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中國人史綱

正文 第十一章 紀元前第三世紀 文 / 柏楊

    本世紀,東方各國在秦王國磨刀霍霍聲中,毫無警覺地繼續爭城奪地,互相攻擊。結果,到了七十年代,全被秦王國併吞。砍政殺殺的二百六十年的戰國時代告終,嶄新的大一統局面出現,秦王國建立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具有法家思想的強大王朝。

    可是,這個王朝皇帝的繼承人沒有領導能力,以致到了九十年代,倏然滅亡。短命的西楚王國代之統一中國,經過短時間血流成河的內戰,到本世紀最後第二年,西楚王國也滅亡,另一個新興的西漢王朝代之再度統一中國。

    本世紀結束時,戰爭跟著結束,進入長期的和平。

    一東方各國互相纏鬥

    秦王國的軍事力量,進入本世紀(前三)已強大到無可匹敵的程度,它已使楚王國受到一連串創傷,現在它更要加強對這個鄰居的打擊。

    紀元前二九九年,秦王贏稷邀請楚王囗槐到武關(陝西商南)舉行高階層會議,華槐冒冒失失地去了,秦王國把他當作俘虜一樣捉到咸陽(陝西咸陽),命他用臣民的禮節覲見贏稷,又強迫他割讓黔中(貴州)土地,舉槐這個被秦王國玩了一輩子的糊塗老爹,到這時候惡夢才醒,憤怒地拒絕,秦王國就把他囚禁。

    楚王國得到事變消息,立即擁立囗槐的兒子囗橫繼任國王。贏稷發現不能利用囗槐勒索,大失所望,就由武關出擊,楚軍又被打敗,但仍堅持不再割地。囗槐曾經逃脫過,但中途又被捉回,三年後病死在咸陽,秦王國把他的屍體送返。

    ——乘著會見或覲見的機會,把友邦君主囚禁甚至殺掉,在春秋戰國時代,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參考前數世紀逐君殺君的記錄,便可證明。楚王國就常使用這種無賴的手段,而秦王國似乎還是第一次。不過用來對付像楚王國這種強大國家的國王,卻使各國汗流浹背。

    贏稷壓制了楚王國後,紀元前二八八年,他宣稱他是西方大帝(西帝),派人去齊王國,請齊王田地當東方大帝(東帝)。這明顯地表示兩個超級強國將瓜分世界,田地欣然接受,但他的大臣們認為國王的地位已經夠高了,改稱帝號,並沒有實質上的利益,反而給其他國家不必要的刺激。所以田地稱東方大帝只兩天工夫,就自動取消。贏稷也只好跟著把他的西方大帝的招牌悄悄拿下來,但他對已經一蹶不振的楚王國沒有放鬆,紀元前二七八年,他命他的大將白起率大軍向楚王國進攻,給楚王國一個致命傷害,攻陷首都郢都(湖北江陵),焚燒楚王國歷代國王的墳墓。楚王國的正規國防軍全部潰敗,囗橫倉惶遷都陳丘(故陳國,河南淮陽),暫時喘息。

    齊王田地雖然取消了帝號,卻沒有取消野心。在取消帝號的兩年後(前二八六),他向宋王國進攻,那位射天勝利,橫挑強鄰的國王宋偃,兵敗被殺,宋王國滅亡。這是八個大國中首先滅亡的一國,各國對它的滅亡,毫無反應。

    遠在北方的燕王國,念念不忘上世紀(前四)齊王國那次蹂躪。經二十八年的埋頭苦幹,於本世紀(前三)一十年代,準備完成。紀元前二八四年,即齊王國併吞宋王國後第二年,齊王田地在國際上的威望,正達最高峰時,燕王國秘密跟趙、秦、韓、魏締結盟約,五國聯軍在燕王國大將樂毅率領下,向齊王國發動總攻,齊王國軍隊全部覆沒,全國土地和重要城市包括首都臨淄在內,像落葉一樣,被五國聯軍的暴風一口氣掃光。只剩下即墨(山東平度)、莒城(古莒國,山東莒縣)兩個邊遠城市,仍由殘軍據守。樂毅送回了其他四國遠征軍之後,自己率領燕王國軍隊留下來,圍攻即墨。

    齊王田地,這個卡通電影上的丑角人物,從臨淄逃出來後,東方大帝的尊嚴架子。仍然不變。他先投奔衛國(河南濮陽),衛國盛大而周到的接待他,田地卻像他仍坐在寶座上一樣,對衛國國君頤指氣使,衛國國君就停止供給他飲食。田地只好投奔魯國(山東曲阜),魯國派使臣到邊境迎接,田地詢問魯國怎麼接待他,使臣表示當然把他當作國賓。但田地要求用國王的禮節,那就是說,魯國國君必須從早到晚,站在堂下,侍候田地吃飯和聽候呼喚,因為他是國王,魯國僅把他當國賓是不夠的,必須把他當主人。魯國不由的嚇了一跳,下令封閉邊境。田地再投奔鄒國(山東鄒城),恰巧鄒國國君逝世,田地宣稱他要以國王的身份弔喪,鄒國告訴他:「我們是小國,不敢當您國王的御駕。」田地走投無路,聽說莒城仍在固守,就逃到宮城。

    田地最初曾向楚王國求援,現在楚王國援軍在大將淖齒率領下,也抵達莒城。淖齒奉有楚王囗橫的密令,如果齊王國還有希望,就支持田地。如果齊王國沒有希望,就參加燕王國那一邊,佔領莒城。淖齒不久就發現田地是一個膿包,過去那些聲譽,不過是時勢造成的虛名。於是他邀請田地閱兵,就在閱兵台上把田地捉住,用極殘酷的方法處死:田地的筋被抽出來,懸掛到樑上,哀號三晝夜才氣絕。

    ——中國歷史上總共有五百五十九個帝王,其中約有三分之一,即一百八十三個帝王死於非命,而以田地死的最慘。不知道淖齒為什麼對他如此殘忍,只有一個可能的解釋,即田地的尊貴架子太刺傷淖齒。

    不過楚王國併吞莒城的目的也沒有達到,莒城民眾暴動,驅逐楚軍,殺掉淖齒,擁立田地的兒子田法章繼任國王。

    樂毅圍攻即墨(山東平度)五年,不能攻下,他改用懷柔政策,企圖使即墨自行崩潰。可是燕王國內部發生變化,紀元前二七九年,那位有姒勾踐優點,而沒有姒勾踐缺點的英明老國王姬平逝世了,少不更事的年輕兒子姬樂資繼位,認為樂毅這個人的忠貞大有問題。齊王國以超級強國的龐然大物,在一個月之內全部瓦解,而即墨一個孤城,卻圍攻了五年,顯然像姬樂資左右親信所形容的,一定潛伏著某種陰謀。於是姬樂資下令把樂毅免職,另派親信大將騎劫代替他。騎劫立即強行攻城,即墨守將田單用他新發明的秘密武器「火牛陣」反擊。火牛陣是將利刀綁到牛角上,然後燃燒它的尾巴,這一群尾巴著了火的牛群,就成了無數坦克車,排山倒海般地衝進燕軍陣營,燕軍被這種從沒有見過的武器嚇壞了,霎時間大敗,騎劫被殺。燕軍這一敗像一場連鎖的雪崩,齊王國人民群起響應,向燕軍攻擊,只幾天工夫,就把所有的燕王國佔領軍全部趕走。

    這是歷史上著名的一次奇跡勝利,齊王國復國。不過,跟三百年前紀元前六世紀鞭屍事件楚王國復國一樣,因為殘破太重的緣故,齊王國雖然恢復了國土,卻不能恢復力量,它從超級強國的地位上跌下來。現在中國只剩下一個霸權——秦王國霸權。

    二嶄新的外交政策——遠交近攻

    本世紀(前三)三十年代開始,秦王國的外交政策發生劇烈而重要的轉變。秦王贏稷採用宰相范睢「遠交近攻」的建議,對一些距離遙遠的或較遠的國家,如齊王國、燕王國和新被擊敗正在萎縮中的楚王國,一律笑臉相迎。而對跟自己接壤的魏、韓、趙三國,則斷然訴諸武力。

    這個外交政策是可怕的,事實上使所有的國家都陷於孤立,以便於敵人各國擊破。它的製作人范睢卻不是秦王國人,而是一個魏王國人,他熱愛他的祖國,一直在魏王國宰相魏齊手下,做一個低級官員,唯一的希望是能有機會得到長官的賞識,逐步陞遷。他永沒想到有一天當秦王國的宰相,獻出這種高度智慧的謀略,這是一場冤獄逼出來的奇跡。

    當范睢仍是魏王國低級官員時,有一次,他奉派作外交使節須賈的隨員,出使齊王國。齊王田法章欣賞他的才能,秘密邀請他出任齊王國的官職,范睢不願背叛祖國,田法章十分失望,贈送給他黃金五公斤和酒菜一席。范睢拒絕了黃金,只接受了酒菜。須賈聽說後,既妒且怒,一口咬定范睢一定是洩露了什麼重要機密,否則齊王國不會對他有如此重酬。回國後報告魏齊,魏齊也怒不可遏,不分青紅皂白,立即召集全體官員跟全體賓客,舉行盛大宴會,把范睢綁到堂下,教他招供。當范睢的供詞不能使魏齊滿意時,魏齊認為他堅不吐實,空言狡辯,下令苦刑拷打,范睢的肋骨折斷,牙齒脫落,而拷打不止,范睢假裝氣絕身死,魏齊才命人把他拖到廁所,下令所有的官員跟賓客都向那滿身血污的屍體輪流撒尿,用以表示對國王的忠貞和對賣國賊的痛恨。

