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佛教徒的答案 文 / 石康
你若問佛教徒,你知道火星上發生了什麼事情嗎?
佛教徒會輕鬆地回答:火星上的事情也只是緣起性空而已。
你再問他,你確切地知道火星上發生的事情嗎?
他仍會微笑著告訴你:只要因緣足具,我就會告訴你。
這兩個回答一個形而上的,另一個常識上的,都是肯定性的回答,當然,這回答裡也不包含什麼信息(或者也可說包含了所有的信息)。
不過,也有否定性的回答。
他會說,火星上的事情與解脫無關,我知道它幹什麼?讓天體物理學家去告訴你吧,不過我可好心提醒你,科學的問題與解答便是一種能所對立,必須破除它你才能感悟到真正的究竟真理。知道太多與道德品質無關的知識,無非是讓你進入一種多元對立,那是一種迷悟,你不可能從中得到自在。
呵呵,謝謝——其實我不該問佛教徒有關火星的問題,但宇宙究竟真理難道能夠不涉及火星嗎?不過,這個例子中,你可看出這個問題其實問天體物理學家更合適一些——天體物理學家是用自然主義的方式來看待並回答問題的,佛教徒是用佛教教條來回答,而我作為一個懷疑論者在中間左看看右看看,只好自己作一個判斷了。
天體物理學家會說,「我們現在知道火星表面溫度是多少,自轉速度是多少,地質構造又是什麼樣子等等,我們現在對火星就瞭解這麼多,我希望我們以後瞭解更多」。
而佛教徒呢,則認為他已經完全地知道了火星這件事物,呵呵,還是那句話,「火星是空性的」(這其實是一個哲學回答,意思是說,總體來講,火星是由一些因緣條件構成的,其有一些事物和另一些事物發生關係,而無論是構成火星的事物的,還是其中的關係,它們都是沒有本質的),對於修行者來講,這就能夠叫人滿足了。
而懷疑主義者到此便感到自己像是走進了兩個世界,一個是宗教世界,一個是科學世界。宗教世界的尺度包含了一切,而科學世界的尺度總體來講還是只限於人的尺度,至此,我們只能依靠自己的偏好來判斷這兩個回答哪一個更令人滿意。
我作為一名懷疑主義者,多半會選擇科學世界,因為那裡的回答更符合我現在作為一個人的偏好,它更具體更豐富,而佛教世界的回答則顯得有點彆扭,因為這根本不是答案,而是你談論事物的前提,甚至是談論哲學事物的前提——當我說到某一件具體的事物,其中隱含著一個信念,那就是認為這個事物有一種我們關注的意義,即,我們的偏好,我們不考慮無主體的情況,因為我們不知道那時會發生什麼——既無主體,哪裡來的偏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