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真愛非常頑強

正文 第十一章 文 / 吳淡如

    女人拿身體換承諾

    他走到一個罕無人跡的山崖上,正打算跳下去的時候,有個聲音喊道:

    「等一等,別想不開!」

    他的眼前出現一個肥胖而醜陋的女人,哦不,那根本是一隻超大型的母癩蛤蟆,她的皮膚上都是令人作嘔的膿汁,一頭亂髮上還長著暗綠色的苔蘚。

    他想,唉呀呀,我死了算了,別污染我最後的視覺。

    「你一定是個失意的人吧!」她說,「別急,我是仙女,我可以給你三個願望。」

    男人不可置信地看著她。「既然你都打算死了,為什麼不試試看?」女人勸他,「我可以給你三個願望!」

    「好吧!」男人心動了。他許下三個願望:

    一、他要一個非常溫柔又非常獨立。非常美麗又非常貞潔的女人做妻子。

    「好,我答應你。」

    二、他要有一棟非常壯觀又非常精緻、非常古典又非常現代的城堡當房子。

    「好,我也答應你。」

    三、他想了想:「我要成為一個非常龐大但經營起來非常簡單、非常賺錢又非常不要我操心的公司的大老闆。」

    「好,我也答應你。」

    天下有這麼好的事嗎?男人以充滿期待的眼光看著這個自稱是仙女的女人。

    「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你若想實現你的三個願望,得跟我做愛三次才行。」

    男人忍痛捐出了他所有的男性尊嚴。

    在三次「欲仙欲死」的熱情激盪後,他像一頭用盡力氣的驢子一樣,倒在草地上喘氣,等待仙女履行她的諾言。

    沒想到「仙女」拍拍屁股,想要一走了之。

    「喂喂喂,你別忘了你的承諾,我許的願望呢?」

    「仙女」神秘且詭異地笑了笑,問他:

    「你今年幾歲?」

    「三十五歲。」男人據實回答。

    「哈哈哈,我沒想到有人到了三十五歲還相信這種鬼話!」

    不管你從上述那個無頭緒的鬼話中嗅到什麼信息,推演出什麼樣的寓意……

    據我觀測,最少有一半的女人,還認為只要交出最清白純淨的自己,就可以交換幸福的婚姻。

    女人還是喜歡以做愛來換取承諾。

    我一位男性朋友的慘痛經驗如下:他遇到一位看來觀念蠻開放,在第一次碰面後就主動約他,並且以各種細微動作挑逗他的慾望的女人。雖然他覺得這個女人「差強人意」(勉強還可以而已),但因為他很久很久沒有女朋友,所以他同意有進一步的交往——

    一上了床,平日的豪放女忽然變得拘謹萬分,動作死板,並不如他想像中熱情奔放。一番「勉強還可以」的纏綿後,他下床準備穿衣服時,她竟幽幽歎了一口氣,問他:

    「你會不會對我負責?」

    他全身鬆軟,近乎癱瘓,結結巴巴地回答:「我……我……我有戴……那個呀,不會有事的——」

    該女子厲色道:「我不是那個意思。哼,你別想一走了之!」

    這件事情拖到該女子找到下一個「可能的結婚對像」後才風波平息。他被廣為宣傳是「負心郎」,叮得滿頭包。該一夜風流的艷史也在此名女子「損人不利己」的傳播下廣為流傳,越傳越難聽。

    害我每次看到他都得憋住氣,免得自己爆出太不給面子的笑聲來。

    哈哈哈。真是識人不明。

    看來,有些女人潛意識有一種根深蒂固的交換概念:我如果跟你怎樣,你就得娶我,並且保證給我幸福。有這種觀念的還不一定是處女。

    想法簡單的男人很難理解這種情結。

    女人這個想法的來源,可能來自幼年經驗、青春期所受的恫嚇或連續劇情節的影響。

    女人從來就被教育:把身體「給」男人,一定是女人吃虧,所以一定要向他要求補償才公平。

    我已聽過現代的新男性發出不平之鳴。比如上述那位中了某種「精神上的仙人跳」的朋友,就憤憤不平地說:「為什麼我要負責,我們男人在做那件事的時候很費力呀,我覺得男人比女人費力多了,應該是男人吃虧才對!」

