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講 高宗禪位 文 / 袁騰飛
宋金之間打打和和了幾十年,完顏亮被誅殺之後,在對南宋十分有利的條件下,宋金再次達成了和議,而此時的高宗皇帝,卻萌生了退意。宋高宗年輕時,在兵亂之中受驚嚇,失去了生育能力,沒有自己的孩子。而趙氏皇族所有子孫,又都被金軍擄走,那麼宋高宗將會選擇誰,來繼承皇位?而高宗皇帝最後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北宋的靖康之變,宋朝的皇室幾乎被一網打盡,所以那時候皇室成員沒有能逃得了的,一網打盡,恨不得自己生在百姓家,一個個捶胸頓足,何苦生在帝王家。但是沒有辦法,等臨安宋朝安定下來的時候這個時候皇親國戚又成了香餑餑,又值錢了。宋徽宗在北宋的各個皇帝裡面龍種是最多的,他有31個兒子,34個女兒,一共是65個子女,這31個兒子和34個女兒除了沒長大成人夭折的,剩下的幾乎被一網打盡,除了趙構在外。其中這些兒女都跟著他被掠往塞北,好多就死在大漠,或者死在北國的苦寒之地。到了建炎四年,南宋朝廷剛剛安頓下來的時候,突然宮門外來了一個衣衫破爛的女子闖宮,她說我是徽宗皇帝的第20女柔福帝姬,現在我從北方逃回來了,我要見我哥哥。這個帝姬就是公主,因為宋徽宗他好玩兒古,他仿照周朝的這種禮制,把公主全改成叫帝姬。於是地方官員,包括臨安的官員不敢怠慢,這是公主回來了,皇上一到了定都下來就非常思念骨肉,就曾經下過詔書,如果民間發現了有我的兄弟姐妹失散在民間的,一定要送來,我的兄弟姐妹自不待說,送來的人也有厚賞,這樣一來大家就把她送進皇宮了。趙構知道自己有這麼一個妹妹,但是基本上沒怎麼見過面,你想皇家禮數甚嚴,趙構是第9子,這個柔福是第20公主,倆人也不是一個媽生的,如果這個柔福公主是真的,她是喬貴妃所生,而趙構的母親是韋賢妃,兩人也不是一個媽生的,也沒怎麼見過面,所以趙構也不知道自己的妹妹到底長什麼樣,既然你說你是柔福帝姬,他就讓老的宮人,就是當年在汴京皇宮待過的老宮人去見,老宮人也有這個問題,有可能這個老宮人他不是伺候過公主的宮人,可能公主當時被擄的時候年齡尚小,那麼幾年了女大十八變,她樣也變了,老宮人就只能問她什麼呢?比如你住在哪個宮殿啊,宮殿的門朝哪邊開,你每天吃什麼啊,誰伺候你,你應該穿什麼衣服啊,就問了這些問題,結果這個女子對答如流,所以宮人回去跟皇上講這絕對是真的,真的是柔福帝姬回來了。但是有的宮女太監就在懷疑,說公主應該是纏足的,可這個女的是天足,她沒纏過腳,就是說腳很大,纏過沒纏過的腳很大,這個好像不對,大家知道咱們中國女子纏足,是被人為是摧殘女性身心的一個很重要的罪證,女子纏足從什麼時候開始?傳說是從五代開始,就是那個風流天子李煜,他的愛妃為了博他高興纏足,然後在金蓮花上跳舞,體現出那種一步一個蓮花,跟釋迦牟尼佛降生的時候步步蓮花那種感覺,在上面跳舞,從那兒以後相沿成俗,唐朝的女子是不纏足的,所以唐朝的社會風氣是很開放的,開闊宏博多彩,唐朝的文人也一點不文弱,到了宋朝柔弱之風是越來越嚴重,所以宋朝的女子就纏足,按說公主不應該不纏足啊,公主就說你看我在北國受苦,我在北國我有纏足的條件嗎?是不具備的,而且我幹粗活,我纏足我怎麼走道啊,他讓我挑水,我纏足怎麼走啊?而且我從那麼老遠大沙漠,萬里黃沙我跋涉回來,我腳大了很正常,大家一琢磨是這麼個理兒,腳大了很正常。所以高宗皇帝就認下了這個妹妹,兄妹相見是抱頭痛哭了一場然後這個人就被封為長公主,皇上的女兒是公主,姐妹就是長公主,賜給府邸,賜給錢財,招了駙馬,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當年靖康之變時趙氏皇族的全部子孫都被金軍擄走押往北方,如今柔福公主得以逃回,高宗皇帝更加思念遠在金國受苦的母親,那麼高宗皇帝都採取了哪兒辦法營救自己的母親?而金國人會不會放回高宗的母親韋太后呢?
