代的干物女始祖

    在日本,「不介意男性目光」的女性受人注目的事以前也發生過。並不嚮往英姿勃發的女強人生活,只是毫不介意男性的目光,像中年男人一樣過活的OL——這是80年代末泡沫經濟時期登場的「老頭票」,給當時的社會帶來相當大的震撼。

    這個「老頭票」出現在漫畫家中尊寺湯津古刊登在男性週刊雜誌《SPA》的連載漫畫《SWEETSPOT》中。這個以像老男人一樣過活的年輕OL為藍本的詞彙,獲得了1990流行語大獎的新語部門銅獎。不理會男性的眼光,在車站的站食麵吧裡自在地吃東西,在電車裡看體育雜誌,一口氣喝光營養補充劑,這些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女性行為一下子備受矚目。可以說這就是「干物女」的始祖。

    這種女人的出現,是跟女性工作方式的改變有關的。因為男女僱傭機會均等法的實施,從80年代後期開始,很多大企業率先啟用了「綜合職務」(具有綜合判斷力的管理層職務)、「一般職務」(工作固定,輔助性的普通職務)的採用制度,這種制度直接影響了女性的生活模式。

    擔任綜合職務的女性不僅被要求與男性有同樣的能力,連服裝、態度也不能掉以輕心。進入90年代因為泡沫經濟的影響致使就職狀況開始惡化,連帶擔任綜合職務的女性們不得不在一種非常嚴峻的環境下工作。到了90年代中期,如「Service殘業」(無薪加班)等詞彙所形容的,白領們的工作形勢越來越艱難。一回到家就手軟腳軟的職業女性人數遞增,在這樣的大形勢下,上班族們整日為工作而忙碌,等驚覺時已經跨入3打頭的年紀。為工作奔波勞碌,戀愛變成麻煩累事,對戀愛望而卻步的女性越來越多。

    另一方面,因為工作上男女平等的推行,收入上一個人過活的不安也變少了。這樣的女性增多,使一直沿用到80年代的「女人等於聖誕節蛋糕」(過了25就賣不出去了)的形容也不見了,一個人的生活也變得挺舒服。只是,這種狀態並不是職場女性們自己設定目標後而追求到的結果,所以在她們內心深處的某個地方仍然是不安的,電視劇裡的「干物女」亦如此。

    無視任何壓力的干物女

    為什麼日本會有這麼多麼「某某女」不斷登場呢?其實這與引導女性生活方式的媒體有關。很多女性雜誌一直以來不斷地給各種擁有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冠名,通過介紹她們,推出新時代女性的新生活方式。女性作家的隨筆也起到了輔助作用。

    70年代,生活方式很多樣化,隨著女性們進入社會,她們的結婚觀和戀愛觀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個時候雜誌引領了女性的主張。70年代末創刊的女性雜誌《croissant》,不時會發佈一些「向單身和女強人看齊」的訊息,得到了新時代女性們的支持。對於這種論調持反對態度,專門描寫受這些訊息影響,卻沒有得到幸福的女性隨筆《croissant症候群》(松原惇子1988年)的出版也引起了話題。

    到了1990年,古村志穗出版的《可能不結婚症候群》,對象是錯過了婚期也照樣生活的單身女性們。「結婚不是一切,還有其他很多東西」這種積極的想法被女性們所接受。

    進入21世紀,因IT盛行而被稱為「Hills族」的年輕成功者們登場。「優勝組,劣汰組」這樣的詞彙開始流行,「再漂亮的女強人,過了30歲,未婚,沒小孩都被稱作『劣汰組』」這句出自酒井順子的隨筆《「喪家犬」的吶喊》(2003年)的話引起了大家的反響。通過描寫過了30歲沒能用結婚而取勝的女性,公然道出結婚是人生勝負關鍵這一觀點。

    說到這裡,早在勝負出現前就已經不在乎勝負的典型「干物女」,在媒體不斷地為女性建議各種生活方式,不斷地詢問「現在的你滿意嗎?」時,干物女的出現,也許正說明對這些輿論完全沒興趣、不關心的女性正在不斷增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