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鐵血英雄路 四 英雄虎威 文 / 余耀華
1、正陽初捷
周世宗柴榮,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他的志向就是統一天下。高平之役,是一場被動的戰爭,那是被北漢逼的,不打不行。後周此後所進行的戰爭都是主動出擊,是柴榮完成統一天下大業的南征北討。
柴榮要征服的第一個敵國是南唐。
南唐的皇帝叫李璟,他稱霸一方,一向與後周為敵,威聲很大。柴榮要除掉這個勁敵,決定御駕親征。
顯德二年(955年)十月,柴榮開始了統一天下的征程。選擇的第一個進攻目標是淮南。
淮南,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富饒之地。淮南,是南唐的國土,柴榮揮師南下,就是想將淮南收歸周室所有。
柴榮下詔,拜李谷、司空趙弘殷為正副行營都部署;李重進、韓令坤為正副先鋒;趙匡胤為侍衛都指揮使,跟隨在柴榮左右;范質輔理國政,高懷德監軍留守京城。
南唐皇帝李璟(後更名為李景),得知周世宗御駕親征,命朝中大將劉彥貞為統兵節度使,劉仁贍為清淮節度使,領兵五萬,迎戰周軍。
周與南唐兩國的軍隊,在正陽相遇。
按常規戰法,兩軍都是遠道而來,先要安營紮寨,解決吃住的問題,然後再列陣開戰。
周軍先鋒李重進驍勇善戰,打仗的時候,經常不按理出牌,他率領先頭部隊趕到正陽,見唐軍迎面而來,不待對方穩住陣腳,也不打招呼,突然向南唐軍隊發起猛烈進攻。
南唐主帥劉彥貞,沒有預料到周兵會來這一手,猝不及防,陣腳頓時大亂,剛交上火,唐軍便潰敗而逃,混戰之中,劉彥貞被亂軍所殺。三軍沒了主帥,這個仗就沒得打的了。
趙匡胤見前軍打了勝仗,率兵隨後跟進,正碰上潰退中的唐將何延錫,趙匡胤也不答話,揮動手中蟠龍棍,拍馬衝上前去,劈頭蓋臉就是一頓亂打。何延錫被趙匡胤的氣勢鎮住了,未曾交戰,便已心中發慌,剛一交鋒,便手忙腳亂,只三五個回合,便被趙匡胤一棍掃落馬下。趙匡胤跳下馬,抽出腰間佩劍,取下何延錫的首級。
劉仁贍見頃刻之間便喪失了兩員上將,慌忙收拾殘兵,連夜逃往壽州,火速派人趕赴金陵,向李璟告急。
前軍戰敗,南唐舉國震驚。李璟慌忙命令節度使皇甫暉、姚鳳等人,率領十萬人迎敵。
2、偷襲清流關
清流關
皇甫暉、姚鳳兩人見周兵來勢洶洶,早就嚇破了膽,哪裡還敢迎戰,將兵馬駐紮在清流關,堅守不出。
清流關在滁州西南,這裡山勢險峻,層巒疊嶂,山澗中水流湍急,地形十分複雜,是一個易守難攻的關口。皇甫暉、姚鳳率十萬大軍到了清流關後,便將兵馬駐紮在清流關。他要憑清流關這道天然屏障,據險而守,將周兵擋在關外,阻遏周軍前進。
據險而守,還真是一個好辦法。周兵要向縱深發展,清流關是必經之地,過不了清流關,這個仗就別打了。
周軍探子將偵察到的敵情報回周營。柴榮見唐兵駐險而守,召集眾將商議攻關之策,大家討論了半天,一時都想不出好的破敵之策,柴榮眉頭不展,氣色有些不大好看。
趙匡胤出征之時,只是柴榮駕前的殿前都指揮使,帶領警衛人員跟在皇上身邊,負責保衛皇上,不必上前線衝鋒陷陣。地位相當優越,但建立戰功的機會相對來說也少了一些。趙匡胤是那種要表現自己的人,他見主子著急,又沒有人站出來替皇上分憂,覺得自己立功的機會到了,於是挺身而出,主動向柴榮請戰,請柴榮撥給他二萬兵馬,並拍著胸膛,信誓旦旦地說,保證拿下清流關。
