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禮多人不怪 第1節 禮品就是人品 文 / 晨未
封建時代,"禮"不僅是一種美德,還是一種官場政術,更是一種秩序。這種秩序的本質是上級享有某種"福利",這種"福利"包括物質性的"利",比如禮品、禮金;也包括精神性的"福",比如尊敬。但送禮必須要有藝術性與科學性。
●禮品就是人品
我們都知道戚繼光是民族大英雄,可是卻不知道戚繼光還是一個會送禮和收禮的官場小人物。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員張德信在說到歷史上的民族英雄戚繼光時,指出戚繼光的好朋友王世貞記述過戚繼光"時時購千金姬進之居正"。為了取得上司張居正的歡心,戚繼光曾不惜重金購買"千金姬"的美女作為禮品奉進。沈德符的《萬曆野獲編》則說戚繼光為了討好張居正,把家鄉蓬萊出產的海狗腎給張居正送去了許多。
戚繼光家雖世代官宦,但並不富有。作為一品武將,年薪也不過一百多兩銀子,哪裡有財力時時購"千金姬"?雖無史料證明他怎麼拿錢,但他既會向上司進貢,下級也不會不向他進貢,照收就是了。
戚繼光來義烏招兵時,正好在西門戚宅裡碰到義烏戚姓戚孟滿,敘起族誼,說戚繼光上祖從義烏遷安徽定遠已十三代了。臨別時戚繼光贈給戚孟滿古銅五事一副,雲鑼一面,玉杯一隻,金百兩,並命建戚氏族祠。當時戚繼光還是個參將,年薪肯定不到一百兩銀,但他贊助建戚祠就拿出了百兩白銀。戚繼光同俞大猷一起在舟山岑港打仗時,俞遭嚴嵩、趙文華誣陷,說他"追擊不力,縱寇南奔",要下獄處死。戚繼光籌集了三千兩銀子,才保住俞大猷的性命。這三千兩銀子是怎麼籌集的?這類例子太多了。那時候就是這樣子,有錢好辦事,無錢寸步難行。
戚繼光想實行"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的理想,完全靠自己的文才武略是不行的。俞大猷比戚繼光正直,但屢次被罷官,甚至下獄,就是例子。他為了同身居要職的頂頭上司及同僚中的文官搞好關係,保住自己的兵權,不能不犧牲自己的人品,委曲求全,曲意迎合張居正等貪財色的高官。戚繼光是十分講究策略的人,如果自己的位置都保不住,如何去消滅倭寇,保國家的平安?如果戚繼光不這樣做行嗎?要駕馭時勢,左右逢源,必須講究策略,按照當時的遊戲規則來運作,這就是戚繼光的過人之處。
官場上,上司有所好,下屬沒有不辦到的,禮品是最直接的打通方法。俗語說不打笑面人,即使自己對上司還一無所知,只要把禮品先送上,保證沒有辦不成的事。
唐朝的張固寫了一本叫《幽閒鼓吹》書,其中卷五十二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中唐時期,京城發生一件大案,牽扯到不少官員,但因為有人暗中活動,所以遲遲不能結案。有一天,宰相張延賞想起此事,非常憤怒,便召見司法官吏,當面下令:"此案已久,限在十天內審結。"第二天上午,張延賞來到自己辦公的地方,發現書案上壓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錢三萬貫,請不要過問此案。"張延賞大怒,當即把紙條撕了,又下令下屬督促審理此案。可隔天去辦公,見書案上又出現了一張條子,上面寫著:"錢五萬貫"。張延賞更是氣憤,下令限在兩日內審結。又過了一日,桌上又有了一張紙條,寫著:"錢十萬貫。"張延賞搖搖頭,歎了口氣說:"錢至十萬,已經可以通神了,沒有不可挽回之事。我怕由此得禍,只能不去管這樁案件了。"
這個故事就是"錢能通神"的掌故。錢能通神,所以在官場上,各種小人物都忙著借各種名義給上司送禮。
明代萬曆年間大臣張居正有一次回家奔喪,為了讓丞相大人旅途舒適,知府錢普早早就命人專門為張居正製作了一頂豪華的轎子:轎前有好幾重門,門後有考究的寢室以供休息;兩旁還各有一小亭子,裡面分別有一名童子,專門負責打扇焚香。就這樣,三十二名轎夫抬著張居正,浩浩蕩蕩一路南下。由於聽說張居正喜歡美食,每到一地,當地官員都會投其所好,將上百道珍饈美味呈送到飯桌上。錢普是無錫人,正好能燒得一手吳地菜餚。當張居正吃到錢普這個知府親自為他烹製的美味後,很是滿意地稱讚知府錢普:"我一路走到這兒,才算吃了一頓飽飯。"
在官場裡,禮品還可以定人品。潘祖蔭是咸豐時期的進士,歷任工部、刑部、禮部尚書,最高時做到軍機大臣。一次在軍機大臣任上,是個節假日,諸多官僚到他家裡玩麻將,邊玩邊扯白話,扯到了某地方提督。潘祖蔭對這人滿口稱讚,說此人忠肝義膽,德才兼備。
官員李文田聽了有些好奇,就問潘祖蔭:"此人有什麼功績?"潘祖蔭說:"不太清楚。"李文田又問:"此人的長相如何?"潘祖蔭又說:"沒有見過。"這就奇怪了,不知其功,不曾見面,卻說這人德能勤績很高,潘祖蔭為何會讚美此提督呢?潘祖蔭自己說明原因:"此人送我的鼻煙很好,我就知道此人不錯。"
就憑一個鼻煙,潘祖蔭就對沒有見過面的地方提督人品作了這麼高的評價,而那個地方提督也就獲得了京都大官潘祖蔭如此的美言。由此可見,鼻煙這個禮品在官場上起到的重要作用。對這一點,送鼻煙的地方提督肯定也深知此禮品的重要性,要不然也不會選上等的禮品獻給潘祖蔭。禮品定人品,這還只是禮品在官場上的作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