高宗皇帝整天把恢復中原,迎回二聖放在口頭上,但這只是說說而已,但是皇上想迎回自己的母親卻是真心的,所以這個皇上他曾經,我為了我的母親,不惜屈己求和,我願意向金下拜,我願意向金稱臣,我願意奉金正朔,皇上有一個很好的遮羞布,我為了我的母親。因為中國古代孝治天下,你如果不孝的人別的事都幹不成的,所以我為了我的母親,年事已高,我坐立不安,我求和是為了她。當岳飛取得郾城大捷之後,宋金的勢力已經發生變化了,高宗皇帝的口氣就越來越強硬,原來是求金,求求你把我媽放回來吧,現在不是這樣了,他口氣很強硬了,他跟金使說:聯有天下,而不能供養雙親,真是奇恥大辱。如今徽宗皇帝已經死了,我也不提了,你趕緊把太后還給我,並且要在兩國和好的誓書上寫進這一條,我不恥議和,如果要不打咱就打,我就要用兵,你不把我媽還給我,我就用兵,我就跟你拼了,結果這個宋使銜命到了金國,跟金國談議和的時候,宋使就跟金國說,太后在上國不過是一個無用的老人,因為當時宋對金稱臣嘛,所以尊金為上國,太后在上國就是一個無用的老人,要在本國則關係重大,所以你趕緊把她送回來,以免兩國動兵,而這個時候金也確實認識到了這一點,你整天扣著她幹嗎,為了這事破壞兩國和好沒意思。這個韋太后在原來做妃子的時候,她就跟喬貴妃最好,所以這一次高宗皇帝點名要她把她要回來,她走的時候,喬貴妃就設宴給她餞行,咱姐倆兒最好,給你餞行,你這一回去,你就是太后了,咱姐倆兒相好一場,你別忘了,我還跟這兒受辱呢,就端著酒杯敬韋太后酒,韋太后上來就要抓過來要喝,一抓沒抓動,然後喬貴妃舉著酒杯就直盯盯地盯著韋賢妃,讓她抓酒杯抓不動,後來韋賢妃就明白了,韋賢妃就說你放心,我回去之後,絕不敢忘今日,咱姐倆兒好,我一定會把你也接回去,這時候喬貴妃才鬆手,她才把這酒喝了。韋太后這個人很有心計,一看金國要放她了,怕金國後悔,馬上就命人準備車駕,明天一早就出發,即時登程別拖,給我準備輛車,我趕緊走,歸心似箭。所以韋太后她走的時候誰都沒通知,咱們前面講過欽宗皇帝聽到這個信之後,衝上去抱著她的車輪哭,說請太后回去轉告九哥,如果能把我接回去,我但要兩畝薄田,一間草屋,我出家做道士,絕不跟他爭皇位,趕緊把我從這個苦寒之地救走,當進太后也在哭,說你放心,我回去之後一定跟老九說,催著車駕啟程,車駕一啟程就奔著南宋而來,很遠,從今天的黑龍江走到杭州,我們想今天坐飛機還得多長時間,那會兒靠馬車,甚至很多押運的隨從,金兵送她的將士們都得步行,走到燕山腳下,咱北京這個地方,氣候已經越來越熱了,金人不習慣這樣炎熱的氣候,就不走了,不再往前走了,等來年在這兒躲過夏天,過了夏天之後等天涼了咱兩走,太后一看這就壞了,我跟這兒待一個夏天的話,萬一金國人變了卦,我可就慘了,咱必須得走,但是金國人說什麼也不走了,就跟這兒待著吧,咱過了夏天走,所以太后就急了。
宋金兩國時戰時和,兩國的關係瞬息有變,如果在路上耽擱久了宋金兩國再次打起仗來,金人可能拿韋太后做人質,所以韋太后非常著急,但是押送韋太后的金人死活不步走了。那麼韋太后用了什麼辦法才得以繼續趕路的呢?