柴榮搖搖頭說:「你雖然作戰英勇,但也不能說大話,朕聽說清流關地勢險峻,易守難攻,皇甫暉、姚鳳兩人也是南唐名將,不是善與之輩。清流關是塊硬骨頭,要想拿下清流關,實在是太難了。」
「清流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這是不錯。」趙匡胤分析道,「如果說皇甫暉、姚鳳兩人是南唐名將,恐怕就有些言過其實了。」
「依你看,他們兩人是什麼樣的人呢?」柴榮來了興趣,似乎是要探討一下敵將的能耐。
趙匡胤不屑地說:「據臣觀察,皇甫暉、姚鳳不過是酒囊飯袋,徒有虛名罷了。」
「何以見得?」柴榮似乎並不相信。
「清流關地勢險要,進可攻,退可守。」趙匡胤說道,「如果二人是英勇善戰之人,手握十萬大軍,為何不出關作戰,反而要做縮頭烏龜,躲在關內不出來。這分明就是怯戰。」
柴榮見說得有些道理,反問道:「你有何破敵之策?」
趙匡胤冷靜地說:「兵法上說,不能力敵,咱就智取,臣準備採用偷襲的辦法,殺他個措手不及,定能收到奇效。」
趙匡胤的建議與柴榮的想法不謀而合,他不顧有些臣子的反對,立即撥兵二萬,命趙匡胤為上帥,率兵前去攻打清流關。
趙匡胤終於當了主帥,不過,這個主帥是討來的。
趙匡胤率領二萬兵馬,連夜出兵,為了不使敵人發現行蹤,他命令部隊人禁口,馬銜枚,一路上悄無聲息,經過一天一夜的急行軍,第二天黎明時分,悄無聲息地逼近清流關。趙匡胤一聲令下,周兵全都潛伏在關下。
清流關的唐軍,此時還在睡夢之中,他們哪裡料到周軍已經埋伏在關下。待到雄雞報曉,旭日東昇之時,照例打開關門,派出小隊騎兵出關刺探軍情。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開關之時,就是周兵破關之際。
唐軍守關的兵士伸著懶腰,慢騰騰地打開關門,高聲大叫,探馬快快出關。哪知剛將關門打開一半,突然闖進一員周將,手起刀落,將開關門的守兵和準備出關的偵騎砍瓜切菜般連殺幾人,其餘守軍見敵人從天而降,情知不妙,一齊湧上前來,欲關上關門。
唐兵的動作還是遲了一步,大批的周兵,已經一窩蜂似的湧進關,他們人人爭先,個個恐後,迅速控制了關門。
那些守關的兵卒和準備出關的騎兵,以為是飛將軍從天而降,嚇得魂飛魄散,哪裡還敢抵抗,只恨爹娘少生了兩隻腳,立即四處逃竄。
皇甫暉、姚鳳兩個人剛剛起床,突然聽到外面沸沸揚揚,不知發生了什麼事,趕忙披衣出門察看,見到處都是周兵,頓時嚇得目瞪口呆。
皇甫暉果然是唐朝名將,腦袋瓜子轉得快,飛步跑出屋,跨上戰馬,猛抽幾鞭,向東絕塵而去。什麼清流關呀!軍隊呀!都不是他此時要想的問題,他心中唯一想到的,就是快快逃命,若是遲了,就要到閻羅王那裡報到去了。
姚鳳雖然慢了一步,但較皇甫暉也差不到哪裡去,跨上戰馬,跟在皇甫暉後面,急急如喪家之犬,一路絕塵而去。
可憐十萬唐兵,剛開戰就沒了主帥,被周兵砍瓜切菜般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有那腿腳快的僥倖逃脫,跟著他們的逃跑將軍向滁州潰退了。
3、攻克滁州
滁州城
皇甫暉、姚鳳倉皇逃回滁州城,回頭一看,見後面塵土飛揚,戰旗獵獵,大隊周兵跟在屁股後面,漫山遍野,似旋風般追殺過來。兩人不約而同地下了同一個命令:撤去吊橋。
滁州城外的壕溝雖然不像河流那樣寬闊,但也有七八丈寬。皇甫暉、姚鳳以為,憑這壕溝之水,總能將周兵擋在滁州城外。
其實,這兩個人也太天真,想那銅牆鐵壁般、據險而建的清流關尚且被周兵視若無物,不費吹灰之力便攻破了,這小小的護城壕溝豈能阻擋得了周兵的進攻?
