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石破天驚夜郎國 第1節 文 / 陶朱問
1949年8月28日,隨著南國廣州的即將解放,苦苦掙扎的蔣介石及國民政府倉皇逃到重慶。
蔣介石一到重慶,便召集防務會議,他宣稱:「展望未來,兩廣已不可保。在大陸上必須保存有大西南,將來才能與台灣及沿海島嶼相配合進行反攻;如果完全放棄大陸,則國民政府在國際上將完全喪失其地位。西南地形險要,物產富饒,人力物力充足,必須保有這一地區,成為復興基地。」
人稱「華陽相國」的國民黨西南軍政長官張群,終身追隨蔣介石。此時,他對總統「英明之見」極為贊同。他主張西南聯防,以重慶為軸心,胡宗南部20萬人擔任左翼,「雙鉗奮張,以逸待勞,合圍夾擊,痛殲共匪。」
蔣介石深以為是,同時把何應欽侄子何紹周的2萬人從昆明撤回,佈防於貴陽附近,扼守黔東門戶,並在四川的宜賓、東山、雅安、成都各擺一個軍,雲南南部配置兩個軍。
此時,蔣介石集團僅剩下西南、西北和台灣地區,其餘已無路可退。
10月,共產黨採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命劉伯承、鄧小平統領的二野大軍兵進大西南。同時,以一野十八兵團由賀龍、李井泉率領由陝西沿秦嶺入川。
三個兵團像三支利箭直指大西南。
11月1日,蔣介石命國民黨宋希濂集團重點經略湖北巴東至恩施的防線。解放軍第三、五兵團並四野第四十七軍一部,採取聲東擊西之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敵人防守最為薄弱的川黔結合部突襲而進,由北起貴州天柱南至湖北巴東的五百公里戰線多路出擊。
蔣介石沒料到共產黨會有這一招,他重點經略了川東、川北防線,而對黔西卻抱有僥倖心理,認為二野不會兵出黔西,繼而首先解放貴州,故佈置了兩個雜牌軍,僅作象徵性的應付。
一旦二野五兵團突破天柱,兵進黔西,蔣介石頓時慌了手腳。他忙命國民黨貴州省主席谷正倫及劉伯龍的八十九軍,何紹周軍,務必搞好貴州防務,殊死抵抗。
可是,貴州上下已危如累卵,兩個雜牌軍哪能抵擋得住中共名將楊勇、蘇振華的第五兵團!由於歷史的成因,蔣介石夢想真正「統一中國」時,首先借圍剿長征的紅軍為名,削藩集權,對貴州動了刀子,觸動了黔省各方利益,令當地實力派齒寒心冷,徹底看清了蔣介石不擇手段地排斥異己的真實嘴臉。
內中,前黔軍首領、貴州軍界耆宿盧燾便是顯著代表。
盧燾早年經略雲南講武堂,是雲貴一隅頗有影響的人物。辛亥首義後,他應貴州軍閥劉顯世的邀請,回到了貴州。正值民國初創,借助鼎故變革的機會,盧燾創辦了軍校,拉起了隊伍,資助了大批人赴海外留學。在他的影響和帶領下,貴州民國史上兩支軍閥系統興義系、桐梓系皆出自其門下。國民黨內的何應欽、王伯群、安順谷氏三兄弟,早期軍閥劉顯世、王文華,後來被蔣介石削藩逼權的王家烈,無一不是他的門生故舊。
因此,盧燾被稱作「黔軍耆宿」。此時,他雖無兵權,息影山林,但其影響力仍在貴州舉足輕重。別看老先生悠然林泉,卻一直關心時世。他對國民黨集團的腐朽透頂極度失望,內心深處對節節勝利的共產黨充滿了好感和熱望。鑒於他在貴州的影響,共產黨也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影響貴州的谷正倫,走和平起義的道路,以使貧窮的貴州免遭刀兵之災。為此,中共二野統帥劉伯承特地利用他們舊時的交誼,親自對他進行了爭取工作。
盧燾欣然應允,並一直在積極謀劃中。
討袁護國時,川、滇、黔三省軍隊曾受滇督蔡鍔的領導,共同對付袁世凱的北洋軍。也就是在那時,盧燾以黔軍首領身份結識了川軍中層軍官劉伯承,他對劉伯承的軍事指揮才能一直讚譽有加。紅軍長征途經貴州,劉伯承曾試圖聯絡盧燾,讓他說服貴州軍閥王家烈等,不要死心塌地為蔣賣命,但因故未果。
這次,劉伯承來信,是踐諾前言,指出貴州解放在即,請盧燾勸說谷正倫,何紹周、劉伯龍等,不要以卵擊石,應該順應歷史潮流,使貴州免遭戰火。
盧燾雖已不問政事,久居山林,但影響力卻是巨大的。回想當初,國民黨貴州省主席谷正倫入仕無門,是他通過關係,讓谷正倫走出貴州,留學日本,學成歸國後,又是他鼎力舉薦,谷正倫得以入仕,並嶄露頭角,以後成為了國民黨憲兵司令,由此帶動兩個弟弟入了中統,號稱「一門三中委」、安順「谷氏三傑」。
至於何紹周,本是何應欽的侄兒,由盧燾當年主持儀式,以見證人身份為無子嗣的何應欽過繼了何紹周為其螟蛉子。論輩份,何紹周還得叫盧燾一聲「爺爺」呢。至於劉伯龍,此人性情殘暴,殺欲愚心。他原是大特務康澤的手下,後靠投機鑽營,當上了軍長。但他的八十九軍為雜牌軍,橫行滇黔兩省,名聲極壞,軍紀差,戰鬥力也差,如果谷正倫、何紹周願起義配合解放軍解放貴陽,則黔省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
盧燾當即決定,首先爭取做谷正倫的工作。次日,他便步履簡從,逕訪谷正倫。
聞聽恩師來訪,谷正倫不敢怠慢,他拖著同樣的一把長鬍子親自將盧燾迎進了內室。谷正倫掩上門,親自續上茶,立在身旁,態度出奇地恭敬,「恩師有哪樣事,只須支會一聲,正倫當親往家中,何勞恩師如此大駕?正倫惶恐不勝,實不可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