太后急了怎麼辦呢?一看就把金使請過來,說你借我三百兩金子,等回到了南宋我就是太后,多雙倍還你,你要多少有多少,我給你立字據,金使一聽這話,那行,我借你金子,反正肯定你跑不了,你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我找你們皇上要去,就借給她三百兩金子,太后就把這金子分成小錠,所有送她的金人一人給一錠,哥幾個幫幫忙趕緊走,咱趕緊走,金子拿著,金子一看金子,行,不熱了,走吧出發吧,於是開始南下,南下就一直走到了淮河邊,宋金兩國的邊境在淮河邊,這時候宋朝派的接太后的使節也到了,雙方就要辦交接儀式了,把太后一交接,這事就完成了,結果金使說了,你什麼時候還我那三百兩金子,你不還,這交接儀式我就不辦,你說還我金子立一個字據,給我打一白條,這可不行我不幹,這樣一來太后就急了,太后趕緊去找接她的宋使,說給我六百兩金子,我還給金使。結果沒想到宋使是真窮,還是缺心眼還是怎麼著,他說朝廷就讓我接您,沒讓我給您錢,而且我身上也沒帶著錢,甭說六百兩金子,六百兩金子你說一聲就有啊,我得湊,我沒錢,我沒法給,你不給金國這邊就不放人,金使當時就變了色了,你說不給就不給,那不成,你要不行咱就車駕回來,咱還回燕京,我上那兒等著去,什麼時候把金子送來我什麼時候把你送回去,所以太后急哭了,只好怎麼辦呢?宋朝的副使出面,說我來解決這個問題,太后您別著急,宋朝的副使沿著邊境線就找這幫大商人借錢,也不是大商人,大商人誰到邊境來,就找游商借錢,現在的太后要回去沒錢,各位趕緊湊,湊完了之後你們憑著條到臨安皇宮領錢,各位都是功臣,不但能領著錢,你還能受到皇上的表彰。這樣勉強把金子湊足,還給了金使,這樣太后一行才得以順利地過淮河,回到了國內。接回來之後高宗皇帝非常高興,我母親在北國受苦了,那麼多年,然後給放回來了,放回來他非常高興,率領皇親國戚,文武百官親自去迎接,迎接的時候他就要一個一個介紹,因為太后在北國待這麼多年,這些人她不見得誰都認得,所以他就介紹這是誰,那是誰,這是誰,那是誰,介紹到柔福,說這是20妹,娘小時候見過的柔福帝姬,太后看到這個柔福突然間臉色就沉了下去,臉色就黯淡了,但是沒說話,點了點頭就過去了,等到晚上,眾人散去的時候,太后就跟皇上就講,說真正的柔福公主早死在北國了,這個一定是假冒的。太后一口咬定是假冒的,說你命有司拿問,然後就把她抓了,抓了之後嚴刑拷打,她受刑不過,她就說我確實不是公主,我是一尼姑,我原來是東京的一個尼姑,結果我跟著金國人把誰都給抓了,尼姑金國人也不放過,然後大軍北上,我跟公主的待女送在一起,公主的待女沒事幹,我們倆就聊天,她就給我講宮裡這麼著那麼著,她又說我跟公主長得很像,所以我就有了冒認皇親,享榮華富貴的念頭,這樣一來的話,這可是大逆不道啊,夷其三族的事,株滅九族的事,反正你出家也沒九族了,就把她本人殺了,殺了之後駙馬最慘,駙馬最無辜,你讓我娶她的時候,我哪知道公主是假的啊,這一下吹了,駙馬都尉也甭當了,府也沒收了,駙馬一貧如洗了,所以這個冒認皇親這個鬧劇就謝幕了,但是這件事沒完,從那件事發生到現在,幾百年過去了,史學家史不絕書,記載這件事的時候,大部分人傾向於認同什麼?公主是真的,這公主是真的,為什麼太后一口咬定這個人是假的呢?