滁州城的吊橋剛剛撤除,趙匡胤率領的大隊人馬就趕到了。趙匡胤見唐兵撤去吊橋,站在壕溝邊衝著對岸大聲喊道:「銅牆鐵壁似的清流關都擋不住周軍,小小的壕溝難道能保住爾等性命嗎?」
趙匡胤見對岸的唐兵不答話,命士兵們讓開道,將坐騎後退百步,然後在馬屁股上猛抽幾鞭,那一騎青鬃玉兔馬忽地騰空而起,竟如天馬行空般一躍跳過了壕溝,不沾泥,不帶水,安安穩穩地到了壕溝對岸,趙匡胤猶如天神般,安然騎在馬上。
城上的唐兵看到周將如此神勇,驚得目瞪口呆。
趙匡胤深諳帶兵之道,他知道,指揮千軍萬馬打仗,要的是士兵的勇氣,而士兵的勇氣,是靠指揮官調動起來的,指揮官調動士兵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下達命令,這是用嘴巴說出來的;一種是身先士卒,這是用行動向士兵傳達一種進攻的信息。在戰場上,第二種方法有時比第一種方法來得更直接,更能鼓舞士氣。他躍馬過壕溝,果然把將士們的士氣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
周兵見主帥如此神勇,叫好之聲震耳欲聾,隨後眾軍紛紛跳進壕溝,鳧水到對岸。
皇甫暉、姚鳳見趙匡胤如此神勇,嚇得魂不附體,慌忙帶兵退入滁州城,然後關閉城門,龜縮在城中不敢出來。
趙匡胤命令兵士在滁州城四面架起雲梯,輪班發起進攻。眼看就要攻破城池,忽聽城上有人大叫:「請周將答話。」
趙匡胤抬頭望去,見城上喊話之人正是唐軍主將皇甫暉,也大聲喊道:「有話就說,有屁就放,遲了,我可要破城了!」
「你就是趙匡胤嗎?」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趙匡胤就是我。」
皇甫暉站在城牆上大聲說:「我與你今日無仇,往日無冤,今日之戰,只不過是各為其主。你偷襲了清流關,又窮追到滁州,未免欺人太甚。大丈夫如果有本事,咱就真刀真槍地殺一場,何必做那偷雞摸狗的勾當?」
趙匡胤喊道:「說了半天,你到底要怎樣,我可沒時間聽你囉嗦。」
皇甫暉大聲說:「有種你就暫停攻城,將兵馬退出一箭之地,我帶兵出城,列成陣勢,我與你單挑,刀對刀,槍對槍,殺他個痛快,如果我敗了,滁州城就是你的,你敢嗎?」
「此話當真?」趙匡胤追問一句。
「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趙匡胤大笑道:「不管怎麼樣,滁州城都是我囊中之物,我也不怕你移到哪裡去。既然這樣,我就停止攻城,等你整軍出城與我一決雌雄,賭個你死我活,也叫你死而無憾。」說罷,傳令周兵退後一箭之地,等候唐兵出城廝殺。
皇甫暉下城牆與姚鳳商量,姚鳳說道:「你我不如並駕齊出,殺他個措手不及,縱然捉不到趙匡胤,也要給他點厲害瞧瞧,叫他不敢正視滁州城。」
約過了半個時辰,城門果然洞開,從城內湧出許多唐兵,皇甫暉、姚鳳兩人並駕衝在最前面,不待列陣,直接向周陣衝了過來。
趙匡胤正等得不耐煩,見城門洞開,一隊唐兵蜂擁而出,突然催動坐下青鬃玉兔馬,快如閃電般殺上前去,後面數百名精兵及時跟進。
這叫什麼?兵法裡叫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看來趙匡胤真的很懂兵法,清流關偷襲,用的是出其不意,滁州城又是不打招呼,衝上去就殺。仍然是出其不意。趙匡胤用兵,果然不同凡響。
