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鼓椅 文 / 三毛
今年的四月一日,朋友說,租了輛小貨車要由台北南下到嘉義鄉間去收購民俗古董。我聽了心裡怦怦亂跳。看看記事簿,上面排得密密麻麻的活動,那些活動,等於一道一道繩子,將人五花大綁,動彈不得。有趣的是,這種沒事忙的瞎抓,偏偏叫做「活動」。用來把人綁住的事情,那來的好日子「活」,又那來的方圓給人「動」呢?
也許是被逼得太緊了,反抗之心便生。打了幾個電話,把那些待做的事改到下半年,不管電話那邊怎麼搶天呼地,我反正得到了自由。這一來,三整天沒有事做——哈哈。趕快跑到朋友處去,說想跟著下嘉義。我的朋友一聽,很驚訝我的放假,同時熱烈表示歡迎。我急著趕回去理些衣物,同時喊道:「收購老東西時我跟著你,一定不會搶。」
去了嘉義,看著了的好東西,鄉下人家都不肯賣。就算風吹雨打的給丟在外面,我們一停車,說要買,鄉下阿婆就緊張了,口裡說:「不賣,不賣。」有一個老阿公更有意思,他把一些罈子、石臼當成寶貝,全部收在床底下,怕人去偷。每當我們請他開價,他就獅子大開口,亂喊一通,那個價格,使人笑彎了腰。這種旅行,最有意思的並不在於搜得什麼東西,只要跟這些老阿媽、老阿公談談話,就可以高興好久好久。不過短短三天的旅行,到了第三天要回台北了,還是什麼也沒買到。倒是廟宇,看了十家。
出於好奇心,嘉義的朋友們說,不如就到嘉義市區的民俗店裡去看看,也許能夠找到一些好東西。我欣然同意。我們一大群人,塞了滿滿三輛汽車,外加小孩子,那個聲勢就很浩大。其實,去的全是嘉義的朋友,台北去的只有三個。
當我們——這十幾個大人小孩,一衝衝進那家民俗古董店時,守店的一個老闆娘根本管不住我們。這十數人,在她也算住家也算店面的小平房裡四處亂穿,手裡東抓西放,弄得老闆娘團團轉。我看她好緊張。
她完全管不住我們,又不好吹哨子叫人給立正,這個平靜的小店,瘋了。
我先是往廚房外天井的地方鑽,那兒堆放了近百個大大小小的甕。等我發現這一個角落時,嘉義的那群朋友也哄進來了。
朋友看中幾隻甕,說要拿回去插花。既然要插花,就得試試看這些甕漏不漏水。老闆娘一直說:「不漏、不漏。」我們那裡肯相信,拿起她的一支水杓,就近把她接得滿滿一缸的清水給拿來灌罈子。那邊在灌水我就往前走了。
才進前面,就聽見老闆娘在喊:「這是我們家吃飯的桌子,你們不要搬呀!」什麼人管她,把那張飯桌給搬到大門口陽光下去看個究竟去了。
這麼亂七八糟的,只聽得一片漫天叫價,就地還錢,那個老闆娘慘叫:「不行,不行!」
趁著這片亂,我的手,靜悄悄的提住了照片中這只「鼓椅」。也不敢叫,怕同去的台北朋友看中了要搶。
鼓椅那片紅磚燒製的色彩太美,中間一抹更紅自自然然掠過,形式拙中帶樸,是個寶貝。
那時候,大家都去看木雕了。
收集民俗不是我專一的興趣,家中不夠大,只有收些極愛的,並不敢貪心。雖然那麼說,其實已經收了一些東西了。就在大家鬧得差不多,而東西也買下了好一批時,那個老闆娘又叫了一聲,很慘的那種。原來,跟去的小孩子太乖了,他們把每一隻罈子都給注滿了水,要看看這接近一百個甕裡,哪幾隻不漏。老闆娘好費心接的一個大水缸,全空了。嘉義之行,最有趣的就是聽見那個老闆娘的好幾次叫聲。我想,她那天接了一筆好生意,最後把吃飯桌也給賣掉了。這種土凳,是用粘土燒成,不敷釉,表面呈暗紅色。為何叫它鼓椅呢?原因在於,它是仿照大陸鼓椅的造式,其狀如圓鼓,中空,兩邊肚沿有兩個孔,是便於搬動時用的。這種低矮的土凳,一般放在廚房的灶前,炊事時,可以坐下,把薪柴往灶裡送。
又看參考書——《台灣早期民藝》——劉文三作。裡面也提起,這種鼓椅俗稱「墩」,音與韌近,寓意為忍韌,也就是說,凡是遇上挫折或不如意時,以忍為先。民俗上,新媳婦拜灶神時,也一併把「墩」列為對象,以求和諧白首。上面的含意,都是《台灣早期民藝》這本書裡告訴我的。民俗店裡那個老闆娘不太知道這鼓椅的用途,我倒想,下次去時,送她一本這種好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