如果這個柔福公主是真的,那就是喬貴妃所生,而韋太后當年跟喬貴妃是最要好的,那麼韋太后為什麼要一口咬定這個柔福公主是假的?韋太后為什麼一定要置柔福公主於死地呢?而關於柔福公主之死,史學家還有什麼其他的說法呢?
因為當年宋朝的嬪妃啊,公主啊,宗室諸王被擄北上,宗室諸王就成苦力了,那麼嬪妃公主的下場就更可悲了,基本上就淪為金軍的玩物,就按照中國古代講,就是相當於官妓,基本淪為這麼一批人,金軍專門在上京設立了浣衣院,就是洗衣服的地方,洗衣房,讓那些嬪妃公主給金國的將領洗衣服,金國包括太宗皇帝本人在內的,金國這些宗室們經常到浣衣院挑人,看中誰就帶回家,隨著這些公主一個個年齡見長,鳳子龍孫,天生麗質,自然難逃這個命運,高宗皇帝的母親本人就被金國將領完顏宗賢霸佔了15年,而且還生了兩個兒子,等於宋高宗有兩個異父的弟弟,有兩個同母不同父的弟弟,還是金國人,韋太后和公主在浣衣院受辱的時候兩個人彼此都知道對方的底細,所以太后就非常害怕,如果公主也回來我也回來,我的這一段不光彩的往事被揭露出來,我怎麼做國母啊,怎麼母儀天下啊,所以她一口咬定這個公主是假的,高宗皇帝可能也知道公主是真的,但是呢,母命難違,一邊是親媽,一邊是異母妹,那我就忍痛割愛了,就把公主殺掉了,所以史學家堅持有這麼一種說法。太后回來了嘛,要過節了,太后回來要過生日了,要過千秋節,要給太后祝賀生日,百官遞賀表,高宗皇帝一看賀表就急了,說我母親被俘的時候是48歲,不是38歲,哎,這個百官非常詫異,說不對,你媽多大,你媽是皇上的妃子這生日不可能搞錯了,咱這宗譜上都有啊,皇室御牒裡面有記載,你媽多大,你媽就是38歲被俘的,現在58歲,沒錯,不對,我媽的生日是我記得清楚還是你記得清楚,48歲被俘,現在68歲,照我這個來,太后的年齡就被提高了10歲,本來是38歲被俘,皇上給改成了48歲被俘,為什麼呢?皇上給自己的媽長了10歲,就是想告訴南宋軍民,我媽不可能在金國生孩子,48歲怎麼生孩子?所以那都是金國人的誣蔑,不實之詞,他就想告訴這點,所以他媽平白就長了10歲,所以史籍記載說太后死的時候薨,年90,不可能,那時候人能活之麼大,成仙了,不可能,80歲就已經是高壽了,人活七十古來稀嘛,80已經是高壽了,那時候在中國古代很不得了,老太后死的時候80歲,不是90。
韋太后原本是宋徽宗的一個很不受寵的妃子,當年是因為喬貴妃的幫助才有機會生下了宋高宗趙構,韋氏回到南宋之後,享盡了皇太后的榮華富貴,但她是否還記得離開金國時曾經對喬貴妃許下的承諾?是否還記得宋欽宗對她的哀告呢?