皇甫暉本想殺趙匡胤個措手不及,不想他們還沒有出手,反讓趙匡胤他們先來了這一招,還沒有弄清是怎麼回事的時候,肩膀上早就挨了一棍,疼痛難忍,啊呀大叫一聲,摔落馬下。跟在趙匡胤馬後的周兵,見敵將被挑落馬下,立即有人衝上前去將皇甫暉摁住,抽出隨身帶好的繩索,把皇甫暉捆了個結結實實,押回周陣中去了。
姚鳳見自己的同伴剛一交手,便被敵人活捉去了,立即拍馬來救,不想趙匡胤拍馬迎了上來,馬到人到,人到棍到,只見趙匡胤使了個橫掃千軍式,一棍掃了過來。姚鳳見趙匡胤來勢洶洶,哪裡敢迎,慌忙使了招鐵板橋的功夫,頭是避過了鐵棍,腿腳就露出來了,趙匡胤這一棍,並沒有用盡全力,見姚鳳使了招鐵板橋的功夫,手中的鐵棍順勢一拐彎,掃在姚鳳的腿上,姚鳳一個倒栽蔥,摔下馬來。他的下場比皇甫暉也強不到哪裡去,同樣是被周兵生擒活捉去了。
主將被擒,唐兵群龍無首,大家一哄而散,各自逃命去了。
憑趙匡胤的虎威,沒有費多大的力氣,滁州城一戰而下。
趙匡胤率軍入了滁州城,一面出榜安民,一面派人押解俘虜,去向周世宗報捷。
偷襲清流關,攻克滁州城,這是趙匡胤第二次立下大功。
4、趙普治事
周世宗柴榮接到趙匡胤的獻俘和捷報,高興得不得了,一面擺酒慶功,一面派遣翰林院學士竇儀到滁州,將趙匡胤繳獲的戰利品登記造冊,收藏入庫。
竇儀來到滁州,向趙匡胤傳達了聖旨。趙匡胤帶人將滁州城府庫儲存的軍械、民用物資以及戰場上繳獲的戰利品進行全面清點,辦完手續、移交完畢之後,趙匡胤叫人從倉庫裡取出一些綢緞、布匹,準備帶走。
竇儀上前阻止道:「將軍,這可不行。」
趙匡胤不解地問:「這些都是我的戰利品,為何不能拿?」
竇儀說:「將軍初破滁州,這些東西隨便調遣,你要怎麼做就怎麼做,沒有人敢說個不字,誰要是阻攔,那就是放屁,你打他幾個耳光,白打,沒話說。」
「那不就得了?」趙匡胤以為沒事了,轉身欲離去。
「現在可不行!」竇儀制止道,「現在這些物資,你就不能隨便拿。」
「為什麼?」
竇儀道:「如今,這些物資已經登記造冊,登記造冊後,就是入了國庫,國庫的物資,是朝廷的物資。要動用這些物資,必須經皇上批准,沒有皇上的聖旨,誰也不能動這些物資,請將軍不要見怪。」
「啊!」趙匡胤聞言,如夢初醒,不但毫不動怒,反而謝道,「竇學士言之有理,趙匡胤知錯了。」
趙匡胤果非常人,聞錯即改,這才是做大事者的風範。
正當趙匡胤在滁州城整頓軍務的時候,周世宗經宰相范質舉薦又給他派來了一個人,這個人姓趙,名普,字則平。
趙普是個重要人物,不過,此時的趙普,還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傢伙,他日趙匡胤受禪做皇帝,趙普有策劃之功;宋朝開國之後,他是兩朝元老,做了掌權太師,封爵魏國公。這些都是後話。
趙普祖籍幽薊,因避戰亂,舉家從幽薊搬遷到洛陽。他與趙匡胤早就相識,而且還是很要好的朋友。當年的洛陽城,趙匡胤聲名遠播,那一班少年,都以能與趙匡胤做朋友為榮,趙普,就是那眾多少年當中的一個。只不過趙匡胤是以武功見長,趙普則是一個文弱書生。
在此之前,趙普在永興節度使劉詞手下做幕僚,劉詞死後,遺表把他舉薦給周世宗,表中說趙普是個有用之才,請柴榮收留他。現在,經宰相范質再次舉薦,趙普被柴榮以軍事判官的身份派到滁州來,任務是協助趙匡胤管理州政。
