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權力野獸朱元璋3(大結局)

正文 第八章 功臣算得了什麼 文 / 張笑天

    一人為大,大邦大國大國君,再大,也有征服不了的人。致仕六年又四個月要復出,是靠裙帶,《孝經新說》值五百兩黃金,是書值錢還是孝值錢?

    一

    世上沒有永遠聰明的人,最聰明的人有時也會辦出讓傻子都感到可笑的事來,今天的胡惟庸就犯了這樣的錯誤。

    日前他聽朱元璋說,要為大公主擇駙馬,朱元璋像無意又像有意地問起胡惟庸的兒子多大了,學業有無專進。

    這等於暗示胡惟庸,他的兒子有吉星高照的可能。胡惟庸想,萬一再與皇室攀上親,等於在保險箱外又加了一層保險,光環外面又多了一道光環。

    他請准了皇上,今天帶兒子胡正進宮,總得讓皇上看一看。胡正不能說是白癡,但絕不是聰明人,他有一張叫人容易發笑的娃娃臉,常常無緣無故笑嘻嘻的,這次帶他陛見,胡惟庸再三叮囑他:「見皇上千萬要穩重,不可亂說,要看我眼色行事,皇上看上你了,可要招你為駙馬呀。」

    胡正關心的是公主長得醜不醜,他說得看看。

    胡惟庸瞪了他一眼,胡正才不做聲了。胡惟庸教訓兒子,公主就是瞎子、啞巴,總也是金枝玉葉,也是萬人求的。

    胡惟庸萬萬沒有想到,李善長帶著他的兒子李祺早坐在皇上面前了,李祺長相清秀,一表人材,談吐也清爽有條理。

    這不是打擂嗎?胡惟庸心裡多少有點不快,可又不能表現出來,早知李祺也來,他就不帶兒子來獻醜了。

    朱元璋對胡惟庸說:「來了?坐下吧。」

    胡惟庸對李善長施禮:「老丞相什麼時候回來的?」

    李善長說:「昨天,皇上不召,我也正想回來奏報中都修建之事呢。」

    朱元璋打量著胡正,問:「你多大了?」

    胡正說:「去年十七,今年十八,明年十九。」

    朱元璋皺起了眉頭,又問:「你在讀什麼書啊?」

    胡惟庸怕再出紕漏,馬上代答:「正讀《詩經》。」

    朱元璋令胡正背一段《碩鼠》聽聽。

    胡正便背道:「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還不錯,背得也還流利,胡惟庸鬆了口氣。

    朱元璋說:「講一講吧。」

    胡正看了他父親一眼,說:「大老鼠呀大老鼠,別吃我糧食,吃了我三年,問我答應不答應。」

    李善長和李祺差點笑出聲來。

    朱元璋很不悅:「你這個樣子到朕這兒來幹什麼?」說胡正,卻是給胡惟庸聽的。

    胡正說:「不是要招我當駙馬嗎?也不知皇上的大公主醜不醜。」

    胡惟庸踢了他一腳,但已經來不及了。

    朱元璋對胡惟庸說:「劉基說過你兒子傻,朕沒在意。幸虧朕叫來看看,不然怎麼對得起皇后和臨安公主?」胡惟庸很尷尬,弄不好是欺君之罪,他只得為自己開脫,說他兒子是叫皇上的威儀嚇住了,才語無倫次。

    朱元璋對李祺、胡正說:「朕有一副對子,看你們誰能對上。上聯是:千里為重,重山重水重慶府。」

    胡正抓耳撓腮地想了想,說:「萬金為富,萬金萬兩萬萬歲。」

    胡惟庸瞪了兒子一眼,朱元璋大搖其頭,說對得不工,不倫不類。

    朱元璋轉過頭去看李祺,李祺說:「皇上看我對的行不行。一人為大,大邦大國大明君。」

    李善長露出了笑容,朱元璋更是抑制不住喜悅之情。他說:「胡正,你把萬兩黃金和萬萬歲列在一起,是說朕愛黃金呢,還是什麼意思?」

    胡正說,當皇帝才有黃金萬兩啊,若不誰當!

