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為何求知(19101918) 6、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文 / 羅斯·特裡爾
「中國也需要這樣的偉人!」毛澤東情緒激昂地對蕭說,中國也要富強起來,「才不致蹈安南、朝鮮、印度的覆轍」。他引用了學者顧炎武(1613—1682)的一句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毛澤東翻開《世界英雄豪傑傳》,大聲地向同學———他們還不習慣老老實實地坐著聽他宣講———朗讀其中關於喬治·華盛頓的一句話:「只是在華盛頓的領導下,經過八年艱苦的戰爭,美利堅才贏得了勝利和獨立。」〔4〕
就像看到了地平線上方的一絲光亮,年輕的澤東開始注意西方了。當時以及後來,他一直在思索中國應該從西方借鑒什麼而對西方本身如何並不感興趣。美國已完成了一場革命,那麼中國呢?
毛澤東喜歡讀描寫中國古代皇帝的書,對英雄的愛好使他想瞭解更多的偉大人物。其中有兩個皇帝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一個是秦始皇,統一天下的中國鐵腕人物;另一個是漢武帝,是很有軍事頭腦的一代王朝的奠基人,他帝號中的「武」字即來於此。
同學們都很敬佩毛澤東對《三國演義》等傳奇小說的掌握,他們喜歡聽他複述其中的精彩片段。但是毛認為小說描繪的都是歷史上發生的真實事件,這使得每個人都感到震驚。他曾和歷史教師去爭辯這件事,詛咒任何同意那位教師觀點的同學,甚至用椅子打了一個同學。毛澤東不願意接受批評,正像他後來在回顧這段學習生活時所承認的那樣。〔5〕
為了這事他甚至找到校長那兒,當這位博學的校長也不同意他的觀點,即不認為《三國演義》是戰國時期〔6〕發生過的真實事件時,他給湘鄉縣令寫了一封請願書,要求撤換校長,並強迫那些摸不著頭腦的同學簽名。
毛澤東是一個剛直的孩子,他不會通過變通來保護自己。他對在韶山時就使他如癡如醉的小說的看法如此天真、固執。
《三國演義》事件使他在東山的日子更糟,同時通過這件事也可以看到他後來思維特點的影子:思考方式偏執、堅持己見、任性地否定簡單的事實、藐視異見。
毛的成績很好,試讀五個月後,校長允許他繼續留在學校讀書。雖然好的學習成績對孤寂的他是一種安慰,但事情總是有兩方面,一些學生因此更加嘲笑他褊狹的熱情。於是,他開始考慮離開這所學校了。
在東山,毛澤東大大地開闊了眼界。現在,他又想周遊湖南,看看長沙。
兩次回韶山———一次在春節,一次是在初夏學期結束時———更堅定了他要實現自己理想的決心。毛順生溫和多了,但仍缺乏遠見。「你什麼時候才能完成學業當上先生,回來光宗耀祖?」父親問道。〔7〕
1911年9月,毛澤東挑著行李離開了湘鄉。愛彌·蕭自己也對東山有些不滿,和澤東一起離開了。他們步行到湘潭,毛澤東在那裡想申請進一所高小讀書,因為年齡太大、個頭太高而被拒絕了。〔8〕
毛澤東還有一條退路,他已請東山的一位教員在長沙的一所中學為他疏通一下。蕭和毛澤東擠進從湘潭開往省會長沙的小輪船的三等艙。讓毛澤東感到高興而又驚訝的是,他沒有費勁就進了一所漂亮的學校:湘鄉駐省中學。
蕭回憶說,長沙熙來攘往的人群使毛澤東「興奮得講不出話來」〔9〕。當時長沙有80萬人口,氣候炎熱,缺少特色,又髒又亂。在1904年闢為通商口岸和外國通商後,長沙有些繁榮了,並且日益成為反抗清朝廷革命的堡壘。
毛澤東在這裡第一次看到了報紙。在這之前,他只知道印刷品是瞭解歷史的窗口,可是報紙上講的都是當今發生的事件啊!
《民立報》是孫中山鼓吹民族主義的喉舌。毛澤東從這份豎排版的報紙凌亂的欄目中看到了廣州起義失敗的消息。起義是由一位湖南籍革命者黃興領導的。他回憶說:「我深為這個故事所感動,並且還發現《民立報》充滿了激動人心的內容。」〔10〕
毛澤東受到了鼓舞,自己寫了一篇文章。「這是我第一次發表政見,可是這個政見卻有些糊塗。」毛澤東在回憶他那篇貼在校門口牆壁上的充滿激情的文章時說。他主張新政府應由維新派和革命派組成,孫中山當總統,康有為任總理,梁啟超任外交部長。(這和一個20世紀末的美國青年出於統一的熱情呼籲美國政府應由傑克·凱姆當總統,奧普若·溫弗瑞為副總統,Al?郾戈爾為國務卿一樣天真。)
英雄仍然是17歲的毛澤東崇拜的對象。但是,君主不再在他所崇拜的英雄之列。在一次激進的行動中,他成為全校第一批剪辮子〔11〕的學生之一。為了反清事業,他和另一個剪掉辮子的同學一起催促原先曾「相約剪辮子」而後來又後悔的10個同學,用剪刀強行把他們的辮子剪掉。
毛澤東在湘鄉駐省中學只待了四個星期。1911年10月,武漢城裡的革命軍向清朝發起了進攻,統治了中國267年的最後一個王朝崩潰了。一個月內,革命軍佔領了17個省,清廷統治中國的時代過去了。
長沙寬闊的林蔭大道上忙亂紛紛,群情高漲。政治脫離了舊的模式,但還沒有形成新的輪廓。課本被暫時丟到了一邊,學生們不再去寫古文了,而是書寫一些要求美好未來的標語。
一個革命黨的宣傳家來到學校向學生發表演說,承諾要開創一個新時代。毛澤東聽後非常激動,他決定「參加革命」。〔12〕他花了五天的時間來規劃自己的生涯,之後參加了湖南革命軍(即新軍)。
毛澤東在長沙每月的餉銀是七塊大洋,兩塊用於伙食,其餘大部分都用來買報紙。毛澤東看報紙時全神貫注,將其奉為至寶。他買的都是些左翼報紙;媒體是一種信息來源,因為報紙是中國政治生活中一種嶄新的工具。
在《湘漢新聞》上,毛澤東看到曾留學日本的一位湖南人創立了一個「社會主義」黨,其他的文章也大談「社會主義」是一種重新組織社會的新思想。這是毛澤東第一次接觸到「社會主義」這個詞。
那時所謂的社會主義是指帶有集體主義色彩的社會改革,馬克思主義還沒有在東方地平線上出現。士兵毛澤東卻深為所動,他熱情洋溢地寫信給以前的同學,向他們介紹社會主義這個頗有吸引力的概念,可是只有一位同學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