趙普來到滁州後,與趙匡胤是舊友相逢。故人相見,兩人格外高興,坐下來便海侃起來。趙普本來就很有才華,加之有做幕僚的閱歷,談到如何治理州政,都是經驗之談。他所說的事情,好像都是信手拈來,但對於趙匡胤來說,都是一些新鮮事,趙匡胤聽了,高興得手舞足蹈,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他對趙普就格外地高看一眼了。
自古以來,再勇猛的武將,在戰場上充其量就是一個殺人機器,如果有更高的志向,就得有文人的輔佐,如果這個武將有足夠的份量,輔佐的文人又有足夠的智謀,這個殺人機器就有可能變為聖人。趙匡胤此時是不是有想成為聖人的志向不好說,但趙普卻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有足夠智謀的文人。趙普投在趙匡胤麾下後,使趙匡胤在某種程度提高了一個檔次,這種效果很快就體現出來了。
人們都說,英雄造時勢,時勢也造英雄,這話一點不假。以前的趙普,也是一個幕僚,但少有顯露才華的機會。是金子,總會有發光的機會,哪怕是給他一點機會,其光就會噴薄而出。趙普似乎就是這樣一塊金子,一旦有了機會,就會發出光彩。
趙匡胤命令進駐滁州城後,命令部下大舉清鄉,兵士們在清鄉過程中抓到了一百多名盜匪,照律論罪,盜匪當斬。趙匡胤也是這樣做的,下令將抓到的盜匪,統統推到菜市口去斬首示眾。
趙普對趙匡胤的處理很不滿意,認為這是濫殺無辜,抗議道:「抓到這麼多盜賊,應該先審訊,然後定罪。事情還沒有審問明白,就這麼武斷地將他們推出去斬首示眾,倘若是誣良為盜,抓錯了人,豈不是草菅人命嗎?」
趙匡胤笑著對趙普說:「你這可是書生之見,儒腐到家了。這裡的人民,都是我的俘虜,我赦免了他們,已經是格外開恩了。如今,這些人不但不感恩,反而要去做盜賊,這不是自尋死路嗎?不殺不足以洩我心頭之恨。」趙匡胤一擺手,「殺了!殺了!以儆傚尤。」
趙普繼續抗爭說:「明公胸懷大志,志在統一中原,應該有像大海一樣的寬廣襟懷,為何有此雞腸狗肚般的見識呢?南唐是敵國,應該討伐,可南唐的百姓是無辜的,他們也是中原百姓的一部分,怎麼可以遺棄這些人,將百姓看成俘虜呢?王道,要行仁政,否則,不足以行王道。請明公三思而行!」
趙普在這裡,隱隱約約將趙匡胤視為行王道的天子。足見,趙普也是一個識人之人。
趙匡胤聽了趙普的一席話,也是大啟聖聰,茅塞頓開,由於剛才把話說滿了,一時還改不過口來,一甩手道:「你如果不怕麻煩,自己審問去吧!」
趙普是個很認真的人,他將那百餘人,一個一個地審訊,除了五個人真的有盜竊行為外,其餘眾人既無人證,也無物證,都是一些平民百姓,被那些清鄉的士兵,像捉小雞似的一股腦抓進來的。於是,他將這個情況向趙匡胤作了匯報,趙匡胤並不糊塗,見趙普審問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便聽從了他的建議,除將那幾個確實犯贓之人定罪之外,無罪之人全部釋放回家。
鄉民們原以為這次被抓必死無疑,豈料趙匡胤辦事公正,查明事實之後,將無罪之人全部釋放,真是驚喜異常,他們回去之後,將這件事情廣為傳頌,將趙匡胤視若神靈一般。