    胡惟庸嚇得汗流滿面地跪下說:「臣有罪,他平時本來不這樣的,見了皇上太緊張,嚇得詞不達意了。

    朱元璋說:「你起來吧。這也不能算你有什麼罪過。想當駙馬,想與朕結親,這也是人之常情,你們下殿去吧。」

    胡惟庸拉著胡正就走,胡正還在問:「皇上相中沒相中我呀?」

    他們下殿後,朱元璋拾起桌上的一張紙說:「回頭朕請人看看他們的生辰八字合不合。」他看了一眼李祺,說:「都想削尖了腦袋來當駙馬,朕早立了規矩,朕的駙馬不准為官,佔不著什麼便宜的。」

    李祺卻不卑不亢地冒了一句,啟稟皇上,並非天下男人都想當駙馬的。

    李善長嚇了一跳,忙呵斥他:「放肆。」

    朱元璋卻耐住性子問:「為什麼?」

    李祺說,金枝玉葉必然脾氣大,有了過失也不敢隨便休妻,娶了公主,豈不是比娶了個上司還凶?

    朱元璋哈哈大笑起來,不但不怪,反而誇獎他其實說得對。並說今後一定嚴加管教公主們,第一不准擺公主的譜,第二,犯了六出之過,准許人家休妻。

    李善長有點坐不住了,忙請皇上別在意小兒說話不知深淺。

    隨後他呈上了厚厚的一本賬目,那是中都的賬目,他說臣不敢擅專,請皇上過目。

    朱元璋說:「你太小心了,朕是你的賬房嗎?」說得很有風趣,卻透露著信任。

    朱元璋大笑,李善長也笑。

    二

    劉基的青田老家依然是水綠山青的幽靜所在,當年劉基常常垂釣的溪水邊,如今又支起了釣竿,但劉基卻並未專心垂釣,他坐在樹陰下,卻在擺卦,大概這不是一個好卦,很鬧心的樣子,呆呆地望著遠山出神。

    他聽到了草叢中有腳步聲,便扭過頭去。

    他兒子劉璉領著宋濂來了,說:「父親,宋伯伯來了。」劉基忙站起來,說:「哎呀,安遠縣的父母官來了,有失遠迎呀。」

    宋濂很羨慕劉基,他多好,比宋濂還小一歲呢,卻獲准回鄉頤養天年,宋濂當著七品芝麻官,還得天天升堂辦案,替皇上收稅。

    沒等劉基回答,宋濂忽見他在擺卦,便打趣地說:「你已是無官一身輕了,還擺什麼卦呀!」

    「沒聽說嗎?閉門家裡坐,禍從天上來呀。」劉基說,近年來文字獄越來越凶,多少文人因為一首詩犯了皇上的忌諱丟了性命。李醒芳給皇上畫像,在上面題的「體法乾坤,藻飾太平」不也差一點殺頭嗎?

    「這麼說,老兄是為自己打卦了?」宋濂坐下來,搖著扇子,有點奇怪,他可是從來不為自己占卜的呀。

    「這次破例。」劉基說,「方纔釣魚,出了奇事,咬上鉤的本是一條小青魚,卻把一個吃小魚的大魚一起釣了上來。」

    「這有何奇!」宋濂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更有童子張網以待呀。世上的事,本是如此的。

    「我的預感不是太好。你看,我搖出個噬嗑卦。」宋濂「哦」了一聲,湊過去看他畫在沙土上的,說:「有牢獄之災?」

    劉基說:「是呀。此卦經卦為震,上經卦為離,故說震下離上,震為雷,離為電呀。」

    宋濂也認為不好,這是雷電交合之象。

    劉基說,噬嗑,是指口腔裡有東西嚼合,噬是嚼,嗑是牙齒咬合。遇此卦,利於訟獄之事,雷能動物,電能照明,有牢獄之災,卻又不至於怎樣。

    「這卦可是空穴來風。」宋濂說,皇上也好,仇人也罷,早把一個鄉下老頭忘了,誰會抓他?

    劉基只就卦象而論。他提醒宋濂,這是六三,說是噬臘肉,遇毒,小吝,無咎。這是噬嗑卦的第三爻,人吃臘肉因為嚼不爛,咀嚼時間長,臘肉沒下肚便嘗出來有毒了,所以僅僅是小災,不是大禍,但畢竟有災。

