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面壁十年 第5節 清醒 文 / 晨未
求賢若渴的周文王從姜子牙睿智、機敏的談吐中發現,此人正是自己所要尋訪的大賢。他高興地感歎:"我的先祖太公,早就寄希望於你啦!"於是周文王用最隆重的禮節款待他,讓姜子牙坐上自己的馬車。
姜子牙出身草根,從各種歷史記載來看,他既沒有名師指教,年齡又老。誰都知道,對當官的來說,"年齡是個寶",如果年齡一過線,任你有天大的本事,也得退休下崗。可姜子牙在渭水河畔遇到周文王時,已年過八旬,發白齒落,老態龍鍾,重孫子都會打醬油了。人家周文王依然恭恭敬敬地把他當寶貝一樣,封高官,居帥位,掌大權,讓他威風八面,再造乾坤。這都在於姜子牙知道為官入仕需要多才多智,方能縱橫捭闔,立於不敗之地。
●清醒
清嘉慶初年的和珅案震動天下,負責處理和珅案的官員在給嘉慶皇帝的報告中指出,和珅貪污數量之大、包天之膽不該僅歸罪於和珅的為官道德,還有他人的推波助瀾。這些幫兇在和珅的貪污生涯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報告中有一個人並不是很顯眼,只是個山東巡撫,叫劉國泰,但此人可謂是和珅的撈錢耙子,他僅用了幾年時間,就為和珅撈足了七十萬兩白銀。
與和珅案中的其他人相比,劉國泰沒有顯赫的出身,只是在成為和珅的干女婿後才逐步飛黃騰達。但倘若簡單地把他說成是靠了和珅的關係而步入地方大員行列,確實抹殺了他在官場中的智慧。確切地說,劉國泰完全是靠著自己在官場中"面壁十年"的修行才混夠資格成為山東巡撫的。
劉國泰第一份官職是江蘇西部泗洪縣縣令。當時的泗洪縣常因官員的非道德作為和天災而成為官員的畏途。劉國泰即使有中堂和珅的關係,也沒有得到更好的差使。當他在得到任命的那一刻,命運就注定了他必須要在距京城千里之遙的泗洪獨立支撐,並且做出成績才有機會陞遷。
臨行之前,他向親岳父蘇阿凌討教為官之道。這個蘇阿凌有著足夠多的官場智慧,經驗十足。劉國泰希望他能指導其為官的技巧,但蘇阿凌只說了一句話:第一年要清,第二年半清,第三年濁,但你卻要把第二年、第三年當做第一年的要求來遵守。
劉國泰的意志在這個時候並不堅強,他也沒有高尚的品德,更沒有高超的能力,他的理想就是陞官發財。所以,他對岳父抱怨,您這是真想讓我在那裡熬上三年啊,可我如何才能熬上三年?
蘇阿凌告訴他:"有些愚蠢的官員,一到本職位抓到權力後就大撈特撈,這樣的人不是你這種有理想的官員該做的。要能忍受面壁之苦,苦盡自然甘來。"
蘇阿凌所說的"面壁"是在告訴劉國泰將來要"破壁","陞遷"是官員本分的追求,也是國家為了調動官員的積極性所制訂的制度。但官員通過什麼樣的方法陞遷,可謂百官爭鳴。依蘇阿凌的看法,陞遷之道,貴在一個"修"字。這個"修"字就是修行,修行是為功德圓滿。那麼"功"與"德"該如何圓滿呢?他沒有說,他只是說要"清"。一些原始材料給我們的印象是,劉國泰的領悟能力很強。
到任後,恰好泗洪旱災,還有惡霸作祟。劉國泰先是賑濟災民,然後在經過調查取證後將他上級江寧巡撫的兒子——那群惡霸的首腦——繩之以法。得罪上級無疑是犯了官場大忌,但劉國泰在得知這位巡撫的喜好之後,就並不在意了。劉國泰頗通文史,對文史知識可謂過目不忘,而他的很多上級也以文史專家自稱。劉國泰除了處理政事之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全都用在了熟讀文史上,這樣,他在與上級官員的交流中便沒有了障礙。這當然也可算作是投其所好,屬於面壁十年的一種政術。
那位江寧巡撫在得知兒子被下屬懲治後,自然不會善罷甘休。劉國泰登門拜訪,借古事陳述不治亂無以為政績。如果說,那位巡撫是因為懼怕劉國泰有和中堂撐腰而寢息此事的話,那麼,劉國泰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則是促成此事的潤滑劑。
