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細火快燉 文 / 劉若英
最近老有人要給我相親。是的,「相親」。以前用的詞叫介紹個「男朋友」,不知從何時開始,大家似乎希望我跳過交往的過程,直接戴上婚戒,步入紅毯。
我小時候正流行自由戀愛,「相親」這名詞有點損人的意思,意指雙方或某方條件上有些問題,試車容易出狀況,不如直接到交易階段,一翻兩瞪眼。大約是對於中國人而言,結了婚,也就認命了,不輕易退貨。有什麼不習慣的,久了,也能漸漸相安無事。或套用馮小剛導演的名言,婚姻就是將錯就錯。
其他人聽到這個提議時會怎麼感覺我不好想像,我只知道,當我聽到「相親」兩個字時,確實心生畏懼。怎麼我就直接到了攤條件的階段了?
但朋友也說得對,我的工作環境能接觸的人實在有限,加上自身不愛出門走動、不交新朋友,年齡也早過了「只在乎曾經擁有」的浪漫期,如果不打算「孤獨了此殘生」,也許,相親是個很實在的方法。
家人從不對我的感情生活有過任何干涉,他們認為他們一手拉拔長大的我,必然會有好的歸宿。更何況,我的父母很早離異,他們可能覺得自己不算婚姻價值的代言人,有點理虧,不便給我太多意見與壓力。但前幾天的家庭聚會,不知是誰鼓起勇氣開了這個話題,竟然引發熱烈的反響,認真討論起我的歸宿。我才知道,家人再「過盡千帆、看破紅塵」,還是躲不過婚姻帶來的緊箍咒。婚姻制度的設計真是太神奇了,很少人相信它能永保安康,但所有人都認真信仰,輕易不敢挑戰。
我依舊故我的說「拋橄欖枝的人很多,就是沒碰上適婚的對象,急不得也」。這個答案太應付,混不了事,他們於是開始個案分析,把我過去現在的情感經歷一個個評估,結論還是相親好。我說「就算相親也得花時間互相瞭解……」,我親愛的祖母開始說起了她的理論。
她說——
以前的人,沒認識多久,就結婚了,然後心也就定了。像燒一壺開水,也許沒馬上沸騰,但願意持續的維持一種常溫。而現代人,一認識,就馬上把水給燒開,沸騰,愛得死去活來,沒一會兒就燒乾了。現在還有一種,雙方強調追求自我的空間,心想,結不結婚是遲早的事情,這一拖,水涼透了,再也升不了溫了。
說實在的,我聽完,覺得蠻有道理的,但我想的完全不是相親的事兒。我腦中的畫面都是,嗯……如何能將一壺水細心耐心的保持著溫度,的確不易。我從沒見過我祖父母天天把愛掛在嘴邊,但他們著實大半輩子互相扶持、相互依靠。我認識一些夫妻朋友,並不用天天膩在一塊兒,卻踏踏實實掛記著對方,那是持久的溫暖。
婚姻大概本應是如此……但我這門外娘懂什麼呢?
關於婚姻,在沒戴上那婚戒前,是不會真正明白的。當下我不需要研究婚姻,只需好好看著我那壺水,等著一個好人來幫我點上火。記得啊,小火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