    宋濂不信,要他再重打一卦,一定大吉。

    劉基收起了制錢,說:「這豈能像釣魚?釣不著再下釣餌?」

    三人都大笑起來。

    劉基沒看到漂子動,隨便提竿,底下很沉重,忙用力扯,意外地釣上一條二斤多重的鳊魚,怎麼也扯不上來,劉璉拿抄網去撈,才幫了忙。

    宋濂說,這真是一條倒霉的魚。

    劉基問起他的縣官當得怎麼樣?沒有胡惟庸和陳寧的酷吏之風,縣令也當不好。

    宋濂倒有幾分自得,鄰縣抓了兩個盜賊,送回到安遠縣來,鄰縣縣令十分不滿,因為本縣盜賊不在本縣作案,專門去盜別的縣份。

    劉璉也知道這事,一審那賊,你猜怎麼說的?他們說,宋縣太爺太老實,為人又慈善,若在本縣偷搶,上面怪罪下來,他要丟官的,那安遠縣下一任知縣不知是個怎樣的刮地皮角色呢!所以不給他添亂。

    劉基哈哈大笑,真是什麼人有什麼福分!

    兒子忽然又叫:「咬鉤了,咬鉤了!」

    劉基急忙去提竿,又釣上了一條半尺多長的鳊魚來。

    宋濂說他來得真巧,又有下酒的菜了。

    劉基乃信口吟道:「釣得鳊魚不賣錢,瓷甌引滿看青天。」

    宋濂拍手稱道,確是好詩,有時絞盡腦汁,不一定湊成佳句,信手拈來的卻往往字字珠璣。

    劉璉說他父親常常在這兒坐一整天,一條魚也釣不著,看著別人下網捕魚,他又生氣。

    「那當然。」劉基說,「孔子早就說過,釣而不網,釣魚是君子,下網捕撈就太貪心了。」

    幾個人又都大笑起來。

    劉基扔下魚竿,壘起三塊石,吊上一鍋水,江水煮江魚,他總不忘備好酒。

    劉璉過來點火。

    劉基對宋濂說:「反正你沒事,陪我到談洋走走如何?」

    宋濂問:「哪個談洋?是與福建接壤的談洋嗎?」

    劉基點點頭。

    「去那裡幹什麼?」宋濂不喜歡去那裡,談洋歷來是鹽盜聚集的黑地,方國珍當年就是借談洋之地造反的。

    劉基說那裡現在也不消停,他打算奏准皇上,在談洋設立巡檢司,以防盜賊、私鹽販子在那裡聚眾生事。

    宋濂說這事得經由中書省,胡惟庸得點頭。

    劉基想越過他,由通政司直接上達皇帝,不更快捷嗎?

    「你越過胡惟庸的門檻,不太好吧?」宋濂說。

    劉基才不在乎他。現已不是朝廷命官,更不懼他了。

    宋濂說:「功高震主者危,好在你早已功成身退了。」

    劉基說:「我何嘗不明白!我看好了談洋一塊田,那塊田風水好,山清水秀,我死後,就葬在那裡為好,可我一張口買地,人家喊出了天價。」

    宋濂說:「你是誰?你是懂陰陽八卦、陰陽五行的劉伯溫。你的《燒餅歌》,連孩子都會吟唱。這次我回家鄉當縣令才知道,民間百姓都把你劉伯溫傳神了。」

    劉基笑了,主要是別的地方每畝加稅五合,處州青田借他光一合未加,百姓便說他好話。

    「那也不盡然。」宋濂說,百姓傳,他是當今的姜子牙,上通天文、下通地理,能掐會算,會呼風喚雨,能預見五百年後的事情。宋濂說,倘不信到浙東去轉轉,有些地方,把他供奉起來,早晚三炷香呢。

