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拉瑪2號

正文 後記 文 / 阿瑟·C·克拉克

    寫作是孤獨的職業,在經歷了幾十個春秋以後,甚至最為偏激的自我中心主義者,也會偶爾渴望夥伴。但對任何藝術創作來說,合作都是冒險:涉足其中的人愈多,其成功的機率愈小。難道你能想像《白鯨(MobyDick)》是赫爾曼·梅爾維爾與耐特·霍桑(HermannMelville&NatHawthorne)合著?或《戰爭與和平》是由托爾斯泰與陀斯妥耶夫斯基合寫,對白卻由屠格涅夫完成?

    當然,直到幾年前,我還從來沒想到,我會與另外一位作家合作創作一部小說。與非虛構小說不同,我曾與其他人合作過不下14個項目(其中2個是與《生活》雜誌的編輯合作)。但小說,沒門兒!我堅信,我永遠不會讓任何毫無成功把握的人來損害我創造的這獨一無二的「品牌」……

    唉,在我的寫作生涯裡,終於有件可笑的事發生了。1986年初的一天,我的代理人斯科特·莫裡迪斯打電話給我,一副「聽我說完你再說」的模樣。聽來好像是那位年輕的天才製片人打算把我的一些東西,或是一切東西都搬上銀幕。雖然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彼得·古柏這人,但碰巧我曾看過他的兩部電影(《深夜快車》和《深淵》),而且印象很深。當斯科特對我提到彼得最新的影片《紫色》時,我的印象便更深了,這部電影得到了半打的奧斯卡獎提名。

    然而,當我在心裡暗暗歎氣的時候,斯科特仍在不停地說著。他說彼得有位朋友,他有一個絕妙的想法,想與我改編一部電影劇本。我歎了口氣,因為這根本不是什麼科幻小說的新點子,並且就算它真是什麼「妙計」的話,我也早就想到過了。何況,我恨電影劇本,它們令人難以置信的枯躁無味,幾乎沒有什麼可讀性;同時,我還擔心,這東西沒法兒寫。就像是音樂劇的樂譜,它們必須經歷一個中間生產過程,寫的時候需要考慮那些特殊的手段和技巧,而這些東西本身,卻沒有任何文學或藝術價值可言(一出音樂劇至少優美可看)。

    然後,當斯科特給我介紹這位朋友是個什麼樣的人時,我心裡一亮,這個計劃忽然真的有點使人心動。當然,與彼得·古柏沒有什麼事好合作,但與斯坦尼·庫布裡克(美國著名電影導演——譯注)一起卻有許多事可以幹。

    往事在眼前浮現。在20年前,拍攝《2001:太空奧德賽》(美國著名科幻電影,根據克拉克的小說改編——譯注)時,斯坦尼和我一塊兒曾做過木星衛星的遊歷之夢,但事實上,我們做夢也沒有想到用機器人去探測這個完全未知的世界。1979年的3月和7月,兩顆「旅行者」號探測器揭示了「伊奧」、「歐羅巴」、「伽尼米迪」和「加裡斯托」這些木衛們的神秘世界,這可是我們沒敢想像的。那些旋轉著的巨大的木星衛星的景象使我有可能,不,是逼迫我,去寫出《2010:奧德賽之二》。這一次,那些接二連三的事件已經是真實的現實,而非想像。當1984年彼得·海阿姆斯將此書拍成電影時,他已能使用從「旅行者」號發回來的真正的圖景來作背景了,很多時候他正是這樣做的。

    當然,1979年這次行動的結果,是激起了人們的信心和希望:在10年裡人們會超越這項成績。「旅行者」號飛船僅在木星附近呆了幾個小時,便掠過了這巨大的行星和它的「月亮」們,匆匆趕往土星。於是在1986年5月,美國國家宇航局計劃發射「伽利略」號。這是更加雄心勃勃的太空探測器。這當然不是一次短暫的航行,而是一次「接觸」。「伽利略」號將花兩年的時間,從1988年開始,對木星和它的主要衛星進行詳細的測量和探查。1990年以前,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就會有如潮水般的資料從這個異星世界發回來,第三部「奧德賽」將不可避免的產生。它就是我計劃中要寫的東西;我的心繫在「伽利略」號上,因此不怎麼關心那些業餘科幻小說作家的想法和主意。怎樣委婉地拒絕他呢?斯科特仍在講的時候,我思考著。

