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新1軍天下第一軍 第五節 打了2個月的密支那圍攻戰 文 / 張軍 宋凱
收復胡康河谷之後,新1軍繼續朝孟拱進軍。孟拱是緬北重鎮,與密支那、卡盟互成犄角,孟拱河、南英河繞城而作天然屏障,每逢雨季,山地泥深過膝,平地一片汪洋,如此地勢自是守易攻難。
時重慶方面為增加駐印軍的攻擊力量,特將原54軍的第14、第50師空投至緬,協助新1軍作戰,因而到1944年4月4日新1軍與敵18師的114聯隊、敵56師團的146聯隊爭奪瓦康及英開
塘時,不僅得到了英軍第77旅及陳納德少將的第14航空隊的支援,更得到了來自國內的這兩支生力軍的大力配合。
5月下旬,雨季又來到了緬北叢林,新1軍不畏險阻,冒雨進攻,一舉攻克卡盟,殲敵5000餘名。窮寇宜追,新1軍跟著又乘山洪傾瀉,敵疏於戒備之機,偷襲孟拱成功,拿下了這座水中孤城,中國駐印軍的炮口最終擺到了緬北另一軍事要地——密支那對面的山上。
其實,早在5月初,攻打密支那的主力——第14師的42團、新30師的88團、第50師的150團及美國G字團——就已採取了行動。按照史迪威的命令,這些部隊統一組織成一先遣支隊,支隊長為米爾准將,支隊下轄兩個縱隊,第一縱隊長(簡稱K縱隊)為開利生上校,第二縱隊長(簡稱H縱隊)漢得上校。史迪威的意圖很明顯:緬北戰役你中國人搶關奪隘,攻城撥險,打得勢如破竹,這一次密支那之戰就看我美國人露一手吧。
但美國人習慣於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眼光來看待中國人,他們既不瞭解中國士兵的特性,又不願放權給中國軍官,他們只相信大炮和飛機的威力,因而打起仗來讓人大跌眼鏡。
和緬甸的其他許多城市一樣,密支那也座落在一平原地帶,且四圍多山,山多森林。接受以前中國官兵善於在密林中開路前進,奇襲攻城的教訓,日本人在其城外的雷班隘口和瑞裡要道很早就派出了部隊,加強了警戒。密支那的西面和北方各有一處空軍機場,日本人也加固了周圍的工事。
戰鬥是5月7日打響的。當日K縱隊以大炮猛轟雷班,然後以步兵強攻,但日軍工事堅固,美國人的大炮只是傷其皮毛,因而當步兵向關隘發起衝擊時,他們突然開火,我42團因此死傷慘重。
相持到第3日,我88團得當地嚮導指點,攀懸崖繞至敵之後背展開攻擊,險關雷班才被攻下。雷班一失,密支那城北的阿蘭機場亦隨之不保,K縱隊又很快佔領了翁卡,前鋒直指丁克路高。
美國人見攻勢順利,便急著充當先鋒起來。不料,在丁克路高,美G字團一營的官兵與日軍兩個中隊遭遇後,苦戰一日不僅不能破敵,反而被敵人圍了個嚴嚴實實,許多士兵已寫好遺囑準備犧牲,幸我88團及時趕至,向敵猛攻,美軍之險方才解除。但令人氣憤的是,美軍脫身之後,88團為保證大部隊的行動安全,主動留一營官兵把守丁克路高,而美軍指揮官只顧自己奪路逃生,而對該營竟忘了空投給養,致使該營官兵忍饑挨餓達8日之久,僅靠採摘山果野菜裹腹!
5月17日,H縱隊向密支那的城西機場發動進攻,守敵退入市區後,我150團亦追擊攻入市內車站。由於後援不繼,150團陷入重圍,遭敵炮火猛襲,通訊聯絡全被切斷,而美方聯絡官孔姆中校則藉故脫陣,逃出城外,結果該團外無援兵,內無主官,堅持一天,損失大半,車站得而復失,敵軍甚至衝出城外,擴大戰果,將先遣支隊幾乎趕回到原來出發的地方!
形勢亟變,使史迪威和鮑德諾等人大感窘迫,他們沒想到自己的同胞交上的竟是這樣的「戰果「!不得已,他們撤掉米爾支隊長的職務,規定華軍均由其所在師的師長指揮,第14師由龍天武師長、新30師由胡素師長、第50師由潘裕昆師長自行指揮。
次日,史迪威因事回重慶。史迪威走後,鮑德諾一意孤行,仍以臨時指揮部的命令強令各部全面進攻。
這時候雨季已經開始,各部在鮑德諾的督催下拚死強攻,敵則依據房舍、大樹、竹叢死守硬頂,我死傷枕藉,而進展緩慢。
6月中旬,佔領卡盟、孟拱的新1軍南下,加入攻打密支那的隊伍。鮑德諾見指揮無效,也聽由各部隊視情選擇作戰方略,這就使密支那戰場出現了新的轉機。
7月初,鄭洞國來前線視察,深感各部膠著不動,拖延時日,只會徒增傷亡,遂決定全線加強攻擊。此後,各部採取挖壕溝的辦法接近敵人工事,空軍及炮兵也不停轟擊日軍據點,日軍不支,再次縮進城內,潘裕昆的第50師則組織敢死隊,分組潛入城內,配合大部隊正面進攻。8月5日,密支那城門被攻破,日軍除少數逃脫之外,多數被圍的頑敵都用手榴彈自殺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