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喝酒喝也不行,不喝也不行 文 / 李敖
清朝乾隆皇帝的時候,主編(四庫全書)的大文人紀昀(曉嵐),是一個大幽默家。他長得很怪:大禿頭、大鼻子、大耳朵。一對三角眼睛、兩行細眉毛——好像隔壁那少奶奶一樣。有一次,一個大富翁造了一幢大房子,聽說紀購很有名氣,特地請他為這幢大房子起個名字。紀購打聽出來這個大富翁本是鐵匠出身,後來發了財,十足一個暴發戶,暴發戶附庸風雅,他認為是可笑的。於是,他提起毛筆,為這幢房子起了一個名兒「酉齋」。
大富翁歡天喜地的,把這兩個字捧回家去,見人就說:「這是紀大學土給我寫的!」可是,一當別人問起「酉」齋是什麼意思的時候,大富翁就愣住了,他怎麼猜也猜不出什麼意思;他偷偷查(康熙字典),也查不出個所以然來;他問別人,別人也直搖頭,人入都納悶,大富翁更納悶,他不知道紀大學士搞什麼鬼。終於有一天,他忍不住了,他望著這個「酉」字發呆,最後一狠心一跺腳,決定去找紀大學士。
紀大學土一看大富翁來,笑起來了。等到大富翁開口,問起這個「酉」字,他笑得更厲害了。他說:「這個『酉』字,有兩個意義,都是字典裡查不出來的:
第一個意義要直著看——酉——這好像是打『鐵』用的鐵砧;
第二個意義要橫著看——酉——這好像是打『鐵』用的風箱。這兩個意義都符合你是鐵匠出身,所以這個『酉』字,正好用來叫你這幢房子!」
這個故事主要建築在一個「酉」字上面,這個酉字在古字裡寫做——本來的意義是釀酒的器具,下面是個缸,缸裡有原料,缸外頭有個蓋和攪動器,這就是今天的「酉」字,也就是「酒」字在沒進「文字美容院」以前的老模樣。
但是,酒這個東西,跟許多可愛的老公公一樣,愈老愈有味道,所謂「陳年老酒」,愈喝愈香。陳年老酒從酒窖裡搬出來,上面一層灰,所以在小篆裡,把陳年老酒寫做——就是今天的「酉」字。後來這字慢慢抽像化,慢慢把管酒的官(字酒公賣局局長)也叫做「酋」(「大酋」)!
慢慢的,這個「酉」字又開始變,因為人人都愛喝酒,三杯下肚,酒意方濃,一看瓶裡,酒沒有了,於是著急了,於是開始找酒。你也找,我也找,最後找到一個能夠拿酒給大家過癮的人,於是你高興了,我也高興了,大家都說這個人好,這個人可愛,在我們需要酒的時候他夠意思,能夠幫我們,我們歡迎他,乾脆擁護他做「總統」——不對,那時候沒有總統;擁護他做「皇帝」,也不對,那時候沒有「皇帝」;擁護他做「領袖」,更不對,那時候還沒有領袖這個詞兒,他們擁護他做的是——「酋」長!
擁護這個人要舉雙手贊成,所以要——
這個字,表示兩個手在推舉「酋」。可是舉呀舉的,左面的手舉累了,所以放了下來,變成了——這就是我們現在的「尊」字。我們平常說「尊長」、「尊師」,事實上,「尊」的並不是那個「長」、那個「師」,而是那個「尊」字上頭的酒罈子。
所以,如果有人說他「尊」敬你,為了保險起見,你最好問問他媽媽,他是不是愛喝酒,如果他不愛喝酒,那他才真是值得你「尊」敬的;當然啦,在你「尊」敬他以前,他也該問問你媽媽,你是不是酒鬼。
因為「酉」這個字這麼可愛,所以很多高貴的詞兒,都跟它扯上了裙帶關係,例如:至尊——皇帝。
祭酒——大學校長、教育部長。
這兩個詞兒比起來,「祭酒」比「至尊」事實上還來得神氣。在宋朝的時候,「祭酒」(大學校長)可以跟皇帝面對面的瞪著』眼睛,一點都沒有馬屁相。
在民國初年,「祭酒」(教育總長)蔡元培,當「皇帝」袁大總統世凱去看他的時候,他只在會客室接見袁大胖子,不許他亂「巡視」;聊天完了,大胖子要走了,他只送大胖子到會客室門口,絕不肯多走一步,更不會在大門口送往迎來拍馬屈了。
所以,「祭酒」比「至尊」來得神氣。換句話說,如果有一個「祭酒」,居然對「至尊」或「大官」干送往迎來拍馬底的醜態,他就沒有上一代人有骨頭。「酒」字的歷史既然這麼久,喝酒的人既然這麼多,所以,在歷史上,酒所佔的重要地位、所發生的微妙影響,自然也就多得不得了。