    范睢等到凌辱他的官員群散去之後,他哀求並賄賂獄卒救他,獄卒在奉命把范睢拖出埋葬時,暗暗送他回家療養。范睢的傷勢好不容易復原,逃亡到秦王國,向秦王贏稷提出遠交近攻的外交政策,贏稷大喜,任用他當宰相。

    不久,須賈出使秦王國,范睢化裝成一個乞丐,向須賈求食。須賈對范睢仍然活在人世大為驚愕,但仍憐恤老友的淪落,送給他一件皮袍。當范睢告辭之後,須賈發現了真相,他魂不附體(在那個時代,殺掉一個外國的使節,跟殺掉一隻麻雀一樣),脫掉衣服鞋襪,赤身露體,光著雙足,跪到宰相府門前請罪。范睢也依樣畫葫蘆的召集政府官員和賓客,大擺筵席,告訴匍匐在地的須賈說:「你本來是死定了,你所以不死,不過念你送給我那件皮袍,還有一點故人之情。」命他回國告訴魏王國的國王,如果不立即把魏齊處斬,即將向魏王國攻擊。魏齊在流別人的血表示他的忠貞時,非常慷慨激昂,現在需要流自己的血來維護國家安全,他卻卑劣的棄職潛逃。不過逃來逃去,逃到最後,沒有一個國家敢為他這麼一個蠢人去開罪憤怒的秦王國的宰相,他仍然被迫自殺。不過他的靈魂要比龐涓高貴,他臨死時承認他的錯誤。

    ——魏王國地居中原,物產豐富,教育發達。當時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半數以上出生在這裡或集中在這裡。可是魏王國顢頇的統治階層,不但不能用他們,反而凌辱迫害,逼使他們投奔敵國。我們不能想像:如果魏王國任用了吳起、公孫鞅、孫臏、范睢、樂毅(他也是魏國人),歷史的發展會變成什麼樣子。

    在秦王國新的外交政策下,遠東三國因此得到暫時的安定,近東三國卻惡運當頭。它們只有接受不斷地痛擊而呼救無門,既沒有霸主可以申訴,又沒有另一個超級強國可以跟秦王國制衡。其中最悲慘的一次宰割,是使趙王國陷於萬劫不復的長平戰役。

    紀元前二六四年,秦王國攻擊韓王國,沿著黃河北岸向東挺進,佔領南陽(河南修武以西)。兩年後(前二六二),又佔領野王(河南沁陽),把韓王國跟北方的領土上黨郡(山西長子)的聯繫隔斷。上黨郡郡長(郡守)馮亭,向趙王國投降。這是把燙手的山芋拋給趙王國,趙王國無法拒絕這個廣達二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的誘惑,仍興高采烈地接住,一面祈禱老天爺保佑它不是一塊燙山芋。

    秦王國當然不允許已到口的肥肉被別人挖去,兩年後(前二六○年),大將王(齒乞)向上黨進攻,等到趙王國大將廉頗率援軍到達,上黨已經陷落。而秦軍仍銳不可當,廉頗節節失利,最後退到長平關(山西高平王報村),構築營壘,堅守不出。廉頗認為秦軍遠來,一定不能持久,他將等到秦軍撤退時,再行邀擊。秦王國看出,如果不除掉這老謀深算的廉頗,就不可能殲滅趙王國的野戰兵團。范睢所建立的間諜系統,及時的在趙王國首都邯鄲(河北邯鄲)向當權人士散佈耳語說:「廉頗太老了,已經喪失了銳氣,所以屢戰屢敗。上黨失陷對他的打擊很大,他自知不是秦王國的對手,已成為一個懦夫,不敢出戰,恐伯終有一天在壓力下向秦王國投降。秦王國最害怕的是趙王國少壯派將領趙括,只要趙括不出來當統帥,秦王國就鐵定的勝利。」在全國上下一致的要求下,國王趙丹把廉頗免職,任命趙括繼任總司令。

    趙括是趙王國名將趙奢的兒子,有絕頂的聰明和絕頂的口才,自以為他的軍事才能天下無雙。趙奢在世時,父子們談論兵法,老爹往往被兒子批駁的啞口無言。趙括的母親高興說:「將門虎子,真是不錯。」但老爹不以為然,他說:「戰爭是致人於死的大事,他說起來卻十分輕鬆,一旦擔任大將,必定失敗。」所以當趙括被任命為總司令後,老母立刻上書給國王趙丹說:「趙括事實上是一個呆子,只會讀父親的書,而不會靈活運用,不是大將之才,請不要派遣。」趙丹以為老母謙讓,老母說:「他父親當總司令時,所得到的賞賜,全部分給部下。命令發佈的當天,就住進軍營,跟士兵同甘共苦,不再過問家事。遇到困難,必定徵求大家意見,從不敢自以為是。可是趙括剛被任命為總司令就威風凜凜,軍營之中,沒有人敢對他仰視。賞賜給他的財物,全運回家。他父親死時曾一再囑咐,無論如何,不可使趙括指揮大兵團作戰。」趙丹當然不肯因老母一人之言而改變主意,老母請求:「如果一定要用他,萬一喪師辱國,但求赦免我們全家。」趙丹允許。

    秦王贏稷得到趙括當總司令的消息,高興的幾乎發狂,他任命各國所最畏懼的大將白起當總司令,原在前方擔任總司令的王(齒乞)降為副總司令。唯恐怕白起的威名使趙括恐懼,不敢出戰,那就捕捉不到趙王國的主力了,贏稷下令,有敢洩露總司令姓名的,立即斬首。然後動員全國所有的後備兵力,把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部投入戰場。世界上最大的一場會戰,秘密佈置完成。秦王國所要的不僅僅是戰場上的勝利,它還要徹底摧毀趙王國的戰力。

    趙括採取中央突破戰術,他厭惡防禦,他認為最好的防禦就是攻擊,要取得勝利,必須發動繼續不斷的攻擊,楔入敵人陣地之後,左右展開,促使它全線崩潰。他就任之後,即撤除防禦工事,親自率領精銳,向秦軍最弱的營壘進攻,白起下令退卻。趙括突破秦軍陣地之後,仍保持猛烈的攻勢以擴大戰果,白起下令再退,然後派出二萬五千人的奇襲部隊,切斷正在銳進的趙括的退路。於是趙王國的大軍被分割為二,趙括和一部分精銳部隊被隔在前方,留守的軍隊仍在長平關陣地。接著白起又切斷趙軍的糧道,趙軍霎時間發生糧食恐慌,而且跟中央政府失去聯絡。趙括發動數次最猛烈的攻擊,希望突出秦軍的包圍,但秦軍堅強抵抗,毫不動搖。趙括那些說起來頭頭是道,曾使老爹閉口的軍事理論,全部失效,他不得不傚法廉頗的辦法,改攻為守,等待援兵。可是現在的形勢改變,兵力既被分開,糧秣又盡,守已不可能,而且又無法把緊急情況報告邯鄲。趙括勉強支持了四十六天,士兵們飢餓的發瘋,最初是殺掉戰馬充飢,等到戰馬殺盡,就互相攻殺,煮食戰友的屍體。趙括被迫作最後的衝刺,分兵為四隊,輪流突擊,但始終突不破秦軍鋼鐵般的防線。到此,趙括束手無策,他親自挑選敢死隊作最後一次突圍,結果全軍覆沒,他自己也死在亂箭之下。趙軍還剩有四十萬人,全部投降。

    慘劇發生在趙軍投降之後,白起命這四十萬飢餓疲憊、得慶再生的俘虜,進入長平關附近一個名為「殺谷」的深谷之中,把各口兩端堵塞。預先埋伏在山頂上的秦軍,像暴雨一樣的拋下土石,四十萬人,全被活活埋葬,只有二百四十人被釋放回國,傳佈這場恐怖消息。趙王國舉國大哭,聲震天地,他們的青年這一代,全在這一役犧牲,趙王國從此沒落。

    長平關戰役四年後(前二五六),當秦王國的軍隊再度攻擊韓、趙兩國時)穿過洛陽那個可憐而古老的周王國的領土,如入無人之境。周王國最末一位國王姬延,赫然震怒,親自號召各國恢復早已無人再談的合縱對抗盟約,組織討伐秦王國的國際聯軍。周王國的命脈不絕如縷,既小又窮,連神聖不可侵犯的立國之寶的九鼎,都熔化了賣掉過日子。如今竟去碰撞人人畏懼的侵略大王,真是把頭伸到餓虎口中的壯舉,比曹陽、宋偃還要荒唐。

    姬延好不容易招募了五六千人,又苦無糧餉,只有向地主們跟富商們借貸,約定勝利凱旋之日,用戰利品奉還。楚、燕二國倒是派遣了軍隊赴約的,但發現再沒有其他國家軍隊時,就驚惶地撤退。周王國那五六千人的烏合之眾,當然不能單獨行動,熱鬧了一陣之後,只好解散。既沒有戰利品,債也無法清償,債權人日夜索債,姬延無法應付,就躲在一個高台之上,不敢跟人見面。但他這種兒戲舉動,秦王國聽到後大不高興。派出一支軍隊到洛陽,把姬延捉住,廢為平民。這個立國八百七十九年,被儒家學派讚不絕口的周王朝,在沒有一聲歎息中滅亡。