據說她一開始還確實還跟高宗提過,你大哥還在井裡待著呢,是不是把他撈出來,高宗皇帝肯定特別生氣,我娘怎麼這麼傻啊,把他撈出來我上哪兒去啊,你還是太后啊,你說的幹什麼昏話啊,母親提出來不好意思拒絕,沒說話,太后什麼人,冰雪聰明,說完這句話就後悔了,太后想的也是一樣,我怎麼這麼傻啊,你說老大回來有我什麼事,所以這事不提了,母子倆僦在臨安府杭州的山山水水之間享盡榮華,高宗皇帝對母親很孝順,他最大的心病,就在於自己沒有孩子,江山社稷傳給誰,他沒有孩子,因為咱們講過當初在揚州的時候,因為金軍南下他驚恐過度,所以不能生育,沒有孩子,隨著皇帝春秋日高,這個事兒就必須要提上議事日程了,既然皇帝無子就應該過繼他人的孩子,過繼誰的呢?皇上的哥哥弟弟,皇上的叔叔大爺,皇上的兒子侄子都可以做接班人,但問題是我們前面講過,靖康之變太宗一系的子孫一網打盡,等於說近支皇族沒人了,所以如果要挑接班人,就只能從遠支皇族裡面挑,遠支皇族就是太祖的子孫,就是宋太祖的子孫,就只能挑這些個接班人,因為他們好多,已經散落民間,與一般百姓無異了,只能挑他們做接班人,而且大家如果瞭解宋史的可能都知道這個情況,宋太祖之死是一個謎,燭影斧聲,千古謎案,好多人認為是宋太宗害死了宋太祖,才即的位,所以以後這帝位一直在太宗一系傳,太祖子孫凋零甚是可憐啊,因為有人就勸高宗皇帝挑太祖的子孫做接班人,養在宮人做接班人,在這種情況下高宗皇帝不得不表示:太祖以神武定天下,他的子孫卻不得享福,遭此國難,四處飄零,實在可憐,聯若不振興這一系,如何告慰祖宗在天之靈。所以他正式下詔書,要求各地的官員,宗人府的宗正卻尋訪太祖子孫,然後就送入宮中,這個時候的太祖子孫經過海選,五千多人,最後就是進入複賽的就是10個孩子,有10個孩子進入複賽,五千多人挑了10個,皇上再挑,最後進入決賽是兩個,有兩個孩子進入到決賽,這倆孩子一個胖,一個瘦,進宮,當時都是還是兒童,10來歲的孩子進宮,讓皇上挑,皇上一眼就看中了那個胖子了,為什麼看中胖子呢?有帝王福相,太祖皇帝不就是濃眉大眼,大臉蛋子,這個像,這長得真象,一看就是太祖的子孫,那瘦子不行,一點皇家氣派都沒有。其實我們看宋朝皇帝除了太祖太宗全是太醫臉,小窄臉,小尖臉,說得了,讓瘦子出宮吧,給他三百兩銀子做盤費,你參加一次比賽,你沒獲獎,給你三百塊錢銀子,你走吧,就把胖子留下了。
這個被要求離開的瘦孩子正是後來被立為太子的建國公,但是當初高宋高宗認為這個瘦孩子長得沒有帝王之相,所以相中了那個胖孩子,那麼後來又發生了什麼事情使得宋高宗改變了主意?而這個後來被封為建國公的瘦孩子又是怎樣當上太子的呢?
