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這才是宋史2·真宗英宗仁宗神宗卷

第二篇 守成之君 十一 太子非親生 文 / 余耀華

    1、生死兩皇后

    皇祐六年(1054年),年僅三十一歲的張貴妃突然暴病身亡。張貴妃是趙禎除了母親之外最愛的女人,本來,張氏是有機會做皇后的,由於劉太后的干預並自作主張,立了郭氏為皇后,以張氏為才人。

    郭皇后被廢後,趙禎讓宋綬草擬選後詔書,其中有「當求德門,以正內治」的話,意思是從有教養的家庭中選取皇后。劉太后雖然已經不在世,趙禎也已經親政,但在選後問題上還是未能如願。當時,左右領來一個陳姓女子進宮,頗得趙禎歡心。陳氏是壽州一個茶商之女,父親靠捐納謀得一個小官,不具高貴門第的條件,在大臣們的極力反對下,趙禎不得不另選皇后,勉強將宋初名將曹彬的孫女立選為皇后。

    由於在選後上的不滿意,趙禎心中一直裝著張美人,儘管張美人的貴妃之位是靠宮變時所謂的護駕有功而升上去的,但張美人在趙禎心目中的地位,比郭氏、曹氏這兩任皇后都重要。

    張貴妃死了,趙禎痛不欲生,在左右宦官的支持下,他決定以皇后之禮為張貴妃發喪,這個一生做夢都想當皇后的女人,終於在她死後穿上皇后的殮服,享受到宗室、大臣們的參拜告奠。由於擔心朝野反對,趙禎乾脆在治喪的第四天宣佈追張貴妃為皇后,賜謚溫成。這就是曠古未聞的一生一死兩皇后的逾禮之事。雖然言官們上表極力反對,但趙禎置若罔聞,根本不予理睬。趙禎總算是做了一回真男人,不過,不是為了國事,而是為了他心愛的女人。為了這個心愛的女人,趙禎下令停朝七天,京城禁止娛樂活動一個月。

    知制誥王洙見趙禎對溫成皇后的喪事如此重視,便動起了腦子,想借這個機會向趙禎獻慇勤,以謀加官晉爵。他與內使石全斌相配合,慫恿趙禎命宰相護喪、孫沔讀冊。

    趙禎正想為溫成皇后辦一個風風光光的喪禮,王洙、石全斌的建議正中下懷,當即傳諭,命宰相護喪、孫沔讀冊。

    這時龐籍已經罷相,繼任首相是陳執中,這個人只要有高官厚祿,並不講什麼氣節不氣節,合禮不合禮,奉旨後唯命是從,哪敢說半個不字。孫沔卻不同,奉旨後立即入朝抗奏,說陛下命他讀冊,自然不敢不遵,但他現在的職務是樞密副使,並不是讀冊的官,依禮是不能讀冊的。他裝做很為難地說:「臣要是不讀冊,違了聖旨;要是讀冊,又越了職權。請求陛下將臣罷免,臣才可告無罪。」

    趙禎兩眼盯著這個倔強的孫沔,一言未發。

    次日,趙禎降詔,罷孫沔樞密副使,到杭州去做了知州。

    孫沔奉詔,高興地說:「好了!脫離了這個是非圈了!」即日出京到杭州上任去了。

    趙禎又降詔,命參知政事劉沆為溫成皇后園陵監護使。

    喪事完後,趙禎論治喪功臣,提拔劉沆為同平章事,加王洙翰林學士,其餘有功人員有的升了官,有的得了個大紅包,忙碌一場,總算是有所斬獲。

    趙禎更欣賞溫成皇后親族,加贈她父親張堯封為郡王、伯父張堯佐為太師。

    陳執中在溫成皇后的喪禮中不顧名節,與孫沔的請辭而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遭到了士人及諫官的非難。知諫院范鎮、殿中侍御史趙抃先後上表彈劾他,說他並非宰相之才,只是一個酒囊飯袋。

