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石油戰爭

前言 冷戰從未結束 文 / 威廉·恩道爾

    當今國際事務的大多數國際觀察員都忽視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對於美國的實權派(包括五角大樓、美國軍事工業以及哈尼伯頓、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德士古等石油巨頭),冷戰並沒有因為1989年11月柏林牆的倒塌而結束,也沒有隨著1991年蘇聯的解體而結束。

    事實上,直到今天,冷戰從來就沒有結束。

    為了取得核優勢,華盛頓一直在竭盡全力進行軍備競賽。鬧得沸沸揚揚的波蘭和捷克導彈防禦系統,實際上不是為了防禦。這只是取得第一輪核打擊優勢的必要步驟。如果這一企圖得逞的話,這個地球上的生活將變得黯然失色。

    瞭解美國當局為什麼不結束冷戰,對於瞭解今天這個世界至關重要。20世紀90年代初,西方世界本有機會化劍為犁,把龐大的軍事工業轉為民用,把俄羅斯當作夥伴,參與俄羅斯迫在眉睫的經濟重建。

    但是在美國的壓力之下,七國集團沒有這樣做。相反,在喬治·布什總統堅持下,西方強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俄羅斯、波蘭、捷克和所有東歐國家實施自由市場的「休克療法」。結果是,為西方跨國公司開闢了一個可供搶劫的富礦脈。俄羅斯因此陷入難以啟齒的混亂。中國也因此得到了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都要避免的教訓。

    在1997年9/10月號《外交》雜誌上,比格紐·布熱津斯基先生發表了頗有影響的文章,對「後冷戰結束時期」的美國外交政策進行了概述。布熱津斯基是今天的總統競選人巴拉克·奧巴馬的外交政策顧問,是哈爾福德·麥金德地緣政治學說的公開支持者,他在1997年寫道:

    歐亞大陸集中了世界上大多數政治上自信而充滿活力的國家。歷史上所有問鼎世界的超級大國都源於歐亞大陸。世界人口最多的地區大國,如中國和印度,也在歐亞大陸,它們很有可能是美國優勢在政治或經濟方面的挑戰者。美國之後,六個最大的經濟和軍事強國都在這裡,她們都是公開或未公開的核力量。歐亞大陸占世界人口的75%,GNP的60%和能源的75%。總的來講,歐亞大陸的潛在力量甚至超過美國。

    歐亞大陸是全球最大的陸地,位於世界的核心軸上。如果有能力主導歐亞大陸,就能對世界上三個經濟最發達地區中的兩個——西歐和東亞發揮決定性影響。掃一眼地圖就會發現,主導歐亞大陸的國家自然就是中東和非洲的主宰。歐亞大陸已經是地緣政治中最重要的一盤棋,根本不需要對歐洲和亞洲單獨設局(制定政策)。歐亞大陸上的權力分配對美國的全球優勢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仔細審視一下歐亞大陸地圖,就能看出來,這個地區對中國太重要了,因為它是華盛頓控制未來歐亞大陸的著力點。美國在科索沃、波蘭、保加利亞、捷克、格魯吉亞,還可能在烏克蘭建立一系列的北約基地,其目標不僅僅是對俄羅斯實施戰略包圍,還有就是讓北約能夠控制俄羅斯和歐盟之間的能源聯繫。

    華盛頓現在的政策包含了一系列的「民主」制度的變動或政變,就像在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發生的「顏色革命」。為削弱中國對戰略性能源通道的防禦潛力,華盛頓也把緬甸列為重要目標。

    改變制度的一個戰略目的,也是為了切斷中國進入裡海地區的通道,以便獲得包括哈薩克斯坦在內的裡海地區的石油和天然氣儲備資源。從前,由於這一地區多山的地理原因,偉大的絲綢之路就是穿過烏茲別克斯坦的塔什干和哈薩克斯坦的阿瑪堤。對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進行地緣政治控制,就能夠實現對中國和中亞之間的管道線路控制,正如實施對俄羅斯的包圍將有助於控制石油管道以及她與西歐、中國、印度和中東的聯繫。

    布什政府拚命指責蘇丹南部達爾富爾地區發生了種族滅絕行為,其目的就是要把北約軍隊開進這一地區,與華盛頓對當地的人權保護問題毫無關係。看一看伊拉克或阿富汗就知道,華盛頓多麼關心人權啊!

    這確實與中國日益增長的石油進口有關。正如基辛格所說,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國家或整個世界。

    對北京的領導人來說,2003年美國對伊拉克的單方面入侵就是警鐘。美國軍事力量已經開始佈局控制戰略性石油要地和資源,這樣就可以控制歐亞,特別是控制中國和俄羅斯。

    北京的反應審慎而高明,正如中國偉大的軍事戰略家孫子所說的那樣:避實而擊虛。避免與對手硬碰硬。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