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空間錯落有致

正文 第二章 文 / 星河

    這是學校自然學會的一項基礎理論課題,探討如何將物體從一個地方傳送到另外一個地方,或者稱之為「遠距傳送」。

    我上一次活動沒來,因此對於「博士」本期講述中的有些地方還是第一次聽說。雖然我身處在外行看來半屬人文科學的心理系,但由於自幼就對數理領域熱愛有加,所以也賴賴地擠進了這一組織,並勉強堅持了下來。與我同期而來的文科學生基本上都已紛紛退會,他們受不了每次活動中大篇幅的微分方程。其實我感覺有些組員是故意這樣做的,按理說輔導老師對社科類專業的學生十分歡迎,但是那些科班出身的傢伙總是自以為高人一等。我之所以說他們有可能是故意的,就是因為等到他們發現我的地位已經鞏固之後,也就很少搬弄那些他們還未必有我懂的數學語言了——理工科學生中厭煩數學者大有人在。

    有一點必須聲明,我們的研究與所謂的「超能力」無關,我們都是以一種十分認真的態度來對待自然科學的。

    一般來說,我們的討論總是緊跟《自然》雜誌的:那上面一披露有關時間旅行從理論上有可能實現的論文,哲學系的人就開始考慮因果律是否可以違反;那上面一介紹生物數學對神經網絡研究的影響,我們心理系的人就開始討論有關感知覺的諸多問題。現在上面又登載了遠距離空間傳送的可能性,我們也就大張旗鼓地開始上馬「遠距傳送」的課題。雖然我們的方法與《自然》上面的原理相距甚遠,那位學者的設想是:擊發物質使其發生β衰變,並利用「粒子控制理論」使之全部轉化為靜止質量為零的中微子,則得到的粒子流便能在不過分違反相對論的情況下超光速運行;而我們,則利用了愛因斯坦關於運動與空間本身必然相聯繫的見解。前不久在所謂克隆問題上生物學會已經得意過一回了,這回我們說什麼也不能落在後面。

    憑心而論,「博士」講得很有道理。

    假如我想把一塊石頭從教學樓移到宿舍,又不經過具體的實際搬運,那麼就只能通過被用濫了的四維空間。但是上面說了,當這塊石頭佔據著這塊三維空間時,你就沒法把它與這塊空間割裂開來,只能帶著這塊空間一起進入高維;那麼當它想要落下的時候,就必須把落點的那塊空間先挖起來,騰出地方來才好降落,並把挖出來的那塊補到原先的出發點去。

    聽起來很合邏輯,但具體實施起來就有些困難了。

    據「博士」介紹,要想使被搬運物體及其所佔空間一同升入四維,需要很大的能量。而且這種能量又必須是「無線」傳遞的,因為你總不能讓被搬運物體在進入四維時還連接著什麼導線。

    那麼可資利用的能量只有一種:電磁波——或者說是可見光與不可見光。

    我沒想到他們還真在進行實質性的研究。而且理科系的學生們就是不同凡響,實幹精神十足。化學系的學生提供了原子受激輻射的理論基礎,數學系的學生給出了能量分段使用的數學模型,物理系的學生更是大干快上,馬不停蹄地探討集光裝置的可能甚至開始動手研製。這時候我一個心理系的學生就只能甘心聽從安排,撰寫實驗成功後可能會引起的社會動盪與人們的心理能否承受這類問題了。沒辦法,其他社科系的學生都撤了,這活只能由我來幹。結果我就像一個研究機構的隨行記者,只能隨時瞭解一些皮毛。

    在大干快上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終於研究出了集光裝置。

    我親眼目睹了這場表演。

    首先將集光裝置固定在實驗用的正立方體上,為了使「挖掘」的空間容易設定,集光裝置也被製作成一個嚴格的長方體形狀。固定之後,深棕色的集光裝置與白色的實驗用立方體接合得天衣無縫,彷彿是很小時候吃過的雙色雪糕。

    利用無線電遙控器啟動,沒有任何多餘的煙火或聲音,「雪糕」在一瞬間倏然消失。與此同時,在另外一張桌子的玻璃罩下赫然出現了。

    每個人都看到了這一點:集光裝置與被傳送的物質是一同旅行的。

    令人歎為觀止,目瞪口呆。

    實驗者歡呼雀躍,發誓再立新功。

    然而,實驗馬上被學校勒令停止了。據說理由之一是,學會中已經有人提出了「搬運活人」的實驗。

    這項課題開始面臨與克隆人十分相似的問題了。對此我自然感到十分可笑。

    可接著又有消息說,軍方接手了後面的實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