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緊慢之術 第1節 大事緊小事慢 文 / 晨未
封建官場中的所謂"緊"術即是老虎勢,一是對下樹立威嚴,二是給上司信心。所謂"慢"則是在三把火燒畢後,要緩。一弛一張,如何把握好這二術的尺度,並且如何見機行事、因勢利導,則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新官上任後,不是要馬上燒三把火,而是要馬上分清面臨自己的大事是什麼,小事又是什麼。新官最忌諱在不明周圍官場環境時一塌糊塗地亂來。這樣不僅得不到上司的信任,也會被下官看不上,無法服眾。
三國時的蔣琬,最開始是一個廣都縣的小縣令。他覺得這樣小的官無法施展自己的才幹,很是鬱悶,常常以酒度時。一日,劉備到廣都縣視察,正好看到他"眾事不理,時又沉醉",大怒,馬上就要把蔣琬嚴刑處死。一同隨行的軍師諸葛亮知道蔣琬是個人才,便向劉備勸說:"蔣琬乃國家棟樑之才,社稷之器,而非一般縣令之輩;施政以安民為本,不拘小節。"蔣琬就此逃過一劫。也許就是官場上的這一次劫難讓蔣琬知道做官的技巧。
諸葛亮病逝,後主劉禪遵從諸葛亮的遺志,任命蔣琬為尚書令,總統國事,但是後主劉禪並不相信蔣琬有統領國事的能力。而蔣琬上台時正是蜀國因諸葛亮新亡,舉國上下人心震悚,大有倒了擎天柱的悲觀。
就在這時,邊疆告急,"東吳令全琮引兵數萬屯於巴丘界口,未知何意"。
東吳來犯這對於蜀漢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以致劉禪驚問蔣琬:"丞相新亡,東吳不顧諾言來侵略我們,我們應該怎麼辦?"
在此危急之時,蔣琬沉著冷靜地估量形勢,在不明東吳侵犯的真實意圖的情況下,他提出做兩手準備:"臣敢保王平、張嶷引兵數萬屯於永安,以防不測。陛下再命一人去東吳報喪,以探其動靜。"結果很快消除了東吳君臣的覬覦心理,使孫權折箭為誓:"朕若負前盟,子孫絕滅!"蔣琬面對這件突發的大事件,處變不驚,從容措置,這讓他在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燒得很旺,從而贏得了後主劉禪對自己能力的信任,也先從上面保住自己的位子。
對下面官員對自己的質疑,蔣琬似乎不放在心,不加嚴管。蔣琬屬下有個官吏楊戲,此人性情孤僻,沉默寡言。一天,蔣琬來了,眾僚屬紛紛站起肅立,只有楊戲和平時一樣,伏在案上看材料。蔣琬見他工作認真,便上前說話,但楊戲對蔣琬的話不置可否,很少回答。
有些人對楊戲這種目無長上的作風看不慣,蔣琬卻不以為然,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楊戲沒有回答我的問題,總比說違心的話好。楊戲不回答我的問題,是有他的為難之處,若表示贊同我的話,他心裡卻不同意;若公開表示不贊同,又顧及我的尊嚴,因此只好沉默不語。這倒是他爽快的地方,我不能責怪他。"對楊戲的這種傲慢,蔣琬放任自流,不再處理,可是不多久,又有官員質疑蔣琬的能力。
督農官楊敏,喜歡背後議論人。有一天與同僚議論起蔣琬來,其他人一味說蔣琬好,有的甚至把蔣琬與諸葛亮等量齊觀。楊敏不服氣,他說:"新相有德有才,但哪能與前相比?我看新相做事有些糊塗,實在不及已故的諸葛丞相。"
有人把這話告訴蔣琬,並建議治楊敏之罪。蔣琬說:"我確實不如諸葛丞相,楊敏沒有錯。"一句話後,照樣不管。
後來,督農官楊敏因別的事被捕入獄。人們紛紛議論:"楊敏得罪丞相,現在又犯了罪,看來是活不成了。"然而蔣琬在處理楊敏一案時毫無偏頗,秉公而斷,使他免於死罪。
諸葛亮死後,作為丞相府參軍楊儀自我覺得才能超拔,且平定魏延功高蓋世,理應繼任諸葛亮之職。沒料到諸葛亮選定的接班人是蔣琬,於是楊儀深恨蔣琬等人,"自以為年宦先於蔣琬而位出琬下,且自恃功高,未有重賞,口出怨言,謂費禕曰:-昔日丞相初亡,吾若將全師投魏,寧當寂寞如此耶!-"此事讓後主劉禪知道後大怒,下令將楊儀下獄勘問,欲斬之。
蔣琬不但沒有記恨楊儀而落井下石,反過來還替楊儀說情:"儀雖有罪,但日前隨丞相多立功勞,未可斬也,當廢為庶人。"
蔣琬在對待一上一下的關係中,用了一緊一慢的方式,正是官場人物初上任的為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