劉國泰始終踐行岳父的那句話,在泗洪縣,他始終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當然,封建官場裡很少有官員真正地為百姓著想。劉國泰以"清"名聞江蘇西部,無非是希望盡快陞遷。他深知,自己只是官場中的一個小人物。小人物想要成為大人物,就必須要有"功"與"德"。"德"需要百姓賜予,劉國泰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而"功"當然也需要百姓賜予,但劉國泰的認知卻不僅僅停留在這一層面上,他深知,"功"是被上級評定的,有時候你做的一些功勞,由於群眾集體的愚昧,可能會適得其反而被群眾認為是"破費"。所以,他的"功"必須要上級知道,他做的事情必須要使上級受益,才有可能成為"功"。
通過他干岳父和中堂的關係,他得知喜歡遊玩的乾隆幾個月後將要經過泗洪縣。他立即集資,在當地給乾隆皇帝建了一座行宮。為了得民心,他召集的民工都有工資,但還是有百姓認為他這是在勞民傷財,獻媚上司。雖然那些錢並非是公款,但不得不提的是,他間接地使一些人有了另一個收入渠道,提高了當地百姓的收入。在他離開泗洪縣的時候,當地民眾長跪十里送別這位"青天"。或許有人說,他為百姓做事都是在利用民意。但在官場中,又有幾人不是在利用民意?他們或多或少地都是在給百姓帶來實惠的同時也使自己功德圓滿,這種事情,是較不得真的。
劉國泰在後來成為大人物後,立即喪失了他在泗洪縣修行的那份高尚,轉而成為和中堂的幫兇,但這已經不是我們要討論的問題。從他後來的所為而得到的羞恥,我們可能會推出他在泗洪縣的修行也是目的不純,但這也不是我們要討論的問題。我們要說的是,從泗洪縣縣令劉國泰這個官場小人物的身上能否得出面壁十年的真諦來?
為官之道貴在清廉,如果不是一種口號,那麼可能就是一種官場政術。從劉國泰的身上我們發現,小人物的官運是否亨通,其功德是否圓滿,嚴於律己是一條光明大道。在這條道路上,你不需要費盡心力地去巴結上司,也不需要戰戰兢兢地與同僚博弈,你只需要盡到自己的本分即可。這一本分除了一個官員必須具備的治理能力外,還包括嚴於律己。嚴於律己既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能力。對於一個官場小人物而言,如果不能做到嚴於律己,就會失去堅持執政為民能力的基礎,而不能經受住腐敗的考驗,就會失去提高執政能力的保證。
大凡官場中的一些小物,尤其是一些獨攬一定權力的人,其墮落軌跡都如劉國泰的岳父所言,第一年清,第二年半清,第三年濁。
第一年清,就是一種修行。但這種修行異常艱苦,如果容易,佛祖就不會只有一個了。而在修行一年後,面對各種官場潛規則和利益,許多人就失去了堅持之心,由此心甘情願地讓自己步入劉國泰岳父所說的那一軌道中去。
而許多小人物沒有這樣的毅力讓自己功德圓滿,因為他們沒有劉國泰那樣的遠大理想。在很多官場小人物眼中,眼前利益是迫不及待地要去爭奪的利益。他們從來沒有想過,經過幾年的"清"的修行後,會讓自己小人物的身份蛻變成大人物。他們無法忍受修行的孤獨與清苦,最終選擇了一條迷茫的路。事實上,為官者自然希望名利雙收。在這一點上,即使是修行者劉國泰也不避諱。乾隆南巡在他境內召見他時,一位直隸學政問他:"敢問泗洪縣令,你平日最喜歡什麼?"
答:銀子。
學政大人冷笑,用"小人喻於利,君子喻於義"的話來諷刺他。
劉國泰的回答卻非常直白:下官求利是下官缺利。人總是追求缺少的東西,所以大人你要求義!
這可看做是三年作為官場小人物的他的一個總結。他不避諱利,但一定是把修行放在第一位。
劉國泰當初的發跡也可以給一些小人物一點經驗。他本是妓女之子,他的父親辛苦積攢錢財,對他的教育很關心。所以,劉國泰成人後文史精通。但他卻是通過一種不入流的方法而結識和中堂的。在處處碰壁而不能謀取一官半職後,他把目光瞄向了和中堂。在得知和中堂喜歡看小丑戲劇後,他費日頗多,終學成滑稽之術。
一日,和珅和乾女兒納蘭坐轎回府,途中一個轎夫不慎跌了一跤。和珅正欲發火,突然看見一個肥頭大耳、大腹便便的人當街模仿轎夫摔跤的樣子,惟妙惟肖且誇張得令人捧腹,引得和珅大笑。這個肥頭大耳的人旋即開始模仿和珅大笑,更是逼真。和中堂就把他帶入府中,這個小丑就是劉國泰。不久後,他娶了納蘭為妻,成了乾隆朝炙手可熱的和中堂大人的干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