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愛情不風流 文 / 周國平自選集
有一個字,內心嚴肅的人最不容易說出口,有時是因為它太假,有時是因為它太真。
愛情不風流,愛情是兩性之間最嚴肅的一件事。
調情是輕鬆的,愛情是沉重的。風流韻事不過是軀體的遊戲,至多還是感情的遊戲。可是,當真的愛情來臨時,靈魂因恐懼和狂喜而戰慄了。
愛情不風流,因為它是靈魂的事。真正的愛情是靈魂與靈魂的相遇,肉體的親暱僅是它的結果。不管持續時間是長是短,這樣的相遇極其莊嚴,雙方的靈魂必深受震撼。相反,在風流韻事中,靈魂並不真正在場,一點兒小感情只是肉慾的佐料。
愛情不風流,因為它極認真。正因為此,愛情始終面臨著失敗的危險,如果失敗又會留下很深的創傷,這創傷甚至可能終身不愈。熱戀者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對方並被對方充滿,一旦愛情結束,就往往有一種被掏空的感覺。風流韻事卻無所謂真正的成功或失敗,投入甚少,所以退出也甚易。
愛情不風流,因為它其實是很謙卑的。「愛就是奉獻」——如果除去這句話可能具有的說教意味,便的確是真理,準確地揭示了愛這種情感的本質。愛是一種奉獻的激情,愛一個人,就會遏制不住地想為她(他)做些什麼,想使她快樂,而且是絕對不求回報的。愛者的快樂就在這奉獻之中,在他所創造的被愛者的快樂之中。最明顯的例子是父母對幼仔的愛,推而廣之,一切真愛均應如此。可以用這個標準去衡量男女之戀中真愛所佔的比重,剩下的就只是情慾罷了。
愛情不風流,因為它需要一份格外的細緻。愛是一種瞭解的渴望,愛一個人,就會不由自主地想瞭解她的一切,把她所經歷和感受的一切當作最珍貴的財富接受過來,精心保護。如果你和一個異性發生了很親密的關係,但你並沒有這種瞭解的渴望,那麼,我敢斷定你並不愛她,你們之間只是又一段風流因緣罷了。
愛情不風流,因為它雖甜猶苦,使人銷魂也令人斷腸,同時是天堂和地獄。正如紀伯倫所說——
「愛雖給你加冠,它也要把你釘在十字架上。它雖栽培你,它也刈剪你。
「它雖升到你的最高處,撫惜你在日中顫動的枝葉。它也要降到你的根下,搖動你的根柢的一切關節,使之歸土。」
所以,內心不嚴肅的人,內心太嚴肅而又被這嚴肅嚇住的人,自私的人,懦弱的人,玩世不恭的人,飽經風霜的人,在愛情面前紛紛逃跑了。
所以,在這人際關係日趨功利化、表面化的時代,真正的愛情似乎越來越稀少了。有人憤激地問我:「這年頭,你可聽說某某戀愛了,某某又失戀了?」我一想,果然少了,甚至帶有浪漫色彩的風流韻事也不多見了。在兩性交往中,人們好像是越來越講究實際,也越來越瀟灑了。
也許現代人真是活得太累了,所以不願再給自己加上愛情的重負,而寧願把兩性關係保留為一個輕鬆娛樂的園地。也許現代人真是看得太透了,所以不願再徒勞地經受愛情的折磨,而寧願不動感情地面對異性世界。然而,逃避愛情不會是現代人精神生活空虛的一個徵兆嗎?愛情原是靈肉兩方面的相悅,而在普遍的物慾躁動中,人們尚且無暇關注自己的靈魂,又怎能懷著珍愛的情意去發現和欣賞另一顆靈魂呢?