    趙禎向來用人無定見,看了范鎮等人的奏章,也就對陳執中不滿意了,即行罷免了他的相位。

    2、皇帝的心事

    趙禎罷免了陳執中,當然要另擇新相,這時忠正老臣莫過如范仲淹、文彥博、富弼三人,這三個人為人忠正耿直,不喜阿諛奉承,因此,在朝的時間不長,都被外放出京了。范仲淹已在皇祐四年(1052年)死了,追贈兵部尚書,賜謚做文正。唯富弼、文彥博二人還健在,一個在并州任所,一個在許州任所。趙禎想召用二人,但又猶豫不決。恰逢樞密直學士王素因事入奏,事情說完之後,趙禎特地將他留下來,對他說:「你是故相王旦之子,與朕是世舊,朕信任你,朕現在要擇相,你認為何人合適?」

    王素回答說:「陛下明察,但教宦官宮妾不知姓名的,便可充任。」他的態度很明確,就是宰相不能與宦官、內廷勾結在一起。

    趙禎說:「依你所奏,那麼只有富弼了。」

    王素頓首稱賀說:「陛下果然得人了!」

    趙禎又問道:「文彥博這個人怎麼樣呢?」

    王素回答說:「文彥博也是個宰相才。」

    王素的舉薦,堅定了趙禎起用富弼、文彥博的想法。次日即下詔,召二人還朝,並授同平章事。

    次年,又改元做嘉祐元年(1056年),這時,朝裡朝外沒什麼大變故發生,正是太平歲月。不料趙禎忽然生了一場大病,數日不能上朝理事,眾臣憂懼不安,文彥博、富弼二位宰相為了穩定大局,晚上就睡在殿廬主理朝政,才使朝政沒有出現混亂。

    文彥博在趙禎生病期間,曾建議冊封太子,建立儲君。趙禎怕他麻煩,含糊其辭地答應了,但當他病好了以後,便又將這件事擱下了。

    知諫院范鎮見皇上在立儲這件事上沒有一點動靜,覺得天下的事,還有哪一件比立儲這件事還要大嗎?於是上疏,力請趙禎立儲君。

    趙禎幾乎是帶著哭聲對他說:「你奏請立儲不錯,朕也知道你的忠心,但你知道朕為何一直遲遲不立太子嗎?」

    范鎮搖搖頭,表示不知道。

    「朕是想有一個親生的兒子啊!」趙禎斷然說道,「建儲一事,再等幾年吧!」

    原來,趙禎雖然貴為天子,後宮除皇后外,還有嬪妃、美女達數百人之多,但這些女人的肚皮都不爭氣,沒有一個能替他生下兒子。曹皇后為了以防萬一,早就從宗室中收養了一個嗣子,就是後面要講的趙宗實。但這只是一個備用,不到萬不得已,趙禎實在是不想起用這個備用太子。

    范鎮是個倔人,似乎有點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勁頭,他見趙禎不採納自己的奏請,百日內,連續上了十九道奏疏,鬍子都急白了。

    趙禎覺得范鎮很可憐,也很忠心,勸自己早日立儲,確實沒有錯,這也是言官的職責。他知道,如果自己不採納他的奏請,他會一直糾纏下去。無奈之下,下了一道詔令,將范鎮調離知諫院,改任刑獄糾察使。

    范鎮調離了知諫院,群臣奏請立儲的呼聲並沒有停止,許州通判司馬光,翰林學士歐陽修,殿中侍御史包拯、呂景初、趙抃,知制誥吳奎、劉敞,宰輔富弼、文彥博、王堯臣等又相繼奏請。

    無論這些人怎麼講,趙禎就是不聽,由於在這些人當中,包拯的態度最堅決,為了減少麻煩,趙禎又採用同樣的辦法,把包拯調外任,到開封府做了知府。

    3、包龍圖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最初考中進士,被授為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縣的知縣。因為父母親年紀都大了,包拯辭官不去赴任。得到監和州稅的官職,父母又不想讓他離開,包拯就辭去官職,回家贍養老人。幾年之後,父母親相繼去世,包拯在雙親的墓旁築起草廬,直到守喪期滿,還是徘徊猶豫、不忍離去,同鄉父老多次前來勸慰勉勵。