    周王國滅亡的次年(前二五五年),楚王國軍隊進入曲阜,把魯國最後一位國君姬讎放逐。六年後(前二四九年),再把他廢為平民,魯國也滅亡。

    現在,中國境內,七大強國並立。

    三呂不韋·韓非

    秦王國的王位到了紀元前二四七年,傳給了十三歲的少年贏政,由贏政父親贏異人的老友呂不韋攝政。

    呂不韋是趙國人,他是歷史上最有政治頭腦的資本家之一。贏異人曾在趙王國當過人質,他父親贏柱是秦王國的太子。贏柱跟當時的任何貴族一樣,姬妾很多,贏異人不過其中之一姬妾所生。他的母親既不受寵愛,因之他也不受重視。在趙王國首都邯鄲(河北邯鄲)那段時間,窮困潦倒,跟一個流亡的難民差不多。呂不韋看上了他,把他當作奇貨,投下大量賭注。又親自去咸陽,靠謀略和賄賂,說服贏柱最寵愛的華陽夫人——她偏偏沒有兒子。在華陽夫人的要求下,贏異人排擠了所有的弟兄,被立為太子的法定繼承人。不僅如此,呂不韋還把自己最寵愛的姬妾送給贏異人,這位姬妾一年後生了一個兒子,就是贏政。呂不韋的運氣不錯,不久,老王贏稷逝世,贏柱繼位。贏柱當王只三年就一病而死,贏異人繼位。贏異人當王也只有三年,也一病而死,贏政遂坐上寶座。呂不韋這場精彩的政治投資,收到可驚的利潤。

    東方各國乘秦王國一連串權力轉移之際,再度組成一次為時過晚的合縱對抗聯盟。紀元前二四一年,楚、趙、魏、韓、衛(齊燕兩國拒絕參加,這是遠交近攻的結果),推舉楚王囗完當縱約長。囗完命宰相黃歇代表,統率五國聯軍,抵達函谷關外。這是合縱對抗聯盟第二次進逼函谷關挑戰,距上世紀(前四)第一次進逼挑戰,已七十七年。不過這一次比上一次更糟,當秦軍大開關門,擂鼓出戰時,五國聯軍魂飛魄散,稍後望見秦軍的旌旗,就好像一群老鼠望見了貓的耳朵一樣,霎時間驚慌失措,一哄而散。尤其是仍然龐大的楚王國,好像惹下了什麼滔天大禍,拋棄了已定都三十八年之久的陳丘(河南淮陽),把首都再遷到更東方,距秦王國更遠的壽春(安徽壽縣)。這是東方諸國最後一次團結,不過這次團結不如不團結,它們的醜態畢露,鼓勵秦王國興起更大的野心,開始認真的考慮早日動手消滅它們。

    紀元前二三七年,贏政二十三歲,他不高興呂不韋專權,把他免職。贏政自己親政,用法家學派的李斯當宰相。贏政非常喜歡讀書,在博覽群書中,他發現了《孤憤》、《五蠹》,反覆誦讀,佩服的五體投地,歎息說:「我能見到這本書的作者,跟他交遊,雖死無恨。」李斯告訴他,作者韓非是韓王國的貴族,因為患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善干言詞辯論,但他的智慧全在他的著作之中。贏政十分興奮,通知韓王國,邀請韓非到秦王國訪問。

    紀元前二三三年,韓非到了咸陽,作為國王的貴賓,受到盛大的尊敬與歡迎。然而天下事往往並不都是向正面發展的,龐涓、孫臏的故事,在秦王國重演。李斯為自己的職位起了恐慌,決心殺掉韓非。他向贏政提出警告說:「韓非是韓王國貴族,不是普通平民,絕不可能忠於秦王國。與其用他,冒著被背叛的危險,不如送他回國。但與其送他回國後變法圖強,成為大敵,不如殺了他以絕後患。」專制帝王大多數都是翻臉無情,喜怒無常的,而且無論幹什麼喪盡天良的事,都會得到搖尾系統的支持。

    於是贏政把韓非從貴賓位置上拉下來,投入監獄,雖然贏政後來改變主意,下令把韓非釋放,但李斯卻在他改變主意之前,在監獄中把韓非毒死。

    韓非,這個集榮耀與悲劇於一個焦點的學人,是法家學派的總匯:他的思想中心是,君主應擁有強大的權力,不必希望人民感恩,也不在乎人民怨恨,只要賞罰嚴明,就可以使政府成為萬能。

    韓非死後,崇拜他的學人把他的作品,集成一部書,命名《韓非子》。贏政和李斯雖然殺了韓非,但卻接受了韓非的全部思想,建立他們的日益擴張中的帝國。

    四六國覆滅

    本世紀(前三)七十年代,東方六個王國滅亡的內在和外在條件,都已具備。內在條件是,統治階層日益腐敗無能,人民的貧窮日益加重,渴望著早一點變天的心理狀態日益強烈。外在條件是,秦王國統一當時世界的決心與強大實力,日益膨脹。於是就在七十年代的十年之中,像一根鐵棒搗碎六個雞蛋一樣,輕而易舉的把六個王國全部征服。它們滅亡的順序,列於下表:

    第一個遭到惡運的是國勢始終沒有振作過的韓王國,韓非死後的第三年(前二三○),秦王國大軍攻陷它的首都新鄭(河南新鄭),韓王國最末一任國王韓安投降。

    韓王國的滅亡引起其他各王國震恐,趙王國在過度緊張中,跳進秦王國間諜佈置下的圈套,把那位唯一可以挽救國家、忠心耿耿的名將李牧逼得自殺而死,秦王國那些將軍們從此再沒有可以較量的對手。兩年後(前二二八),秦王國繼白起之後的名將王翦即對趙王國進攻,國王趙遷投降。趙遷的哥哥趙嘉向北逃走,在代郡(河北蔚縣),集結殘軍,繼續抵抗。

    燕王國更手忙腳亂,燕王姬喜的太子姬丹主持國政,大臣們勸他跟齊、楚、魏再組合縱對抗聯盟,姬丹認為那已不切實際,而且緩不濟急。他決心採取左道旁門的手段,派遣刺客去脅迫贏政,命他承諾退還侵略的土地,並保證不再繼續侵略。如果他拒絕,就把他刺死。姬丹選擇的刺客是著名的勇士荊軻,整個計劃是:燕王國向秦王國請求合併,派遣荊軻獻上燕王國的地圖,贏政一定會親自接見,當荊軻雙手展開地圖時,一柄短小而鋒利的匕首就在地圖中出現。

    紀元前二二七年,荊軻到了秦國首都咸陽(陝西咸陽)。一切都照計劃進行。可是,當荊軻右手拿起匕首,左手抓住贏政的袖子,正要說話的時候,贏政掙脫了荊軻的手,繞著柱子奔逃。荊軻在後面追趕,很顯然的,機會已失。贏政拔出腰劍,把荊軻左腿砍斷。荊軻栽倒到地上,勉強坐起,右手把匕首向贏政擲去,擊中桐柱,射出火花。贏政再用劍砍他,荊軻用手去接,五個手指應聲而落。他面露微笑,對贏政說:「我本打算劫持你,逼你退還侵略鄰國的土地。不幸失敗,大概天意如此。」他死於亂劍之下。

    秦王國大軍立即向燕王國作懲罰性的攻擊。明年(前二二六),攻陷首都薊城(北京),姬喜向東逃到襄平(遼寧遼陽)。秦軍繼續追擊,姬喜不得已,把太子姬丹縊死,將頭獻給秦軍,秦軍才撤退。但秦軍並不是寬恕了燕王國,而是急於回去獻上主凶的人頭。

    秦王國大規模的統一中國的軍事行動,不會停止。縊死姬丹的次年(前二二五),秦軍進攻魏王國,決開黃河的堤防,使從天而降的河水灌入首都大梁(河南開封),最末一位國王魏假被擒,就地處決。

    兩年後(前二二三),秦王國名將王翦率領傾國的兵力,六十萬人的精銳兵團,進攻仍然地廣人眾的楚王國,一連串決定性的殲滅戰後,最末一位國王囗負芻投降。

    明年(前二二二),秦王國大軍向北掃蕩,進攻襄平(遼寧遼陽),生擒姬喜,燕王國滅亡。秦軍在回軍途中,攻陷代郡,趙嘉自殺,但他總算延長趙王國五年的壽命。

    又明年(前二二一),輪到那唯一還存在的齊王國。

    范睢的遠交近攻政策,在齊王國身上發揮最高的效果。足足五十餘年的時間,齊秦兩國的邦交極為敦睦,政府使節和民間商旅,絡繹於途,十分密切。齊王田建曾於紀元前二三七年,前往秦王國訪問,贏政用極尊貴的禮節歡迎他。在首都咸陽(陝西咸陽)設置盛大筵席,秦王國的高級官員和各國使節,匍匐在田建腳下,誠惶誠恐,不敢抬頭。田建深為感動,跟贏政結拜為異姓兄弟,兩個王國自然也成為最親密的兄弟之邦。齊王國派到咸陽的使節,每個人都得到親切的招待和可觀的貴重禮物,無不心花怒放,對秦王國的堅強友情,讚不絕口。秦王國也不斷派遣各種使節,包括其他各國國籍的客卿在內,攜帶大量黃金珠寶前往齊王國首都臨淄(山東淄博東),一面遊說統治階層不要改變外交政策,一面誘使他們墮落,跳入貪污腐敗的陷阱。因此,齊王國對任何形式的合縱對抗行動,一概拒絕參加。而且每逢秦王國征服一國,田建就派遣特使前往咸陽道賀。當全世界都在為保衛祖國血戰之際,只齊王國隔岸觀火,置身事外,連享半個世紀以上的繁榮與和平。