    劉基說:「這可折殺我了,受人香火,就得為人消災,我能辦什麼呀?」

    宋濂說,不消災大概也避邪。他這樣的人,挑一塊墳瑩地不要你高價不是太笨了嗎?人家一定以為劉伯溫找到了龍脈。

    劉基哈哈大笑,日後自己死了,叫璉兒把他隨便葬在亂葬崗子裡,看他們怎麼來傚法。

    宋濂問:「朝廷有消息嗎?」

    「你怎麼來問我?」劉基說,「你是朝廷命官,我不過是草莽野民而已,哪裡知道當朝之事。」

    宋濂說,只知四月藍玉把元軍殘部追擊到酒泉,打得四散逃走,後來又聽說朱文忠率大軍攻下大寧、高州,藍玉現在是百戰百勝,真有他姐夫常遇春的遺風。

    劉基卻憂慮這人功越高越危險。

    「你是指他個人危險呢?還是社稷?」宋濂問。

    劉基說此人野心大,狂妄而又驕橫,這是遭忌的事;功高蓋主,歷來不是好事。

    宋濂又說起李善長有可能東山再起。

    劉基說:「不會吧?皇上好歹把他甩掉了,還會再用他?現在言聽計從的只有胡惟庸。」

    宋濂笑著告訴他,胡惟庸想讓自己的傻兒子當駙馬,弄巧成拙,卻成全了別人,讓李善長的兒子李祺當上了臨安公主的駙馬。

    劉基說,什麼叫利令智昏?胡惟庸那麼精明到家的人,也逃不出這四個字的桎梏。既然皇上肯招李善長的兒子做駙馬,李善長再度出山,也就不足為奇了。

    宋濂說:「我總想,皇上後悔放你歸隱,也許會一併把你招回。」

    「我再也不上套了。」劉基說,現在很多有學識的高人都怕應召。

    「不入仕者,不奉詔就是大罪!」宋濂也知道有很多人為此丟了性命,最不值得的是高啟。

    劉基吃了一驚:「高啟?哪個高啟?是青丘子嗎?」青丘子是高啟的號。

    「不是他是誰!」宋濂說,「高啟是與你齊名的文苑巨匠啊。他何必寫那種無聊的詩,丟了命都不值得。」

    劉基說:「你不說,我還真不知道高啟已不在人世。他寫了什麼詩惹怒了上頭啊?」

    宋濂說是犯了皇上的忌諱。

    豈有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劉基讓他念出來聽聽。

    宋濂於是念道:「女奴扶醉踏蒼苔,明月西園侍宴回,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這犯忌嗎?頂多是無聊。」

    劉基皺著眉頭思索片刻說,這高啟該殺。

    宋濂好不奇怪,望著他的臉尋求答案。

    劉基分析這首詩壞就壞在末句。「夜深宮禁有誰來」,可解釋為不會有人來,也可解釋為有人會來,是設問。那麼除了常往後宮走動的人,誰會來呢?

    宋濂說:「你是說,朱……啊,皇上不愛聽人提起後宮的事?」

    「正是。」劉基說,「你忘了從前宮中的傳說?朱元璋不是夜深人靜時親眼見到有人潛入後宮嗎?非盜即淫。」

    「對了。」宋濂想起來了,藍玉、李善長的兒子、豫間侯胡美也都常入宮中,有些不雅的風傳。

    「這都是見不得人的瘡疤。」劉基歎道,大千世界,什麼不好寫,寫什麼後宮!

    宋濂也禁不住浩然長歎,說:「你這一說,我也開竅了,可憐青丘子先生,人頭落地了,也未必知道自己觸犯了皇家什麼大忌。」

    劉基也歎息連聲。

    三

    不安的氣氛籠罩著尚宮府。這是一個風狂雨驟之夜,雨鞭抽打在房上,那聲音有如鐵馬冰河一樣。

    楚方玉的房子裡高高低低地點了很多明燭,楚方玉在桌前寫著什麼。寫了一會兒,她站起來,在房間輕輕走動著,她把一柄八寸長的利刃藏在了衣服底下。

    外面響起了一片腳步聲,朱元璋在太監和宮女簇擁下進來了。他們替朱元璋脫去了擋雨的斗篷,都陸續退出了。

    她最怕的一天,也是遲早要到來的一天,就伴隨著討厭的風雨走進了尚宮府。好在她有最充分的心理準備,在她看來,她只須履行人生的一個程序,也許是最後的程序。

    朱元璋微笑地坐下,看著楚方玉。燈下的楚方玉冷若冰霜。

    朱元璋說:「人都說女人嫵媚最動人,我卻愛看卿這冷若冰霜的樣子,更加楚楚動人。」

    楚方玉不動聲色的望著他,心裡充滿厭惡感。

    朱元璋打了個哈欠,說:「李醒芳已經沒事了,有了朕的丹書鐵券,他就是犯法都沒人追究了。方玉,朕是為了你才枉法的。」

    楚方玉仍不出聲。

    朱元璋用極為動情的語調說,這一天,他等了多少年啊,當年她餵他珍珠翡翠白玉湯過後,有好幾年,她的影子一直在朕眼前晃,朕一是想報答她,二是想擁有她。朕並不知道她就是名震華夏的兩個才女之一,我朱元璋沒念過多少書,卻仰慕有學問的人,能讓你陪伴朕,也是朕一生中最值得慶幸的事。