太祖的這個瘦子孫接到這三百兩銀子之後,恭恭敬敬施了禮,拖著這個銀子就往外走,小孩哪兒搬得動三百兩銀子啊,他就央靠周圍的人,禮數非常周到,您能幫我拿一下嗎?禮數非常周到,高宗皇帝覺得這個孩子好,這個孩子你看他禮數做足,我不要他他也明白是來幹嗎?是選接班人,弄不好將來就是皇上,沒選中,你看他毫無怨言,非常好,胖子可能就有點得意,一隻貓從他前面過,他抬腿一腳把這個貓踹出去老遠,高宗立刻就怒了,貓沒礙你事,你踢它幹嗎?你這個人怎麼一點仁愛之心都沒有,你對貓都這樣的話,你對百姓會怎麼樣?這個不行,把那瘦子招回來,兩人都回來,這樣得了,高宗皇帝說,你們倆我都養在宮中,我現在先不決定立誰,因為畢竟他還是小孩,還看不出來將來的發展,慢慢讓這倆長大,再看誰是誰,所以這兩個孩子就都被養在宮中,後來那個瘦子被封為建國公,讀書特別用功,而且有仁君之相,皇上給他起名叫趙慎,皇帝現在馬上要選定接班人了,皇帝最終怎麼考察這倆接班人呢?皇上想的招挺絕的,每個人賜十名美女,二話不說,每十賜十名美女,拿回家去,建國公領著這十個美女,回來特高興,他的老師就告訴他,別碰,這個皇上視察你呢,皇上考驗你,你要經得起考驗,你別碰,建國公一聽,是,我要經得起考驗,不能碰,過了幾天,皇上宣佈,我賜給你們的美女呢?拿過來,體檢,這一體檢,建國公府上的十名美女仍是完璧,賜給胖子的那十個就都不行了,所以皇上一看,建國公好,皇帝也知道這個江山社稷不能托付給酒色之徒,所以這一下趙慎就羸了一局,然後就是我們上一講講金朝大軍南下,皇帝表示要御駕親征,趙慎主動跟父皇講,你看金國大軍南下,朝中無人,能不能讓孩兒領兵上前線抵抗,奏章寫上去之後,他的老師就告訴他,別碰美女的那老師,找對老師也很重要,這個人就告訴他,糟了,你怎麼能這麼跟皇上講話呢,本朝最忌諱什麼?武將造反,宗室領兵,皇上最怕兵不掌握在自己手裡,你現在主動提出來要領兵上前線,你這不是正觸犯皇上忌諱嗎?趙慎一聽嚇一大跳,你說我應該怎麼辦?他的老師應跟他說,好說,你見了皇上就解釋,你領兵不是要上前線,是要保衛父皇御駕親征,這事就解決了,所以趙慎馬上見了皇上,奏折我落了一句話,我剛才給您寫的奏折您還沒看吧,皇上說沒收到,太好了,我落了一句話,我要領兵是為了保護您御駕親征,就說這個功勞是您的,我只不過帶兵保護,皇上一看孩子太孝順了,他怎麼能想出這招呢?怕我到前線有危險,他要跟著我去,馬上下旨,建國公晉封建王,封王,親王,封王爵了,離太子之位就差一步了,然後採石大戰勝利閉幕,議和達成,皇上回到了臨安,多年的勞苦啊,皇上要舒一口氣了。
這一次的宋金議和是在南宋佔絕對優勢下的議和,所以宋高宗終於可以做一個太平天子了,而此時的高宗皇帝卻決定把皇位禪讓給太子,自己去當太上皇,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個時候他已經是做了36年的皇帝,這36年從他一即位到採石大戰結束,可以講皇上沒過過一天舒心的日子,憂心忡忡,整天是在這種擔心吊膽顛沛流離,這種有今兒沒明兒,這種環境當中過的日子,所以他對這種帝王的生涯已經十分十分地厭倦了,這個時候他最想的就是什麼呢?骨肉團聚,享盡天倫之樂,他對朝政已經非常懈怠了,做皇上已經做煩了,我們說做皇上沒有做煩的,哪個皇帝都是干到死算,沒有退休這一說,皇上沒有退休這一說,在這個位子上都幹得都有滋有味,但是高宗做皇帝這些年,他沒有過過好日子,他真的做煩了,對朝政心生厭倦,另外有個重要原因是什麼?皇上當時年近花甲,而金世宗血氣方剛,正當盛年,我60了,他不到40,我跟他叫叔,這玩意有點不甘心,所以怎麼辦呢?為了避免受到這種侮辱,我為了避免跟他叫叔,怎麼辦呢?