    然而,末日終於到來,七十年代最後一年(前二二一),東方六個王國中的五個王國都已消滅,只剩下齊王國孤獨地陷在秦王國四面八方的重重包圍之中。田建跟那位被秦王國收買了三十年的宰相後勝,他們麻木的神經系統才感覺到有點不對勁,但一切都已太遲。秦王國大軍於滅掉趙王國之後,轉頭南下,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就佔領了臨淄。齊王國在糊里糊塗中斷送。

    以後的事是,贏政把受賄最多的後勝處決,把昔日如手足的結拜老哥田建流放到共城(河南輝縣)。當了四十五年的太平國王,享盡了人間榮耀的田建老爹,在荒涼的太行山松柏林中,築屋定居。隨從他的宮人們不久就紛紛逃走,老爹只有一個兒子,年紀還小,這位王位繼承人每夜啼哭,使老爹心碎。而地方官員的供應又時時斷絕,以致金技玉葉的一家人常受饑寒,老爹更加傷感,一病而死,幼兒不知道下落。齊王國的遺民聽到消息,曾為他作一首悼歌:

    滿耳松樹的濤聲

    滿目柏樹林

    飢餓的時候不能吃

    口渴的時候不能飲

    誰使田建落得如此結局

    是不是那些——

    圍繞著他的客卿大臣

    東方六個王國到此全部結束,為時二百六十年的戰國時代也到此終止。只有一個封國仍然存在,那就是衛國(河南沁陽)。可能是它太小了,小到被贏政把它忘掉。直到十二年後紀元前二○九年,贏政的繼承人贏胡亥大概忽然間想起了它,才下令把它取消。

    五輝煌的八十年代

    塵埃已經落定,封國和獨立王國長期的混戰局面,已經過去,中國又統一於一個中央政府,成為一個單一的國家,而且出現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最強大的王朝。在它強有力的指揮推動下,一個奇異而龐大的帝國建立起來。

    贏政大帝是這個空前偉大事業的總工程師,幾乎就在征服六國的同時,他立即就把軍事上蓬勃的破壞動力,轉變為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上的建設動力,在八十年代成為大黃金時代的高峰。

    我們敘述贏政大帝為中國作了些什麼事時,必須瞭解一點,他的每一項措施,無論後世的人高興與不高興,讚美或詛咒,卻幾乎件件都影響中國歷史至少兩千年之久。

    他先從一件小事情上開始,那就是他不再稱為國王,而改稱皇帝。這是「皇」、「帝」二字第一次結合為一個專有名詞,從此它的地位比國王高一等,代表國家最高元首和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權力。贏政大帝又規定,皇帝的命令稱為詔書,皇帝並用一種特別的字作為自己的代名詞,即不再稱「我」而改稱「朕」。並廢除周王朝最得意的溢法制度,皇帝的區別以簡單明瞭的數字作標準,如贏政大帝自己稱秦王朝的創始皇帝,他的後裔稱「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萬萬世皇帝」。不過中國民間卻把贏政大帝的稱號簡化,一致稱他為「秦始皇」。

    ——周王朝有兩種專屬於貴族階級的文字遊戲,第一種是避諱制度,依儒書的規定,地位高貴的人的名字,神聖不可侵犯。地位低微的人必須提心吊膽的不去觸及它,即令同音的字也不允許在文字上出現,有時候更不准說出口,否則便是「犯諱」,凡是「犯諱」的人,輕者要受處罰,重者可能處斬。贏政大帝所以沒有明令取消這個制度,大概它在本世紀(前三)還沒有造成特別災害的緣故。第二種就是溢法制度,依儒書的規定,一個尊貴的貴族死後(不夠尊貴的貴族,如官職稍小和普通平民,都沒有資格),他的兒子或部下,即根據他生前的行為特徵,給他一個恰如其分的綽號,如周王朝第一任國王姬發,被稱為「武王」,即武功蓋世之王。如第十二任國王姬宮涅,被稱為「幽王」,即黑暗不明之王。周王朝認為謚法制度是禮教的一部分,一個人為了顧慮死後的惡劣綽號,會主動地約束自己的行為。這個構想太天真了,它沒有想到,滿身罪惡的死者,如果權勢仍然存在,便沒有人敢提出恰當的形容詞,而搖尾系統還會把字典上所有的高貴字句,全部堆到他頭上。秦王朝滅亡後,儒家當權,謚法恢復,遂成為一個小丑表功制度。我們舉一個例子作為說明,十七世紀明王朝那位吸毒的斷頭政治皇帝朱詡鈞,他的綽號是:「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二十世紀那位把清王朝搞垮了的老太婆那拉蘭兒,她的綽號是:「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仁獻崇熙顯皇后」,這種必須喘一口氣才讀得完的頭銜,使人倒盡胃口。

    廢除謚法制度只是一件小事,但它顯示一種動向。贏政大帝跟他的政府已完全擺脫儒書裡那些同王朝的重要傳統,眼前展開的是一個自由自主的新的天地。在這個基礎上,中國疆域開始轟轟烈烈的向外擴張。周王朝只限於黃河中游,戰國時代七個強大的王國各自開疆拓土,幾乎每一個王國都膨脹到有周王朝那麼龐大。贏政大帝完成統一的工作後,疆域已包括了黃河、長江,以及桑干河三大流域的大部分,這已是夠大的帝國了,然而有一個新興的威脅使他不能安枕,就是北方沙漠上,強大的匈奴民族,悄悄崛起。當秦王國剛剛掃平六國,收兵回營的時候,匈奴那個毛茸茸的陰影,忽然籠罩下來。匈奴最南的邊界,在被稱為「河南地」的河套北部,距秦王朝的中華帝國的首都咸陽,只四百公里,騎兵一天就可以抵達城下。這使贏政大帝決心把匈奴逐出河套。

    這項任務由大將蒙恬勝利的完成,秦兵團而且越過黃河,挺進到陰山山脈(高闕·內蒙古烏拉特後旗東南)。沿著固有的邊界一帶,戰國時代各國為了抵禦北方蠻族的劫掠,都建有屬於自己的邊防長城,現在,蒙恬為了阻止匈奴的反攻復仇和南下侵略,他發動軍隊和民眾,把它銜接起來。這個在當時長達兩千餘公里而被稱為「萬里」的長城,東端起自遼東半島遼東郡(遼寧遼陽、的東南,西端到臨挑城(甘肅氓縣),使本來分為三段的長城:燕王國長城,趙王國長城,秦王國長城,聯而為一。這對匈奴以及後來代之而起的其他北方蠻族,是一個阻擋力量,他們必須承受重大的死傷損失之後,才能攻破長城,進入中國本土。

    在南方,有兩塊廣袤的蠻荒土地,等待開發,那就是「閩中地」和「陸梁地」。閩中地即現在的福建省跟浙江省南部。陸梁地包括現在的廣東、廣西和湖南、江西兩省的南部,陸梁的意義是「陸地上的強梁」,形容土著民族的強悍善戰。我們不知道什麼原因促使贏政大帝決心征服這兩個地方,反正是當北方的河套被併入版圖後,秦兵團立即排山倒海般南下,投入這個懊熱難當,到處叢山峻嶺和惡霧毒蟲的原始地帶。

    秦兵團一面開路一面前進,完成兩項偉大的工程,一是打通了大庾嶺,一是開鑿了靈渠運河。大庾嶺屬於五嶺之一,它有效的把南中國分隔為二,秦兵團用雙手在嶺上辟出一條山道,使長江流域跟珠江流域豁然相通。靈渠運河連接長江的支流湘江跟珠江桂江,穿過野蠻部落和巨山峽谷,使南北交通發生戲劇性的變化,船隻可由帝國首都咸陽(陝西咸陽)出發,直達南方的海口番禺(廣東廣州)。

    閩中地散處著越王國瓦解後殘存的部落,所有的酋長們都以國王自居,但他們跟秦兵團一經接觸,即行投降。陸梁地的一些強悍民族的激烈抵抗,在配備現代化武器的秦兵團水陸夾攻下,也被粉碎。

    這是一個空前廣袤的帝國,過去從沒有過。比上世紀(前四)西方的亞歷山大帝國還大。而且亞歷山大帝國只曇花一現,秦王朝建立的中華帝國卻一直矗立不墜。帝國面積大約三百萬平方公里左右,包括當時中國人已知的全部世界。贏政大帝再擺脫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另一個制度——分封制度,把帝國劃分為四十一個郡。郡是地方行政單位,直屬中央政府,郡下再劃分為若干縣,縣下再劃分為若干鄉。完全遵照公孫鞅變法時在秦國所定的制度。

    四十一郡是:

    內史郡(首都咸陽)

    上郡(陝西榆林南魚河堡)

    北地郡(甘肅西峰)

    隴西郡(甘肅臨洮)

    漢中郡(陝西漢中)

    蜀郡(四川成都)

    巴郡(四川重慶)

    河東郡(山西夏縣)

    上黨郡(山西長治)

    太原郡(山西太原)

    雁門郡(山西右玉)

