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24節 文 / 李碧華
23
李世民是在八月九日於顯德殿登極即位的。
江山屬於他了,看來格外秀麗如畫。
太極宮也屬於他了。它氣勢磅礡,虎踞龍盤之姿。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萊殿、含涼殿、玄武殿……--「玄武」,這二字是他勝利的標記。
李世民,二任帝,「太宗」,是年方三十。
簇擁在身邊的,都是謀略和才幹過人的功臣,他表現得很尊重善任,且大赦天下。關內及蒲州、芮州、虞州、泰州、陝州、鼎州等六州,免除二年田賦及捐稅;其他各州則免除差役一年。宮女,幽閉堪憐,他又釋放出宮。……
--但,他晚上還是睡不好。
霍達於某天夜晚,為他展示畫像,以示忠心。
李世民自寢宮出,臉容非常憔悴,雙目無神,打著呵欠。他端視畫像:
「這二位大將軍果然畫得十分神武!」
霍達深藏不語。
自太宗皇帝陰謀弒兄殺弟,又從父王手中奪得帝位後,心中不安,常有餘悸,夢中聽見淒厲的鬼叫聲,都在呼冤尋仇:
「還我頭來!還我頭來!」
他迷迷糊糊,總見看不清的人影,向他拉滿了弓,箭在弦上,然後直射他心房,自己的血,是腥甜而微溫的,血流不止,一直浸濕了整副戎裝,他慘遭沒頂。……
幾回自夢中驚醒,殘片猶在眼底翻動,那血的腥甜,歷久未散。
「鬼!鬼!」
他掙扎著爬起來,一身冷汗。
於是再也不敢入睡。
大將秦叔寶、尉遲恭,聽得宮中鬧鬼,二人天不怕地不怕鬼不怕,自告奮勇,全身披掛,手執兵器,待衛寢宮門外,直至天亮。
霍達道:
「得知陛下因二位功臣值夜宮門之外,再也聽不到怪聲,可安心穩睡,特命畫工畫將下來,可張貼以供驅鬼。」
「好主意。」李世民道:「快貼上。」
威嚴一如門神。
他頷首一笑。
忽又念得:
「霍達,『漏網之魚』還沒找著麼?」
「告密領賞的有,部屬追殺不力,我曾吩咐他們多加注意,寧枉毋縱。」
李世民語重深長:
「天下得來不易,恩威並施正是開始。」
「臣明白。」
「聽說,在寺院裡逃出去的?」
--原來他知之甚詳,霍達一愕,不敢怠慢:
「是。惟全國佛教大盛,叛黨托庇寺院,官兵難以一一撤回擅闖。」
「是嗎?在我地土上,搜不出一個人來?」他微笑了:「武德年間,太上皇不是下詔淘汰僧道麼?再者,時移世易--不必拘泥,要闖就闖。」
改變歷史,把痕跡用力抹掉,他已命史官在編製年表紀事時,好好地寫。應寫的才寫。
李世民閉目養神:
「除石彥生外,朕當大赦其他叛黨。--他知道太多了!」
霍達心頭一凜。
瞬即恢復平靜,非常忠心地朗聲而應:「是!」
「朕著你辦妥此事,在你能力範圍以外麼?」
「不。請給臣多一點時間。」
李世民把雙目張開一條縫:
「我給你時間,也給你一個助手!「
「誰?」
他一招手。
重重的幃幕,走出一個綽約身影。
霍達一見此人,目瞪口呆。
24
有一種有趣的樹,喚「同根生」。
即是一侏樹根上,長出兩棵不同種的樹來。
在彤雲禪院後,蓮花池的右邊,便是同根生了,一株山毛櫸,一株青桐。
大太陽下,經書都整齊地給鋪滿在地上照曬。一片藍白黑的祥和色澤。
初冬的日頭很暖。
靜一的僧衣外已加上一件厚的披搭。他把經書自藏經閣上捧下來。琉璃瓦映著陽光,發出五彩,閣樓單簷翹角,似微笑。
經書很老了。有的是竹冊,有的是木冊,也有微黃的紙,善本。靜靜訴說一些深奧但又顯淺的道理。
出了一身汗。靜一把厚衣脫了,擱在蓮花池畔。
