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講 最大的神話:林園 二、這僅僅是一個傳奇 文 / 周倩
1.早期好運
如同打撲克牌一樣,總有一個人要輸的。如果看到周圍的人都沒有輸,那輸的人就是你了。——沃倫?巴菲特
怪就怪在,輸的概率一直沒有落在林園身上。從1989年開始投資,他的資產從8000元衝到了20個億。
林園本是學臨床醫學專業的,醫學院畢業後,和現在很多應屆畢業生一
樣,林園當初找工作時專業並不對口,換了幾個工作,最後到深圳博物館混口飯吃。這是一個正確選擇,人生本就充滿偶遇,行者常至,為者常成。若是整天窩在家裡,就是天上掉餡餅了也砸不到你腦袋上。
果然,機會很快來了。1989年,林園的一位知識豐富的朋友跟他講:「深圳出現股票交易所了,股票是個『錢生錢』的好東西,你應該去瞭解瞭解。」抱著一顆好奇之心,林園踏進了股市。當時,深圳共有四間證券營業部。事實上,股票在當時是新鮮事物,很多人都不瞭解,所以每間營業部都空蕩蕩的。但林園去了幾次後卻發現,這裡蘊藏著賺大錢的機會。
林園聲稱自己起初是響應政府號召炒股的,這種說法似乎有點矯情。那時林園說服了家裡人,東挪西湊,籌到8000元錢,義無反顧地扎進了正「摸著石頭過河」的股票市場。在林園記憶中,當時交易所的條件特別簡陋,大廳中間有一塊黑板,上面寫著股票名稱和價格,看有沒有人要。價格在不斷地變,有人要,林園就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他自稱和菜市場買賣豬肉沒什麼兩樣。這樣來回倒幾次,就可以賺不少錢。在那個時候,如果有些朋友要買哪只股票,又剛好有人想賣,林園還居中介紹,每筆可以賺到一百多元的「中介費」。這和如今徹底電子化的股市幾乎是兩個世界。
和楊百萬比較起來,林園算是年輕的,輸得起。所以,他這敢拚敢闖的勁,還不能算是有膽識,只能說是有眼光、運氣好。加上那確實是個好時代,林園騎自行車炒深發展,穿梭於各個營業部之間高拋低吸,一年賺進12萬。林園自己都說:「我從8000元炒到了12萬,那時候誰知道股票是怎麼回事兒?那時候,股票是個稀缺資源,你買了它就漲。我當時就二十幾歲,也是糊里糊塗的。」
林園之後又把目光投向「獲利豐厚」的原始股。接下來的兩三年,林園奔走海南、上海等地收購內部職工股,即原始股。如同很多中國早期資本市場的著名人物一樣,林園看到了原始股巨大的獲利前景。原野、錦興、瓊民源、深華新等股票相繼被他大筆收入囊中,這些股票上市後股價均翻了十幾倍甚至幾十倍。1992年,林園的股票市值已超過1000萬元。
能拼出這樣的戰果,還能說什麼呢?人強,命強,不如時勢強,時勢比人強。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講信用的時代,又是一個欺騙的時代;這是一個光明的時代,又是一個黑暗的時代。——狄更斯《雙城記》
暴富容易招來暴斃。
2.擇機避險
1993年春天,中國股市進入第一波熊市。那時的情形相當險惡。據知情人透露,當年部分機構擬訂了消滅私人大戶的既定方針,允許大戶大規模透支買股。結果,上證指數從三位數變成四位數,又從四位數跌回三位數,無數大戶被就地消滅,相當於在蹦極中失控撞地,非死即傷,死乃慘死,傷乃重傷。
當時的情況是,市場供應量太大,後續資金跟不上,供需狀態發生了逆轉,股票的超高價格明顯已經維持不住了。任何機構和個人到股市來,都是來賺錢的,不是來學雷鋒的,沒人會拿自己的真金白銀幫別人維持股價。看著自己手中的「存貨」面臨「貶值」的危險,林園決定脫手。林園分析當時市場資金的結構,幾乎沒有資金看重價值投資。換句話說,這個市場沒有長期投資的價值,賣掉手中的股票是最正確的選擇。
林園果斷拋股套現,轉身進入房地產領域,一走就是兩年,逃脫了中國股市第一波大熊市。