    九原郡(內蒙古包頭)

    雲中郡(內蒙古托克托)

    代郡(河北蔚縣)

    黔中郡(湖南沅陵)

    象郡(廣西崇左)

    上谷郡(河北懷來)

    漁陽郡(北京密雲)

    右北平郡(內蒙古寧城西南)

    遼東郡(遼寧遼陽)

    遼西郡(遼寧義縣)

    巨鹿郡(河北平鄉)

    邯鄲郡(河北邯鄲)

    東郡(河南濮陽西南)

    琅邪郡(山東膠南西南琅邪鄉)

    泅水郡(安徽淮北)

    九江郡(安徽壽縣)

    閩中郡(福建福州)

    南海郡(廣東廣州)

    齊郡(山東淄博東臨淄鎮)

    薛郡(山東曲阜)

    楊郡(河南商丘)

    三川郡(河南洛陽東)

    穎川郡(河南禹州)

    南陽郡(河南南陽)

    南郡(湖北江陵)

    會稽郡(江蘇蘇州)

    鄣郡(浙江安吉)

    長沙郡(湖南長沙)

    桂林郡(廣西凌雲)

    廣陽郡(北京)

    (秦郡有三十六郡說,有四十一郡說,有四十六郡說,四十六郡說為較新的研究。還未被學界普遍接受。此書作四十一郡,但郡非同時設。前二二一年初平六國時分為三十六郡。三十六郡為內史、三川、河東、南陽、南、九江、郭、會稽、穎川、碭、泗水、薛東、琅邪、齊、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代、巨鹿、邯鄲、上黨、太原、雲中、九原、雁門、上、隴西、北地、漢中、巴、蜀、黔中、長沙。數年後即前二一四年又增桂林、南海、象郡三郡。又有廣陽郡設於前二二三年、閩中郡設前二二○年。——編者)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突破和最駭人聽聞的政治結構,沒有封國封爵,沒有公侯伯子男。當時沒有一個人敢於想像皇帝的兒子們竟會跟平民一樣,竟沒有擁有土地,更沒有擁有奴隸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學派的學者,面對著這麼大的巨變,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這簡直是敲碎他們的飯碗了。

    六贏政大帝

    贏政大帝的生命是多采多姿的,充分顯示他強力的獨立人格和獨立思考。他面對的是包羅萬象的龐大帝國,充滿陌生的人民。

    然而,大黃金時代的光芒正在普照。大黃金時代最主要的特徵之一是,一種只向前看的心理狀態,人們逐漸地從周王朝那種崇古守舊的傳統中脫穎而出,而以堅決的態度,發揮創造未來的倔強精神。贏政大帝正是這種主流思潮的代表人物,他是中國最勤勞的帝王之一,不分晝夜地為他的帝國服務。

    在政府組織上,贏政大帝給中國歷代王朝奠定了權威性的規範,使得以後幾百個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裡作小小的修正,而無力作巨大改變。秦政府跟周政府大大的不同,周政府不過是一個國王親屬和大部落酋長們住的大庭院,秦政府則是真正的中央集權的政治機構。在皇帝之下設立宰相,宰相之下設立九卿——九位部長級官員。我們用下表說明:

    秦政府的組織精神,是政治、軍事、監察,三權分立,互不統攝。政府跟軍事不結合,可避免皇帝的權力被剝奪。監察權是皇帝的耳目,它主要目的在查看官吏和人民是否效忠或是否盡職。

    九卿的官制,是秦政府的又一發明,我們在括弧中所註釋的現代官稱,實際上並不恰當,但不如此便無法加強印象。主要原因是,政府官員和宮廷官員,在秦王朝時還無法劃分。所有官員都為皇帝做私事,也同時為國家做公事。這就跟現代若干獨資經營的小店舖,與老闆家庭之間,無論財務和管理,往往混合為一的情形一樣。到了後來,為皇帝辦私事的官員另成一個宮廷系統,九卿才成為政府系統。歷代王朝中央政府的組織雖不斷有變化,但九卿的官稱不變,一直保持兩千餘年,直到二十世紀,才隨著帝王制度的消滅而消滅。

    我們可以假設一個問題,假設現在某一個國家,把地球上所有的其他國家都用武力征服,成立一個強有力的世界政府,它最迫切的政治措施將是什麼?這正是贏政大帝在紀元前三世紀八十年代所面臨的課題,他為了鞏固他的帝國所從事的努力人概分為兩個項目:

    其一開鑿運河和建築公路。除了靈渠運河外,秦政府又在黃河跟淮河的支流穎水之間,開鑿另一條同樣重要的運河,即鴻溝運河,也即現在的賈魯河,它接連黃河跟淮河,再從淮河轉入長江,航運灌溉,都有高度價值。公路從首都咸陽(陝西咸陽)出發,作輻射形狀,直達各郡,北到遼東郡(遼寧遼陽),南到長沙都(湖南長沙),像蜘蛛網一樣密佈全國。公路寬五十步,每隔十米,即種植一棵松樹或柏樹,這恐怕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林蔭大道,構成「條條大路通咸陽」的壯觀,不僅有利於武裝部隊的機動性,更促進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使相異的差距日益縮小。

    其二統一文化和度量衡制度。各封國和各王國經過長期間的政治獨立,猶如西方羅馬帝國崩裂後的歐洲一樣,每一個國家都發展成為一個文化的和經濟的社會單元,互不相同。齊王國寫出的字與楚王國寫出的字不一樣,韓王國的升斗跟燕王國的升斗不一樣,趙玉國的里程也跟魏王國的里程大大的差異。各國車輛,各有寬度,也就是說,車輛只能在本國行駛,一出國境,因為不能合轍的緣故,寸步難行。贏政大帝要求把這些全部劃一,首先他下令採用一種新文字,也就是一種簡體字,把周王朝及六個王國所使用的那些繁雜而又互相差異的字體,簡化為一種「小篆」——以後更再進一步的簡化為「隸書」。這是中國歷史上由政府所發動,對文字所作的第一次劇烈改革,使原來十分笨重的文字,變為靈活,是中國文化最大的一項躍進。其次贏政大帝規定標準長度(度),標準容量(量)和標準重量(衡)。從此在中國境內,文字、尺寸、升斗、斤兩以及車輛的輪距,完全一致。這件事奠定了中國人萬世大一統思想觀念的基礎。

    帝國的領導人,上至贏政大帝,下至包括宰相李斯在內的高級官員,都精力充沛,具有活潑的想像力。在本世紀(前三)十年中,他們做出比七十年代統一當時世界還要多的事,也做出幾乎比此後兩千年大多數帝王所做的總和還要多的事。

    七焚書坑儒

    著名的贏政震撼,也發生在八十年代,他採用暴力手段來對付儒家學派的崇古思想。

    澎湃的學術思潮中的四大學派:儒、墨、道、法,發展到本世紀(前三),道家本身沒有組織,從不跟人競爭。墨家也告沒落,沒落的原因不是它的理想不好,恰恰相反,而是因為它的理想太好,要求太高;以致必須有一種殉道的極端宗教感情,才可以勝任,這不是每個人都辦得到的,不久就發生後繼無人的枯竭現象,逐漸在人群中消失,只留下使人敬仰的學說,供人研究。

    於是,實際上只有儒、法兩家在對抗,兩家的學者都渴望得到君主們的垂青,法家學派的方法是向君主分析利害,提出具體方案,使君主們悚然戒懼,不得不賦予權力。儒家學派是拒絕談利害的,他們只談仁義,只對君主歌頌功德,使君主們在非常舒服的精神狀態中,任用他們擔任官職。大黃金時代是法家學派當權的時代,在各國從事生死存亡的鬥爭中,儒家學派自然被排除於權力之門,不過這並不能使儒家學派灰心。

    贏政大帝在九卿之一的「奉常」(祭祀部長)之下,設立數目不定的「博士」官員(祭祀部兼管教育)。當時的博士跟現代的博士不同,當時的博士是國家最高的學術研究員,他們有優厚的薪水,地位僅次於祭祀部長,可以經常覲見皇帝,而皇帝也經常召見他們。秦政府的博士,包括各學派的門徒和學者。事實上只不過以法、儒、道三家為主,道家所以也被延攬,因為這時候道家已開始發展出來一個新的支派,這個支派跟陰陽家結合,高舉著李耳、莊周的招牌,捏造出姬軒轅也是他們的祖師爺之一,從事跟道家思想風馬牛不相關的兩件大的行動:一是他們宣稱能夠用火爐煉出使人吃了可以永遠不死的仙丹;一是他們宣稱能夠用同樣方法煉出黃金。言之確鑿的不死藥或長生藥跟煉金術,足以打動任何人的心弦。這個新的支派,在本世紀(前三)和下世紀(前二),被稱為「方土」,即是一種高級巫師,以後發生的道教,淵源於此。

    贏政大帝喜歡出巡,他的足跡幾乎遍於中國各地著名的山川。每次出巡,當然有一個龐大而威風凜凜的隨從行列,博士也在其中。每到一處,贏政大帝一定要建立石碑作為紀念。石碑上誇耀他征服六國,統一世界的豐功偉業。這正是儒家的拿手,著名的於紀元前二一九年立在泰山頂上的頌德碑,就是儒家學派的博士跟故魯國的儒家學派的學者(儒生)的傑作,贏政大帝十分高興。

