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仰的問題與答案 文 / 石康
如今,我已很少閱讀宗教書了,因我發現宗教對真理的解答並不能讓我覺得滿足,還因我已認清信念與信仰——人人具有信念,卻不必非要把信念打包成一種系統的信仰。比起信仰來,我更喜歡信念,我以為它更具開放性。
當我把宗教當作一些有關歷史的知識時,才會感到有些趣味。不過,閱讀宗教書使我對信仰這一詞語有了更為廣義的理解,之前我認為我沒有信仰,現在我發現,我是有的,以前我認為信仰是由一個個信仰共同體組成的,現在我認為那是一件私事。
我發現,即使是有共同信仰的人們之間,也存在著與常人一樣的爭執與不同,要達成一致,也像常人一樣,需要制度或權威的保證,我認為,人們相信的經常不是同一種東西。拿佛法舉例,如果最終的標準答案是「三藏」,那麼誰來檢驗「三藏」是否正確呢?世間組織或權威可保有古代知識,但他們的解釋卻並不能讓所有人信服,轉了一圈兒,答案還是在我們自己手中。
信仰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視角來理解我們與環境,以及兩者的關係,但我要說,那視角略顯單調與空洞,我們需要更多的視角,從而使我們的理解更加準確。
我曾想像我是一個古人,那麼我很可能是個宗教信徒,因為宗教知識在當時幾乎就是人類所有的知識,它的觀念也是最具概括性的。不過近五百年內,人類發現了更多的東西,宗教的地盤也許一點也沒有變小,但人類知識的地盤卻變大了,有了更多的內容。我有時覺得宗教在某種程度上像一種地方戲,比如昆曲,它曾經吸引過一些人,人們從中領略真理,接著人們轉而去尋求更加有效的方法。
對於信仰,我有個私人觀念,以佛教來舉例吧,我這麼理解這件事兒:假如佛法是答案,那我便是問題,但是,我認為,這種想法太封閉了,我更喜歡換一種方式來想,當我把佛法當成問題時,我發現,我自己便是答案。
我並不認為答案的對錯有多麼重要,重要的是,我對於問題的理解,重要的是,我會努力尋求答案,我相信,作為一種關於信仰的答案,我只可能同意自己的,我們把信仰融入自我,並從中汲取力量,使我們能夠超越或進步。
特別是,因為我還活著,我的信仰也因此還活著,當我面向所有的真理而活著的時候,我才是開放的,而我在頭腦中不斷修正的觀念才是所有一切問題的答案,我很高興人世間沒有一種令所有人都信服的終極答案,要不然我們簡直就無事可做了。我相信,一切信仰只是向未來提供信心的,這使我們對於生活有一種冥冥中的肯定,我相信,通過生命的目光來看一看正在發生什麼,猜一猜曾經或未來還要發生什麼,那才是最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