    朱元璋邊說邊向她靠攏,楚方玉向後躲閃著,說:「你別過來。」

    朱元璋說:「啊,對了,朕答應過你,封你為貴妃,封什麼好?朕想過了,封卓文妃如何?漢代的卓文君不是最有才氣的嗎?這個封號你滿意嗎?」

    楚方玉直到這時,仍想有另外一條路,哪怕是獨木橋讓她走。她說,皇上,既是尊重學問,敬重讀書人,就不要做讓斯文掃地的事。她可在宮中給皇上做個勤勉的女官,為皇上盡力,希望皇上不要強迫她當妃子,天下溫順的美女多得很,他們甚至可以成為詩友、文友。

    「你說什麼?」朱元璋不認識似的打量著她,這樣的話早已不能打動他了,他要的是美色,而非學問、道德。他說,「你騙朕?你是什麼人?你居然敢這樣不識抬舉。告訴你,你現在就是說出天花來,你也休想讓朕改變主意,你願意不願意,朕今天都要臨幸於你。」

    朱元璋已經上去撕扯楚方玉的衣服了。楚方玉掙脫出來,向後閃。朱元璋仍不放棄,他說:「自從朕登極以後,還沒有任何一個女人這樣對朕呢!也好,讓朕嘗一回用強的滋味。」

    當他又一次撲上去並把楚方玉擁在懷中時,楚方玉猛地抽出藏在懷中的八寸利刃,涼颼颼地橫在他脖子上。

    朱元璋嚇呆了,說:「你,你幹什麼?」

    楚方玉推開他,說:「你再逼我,我就殺了你,然後自殺。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可皇上未必捨得你的江山社稷,你的財富和美人。」

    朱元璋漸漸後退著,連連說:「別這樣,別這樣,你真是個烈女,朕絕不相強,還不行嗎?」楚方玉說對了,比起江山社稷和永遠享不完的榮華富貴來說,一個美女就大不成比例了。

    他已經退到門口了,背後的手摸索著拔開了木板門的門閂,然後猛地拉開門狂奔出去。

    楚方玉露出了快意的笑容。

    隨後雲奇帶人一擁而上,把楚方玉綁了起來。

    此時的楚方玉不是求生,而是求速死了,她救出了心愛的人,自己也未受辱,她無憾了。

    朱元璋夠狼狽的了,他一口氣跑到了御花園。

    驚魂未定的朱元璋坐在御花園長椅上喘息著,兩眼發呆。

    郭寧蓮過來,發現了他,問:「皇上怎麼一個人在這兒坐著?」湊到跟前看看他呆滯的眼睛,不禁問:「皇上怎麼了?」

    朱元璋喃喃地問:「你說,世上真有不愛權勢、金錢的女人嗎?有嗎?」

    郭寧蓮似乎明白了什麼,反問:「莫不是陛下碰上了這樣的女人?你早該碰上一個了。」

    朱元璋狠狠地瞪著她,卻沒有發作。

    楚方玉當然沒有資格再住尚宮府了,她被打入冷宮。冷宮不過美其名而已,其實根本不是一間正經房子,是從一個庫房邊接出來的廈子,石頭砌的,裡面堆放了一些不用的馬桶、痰盂之類。沒有床、沒有傢俱,地上鋪著爛草,這就是她的鋪蓋了。