    於是儒家學派認為機會已到,遂進一步做了一件自信贏政大帝一定會龍心大悅的事,那就是他們建議贏政大帝分封他的兒子們到各地當國王。紀元前二一三年,博士淳於越正式上書給贏政大帝說:「從前商周兩個王朝,立國都近千年(按,這是文化打手式的信口開河,事實上商王朝立國只有六百六十二年,周王國連洛陽那種賣九鼎的日子包括在內,不過八百七十九年,距千年都遠得很),主要原因在於分封兒子兄弟,作為枝葉。現在陛下雖富有世界,可是你的兒子們卻跟平民一樣,一旦發生危險,便沒有人相救。凡事不傚法古人,而能長久的,從沒有聽說過。」

    ——注意最後三句話,它表現出儒家學派的中心思想。

    然而,這是對秦王朝那種眼睛只看未來的立國精神的挑戰,宰相李斯反駁說:「五帝的制度不相重複,三代的制度不相抄襲。各自使用各自的制度,並不是故意反古,而是時代前進,不得不如此。陛下創立大業,所建立的是萬世功勳,儒家學者愚陋,對此新的局面,不能領略。淳於越所說的是兩千年前三代時代原始社會的事,怎麼能夠傚法?儒家學者不向時代學習,只一心一意崇拜古人,用虛偽的言語打擊真實。見到新興事物,先議論紛紛。堅持現在的制度都沒有古代好,擾亂民心。」

    贏政大帝採納李斯的意見,儒家第一次碰到政治硬漢。贏政大帝的手段是粗暴的,他下令焚燬那些使魯國國君被強迫叩頭的儒書(詩書)。超過六十天仍不焚燬的人,處以鯨刑(臉上刺字),罰做苦工。兩個人以上談論儒書的,一律處決。凡認為古代才是好的,現代都是錯的——「是古非今」的人,全家斬首。但政府圖書館收藏,供博士們研究的儒書,以及其他學派的著作,跟醫藥、卜卦、種樹的著作,不在焚燬之列。

    這是儒家學派所受到最大一次打擊,但仍准許博士們研究,所以影響不大。大的影響發生於稍後的九十年代,粗野的項羽攻進咸陽後,縱火燒城,政府所保存的圖書,包括儒家的以及其他學派的很多著作,才永久喪失。

    贏政大帝雖然焚燬儒書,目的只在限制崇古思想的傳播,對儒家學者,仍繼續保留他們的職位,而且繼續鼓勵他們研究。可是,焚書事件的明年(前二一二),又發生方士事件,激起贏政大帝採取流血的鎮壓政策。兩位因法術不靈,唯恐怕被砍頭的道家方士侯生、盧生,悄悄逃走。在逃走時宣傳說:「贏政這個人,天生兇惡,只信任他手下的官吏,博士雖然有七十餘人,不過吃吃閒飯,受不到重視。他又喜歡殺人,拒絕聽自己的過失。方士們的法術偶爾不能應驗,就被處死。他只知道煉仙丹、求仙藥。沒有人會這麼傻,把長生不死的丹藥送給他。」贏政大帝聽到後,咆哮起來:「我聘請這麼多知識分子,目的在促進永久的和平。他們中間有人建議說可以煉仙丹求仙藥,像徐福者流,浪費了無數金錢,結果什麼都得不到。而各人之間,你攻擊我,我攻擊你,不停地互相傾害告密。侯生、盧生,我非常尊重他們,想不到卻把罪過全推到我一個人身上,用這種荒唐的話誹謗我。」於是下令把首都咸陽(陝西咸陽)所有的高級知識分子都逮捕起來,調查他們平日有沒有諷刺皇帝的言論。調查結果,罪狀確鑿的有四百六十人,給他們的處罰是全部坑殺,像長平戰役對付那些趙王國的降車一樣。四百六十人中,依情勢判斷,應該全體都是道家的方士,但鑒於崇古也是一種罪狀,恐怕不可避免的也包括了不少儒家學者。

    ——以上兩項被稱為「焚書坑儒」的事件,使儒家學派把贏政大帝恨入骨髓。在此後兩千年儒家學派當權的漫長期間,一提起贏政大帝,就破口大罵,把字典上所有惡劣的字句像炭火一樣的堆到他頭上。

    贏政大帝也有他不能超越時代的愚昧行動,中國民間有句諺語說:「當了皇帝想成仙。」其實人人都希望成仙,不過普通人無法把這種追求搞得驚天動地。贏政大帝握有現實世界最高的權力和光榮,但他知道逃不脫死亡,除非得到神仙的幫助。方士們分別向他推薦各種方法,向他報告各種神仙的行跡。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方士,就是前面為贏政大帝所提到的徐福。徐福告訴贏政大帝說,在東方大海之上,有一座名叫蓬萊的仙山,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如果能找到那座仙山,就可從神仙手中取得長生不死的仙藥。贏政大帝答應他的請求,命他前往。紀元前二一九年,徐福率領童男童女三千人,乘坐特別製造的巨舶向東方大海進發,三千童男童女可能是用來作為祭品的,也可能徐福一開始就蓄意一去不返,用他們去開闢新的疆土。

    徐福出發後就沒有消息,有人說他在大海中沉沒,全體溺死。有人說他終於找到了蓬萊仙山,即現在的日本,定居下來,現代日本人身上仍流著他們的血統。兩種傳說都有可能,但日本沿海一帶所建立的徐福廟,似乎很支持後一種說法。

    贏政大帝雖然尋找不死藥,卻沒有冒冒然吃到肚子裡。反而是以後那些服膺儒家學派,咒罵贏政大帝的帝王們,不斷有人因眼下方士的不死藥而一命嗚呼。

    八秦王朝突然瓦解

    中華帝國的國勢正如旭日東昇,然而,專制政體最大的缺點之一是,統治階級多半一代不如一代。任何英明的君主都無法保證他的繼承人跟他一樣的有能力有熱誠去治理國家。

    九十年代的第一年(前二一○),贏政大帝在出巡歸來途中,走到沙丘(河北平鄉),一病而死。

    贏政大帝死後,遺詔命他的長子贏扶蘇繼位,贏扶蘇那時不在身邊,正在上郡(陝西榆林南)監督由大將蒙恬率領,防禦北方匈奴的邊防部隊。沙丘、咸陽間航空距離六百五十公里,在漫長的歸途中,贏政大帝的幼子贏胡亥跟宰相李斯、宦官趙高發動一項奪嫡陰謀,把遺詔毀掉,另寫兩份遺詔,一份命贏扶蘇自殺,一份命贏胡亥繼任帝位。

    秦王朝雖然是一個由悠久歷史的王國演變出來的政權,但建立大帝國的時間卻很短,剛剛進入危險的瓶頸時代,卻不幸的出現了一個花花公子當它的舵手。贏胡亥具有花花公子所具有的一切毛病,而尤其自私任性。他上台後不久,就跟他的親信趙高有過下列一段非常精彩的對話,他問趙高說:「人生在世,不過一眨眼工夫。我既然有今天的地位,有權有錢,想幹什麼就可以幹什麼,所以我要享盡天下艷福,你以為如何?」趙高回答說:「這是極明智的見解,愚昧的人永遠想不到。」於是,幾乎是剎那間,帝國巨舟脫離了航線,駛入驚濤駭浪的淺灘,向著獰惡的礁石上撞去,誰都無法拯救。

    巨變來的太快,贏胡亥坐上寶座的明年(前二○九),陽夏縣(河南太康)派遣前往一千公里外北疆重鎮漁陽郡(北京密雲)換防的一小隊後備軍,走到蘄郡(安徽宿州南蘄縣集)所屬的大澤鄉,遇到連綿大雨,道路中斷,計算時間,在限期內已不可能趕到,帝國軍法森嚴,可能受到嚴重處分。於是,隊長陳勝跟副隊長吳廣鋌而走險,率領他們叛變,攻擊地方政府,奪取武器。

    一群亡命之徒向龐大的帝國挑戰,等於閉著眼往黑暗裡一跳。可是想不到這一跳竟引起各地連鎖性的民變,變民領袖為了擴大影響力,紛紛使用那些已消失了十二年之久的六個王國的國名,自稱國王,或擁立六國故王的後裔當名義上的國王。只十四個月時間,秦王朝所建立的光輝帝國,即土崩瓦解,重新恢復昔日的戰國時代。六個王國赫然的在故土上復興。這些草莽國王興起的順序,跟他們的根據地,列於下表:

    張楚王陳勝陳丘(河南淮陽)

    楚王襄疆東城(安徽定遠)

    齊王田儋狄縣(山東高青)

    趙王武臣邯鄲(河北邯鄲)

    燕王韓廣薊縣(北京)

    魏王魏咎臨濟(河南封丘)

    趙王趙歇信都(河北邢台)

    張楚王景駒留縣(江蘇沛縣東南)

    楚王囗心盱眙(江蘇盯胎)

    韓王韓成穎川(河南禹州)

    齊王田假臨濟(狄縣改稱山東高青)

    齊王田市臨淄(山東淄博東臨淄鎮)

    魏王魏豹平陽(河南滑縣)