    有人說,女性「情慾自主」的意識再提升的話,類似事件若發生,第二天早上可憐兮兮問「你會不會為我負責」的可能是男人。可是我想,一百年內這個角色應該不會互調才是。

    對身體與承諾之間的關係,中外看法有相當大的歧異。有一個外國女孩告訴我她的「新發現」。

    一位來台學中文的美國女孩Mary,和一位與她同是二十七歲的女研究生同居一室。有一陣子她發現自己的室友茶不思飯不想,幾近形銷骨立,出於關心,她建議室友看看醫生。不過,台灣女孩卻哭了起來,說她沒病,只因為男友離開了她,她連跪下來抱著他的腿都無法挽回他的心,所以才難過成這個樣子。

    Mary學以致用地告訴室友,天涯何處無芳草,但室友卻反駁:她和男友之間,除了沒有一紙結婚證書外,什麼都有了,她實在不甘心這樣讓他「逍遙法外」!Mary當然聽懂室友話中之意,她本來想聳聳肩說:「sowhat?」但驚覺中西方女人的觀念如此不同,不敢妄下評語。

    Mary說起她的美國經驗,二十六歲那年,終於有個看得順眼的帥哥追她,她感覺這一次「將有羅曼蒂克的事發生」,可是私底下她惶恐得不得了,到處問「有經驗」的人說:「如果他發現我到二十六歲還是處女,他會不會不要我?」

    「你和他的性關係很差嗎?不然為什麼那麼懊惱?」她問室友。她實在沒有辦法理解「第一個使用者必須負擔女人一生」的中國式愛情觀。

    中外觀念如此不同。我在讀《每個女人都該冒一次險》這本翻譯書時,看到某一段文字,忍不住笑了出來:

    一群英國女人在做「心靈溝通」時,一個女人煞有介事地警告密友們:「我要告訴你們一件事……但如果你們有人說出去,我打賭我會殺了你們!」

    什麼事呢?

    「哦……今年二十四歲,還是處女!」

    因為她覺得,一定沒有任何英國女人像她一樣在二十四歲還是處女,太可恥了。

    Mary感到啼笑皆非的問題,也是我在各大專院校演講後碰到的問題,當然前來詢問的女學生都說是替室友或同學問的。情況發生的原因,都是因為「女生想把性留到婚後」而「男生堅持要」,最後女生「把持不住,怕不給他之後,他會找別人,因而妥協」,給了他又認為他一定得娶自己,不管戀愛談得多差——在如此心態上,性對女生不是享受,而是一種身心煎熬與掙扎,一種交換。

    女人在沒有學會「自己為自己的身體負責」以前,想要談男女平等是癡人說夢。拿身體換承諾,基本心態上是交易,而不是愛。如果我們把愛的層次定位得如此低,就不能責怪男人不尊重愛情。

    不久前某文教基金會指出,不能接受女性婚前性行為者有五成四。我想,至少有一半的台灣女性,還是希望「以身體換承諾」——你保證娶我才給你。但現今實際上在婚前有性行為者,必定超過此數——怎不叫人憂心台灣女人的「行為開放,思想保守」?

    我不是主張你一定要有婚前性行為。(老實說,你要不要有婚前性行為,那是你的事、你的決定,我贊不贊成有什麼關係?)但我主張,不論男女,一個成熟的人就該為自己的身體負責,別像小孩一樣哭嚷:都是你害的!那無助於美滿姻緣,也不公平。

    若接受性邀約,就得自己負責;不想,別怕他因而離開,因為這樣的男人也不值得愛。性是上天賜給每一個身體的禮物,不是婚姻的交換品。

    如果你真想跟他結婚,而且很確定他若不想娶你,你根本不想給他,那麼,乾脆開門見山好了:

    「如果你想和我發生關係,必須先跟我結婚、結婚、結婚啊!」

    這種坦率的態度,比「引君入甕」後再死纏爛打好多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