股票好像毒癮,一旦上手就很難收手。1994年底,在圈內的朋友建議下,林園來到上海考察當地的房地產投資市場,但人往往只對自己最「上癮」的領域敏感,林園就是這樣。他在上海的考察中,驚奇地發現資金有回流股市的跡象,儘管不是特別明顯,但憑借他對資本市場那種非同尋常的敏感,他意識到了機會正緩緩呈現。
證券市場的機會不等人,林園迅速從房地產市場回籠資金,變現1000萬元捲土重來殺回股市,重倉深發展和四川長虹。這雖然不是林園的全部資金,但對於佈局已經夠用了。此時的上證指數跌到300多點後,開始攀升,林園斷定
這就是大底,並試探性地建了一些倉,尋找昔日的感覺。此後大盤幾經反覆,但牛市的趨勢正一點點產生。1996年初,牛市終於拉開序幕。
這就巧了,不知道是運氣特別好還是能力相當強,選時選得恰到好處,而且一出手就抓住了領漲龍頭。後面還有更巧的,有好幾次都是熊市來了,他總能第一個跑掉,牛市來了,他總能第一個進來。當然,2008年那一波屬於例外,不然怎麼連央視都發話:A股已無賺錢神話,林園難逃熊市厄運。或許其間還有一種可能,股市存在一種現象:某些「股神」低調的時候,因為有神秘感,很容易從凡人變成神仙;一旦高調起來,就被媒體放大檢驗,神仙又會跌落凡間。
這是後話,這裡還是言歸正傳。
起初,林園只是少量介入了一些深發展。但深發展不斷下跌,讓很多跟著他炒股的人都快堅持不住了。然而,林園認為大盤已經出現好轉,深發展是一隻金融股,有強大的政府背景以及區域經濟的支撐,沒有理由這樣跌下去,除非背後有大資金故意壓低吸籌。況且深發展每股贏利就有一元,光分紅就非常可觀,有20%,買了,有什麼可怕的?當然,賺錢了怎麼想都是對的。而後林園陸續買入深發展,當深發展爬升至12元左右時,那種趨勢已經不容置疑。林園放心地大手筆介入,隨後逐步在40元左右套現。這次深發展為林園賺了3000多萬,這是他在深發展那裡賺到的第二筆錢。
1997年初,林園從深發展移倉四川長虹,那幾年彩電業毛利率都很高,長虹每股利潤有兩元多。林園以25元的價格買入,這個價格在他看來並不算高,因為他預料到長虹即將爆發,最佳的投資方式就是換乘高速上升的電梯。儘管林園沒有吃盡深發展的利潤,但這一跳,為他帶來了不小的收入。後來,賣出長虹的價格在平均每股60元以上,當時他幾個賬戶上的四川長虹總計有上百萬股。林園說賺得最多的一天,能給他賺出一個奔馳車隊來。幾年下來,他獲得了九倍的贏利。
那一輪大牛市,很多投資者幾乎是閉著眼睛買股票,用當時的流行語叫做「博傻」,意指只有最傻的人才賺不到錢。從林園當時的交割單看,他雖然頻繁操作,但從未失手。這究竟是運氣好還是水平高,還是另有其他原因?不太好說。但有一點需要格外留意,當時,機構大談炒作「績優藍籌股」的重要意義,股評人士跟著搖旗吶喊,說什麼這是投資理念走向成熟的一個標誌。記得當時還曾有人誇口,四川長虹、深發展這些「績優藍籌股」是最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投資者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買進它們都不會錯。這和林園2007年、2008年喊的口號何其相似,什麼「永遠不賣」,什麼「沒有熊市」,這個轉變過程著實引人深思。
3.理念轉變
2000年後,林園再次發現市場陷入瘋狂之中,許多股民奮不顧身地投入到炒股的熱潮中。當市場瘋狂的時候,就要考慮它的風險了。林園意識到了這種風險的到來,於是,他保存已經取得的利潤,逐步變現持有的股票。2001年初,上證指數一路狂漲到2100點,最高衝到2245點時,林園悄無聲息地全線撤離了A股市場,將資金投向周邊國家的資本市場。
林園認為,他賺錢和牛市熊市並沒什麼關係。「我即便在熊市也能賺錢。」林園認為,自己的自信來源於資產配置的方法。