    六個王國國名的重現,並不等於六個王國的重建。死灰不可能復燃,即令復燃也不會持久。歷史的定律是,舊政權一旦毀滅,時間越久,越不可能復興。

    真正重要的是兩位在初期沒有自封為國王的小人物,一位是故楚王國大將項燕的孫兒項羽,一位是沛縣(江蘇沛縣)地痞流氓頭目之一的劉邦。項羽在他的故鄉會稽郡(江蘇蘇州)把地方政府首長殺掉後起兵,物色到故楚王國第二十一任國王囗槐(就是被張儀玩弄的溜溜轉的那一位)孫兒囗心,囗心這時已經淪落成為一個窮苦的牧羊人了。項羽擁立囗心當楚王,用以號召故楚王國的遺民。劉邦跟舊有的六國王族沒有一點淵源,也沒有機會利用殘餘的力量。他只靠自己在黑社會中的地位,集結亂七八糟的數千人,投奔囗心。囗心的楚王國建都盱眙(江蘇盱眙),鼓勵那些投奔他的將領們直接攻擊帝國的首都咸陽(陝西咸陽)。他下令說,誰先攻陷咸陽,誰就當秦王國的國王。劉邦率領他的部隊,沿著南陽(河南南陽)、武關(陝西商南)路線進發。

    秦政府如果反應迅速,變亂可能早已結束。但二世皇帝贏胡亥不喜歡聽不悅耳的話,任何不悅耳的話都被解釋為惡意的。當各地叛變的消息報告到中央時,贏胡亥大為震怒,把報告消息的那些倒霉的官員都投到監獄。於是以後來自各地的報告就大不相同,一致說;「我們這裡雖有小小的騷動,只不過是少數游手好閒之徒,打劫商旅,偷雞摸狗而已。地方政府搜捕進剿,已全部肅清。」贏胡亥這才非常高興。民變就在贏胡亥的保護之下,像野火一樣四處蔓延。一直到陳勝的大將周文勢如破竹般打到距咸陽只三十公里的戲水(陝西臨潼新豐鎮),贏胡亥才大夢初醒,徵調正規軍已來不及,就下令赦免正在驪山做苦工的數十萬奴工跟囚徒,命宮廷供應部長(少府)章邯當總司令,率領迎戰。交鋒的結果,周文敗退,章邯出函谷關向東追擊。

    僅只擊退周文,並沒有解決問題。但趙高已開始他的新的陰謀,在精密的設計下,他誣陷開國元勳宰相李斯私通東方的叛徒,李斯父子同時被腰斬。趙高遂當上宰相,這位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最有勢力的宦官,為了建立權威,特地在一次朝會上,把一隻鹿呈獻給二世皇帝,在呈獻時,他宣稱呈獻的是一匹馬。贏胡亥說:「明明是鹿,怎麼說是馬呢?」趙高說:「明明是馬,怎麼說是鹿呢?陛下不相信的話,請問大家。」高級官員們送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是馬,一派認為是鹿。等到這個事件結束後,認為是鹿的一派官員,不久就陷入證據確鑿的謀反案件中,全部被殺,趙高遂完全掌握政府。

    章邯一連串掃蕩了幾處草莽王國,紀元前二○八年,他的大軍圍攻新建立的趙王國的重鎮鉅鹿(河北平鄉)。趙王趙歇向其他同時新建立的一些草莽王國求救,各王國並沒有使他失望,紛紛派出援軍。可是,他們又重演戰國時代那種畏秦如虎的鏡頭,軍壘林立,卻沒有人敢向圍城的秦軍挑戰。最後,項羽率領的楚兵團抵達,一抵達即發動攻擊,這是歷史上聞名的一次猛烈會戰,楚兵團以一當十,殺聲震動天地,諸國援軍站在自己軍壘上觀戰,一個個面無人色。最後秦軍大敗,向西潰退。項羽邀集各國將領討論聯合追擊事宜,那些將領又敬又怕,走進楚兵團營門時,連頭都不敢抬。項羽的領袖地位,由此一戰而確定。

    章邯之敗,對秦王朝的帝國政府而言,不過是一次戰役的失利,並沒有什麼影響。但章邯派他的秘書長(長史)司馬欣到咸陽請求增援時,趙高正開始他的第二個陰謀,打算把民變日熾的責任推到章邯身上,這只要說章邯縱敵玩寇,就可達到目的了。司馬欣一連三天都見不到宰相,正在驚疑時,得到這個消息,他急急逃回,不敢走來時的道路,另走其他小徑,趙高果然派人追捕,沒有把他捉到。章邯現在進退失據,沒有別的選擇,只有向項羽投降,項羽遂統率聯軍西進。

    比項羽先出發的劉邦,速度更快,他早已到達武關(楚王華槐被騙的地方)。十萬火急的告警文書雪片一樣飛到咸陽,贏胡亥這時候倒沒有拒絕看這些使他不舒服的報告,他急忙召見被他認為最忠心的宰相趙高,可是趙高正臥病在床。屢次召見,趙高屢次都臥病在床。趙高對內鬥爭是第一等能手,對付敵人卻一籌莫展,他既無法擊退劉邦,只好臥病在床。但臥病在床不能解決問題,他害怕贏胡亥忽然發現真相把他處決,於是決定先下毒手。

    紀元前二○七年年底,趙高的女婿咸陽市長(咸陽令)閻樂率兵闖進皇宮,把哀求饒命的贏胡亥殺掉。然後趙高迎立贏扶蘇的兒子贏嬰繼位,宣告取消皇帝的尊號,恢復秦王國國王的舊稱,希望能像十年代取消「西方大帝」一樣,輕鬆地放下重擔。贏嬰比他的叔父贏胡亥能力高強,他即位後立即把趙高斬首,但秦政府在贏胡亥和趙高劇烈的傷害下,已經解體,贏嬰已無力扭轉乾坤。轉眼到了明年(前二○六),劉邦逼近咸陽,贏嬰集結不到軍隊,只得投降。龐大輝煌的秦王朝建立的帝國,在殺聲中歸於滅亡,距它蕩平六個王國(前二二一)只十六年,距贏政大帝之死(前二○九)只三年。

    秦王朝滅亡的如此迅速的原因,我們歸納為下列三項:

    一中國古老的法家學派的法治,是以君權為基礎的,跟現代以人權為基礎的法治,有很大不同。而秦王朝自公孫鞅變法,實行法治以來,已一百餘年,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機械的和僵化了的法治。陳勝、吳廣因雨耽誤限期,他有充分的理由可以免除處罰,但他不認為有此可能性。主要的一點是,法治跟政治修明不可分,一旦政府官員顢頇腐敗,法律反而產生毒素,成為迫害善良守法人民的一種殘酷工具,結果形成暴政,官逼民反。

    二秦王朝統一的時間太短,前後只有十餘年,人民對新政府的效忠心理,還沒有養成慣性。被剝奪既得利益的既得利益階級,諸如六個王國的那些貴族和當權階級跟他們身上的寄生蟲,以及大批被排斥的儒家知識分子,每一國以五萬人估計,就有三十萬人的反對力量潛伏民間,在那裡怨聲載道。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秦政府還沒有徹底的消化。他們日夜都在破壞新社會和新秩序,巴不得秦政府早日垮台,以便恢復他們過去的那種好日子。所以任何震撼發生,他們都會抓住機會。像孔丘的後裔孔甲,跟一些故魯國的儒家學者,一聽說陳勝起兵,立刻就迫不及待的抱著他們的儒書,前往投靠。

    三最後的原因是帝國的舵手贏胡亥,我們不必多強調他,只要瞭解,無論大船小船,舵手非常重要。舵手如果決心向礁石上猛撞,誰阻止他誰就成了賣國賊而被殺或被投入監獄,再堅固的巨輪都會沉沒。

    九西楚王國曇花一現

    紀元前二○六年,贏嬰向劉邦投降後不久,從鉅鹿(河北平鄉)西征的項羽聯軍也抵達咸陽。

    項羽是一位名將,但他的致命傷是不懂政治;而在打了幾個勝仗後,卻忽然自以為很懂政治,他不知道政治比軍事複雜多了。項羽到了咸陽,因劉邦先把秦王朝滅掉,沒有把這個蓋世的榮譽留給他,又聽說劉邦把金銀財寶搶劫一空,於是暴跳如雷,像一頭瘋了的野獸一樣,下令把贏嬰處斬,縱火焚燒咸陽城。又下令備戰,準備攻擊劉邦。劉邦立即屈膝,親自到楚軍營帳,向項羽謝罪,呈上他剛從皇宮搶出來的名貴白玉。於是項羽躊躇滿志,把名義上的楚王國國王囗心,一腳踢開,宣佈自己是西楚霸王,定都彭城(江蘇徐州)。下令把所有新興的王國全部撤銷,置全國於他建立的西楚王國統治之下。然後,一口氣重新分封如下表所列的十九個王國的國王:

    仔細研究這個表,就會發現項羽是一個毫無政治頭腦的莽漢。他所建立的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一個地位都互相平等的國際聯盟,連邦聯的資格都夠不上。因為大家都是獨立王國,在體制方面,項羽這個國王並不能高過別的國王。尤其是當我們注意上表那些新國王的原來職位,更會發現項羽處理這次分封,完全被他自己的喜怒和他左右那些三流角色的政客所操縱,所以自己為自己製造出來不必要的嚴重危機。像囗心,一個無權無勢的小朝廷,項羽把他遷到一千公里外蠻荒的郴縣(湖南郴州),囗心也順服的聽命之後,項羽仍不容他存在,派人把他殺掉。像劉邦,項羽應該依囗心的初約,封他當秦王,至少也要把他封到距家鄉較近的地區,滿足劉邦與劉邦部下的思鄉心理,這對項羽並沒有損失。但項羽仍記得劉邦比他先進入咸陽的大恨,而把劉邦驅逐到當時人們都認為是蠻荒的南鄭(陝西漢中)。像齊王田市,非常熱心的派遣他的大將田都率領軍隊參加項羽的聯軍西征,田都即令有功,正常的情形應該是由項羽對田都加以賞賜,遣送回國,由國王田市再予擢升。可是項羽卻賣弄他的權威;把田都封為齊王,而把本來的齊王田市逐出國都臨淄(山東淄博東),貶到偏僻的即墨(山東平度)當膠東王。對燕王國跟趙王國,也都如此。後來更把韓王韓成當作罪犯一樣的捉住殺掉,致使韓成的智囊張良投奔劉邦,跟項羽作對到底。中國有句諺語說:「天下本來不亂,是低能的人把它搞亂的。」正是項羽的寫照。