趙匡胤從這件事中嘗到了甜頭,從心裡佩服趙普的先見之明。從此以後,他對趙普是格外地器重,大事小事,只要是有事,凡有疑問的,都要找趙普商量商量。那趙普也是格外地盡忠,每次都是精心籌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兩人的合作,很是愉快。
趙匡胤本來就是勇冠三軍的猛將,又得到趙普的輔佐,聲望與日俱增。
5、揚州告急
忽然一天,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率兵來到滁州。當時已是半夜時分,城門早已關閉。趙弘殷令士兵在城下大聲呼叫開城。
趙匡胤聽說父親到了,親自登城,對父親說,你我雖然是父子至親,但城門是王事,現在還沒有到開城門的時候,孩兒不敢廢王事、開城門迎接父親,請父親原諒。
趙弘殷見兒子說得有理,沒有強求,命令部下在城外駐紮一夜。直到第二天開城門時,趙匡胤才將趙弘殷迎進城。
滁州百姓知道這件事後,更是謳頌趙匡胤奉公無私。
父子二人分別了好久,此時在滁州聚首,自然是高興非常。誰知樂極生悲,趙弘殷來到滁州不久,竟生了一場大病,臥床不起。
趙匡胤盡人子之道,日夜侍奉在側,端茶送水,端藥送飯,端屎端尿,更衣換褥,做得格外盡心。有子如趙匡胤,趙弘殷真是三生有幸啊!
揚州
揚州是趙弘殷剛離開不久的地方。這時,突然從那裡傳出警報。
原來,趙匡胤攻下滁州之後,趙弘殷、韓令坤奉世宗之命,攻克了揚州,隨後進攻泰州一帶。唯壽州因劉仁贍守備森嚴,久攻不下。但周軍的聲威已經打出來了。
清流關、滁州、揚州連連失守,金陵城一片驚慌。
南唐皇帝李璟見形勢危急,知道再打下去有喪國的危險,於是,他派遣兩位翰林學士鍾謨、李德明,奉表稱臣請和,獻御服茶藥及金器千兩、銀器五百兩、繒錦二千匹、犒軍牛五百頭、酒二千斛,並願意以割讓土地為代價,請求周世宗罷兵。
鍾謨、李德明來到壽州城外,請求朝見周世宗。
周世宗聽說鍾謨、李德明二人素有口才,決定要在氣勢上先壓壓這兩個人,他命令軍隊排好陣式,然後召見。二人進來後,柴榮不待他們開口,劈頭蓋臉地質問道:「你們的主子自稱是唐室後裔,就應該知道禮儀,南唐與周僅一河之隔,你們從來沒有派使者前來修好,反而要長途跋涉去與契丹人結盟。丟開自己人不交,卻臣服於番邦,這禮儀在哪裡?」
鍾謨、李德明自知理虧,跪在地上只是磕頭賠禮,不敢抬頭。
柴榮冷笑一聲道:「現在想來說我罷兵嗎?我卻不是六國那起蠢皇帝,豈是你們藉著口舌所能移動我的心志的!回去告訴李璟,叫他親自來見朕,再拜謝過,便沒有事了。不然的話,朕想到金陵去看一看,借金陵府庫的錢糧犒勞我的將士,到了那個時候,你們君臣要後悔就來不及了。」
鍾謨、李德明見周世宗把門都關死了,根本就不給他們說話的機會,無奈地從地上爬起來,灰溜溜地返回了金陵,向李璟作了匯報。
強兵壓境,南唐是鬥不過後周的,李璟見周世宗不願休兵,萬般無奈之下,只得再增加請降的砝碼,派李明德、孫晟再到壽州拜見世宗,開出的條件是:自請削去帝號,割讓壽、濠、泗、楚、光、海六州的土地,今後每年向周進貢金帛百萬,請求罷兵。
對於一代國君來說,開出喪權辱國、割土稱臣的條件,已經是徹底地認輸了。