他說:「我的強項是資產配置,這是我最拿手的。很多人說我熊市為什麼離開股市,實際上我也不知道。每次熊市,確實我都在股市以外活動,那時候我已經退出了股市。我說滿倉,可能我又到別的便宜市場買去了。我經歷了大概三次熊市,三次熊市都出來了。其實,當時我是糊里糊塗的,我只是通過資產配置。」
「我現在強迫在12個月內,把我的30%資產配置到A股市場之外,比如港股。我算的賬是,這30%資產未來三年至少漲五倍。三年以後,這30%產生的效益包括本金,相當於我現在總資產的150%。哪怕我現在的70%全部虧完,這150%還是足以保證我的資金是增長的。」
「實際上,2001年熊市開始前,我在1997年已經開始做這個工作了。我也是強迫我自己幹的,這種大的資產配置非常重要。它帶來的效益就是老百姓講的東方不亮西方亮。它能夠把我現在的利潤鎖死。我這個辦法這麼多年就沒出過錯。」
在2001年到2003年間的熊市中,林園的平均投資回報達到了三倍左右,這都來自「東方不亮西方亮」,其中有一隻投資香港房地產的股票給他帶來了32倍的回報。
2003年,熊市仍在延續,很多股民已被深度套牢,股市悲觀失望的情緒十分濃厚。但讓人驚奇的是,在寒意還未退去的時候,林園殺了回來。
在股市一片慘淡的時候,人人「談股變色」,而林園卻仍能在股票市場中賺取大把鈔票。也許有的人會提出疑問:是真的嗎?林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向記者出示了他的部分成果——四個賬戶投資組合的資金對賬單。
一個名為聯合證券深圳振興路營業部賬戶顯示,2004年1月,林園存入的1000萬元資金,到2005年9月結算時,資金賬戶達到了2400多萬元。交易的股票有貴州茅台、武鋼股份、同仁堂、雲南白藥、招商銀行等,其中還有部分配售中籤的股票以及前期買入股票的賣出所得,還有一些股票的分紅和派息。
另外一個賬戶同樣是聯合證券深圳振興路營業部的,2004年1月時存入的1000萬元資金,到2004年年底時,資金賬戶結算時為2460萬元。交易的股票為宇通客車、中國聯通、貴州茅台、伊利股份、貴研鉑業、雲南白藥和東阿阿膠、武鋼股份、同仁堂等。
還有一個賬戶也在同一家營業部,2004年1月存入1000萬元的資金,到2004年3月結算時,資金賬戶證券總市值達到1285萬元。買入的股票有上港集箱、貴州茅台、五糧液、深發展A、寶鋼股份、招商銀行、兩面針等。
最後一個賬戶顯示的是,2005年1月1日存入的1500萬元到2006年1月11日時,資金賬戶的股票市值達到3033萬元,買入的股票主要有千金藥業、貴州茅台、馬應龍、萬科A、雲南白藥、銅都銅業和新興鑄管等。
2005年至2006年,林園買入銅都銅業、黃山旅遊、麗江旅遊,並融資買入無風險套利品種:五糧液、上海機場。這些都是林園價值投資策略的經典手筆。
2008年大熊市,2009年大反彈,2010年絞肉市,外面風風火火,林園依舊坦然:「經過我的測算,未來15年中國經濟的複合增長率能達到4%。因此,我對中國經濟有信心。有了這個墊底,我根本不擔心中國股市,更不擔心我持有的股票……我主要是睡覺和玩……」
勝可知,不可為。——《孫子兵法》
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確定性,好公司永遠是值得擁有的。林園表示:「如果我對一家公司的確定性有把握了,借錢我都敢去買。即使這兩三年股價下跌,對我來說也不是風險,因為過一段時間它一定還會漲起來的。」林園強調:「像這種看得到的風險就不叫風險,只有看不到的風險才是風險。比如,我持有的貴州茅台,即使是在喬洪事件發生的時候都沒賣出,因為茅台酒目前還是賣方市場,就算是高管發生了變動,它的產品依然是零庫存。」
股市充滿前景,可又荊棘遍佈,心浮氣躁絕對不會成功。深諳生命之無常、股海之變幻,才會對一切事物泰然自若,淡然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