    ——有一件事也可幫助我們對項羽的瞭解,當時一位學者蔡生,建議項羽建都咸陽(陝西咸陽),因為咸陽具有最適中的位置,可以統御全國。項羽拒絕採納,他說:「富貴不回故鄉,好像穿了漂亮的衣服在黑夜裡走路。」項羽的目的只是在向他的鄉人們炫耀他的富貴,所以堅持返回東方。蔡生告訴朋友說,「人們都說:項羽像一個穿人衣戴人帽的猴子,果然不錯。」這話傳到項羽耳朵,項羽就把蔡生投到巨鍋中煮死。

    西楚王國只締造了兩個月,戰爭就重新爆發。

    舊齊王田市的宰相田榮,首先發兵迎擊他的舊同僚新齊玉田都。舊趙王趙歇的宰相陳余,也發兵攻擊他的老友新任常山王張耳。但項羽認為這些叛逆在自掘墳墓,他的強大兵力,可以貫徹他的任何荒謬政策。他先攻擊田榮,準備消滅田榮後,揮軍西上,再消滅陳余。田榮果然不堪一擊,兵敗身死,項羽縱兵大肆屠殺,人民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財產,不得不集結起來武裝抵抗,叛亂隨著項羽不斷的軍事勝利而更加擴大,西楚兵團陷於疲於奔命的泥沼。田榮的弟弟田橫率領的新集結起來的齊兵團,開始跟項羽進行捉迷藏游擊戰。

    遠在西方萬山叢中的漢王劉邦,抓住這個機會,悄悄從南鄭(陝西漢中)出發,越過秦嶺山脈,把故秦王國領土上項羽所建的一些封王,一鼓蕩平。然後大軍東征,並為那個可憐的牧羊人囗心發喪,號召全國共同討伐項羽的弒君之罪。

    紀元前二○五年四月,劉邦攻陷項羽的首都彭城(江蘇徐州)。

    十西漢王朝大統一

    項羽得到彭城陷落的消息,立即放棄田橫,親率三萬人的精兵南下反攻。漢軍大敗,僅只被擠到谷水、泅水溺死的就有十餘萬人,潰退到靈壁(安徽濉溪)。西楚兵團的追兵趕到,漢軍再大敗,被擠到濉水溺死的又有十餘萬人。兩次戰役,說明項羽用兵的靈活和勇猛。

    劉邦達到滎陽(河南滎陽),西楚兵團把滎陽團團圍住,水洩不通。劉邦狼狽不堪,他的部將紀信偽裝劉邦的模樣,開東門出降。劉邦乘著楚軍狂歡呼號萬歲,因而戒備鬆懈之際,從西門悄悄逃走。劉邦自己雖然受到一連串的挫敗,但他派出去的大將韓信卻用兵如神,進入黃河以北之後,把黃河以北項羽所建的一些封王,如西魏玉、常山王、代王、燕王、殷王,以及使項羽疲於奔命的田橫所轄的故齊王國地區,只幾個月工夫,就把他們一一征服。

    西漢王朝賴三個傑出的人物而建立,即大將韓信、智囊張良、後勤總司令蕭何。韓信是故楚王國的一個窮苦的流浪漢,張良是故韓王國貴族的後裔,蕭何是故秦王朝縣政府的低級官員。假如不是時代動亂,他們只有淹沒在人海之中。韓信曾當過項羽禁衛軍的低級軍官,為項羽當過衛兵,屢次向項羽獻計獻策,項羽都不能採納。唯英雄才能識英雄,項羽只是一員勇敢的將領,不是政治家,所以他不能瞭解韓信,猶如小學生不能瞭解大學生的課程一樣。項羽不但對韓信失之交臂,對他唯一的智囊,被尊稱為「亞父」的范增,也不能容忍,終於把范增逐出政府。只有劉邦具備當時所有領袖們都沒有的才能,他在黑社會中培養出來的高度智慧和寬宏度量,使三個傑出的人物為他效力,使他自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偉大君主。

    滎陽戰役之後,戰爭成膠著狀態、項羽不斷的進攻,劉邦不斷的失敗。劉邦幾乎是每戰每敗,但他像一頭蒼蠅一樣,失敗後兜了一個圈子,收拾殘軍,又轉回來戰鬥。蕭何的後勤工作是第一流的,他坐鎮首都櫟陽(陝西臨潼),劉邦在前方從來不缺少糧食和兵源補充。而掃蕩黃河以北的韓信,於佔領了故齊王國地區後,開始抄掠項羽的後路。項羽不久就陷於求戰不能,求勝更不能的苦境。

    九十年代紀元前二○三年,項羽要求和解,只有和解才能救他。結果雙方同意以鴻溝(贏政大帝開鑿的運河)為界,瓜分世界,鴻溝以西歸漢,鴻溝以東歸西楚。

    簽約之後,項羽大大地舒了一口氣,把所俘虜的劉邦的父親送還給劉邦,率領大軍東歸,以為從此可以休息一段時間。然而,劉邦不是受諾言拘束的人,當項羽大軍剛剛移動的時候,劉邦即行叛盟,從背後追擊。

    項羽倉促應戰,劉邦仍然不是對手。但項羽的剋星韓信適時趕到,局勢遂急轉直下,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垓下會戰。紀元前二○二年,漢兵團在韓信指揮下,於垓下(安徽靈壁東南)設下十面埋伏,項羽陷入重圍。他此時才發現百戰百勝並不能保證最後一勝。當天夜晚,他忽然聽到四周漢兵團軍營中響起楚王國的歌聲,大驚說:「難道楚軍全都投降了嗎,為什麼楚歌如此之多?」他不能入睡,愴然下淚,左右將領也跟著下淚。他的愛妻虞姬為他作最後一次歌舞後自殺。明晨,項羽率領殘軍突圍南下,漢兵團急追,項羽奔到烏江(安徽和縣烏江鎮),只剩下二十六個騎兵。烏江村長勸項羽南渡長江,他安慰項羽說:「江東(太湖流域)雖小,地廣數百公里,人眾數十百萬,仍可以復興。」項羽說:「我當初率領江東的子弟八千人,渡長江西征,如今沒有一人生還。即令江東父老仍憐恤我,尊奉我當國王,我也無顏見他們。」於是把坐騎贈給那位村長,舉劍自殺。

    西楚王國驟然而興,驟然而亡,短短的只有五年。

    漢王劉邦擊敗項羽後,完全統一中國,他傚法贏政大帝的作法,改稱皇帝,建立西漢王朝,定都距咸陽南郊兩公里的長安城(陝西西安)。

    他力排眾議才遠離家鄉,把首都置在西方,從這一點可看出他比項羽高明。這時,正是本世紀(前三)最後第二年。

    十一東西方世界

    紀元前二七三年(秦軍攻陷楚王國首都郢都(湖北江陵)後五年),印度孔雀王朝阿輸加王即位,中國稱他為阿育王。

    紀元前二六九年(秦王國用范睢當宰相前三年),羅馬共和國鑄造銀幣,世界用銀作為錢幣自此始。

    紀元前二六四年(長平戰役前四年),第一次布匿戰爭爆發,持續二十四年。

    紀元前二六三年(長平戰役前三年),印度阿育王皈依佛教,屢次頒布詔書制定人民生活規範,都刻在岩石上或柱竿上,俾使國人周知。史學家稱為《岩石詔書》、《柱竿詔書》。

    紀元前二四一年(楚、趙、魏、韓、衛五國聯軍攻函谷關,秦軍開關出戰,五國聯軍驚惶逃走),第一次布匿戰爭結束。二十四年戰爭中,羅馬戰艦沉沒七百艘,士卒死二十萬人。然迦太基損失更重,乞和,賠償戰費黃金三千二百泰倫,割西西里島給羅馬。

    紀元前二三二年(韓非被殺的次年),印度阿育王逝世,二孫爭立,各據一方,帝國大亂。

    紀元前二一九年(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泛海往求仙藥),第二次布匿戰爭爆發。迦太基大將漢尼拔由伊比利安半島(西班牙)東征,把戰爭帶入羅馬本土,持續十八年。

    紀元前二○二年(項羽烏江自殺,西楚王國滅亡),羅馬大將西庇阿直搗跡太基本土,漢尼拔補給斷絕,退回迦太基,與羅馬兵團會戰於撒馬,漢尼拔首次戰敗(漢尼拔與項羽、韓信,同是本世紀(前三)九十年代名將)。

    紀元前二○一年(本世紀最後一年),第二次布匿戰爭結束,迦太基再乞和,賠償戰費黃金一千萬泰倫,交出全部軍艦,割伊比利安半島給羅馬,迦太基永遠解除武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