柴榮出兵淮南,就是要奪取淮南。如今,李璟自願削去帝號,割土稱臣,已經達到了柴榮出征淮南的目的。額外的還有金帛百萬的歲貢,這是意外之財,條件確實很誘人。但是,柴榮並不這麼看。他認為,周軍節節勝利,士氣正旺,淮南的大部分土地已在掌握之中。不管你李璟願意不願意,淮南大部分土地已是我的囊中之物。此時,他的胃口更大了,不僅要得到江淮,還想盡得江北之地。於是,他仍然沒有答應李璟開出的條件。
李璟見求和不成,很失望,也很無奈。有什麼辦法呢?沒有,他自己想了幾天,又叫群臣也動腦子想,可歎的是,李璟沒有想出辦法,群臣也無法可想,他一咬牙說,拼了吧!拚死一搏,說不定還有一條生路,否則,就要坐以待斃。
坐以待斃,這是一條絕路,只要還有一點辦法,誰也不會走這條路,除非他是個傻子。
李璟當然不是傻子,他不會坐以待斃。
於是,李璟挑選了六萬精兵,命令他的親弟弟、齊王李景達為元帥,向江北進發,殺奔揚州,要與周軍來一個魚死網破。
揚州本來就是南唐的地盤,與六合鎮相隔僅百里之遙,兩地同為江北要塞。
趙弘殷奉周世宗之命,率軍從南唐手中奪取揚州之後,將揚州交給韓令坤鎮守,他自己西行去了滁州。
韓令坤鎮守揚州,手下有二萬人馬,得知南唐六萬大軍來犯,敵強我弱,寡不敵眾。他一面派人飛騎向周世宗求援,一邊準備棄城西逃。
柴榮接到韓令坤的軍報,焦急萬分,如果揚州失守,整個戰局將急轉直下,此前所取得的戰果也要付之東流。
危急關頭,柴榮想到了趙匡胤,他命令趙匡胤火速帶領二千人馬,趕往揚州西北的六合,任務十分明確:一是阻止從揚州潰退的周軍,保住揚州;二是選擇戰機,攻打唐軍,遏制唐軍猛烈進攻的勢頭。
唐兵六萬,趙匡胤率兵二千,這是一場力量懸殊的對決,柴榮又一次把趙匡胤推上了風口浪尖。
趙匡胤接到命令,可就犯難了,為什麼?聖旨已到,君命難違;揚州告急,好友韓令坤就在揚州,朋友之義,不能見死不救;而他的父親此刻卻臥床不起。
為人臣者要盡忠,為人友盡者要盡義,為人子者要盡孝。幾件事湊到一塊,趙匡胤不知道到底怎麼辦。
正在趙匡胤徬徨之間,他突然想起了一個人,誰呀?趙普,這個人有主意,找他商量商量,說不定會有好辦法。
趙普還真不含糊,他慷慨陳詞:「君命不可違,否則,就是抗旨不遵;朋友有難,不能不救,否則,就是不仁不義。你去吧!趕快率兵趕到六合。」
「我父親呢?」趙匡胤無奈地說,「他還臥床不起,我走了,誰照顧他呀?老父病重不起,做兒子的卻要遠離,這是不孝呀!」
趙普拍拍胸脯說:「有我呀!你姓趙,我也姓趙,我們是同宗,你的父親就是我的父親,交給我吧,我替你盡人子之道。什麼端茶送水,端藥送飯,端屎端尿,更衣換褥,全都交給我了,我會像你一樣,侍候你的父親。」
「這怎麼可以!」趙匡胤難為情地說。
趙普反問道:「怎麼不可以?」
趙匡胤見趙普態度堅決,加之這也是唯一解決問題的辦法,連忙單膝著地一拜道:「承蒙仁兄替我盡孝,從今以後,咱們就情同手足,誓不相負。」
趙普縱身躍到一邊,笑著說:「情同手足,我是求之不得,這一拜,我可經受不起。」
想必趙普也知趙匡胤有天子相,故意巴結於他?這樣的事情,誰能說得清楚。不過,趙普急人之所急,倒真的是很不容易。
趙匡胤也不再謙讓,命趙普留守滁州,並將公私各項事務一併交託給他。他自己率領二千精銳之師,日夜兼程,趕往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