    過了很長時間,包拯才去接受調遣,擔任天長縣的知縣。有盜賊將人家牛的舌頭割掉了,牛的主人前來告狀。包拯說:「牛沒有舌頭,已經沒有什麼用了,你趕快回家把牛殺掉,還能賣幾個錢。」

    牛主人覺得這個縣太爺也太沒道理了,他是來告狀的,他不但不主持正義,拘拿割掉牛舌的盜賊,反而叫他回去把牛殺掉賣幾個錢。有些不服地說:「小民來報案的呀!縣太爺不替小民主持公道,卻叫小民回家把牛殺了,是何道理?」

    包拯佯裝發怒地說:「一個牛舌值幾個錢,這樣的小事還要來麻煩本官嗎?」接著命衙役將告狀的牛主人轟了出去。

    牛主人忍氣吞聲地回家,把沒有舌頭的牛殺了,將牛肉送到集市上賣了。

    時過不久,又有人來告狀,說有人私自殺掉耕牛。牛是用來耕地的,歷朝歷代都有規定,不得亂殺耕牛,殺牛是違法的。

    包拯見有人告狀,直接升堂,衙役將告狀之人帶上來後,包拯劈頭蓋臉地就問:「你為何割了人家的牛舌,從實招來。」

    告狀之人聽罷大驚失色,沒有用刑便招供了。原來牛舌頭真的是他割掉的,他見縣太爺沒有理會牛主人的控告,欲對牛主人施以更大的打擊,便來告發牛主人擅殺耕牛。正好就落入了包拯的圈套。

    包拯因斷案如神而聞名於當時。後移任端州知州,升為殿中丞。端州出產硯台,他的前任知州假借上貢的名義,隨意多征幾十倍的硯台送給權貴們。包拯命令工匠只按照上貢朝廷的數目製造。一年過去,他沒有拿一塊硯台回家。

    不久,包拯又被授為監察御史,加按察使,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出任京東轉運使,改授尚書工部員外郎、直集賢院,移任陝西,又移任河北,進京擔任三司戶部副使。天章閣待制、知諫院,龍圖閣直學士,兼殿中侍御史。

    包拯在朝為人剛毅,貴戚宦官都很怕他,做人做事也為之收斂。人們把包拯笑比黃河水清了,老幼婦孺都知道他的大名,喊他為「包待制」或包龍圖,因他曾任龍圖閣學士。京城人稱他說:「關節不到,有閻王爺包老。」

    俗小說包公案一書,裡面包公斷案的故事,有一半是真的,其餘皆為小說家之杜撰。至於說他日斷陽、夜斷陰則是隨口附會之辭,不能當真。

    嘉祐三年(1058年),包拯奉旨為御史中丞,其直言敢諫的作風仍然不改。上奏趙禎說:「太子空缺的時間已經很久了,天下人都很擔憂,陛下長時間猶豫不決,這是為什麼?」

    趙禎問道:「你又說到這件事了,那麼朕問你,誰可立為太子?」

    包拯說:「臣沒什麼才能,叨蒙皇恩而擔任朝廷官職,之所以請求皇上預立太子,是為國家長遠著想。陛下問我想讓誰做太子,這是懷疑我啊。我已年屆七十,又沒有兒子,並不是謀求好處的人。」

    趙禎高興地說:「朕會慢慢考慮這件事的。」

    原來,包拯有一子名叫包籛,娶妻崔氏,由於壯年去世,崔氏無出,守節不再嫁,故包拯面奏趙禎,自稱無子。包拯有一個媵妾宋氏,懷有身孕時離開了包家,在母家產生一男,崔氏秘密收養,母子俱全,包拯並不知情。嘉祐六年(1061年),包拯晉陞為樞密副使,次年病終,臨終前,崔氏才向公爹說明他還有一個兒子,並將這個兒子帶進包府。包拯命取名綖。他在遺囑中說:「後嗣倘得為官,當謹守清白家風。如若犯贓,生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我子孫。」