可是,儘管真正的愛情確實可能讓人付出撕心裂肺的代價,卻也會使人得到刻骨銘心的收穫。逃避愛情的代價更大。就像一萬部艷情小說也不能填補《紅樓夢》的殘缺一樣,一萬件風流韻事也不能填補愛情的空白。如果男人和女人之間不再信任和關心彼此的靈魂,肉體徒然親近,靈魂終是陌生,他們就真正成了大地上無家可歸的孤魂了。如果亞當和夏娃互相不再有真情甚至不再指望真情,他們才是真正被逐出了伊甸園。
愛情不風流,因為風流不過爾爾,愛情無價。
19945
心疼這個家
有一種曾經廣泛流傳的理論認為,家庭是社會經濟發展一定階段上的產物,所以必將隨著經濟的高度發展而消亡。這種理論忽視了一點:家庭的存在還有著人性上的深刻根據。有人稱之為人的「家庭天性」,我很讚賞這個概念。我相信,在人類歷史中,家庭只會改變其形式,不會消亡。
人的確是一種很貪心的動物,他往往想同時得到彼此矛盾的東西。譬如說,他既想要安
寧,又想要自由,既想有一個溫暖的窩,又想作浪漫的漂流。他很容易這山望那山高,不滿足於既得的這一面而嚮往未得的那一面,於是便有了進出「圍城」的迷亂和折騰。不過,就大多數人而言,是寧願為了安寧而約束一下自由的。一度以唾棄家庭為時髦的現代人,現在紛紛回歸家庭,珍視和諧的婚姻,也正證明了這一點。原因很簡單,人終究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而作為社會之細胞的家庭能使人的社會天性得到最經常最切近的滿足。
活在世上,沒有一個人願意完全孤獨。天才的孤獨是指他的思想不被人理解,在實際生活中,他卻也是願意有個好伴侶的,如果沒有,那是運氣不好,並非他的主動選擇。人不論偉大平凡,真實的幸福都是很平凡很實在的。才賦和事業只能決定一個人是否優秀,不能決定他是否幸福。我們說貝多芬是一個不幸的天才,泰戈爾是一個幸福的天才,其根據就是他們在婚愛和家庭問題上的不同遭遇。講究實際的中國人把婚姻和家庭關係推崇為人倫之首,敬神的希伯來人把一個好伴侶看作神賜的禮物,把婚姻看作生活的最高成就之一,均自有其道理。家庭是人類一切社會組織中最自然的社會組織,是把人與大地、與生命的源頭聯結起來的主要紐帶。有一個好伴侶,築一個好窩,生兒育女,恤老撫幼,會給人一種踏實的生命感覺。無家的人倒是一身輕,只怕這輕有時難以承受,容易使人陷入一種在這世上沒有根基的虛無感覺之中。
當然,我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地為婚姻唱讚歌。我的價值取向是,最好是有一個好伴侶,其次是沒有伴侶,最糟是有一個壞伴侶。伴侶好不好,標準是有沒有愛情。建設一個好家不容易,前提當然是要有愛情,但又不是單靠愛情就能成功的。也許更重要的是,還必須有珍惜這個家的心意和行動。美麗的愛情之花常常也會結出苦澀的婚姻之果,開始飽滿的果實也可能會半途蛀壞腐爛,原因之一便是不珍惜。為了樹立珍惜之心,我要提出一個命題:家是一個活的有生命的東西。所以,我們要把它作為活的有生命的東西那樣,懷著疼愛之心去珍惜它。
家的確不僅僅是一個場所,而更是一個本身即具有生命的活體。兩個生命因相愛而結合為一個家,在共同生活的過程中,他們的生命隨歲月的流逝而流逝,流歸何處?我敢說,很大一部分流入這個家,轉化為這個家的生命了。共同生活的時間愈長,這個家就愈成為一個有生命的東西,其中交織著兩人共同的生活經歷和命運,無數細小而寶貴的共同記憶,在多數情況下還有共同撫育小生命的辛勞和歡樂。正因為如此,即使在愛情已經消失的情況下,離異仍然會使當事人感覺到一種撕裂的痛楚。此時不是別的東西,而正是家這個活體,這個由雙方生命歲月交織成的生命體在感到疼痛。古猶太法典告訴我們,當一個人和他的結髮妻子離婚時,甚至聖壇也會為他們哭泣。如果我們時時記住家是一個有生命的東西,它也知道疼,它也畏懼死,我們就會心疼它,更加細心地愛護它了。那麼,我們也許就可以避免一些原可避免的家庭破裂的悲劇了。
人的天性是需要一個家的,家使我們感覺到生命的溫暖和實在,也凝聚了我們的生命歲月。心疼這個家吧,如同心疼一個默默護佑著也銘記著我們的生命歲月的善良的親人。
19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