真是庭園靜好,歲月無驚。
一個小沙彌步至。
「靜一,方丈著你到大殿去。」
他回過頭來。
兩目祥和平淡。
豆腐吃多了,如同一方豆腐。時間過去了,忘記了有時間。要知風的動態,看燈火搖閃就感覺出來了。
他連做夢都沒有痕跡。不拘束於領悟,於是反而心安理得。
午間一陣風過。
經書被吹得窸窣作響。潑剌潑剌地,發出高低聲韻。
看上去,像屋瓦。
書覆蓋了什麼?真相抑假象?如果把它們一一掀起,底下是另一個世界似的。
靜一讓幾本書翻了身,把掀折的書頁掃平。
過小亭,是一條碎石子的路。小小的一隻白粉蝶在陽光下活潑地飛舞。翅膀上有黃和黑色的圖案。朝生暮死,卻是那麼有勁。這就是生命。
視線沿著小路望向大殿。
幽樸的庭園,矮樹影影綽綽,看不清楚。靜一一路走來。
是一個女人的背影。
她下跪,垂首,不語。
女人穿寬袖青色斜紋長裙,裙裾迤邐在地。披紗羅畫帛,盤繞兩臂間。
素服的貴婦,單刀半翻髻,高豎發頂,雲朵狀,簪了白牡丹。--簪白花的女人。
靜一走近,只見女人在默默流淚。
十渡老方丈伴她上香。
四個婢女侍候在旁。
當靜一步入大雄寶殿時,方丈招呼:
「靜一,見過這位施主:青綬夫人。」
女客抬頭。
靜一一見,身子劇烈地震動。
是她?
是「她」?
他的眼睛如被錐子刺中。
不可能!
青綬夫人起來,她款款而立,雍容冷艷,只向靜一頷首為禮。
這分明是紅萼!
--但又不是。
她不認識他。
靜一耳朵有點熱。他心裡輾轉纏綿,窘得無地自容。像一個小偷,偷了不該偷的東西。他一定是失態了。
馬上勉定心神,把臉掛下來,給自己警告。
山外野寺,亦非人跡罕至,香客來往,眾生一貌,他又何必諸多聯念猜疑呢。靜一嘲笑自己一時失措。他又回復淡漠的禮貌了。
延請青綬夫人至茶室。
小沙彌奉上香片,招待施主。
老方丈道:
「請用茶。」
青綬夫人把茶碗端近一嗅,矜持而端莊一笑:
「好香。」
「施主欲為亡夫在此舉行『荼毗』儀式麼?」
她呷了一口茶湯,徐徐而道:
「是。先夫在涇陽,為皇上大破東突厥而建功,可惜戰死沙場。因他奉佛,故希望得到超度。--雖然殺人,亦是為了國家。」
說明瞥向靜一,不動聲色。見他沉默不語,又轉向老方丈:
「新帝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登極,將改元貞觀了。師傅都曉得吧?」
「唷這個,」方丈答:「皇帝常換,貧僧來不及曉得囉。」
青綬夫人繼續把塵世的消息帶來,盡皆佳訊:
「天下大赦,田賦和捐稅都免掉,幽閉的宮女也釋放出去自行婚配了。也打了一連串的勝仗……先夫為好皇帝而陣亡,也是值得的。是嗎師傅?」
靜一合十:
「好皇帝乃千秋以後史冊所定,出家人不問塵俗事。」
她淺笑,只管閒聊。
「這位師傅健碩,倒不像出家已久。」
「種地的。身手比較粗壯。」
「貴姓?」
「俗姓張,喚『九斤』。名兒很俗。」
青綬夫人保持驕矜,漫不經心:
「精壯之年便,想是大有刺激了。」
又信手拎起茶碗向方丈一敬,倒像是與他閒話人生似的。
靜一道:
「阿彌陀佛,務農者貧,深明天命不可違,事既如此,順其自然而已。」
青綬夫人忽地一慟,把茶碗頓放几上,茶濺出,一小攤淡青的眼淚。她泫然:
「唉,師傅沒經過生離死別,當然不會明白。」
她輕輕地,又再歎一口氣。
靜一不知是否沒聽進耳中,沒放在心上。他望著那灑了的茶湯,木然。他竟因掩飾什麼而在「妄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