    包拯去世後,趙禎下詔追贈禮部尚書,謚孝肅。包拯之事,在這裡隨筆說完。

    4、造子計劃

    趙禎表面上不急,其實心裡比誰都急,為了使自己有個兒子,他制定了一個造子計劃,重新召回被逐出宮的楊美人。楊美人是劉太后的姻親,色藝雙全,重新入宮之後,晉封為婕妤,後又加修媛、修儀,無奈秀而不實,肚子仍然不爭氣,生不下兒子,曹皇后及以下諸嬪妃,也沒有一個能為趙禎完成生兒子的任務。

    趙禎見宮中的女人不能為他生兒子,便實行了第二步計劃,命人從民間挑選十名良家少女進宮,號稱宮中十閣,每天晚上,輪流召幸這十名少女。被召進宮的十個女子臉蛋雖然長得很漂亮,但素質並不怎樣,她們見皇上如此寵愛,便有些飄飄然,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在宮中頤指氣使,驕橫無比,把皇宮鬧得雞犬不寧,而她們的肚子照樣不爭氣,沒有一個能懷上龍種。御史中丞韓絳將宮中十閣鬧得不成名堂的事密奏給趙禎,趙禎一怒之下,將十名女子全都趕出宮去,同時還放出了一二百宮女。

    嘉祐四年(1059年)時,文彥博因老病辭職,富弼也丁母憂守制在家,劉沆與樞密使王德用也都先後免職,韓琦為同平章事,宋庠、田況為樞密使,張升為樞密副使。

    韓琦繼歐陽修、包拯之後,再次向趙禎提出立儲的事情。他說皇嗣的建立,關係到天下安危,勸說趙禎以江山社稷為重,盡快冊立儲君。

    趙禎說後宮已經有人懷孕了,等分娩後再說,結果生下來的又是個女兒。

    韓琦將《漢書孔光傳》送呈趙禎看,說:「漢成帝沒有兒子,立皇弟的兒子做皇子,他只是一個平庸的皇帝,尚且如此,何況陛下這樣的明君呢?太祖皇帝手定天下,卻傳給皇弟,不傳給皇子,陛下何不傚法先祖,選擇宗室為太子?」

    趙禎仍然是猶豫不決。

    5、立儲君

    嘉祐六年(1061年),曾公亮和韓琦共為同平章事、歐陽修為參知政事、司馬光為知諫院,這幾個人一再力請立儲,趙禎這才同意冊立皇太子。

    七年八月,趙禎命翰林學士王珪草詔,立趙宗實為皇太子。

    趙宗實就是前面說過,由曹皇后奏請趙禎取入宮中撫養長大的。他一向住在宮裡,喜祐四年(1059年)十一月,生父汝南王趙允讓病逝,追封為濮王,賜謚安懿,他才出宮去居守父喪。守喪期滿,奉詔立為太子,改名曙。

    其實,趙宗實對太子之位並不怎麼感冒,剛接到宗政寺的任命以後,一再推辭,不肯接受。在中國古代,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為了取得皇位繼承權,許多宗室子弟相互爭鬥,甚至骨肉相殘。而趙宗實真心實意地力辭不就,兩者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趙宗實不願當太子,與他老成持重、恪守孝道有關,一方面,他當時正在守父喪,他不願因皇子之位而使孝道有虧,另一方面,一夜之間忽然得到尊位,前途未卜,不知是禍是福。王府記室周孟陽曾問他為何不奉詔。他說:「我並非要想求福,實在是要避禍!」

    周孟陽開導說:「現在天下都知道你是皇位的繼承人,你一再推辭不受,假如別人登上皇位,你就能平安嗎?」

    周孟陽的話正中要害,也是趙宗實面臨的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一旦他人成為太子,趙宗實不但永無寧日,而且還有性命之憂。

    趙宗實聽罷才恍然大悟,受命入宮。進宮之前,他還對家人說:「一定要照看好房舍,皇上如果有更合適的人選,我會立即回來的。」看來,他把進宮當太子,看成是出門做生意一樣,生意不成,他還會回來的。

    半年之後,也就是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趙禎駕崩於福寧殿,遺詔皇太子趙曙即皇帝位。總計趙禎在位四十二年,改元九次,享壽五十四歲。

    趙禎是兩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死後廟號仁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