    她披散著頭髮,雙目早已變得麻木、癡呆,望著夜幕星空,仰著頭像在傾聽天籟之聲。

    四

    朱元璋的好心情被楚方玉打入了低谷,在接待從濠州歸來的李善長時,也打不起精神來。

    李善長問:「陛下龍體欠安嗎?看上去有些疲憊,也許是為國事操勞的。」

    朱元璋只能遮掩,近來心情是不好,蘇、松、嘉、湖一帶水災很重,有十三萬戶受淹,顆粒無收,好歹調劑十三萬石糧過去賑災,又恐州縣官中飽私囊,顧了東頭顧不了西頭。

    在場的朱標說他代父皇去放賑,看著災民的慘狀,心裡很不好受。

    李善長說,如果不是皇上給天下百姓以休養生息機會,還不知道怎麼樣呢。大災之年,沒餓死人,沒出亂子,哪朝哪代都辦不到。

    朱元璋問中都修得怎麼樣了,他表示頗有歉意,百室先生雖已致仕,卻未能讓他過輕閒日子。

    李善長說為社稷出力,是應該的。修中都的事,老臣不敢有一絲一毫的馬虎、懈怠,好在已初具規模,他正想請皇上得閒時回去看看呢。

    朱元璋說他一定回去,太子有時間可先去看看。這次太子代他去江浙一帶賑災,很得民心。他已決定,今後凡大臣有何奏章、政務,都先啟皇太子,然後再奏報給他。

    朱標怕自己不行,會耽誤大事。

    李善長說:「怎麼會呢。這也是皇上歷練太子的意思啊。」

    朱元璋想起舊事,感慨萬千,光陰迅速,轉眼即是百年。想起起事之初,他不過二十歲,現在已是知天命之年了。

    李善長說:「皇上春秋正富,這是天下的福啊。」

    朱元璋說:「朕常常思念丞相在的日子,朕少操多少心。朕想讓你再復位幫朕一把,朕看你氣色這麼好,心裡真高興。」

    李善長大感意外:「什麼?我沒聽錯吧?臣歸隱已經六年零四個月了,皇上讓我再回來?」

    「這不好嗎?」朱元璋笑吟吟地問。

    朱標說,這雖無先例,卻定為後世佳話。

    李善長試探地問:「胡惟庸、汪廣洋一左一右兩個丞相,不是幹得好好的嗎?」

    「與他們無涉。」朱元璋想讓李善長和朱文忠總中書省、大都督府和御史台議軍國重事。

    朱標感到突兀,這是非丞相而丞相啊,甚至可以說高於丞相。

    李善長感動莫名,既然皇上委以重任,自然不敢推卸,只是責任太重大了。

    他們的談話不知怎麼扯到了劉基、宋濂身上。李善長說這是兩個賢才,他不因劉基與他過不去而記恨,因為他是出以公心。朱元璋說有寬容之心的人才是君子。

    說起這次宋濂又從浙江縣令任上調回翰林院,朱標最高興了,他還不知道老師已回到京師,是朱元璋說了他才知道。

    從朱元璋那裡出來,他就馬不停蹄地去見宋濂。

    宋濂到京後,不好再住禮賢館,租住了城隍廟附近小巷裡一個小院,只有三間房子,這地方遠離城市中心,很偏僻,朱標費了好大勁才找到。

    朱標的大轎落在門前。隨從佔了半條街,引得百姓都出來觀看。

    宋濂正埋頭寫書,瞥見一大群人走進院子,便站了起來,這時朱標已進來,行禮說:「老師!」

    宋濂急忙還禮:「這可不敢當,太子怎麼到這地方來了?我正打算去太子殿下那裡請安呢。」

    朱標說:「天地君親師,我到什麼時候也忘不了先生的教誨。先生這樣的大才,卻去當縣令,這是叫人無奈的事,我一想起來就難過。」說這話的時候眼中已蓄起了淚水。

    宋濂說他這次奉詔回京,本來是想辭官,回鄉和劉基結伴釣魚、吟詩的,皇上卻執意不放,又讓他到翰林院去做侍講學士。真是勉為其難。

    朱標坐下,深感委屈先生了,侍講學士才是從五品,太子都很難為情。

    宋濂笑道:「這不比七品縣令又升了好幾級嗎?太子知道我的為人,我並不看重這些,我平生最大的安慰是教過太子,可皇上並不滿意,認為我教了你一些沒用的東西,使太子變成了儒家的代言人,對日後治國不力。」

    「我並不後悔。」朱標笑著說自己也許真的不是當皇帝的料,父親也說老四朱棣行,燕王在秋獵時殺一個犯了過失的武士,玩兒似的,殺完了人,談笑風生。他不明白,人君一定要這樣嗎?

    宋濂也不知道。歷代君主都說要致君堯舜上,可做起來就是另一回事了。

    朱標側頭向桌子上看看,問老師在寫什麼?

    「啊,老朽之作。」宋濂說原來是一部《孝經新說》,是他從前寫的,這次重刻,又刪補了一下。

    朱標藉機告訴宋濂,他這兒還存著先生的一百兩黃金呢,今天給先生帶來了。

    宋濂說:「我哪有一百兩黃金存在你那兒呀?真有這麼多黃金,老夫豈不是發財了!」說著哈哈大笑。

    朱標說的是真的。原來上個月,日本使臣來進貢,他們好像是從韓國人那裡知道先生這本《孝經新說》的,稱讚得不得了,花重金要買回日本去。朱標把手頭的重刻了,送他們十套,他們就留下了一百兩黃金。說著一揮手,兩個太監抬著一口很重的小箱子進來了,打開箱子,金條整齊碼放,金燦燦奪目。

    宋濂說這他不能收,一本小書,怎麼值這麼多錢。

    朱標說:「洛陽紙貴,也許不止這些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