酒在歷史上最早也是最大的作用,是它一開始就弄亡了兩個朝代。中國夏朝最後的皇帝叫姆萊(她是他的姓,萊是他的名)據說他後來造了一個大池子,全裝滿了酒,叫做「酒池」,整天喝呀喝的,結果把國家喝丟了;還有一個商朝的,也是最後一個皇帝,叫子受(子是他的姓,受是他的名,他又叫紂,一般人叫他商紂),據說後來他也造了一個大池子,全裝滿了酒,也叫做「酒地」,也整天喝呀喝的,結果也把國家喝丟了。夏架和商紂的故事,本來不必輕於相信,因為很可能是他們的敵人編造的。但是故事的一種作用,都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喝酒過度的害處。
夏朝的第一個皇帝是傳說中治水的夏禹。夏禹有一次喝了儀狄做的好酒,非常喜歡喝,可是他忍住了。不但忍住不再喝,並把僅狄趕跑了(因為僅狄在,他又要做好酒。)夏禹戒酒以後,很感慨地說:「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但他絕沒想到,他自己的後世就是一個個的酒鬼。夏朝的第三任皇帝叫太康,就因為「甘酒嗜音」(喜歡酒和披頭音樂),惹了大禍,最後到了夏架,就鬧出傳說中的「酒池肉林」來,因而亡國。由於一開始,酒就在中國歷史上闖了大禍,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不少警告喝酒的文獻。文獻中最有名的就是「酒誥」,就是動人戒酒的文章。
儘管勸來勸去,古代人還是喜歡喝酒,喝酒如故。
古代人喜歡喝酒,所以喝酒的名堂也最多,喝酒的傢伙比現代人還豐富。以商朝而論,當時光是酒杯和裝酒的,就有許許多多花樣。要說,也說不清楚,你還是看看圖吧,或者到博物院去看看真傢伙。
這張圖裡,「尊」是裝酒的容器,「禁」是放酒的櫃,「勺」是盛酒的大匙子,「爵」、「角」、「*」、「*」是把酒弄熱的工具。你看古人這些喝酒的道具多多!
在歷史上,喝酒是一種普遍的習慣,也是一種社交和禮節,這種風氣,一直演變到今天。但是在喝法上面,許多地方已經不相同了。古人喝酒,很講究禮節,不能亂喝或亂不喝。該喝的時候,不喝也不行;不該喝的時候,要喝也不行,像漢朝高祖剛當皇帝的時候,他的大臣們以為大家打天下有功,拚命在朝廷上喝酒、爭功。結果,有一個叫叔孫通的出來,勸漢高祖制訂一套規矩,不准大家亂喝酒。最後規矩訂了出來,大家就不敢亂來了。後來漢高祖死了,皇后有了權,皇后姓呂,呂家的人都擠到朝廷裡來。在歷史上,這叫「外戚當權」卜}戚是外面的親戚,是呂後那一邊女家的親戚)。當時大臣許多都反對外戚,總想找機會幹掉他們,正巧有一天,呂後請客,派一個叫劉章的做「酒史」(就是主持喝酒的人)。劉章就是反對外戚的大將,他乘機說:「我是軍人,我為了維持秩序,請求皇后准許我用軍法來對付不守酒禮的人。」呂後答應了。於是大家喝酒。喝到一半,一個外戚喝醉了,發起酒瘋來,跑出去了,劉章真的軍法從事,立刻拔出寶劍,把這外戚殺了。從這件節開始,一套剷除外戚的計劃立刻行動了,最後劉家的天下保全了,呂家的外戚都吃不開了。這個故事,不但證明了古代人愛喝酒,並且非常考究「酒禮」。喝酒失禮,是一件很嚴重的事,嚴重得要引發一次政變。
三國時候,有一次吳國的孫權請客,大家拚命喝喝喝。最後孫權親自來敬酒,到了虞翻面前,虞翻翻在地上,裝得醉得不能再喝了。等孫權走過去,虞翻又翻起來,表示沒醉。孫權∼回頭,看到了,氣起來,拔劍就要殺他。這時,一個叫劉基的,趕忙跑過來,一把抱住孫權,說:「大家都喝了這麼多酒,即使虞翻有罪,你也不能殺他。你殺了他,你怎麼對外面解釋?何況天下都說你度量大、能容人,你這麼一殺,什麼都完了!」於是,孫權才算了,虞翻才算為了喝酒失禮,保住顆腦袋。像這種因為喝酒而出的麻煩,歷史上還多著呢!