我不幹,讓我兒子去跟他叫叔,所以宋高宗就正式表示要禪位,馬上就冊封趙慎為皇太子,趙慎在宮中待了這麼多年,由建國公到建王,現在終於熬到最後一步皇太子,皇上表示退位我不幹了,其實皇上表示不幹的時候,他才只有56歲,所以當時趙慎再三挽留,堅決不受,不受皇位,我絕對不能當皇帝,您現在正是還精神著呢,按照我們現在的標準,您離退休還差四年呢,您不要著急,您不能幹太上皇,軍國大事你交卸了,你不幹了,我也不幹,堅決不幹。後來高宗皇帝再三表示,這個皇位我執意要傳給你了,兒不接就是不孝,這個時候皇太子一看,哦,看來我爹是真的要把這位子傳給我了,不是要試探我,這才表示那我就接受吧,接受之後,趙慎即皇帝位,這就是南宋就第二代皇帝,宋孝宗。禪位的那一天,大雨滂沱,大禮完成之後,高宗皇帝把這個位子讓出來,大禮完成之後,高宗皇帝就遷往德壽宮,孝宗趕緊追出去,脫下禮服,扶著高宗的轎子,高宗坐轎子,他扶著轎子不張傘,不舉蓋,任大雨把自己澆成落湯雞,扶轎相送,一步一步往外走,走出了宮門,也不停步,我要把父皇送到德壽宮去,冒著大雨,當時孝宗皇帝也得30大幾,奔40的人了,冒著大雨送高宗。所以高宗就非常感動,雨之麼大,你也不張傘,你趕緊回去吧,幾番解勸,孝宗皇帝才回宮,所以高宗非常高興,說江山社稷托付得人,你看我找了一個多麼好的接班人,不是我親生的,比我親生的待我還親。高宗做了25年的太上皇,81歲高齡才死,中國古代的皇帝啊,過70歲的460多年帝王,過了70歲的是7個人,這7個人裡面過80的人,是4個,梁武帝、武則天、宋高宗和乾隆爺,一共是這麼四個皇帝過80歲,高宗皇帝活了81歲,做了25年的太上皇,這25年,孝宗皇帝是非常孝順,要不他廟號孝宗呢?非常孝順,但是孝宗跟高宗最大的不同之處孝宗執意要北伐,你想幹什麼?高宗並不干涉,就這件事,高宗出來說話了,高宗說的很在理,我當年手下有誰,岳飛、韓世忠、張俊、劉琦,我北伐成功了嗎?你現在手下有誰?一個虞允文是我給你的,書生,聽說前兩年還死了,做宰相他還死了,你手下沒人啊,你北伐什麼啊,所以在宋朝,高宗朝有恢復之將,無恢復之君,到了孝宗朝有恢復之君,無恢復之將。皇上倒是一心想著北伐中原,恢復舊疆,但是你沒有能打的將領,所以孝宗的北伐失敗了,宋金對峙的局面一百多年,一百多的宋金對峙的局面就一直一直延續了下來,直到後來北方蒙古高原上,一個新的政權崛起,一個強大的政權崛起,這就是後來講的蒙元,把金也好,把南宋也好,都給滅掉了。
導致北宋滅亡的皇帝是宋徽宗,建立南宋的皇帝是宋高宗。從徽宗即位到高宗禪位,兩宋風雲這段歷史就要結束了,那麼對於這一段歷袁騰飛老師都有什麼樣的評價呢?
在中國的歷史上對這一段歷史對宋高宗本人有各種各樣不同的評價,一般來講貶多於褒,但是也有人認為,兩宋立國,以戰亡以和存,尤其是在南宋那樣艱難困苦的情況下,以和保邦不失國全之策。這段歷史我們今天看起來,在中國幾千年的漫長歷史長河中,不過是短短的一瞬,從靖康之變到高宗禪位,一共就這麼將近40年的功夫,不過是這段歷史長河中短短的一瞬,但確實是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講是最精彩的一幕,各種各樣的人物登台亮相,一出一出的,愛恨情仇的生死劇在這個舞台上上演,確實是最精彩的一幕,那麼關於這個兩宋三百多年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發生,還有比如象契丹人建立的遼,黨項人建立的夏,女真人建立的金,蒙古人建立的元等等王朝,與兩宋並存,關於這些歷史不是我們這個內容所能夠講得完的,希望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談一談這方面的內容,這們這個專題講到這兒就結束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