晉朝時候,有一天,王導王敦兄弟到王悄家裡去吃飯。王悄是一個有名的凶煞神。他的習慣是拚命叫漂亮女人勸你喝酒,你喝不光,他就怪那個陪酒的女人,就要把她殺掉。當時王導怕陪酒的女人被殺,只有拚命喝酒;可是王敦卻不買帳,你要殺女人,就讓你去殺好了!
像這種殘忍的「酒」的故事,正說明了我們老祖宗們,正有一些根本不知道人權是什麼的暴徒,他們的殘忍行為,也正是中華民族的恥辱。在另一方面,這個故事也又一次顯示了古人對喝酒時「不喝也不行」的心理,你看他們多愛酒!有的古人愛酒,甚至為酒鬧出了戰爭。楚國在古代是大國,有一次,向各國要酒。趙國為了不給酒,竟鬧得自己的京城被圍。這種小題大作的例子,雖然可笑,也反證了古人多愛酒。
最有名的酒鬼,該是晉朝的劉伶。劉伶是晉朝的大名士,整天喝酒,然後光著屁股亂跑。有一天,他的太太把酒杯藏起來,要他戒酒。他說好,不過為了表示鄭重,我要在神前發誓,你可置五斗酒來敬神。他的太太信以為真,把酒買來了,不料劉伶卻在神像面前,叫著說:
天生劉伶,
以酒為名。
一飲一石.
五斗解醒。
婦人之言,
慎莫可聽!於是把敬神的五斗酒也喝光了!劉傳還有∼個傑作,就是一邊喝酒一邊騎馬,後面叫一個人背著鋤頭跟著他。他的說法是:「死便埋我。」他寧要醉著死,也不要醒著活。
這有一個醉死派是唐朝的傅奕。傅奕向他的醫生說:我死了以後,我的墓誌銘要這樣寫——
傅奕,
青山白雲人也。
以醉死。
嗚呼!
還有一個三國時代的鄭泉(孫權的吳國人),臨死以前,要求把他屍體埋在做陶器的工廠旁邊。他說:「以後我的屍體真成了土,土又可被陶器工廠做成酒壺,那樣我多過癮呵!」
這是中國人愛酒的故事,也是中國人的幽默。
喝酒一件事,本來是一種享受,但是中國人卻把它過度禮節化。弄得反倒不自然,反倒逼出些縱酒吐酒的酒鬼。一個攻擊矚禮的故事,很有意思:鍾硫和鍾會兄弟小時候,以為爸爸睡覺了,一起偷酒喝。其實爸爸沒睡,正在偷看他們的偷酒表情:鍾毓喝酒的時候,「拜而後飲」;鍾會呢,卻「飲而不拜」。爸爸奇怪了,便起來問理由。鍾疏說:「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可是鍾會卻說:「偷本非禮,所以不拜。」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古人喝酒的手續多麻煩。它不要你先享受,而是要你先磕頭!
這個故事的另一說法是,兩個小鬼不姓鍾,而是孔融的兒子。孔融為直言無隱貢獻了生命,在他被殺以前,是思想家兼酒鬼。統治者禁酒的時候,他反對,理由是:
酒之為德,久矣!
天垂酒星之曜;
地列酒泉之郡;
人著旨酒之德:
堯不干鐘,無以見太平;
孔非百銀,無以堪上聖;
高祖非醉斬白蛇,無以暢其靈;
景帝非醉幸唐姬,無以開中興。描寫酒的偉大,這篇要考第一。孔融讓梨,但若不是梨而是酒,你看他會不會讓?
歷史上,用酒來辦事、來避禍的例子也很多。曹參為了怕官吏打擾老百姓,整天喝酒示範,表示我們做官的,只要喝酒就好了,別去找老百姓麻煩;陳平也為了對政事不表示意見,整天喝酒裝糊塗。很多人很多人,他們在酒中得到了真理與存在。歷史上禁酒的工作都沒有成功,也永遠不會成功,因為酒——如果喝得好、喝得少、喝得巧,到底是一個不會出賣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