    「彼得·古柏想在36小時內飛到斯里蘭卡來,把這傢伙介紹給你。他的名字是金特·李。我給你說說這人。他在噴射發動機實驗室裡工作,是『伽利略』計劃的主任工程師。你聽見沒有?」

    「是的,我聽見了。」我嘟囔著說。

    「在那以前,他是從火星上送回了那些美妙圖片的『海盜登陸者計劃』(美國的火星登陸計劃——譯注)的主任。」

    「行了!」我叫道,「這個人我必須見。告訴加博爾先生馬上帶他到這裡來。」

    「古柏,他叫彼得·古柏。」斯科特糾正道。

    好啦,我已經同意這兩個人來見我,他們將飛到斯里蘭卡來,並且如果我喜歡金特的想法,我會寫出一個提綱,也許10來頁,勾畫出章節、場景、情節,以及所有的基本要素。這樣,任何一位稱職的編劇都能以此為根據寫出一個電影劇本。

    他們在1986年2月12日到達科倫坡,剛好是在「挑戰者號」大難的兩個星期以後。本來,1986年應該是太空探索的一個重要年頭,但現在,整個國家航天局的項目都處於混亂之中。特別是「伽利略」將被推遲好幾年,在1995年以前,不會有任何消息從木衛上傳過來。我只好忘記我的「奧德賽第三」了,就像金特除了將「伽利略」號從卡納維拉爾角弄回去給它放上樟腦丸以外什麼也做不了一樣。

    幸運的是,古柏—李—克拉克三方會談進行得很順利。接下來的幾個星期裡,我在磁盤中輸入了各種構思、章節、背景、情節——似乎對我們打算稱之為《搖籃》的故事有用的一切東西。有人曾說,寫一部小說就是去掉那些模稜兩可的東西。這是真的。有一次我想,如果我使用了我所構思的所有內容,以及所有可能的組合,那麼,那些材料一定足夠寫成五億部不同的《搖籃》。

    我把最後確定的約有4,000個詞語的寫作大綱送給金特。他很喜歡,並且再次飛到了斯里蘭卡,以便我們一起補充細節。

    住在古都康提城後面的山上,儘管那些絢麗的美景讓人分心,在經過三天馬拉松式的工作後,我們還是完成了約8,000詞的故事梗概,它最後成了這部小說的基礎。再往後,我們可以通過經常的電話聯繫,或是厚厚的越洋打印稿來進行合作。

    寫作佔用了一年中的大部分時光。當然,我們兩人都還有其它事纏身。當我發現金特的英文和法文的功底相當深厚的時候,我便毅然克制住了所有想用我的風格去影響他的企圖。這種情況使我的一些老讀者感到了不安,當《搖籃》以我們倆的名字出現時,我便在一些地方作出澄清,以消除疑慮。我解釋說,書中平實的對話,是因為金特長年與那些「JPL」天文學部長著粗手硬繭、喝烈性酒的工程師們和數學家們混在一起的緣故。在那裡,帕薩迪納市的警察們常常被叫去解決因為貝塞爾函數和非線性方程而產生的鬥毆。

    然而直到如今,據我得到的好消息,還沒有任何教育當局要求從書架上撤下《搖籃》。提到這事,是因為我滿懷驚訝和憤慨剛剛發現,在10年前,這種情況還真的在《皇帝的土地》一書上發生過。更有甚者,有關教育當局還關照繼續查禁所有載有我的作品的集子。

    但願當時我能知情,這樣我會非常樂意地告訴這些初入道的先生們,為他們提供這些盲文版小說的人留有紀錄,這位夫人不可能去宣揚色情。她碰巧就是與英格蘭的司法大臣結婚的那位婦女。

    雖然《搖籃》原先是作為電影來創作的,並且與華納電影公司的協議也在準備之中,但它搬上銀幕的機會卻愈來愈渺茫了。運氣不好,在圖書出版前後,一大串在水下與外星人會面的電影出現了,它們大多無聲無息地沉沒了,了無痕跡。

    但是彼得·古柏,我非常愉快地這樣講,他一直在竭盡全力。他最新攝制的片子《東方女巫》、《薄霧中的大猩猩》、《雨人》等一直受到好評。甚至從這些片名也顯示出,他對不同尋常的、有價值的題材有興趣。也許當世事再次輪轉回來的時候,他將攝制《搖籃》,因為這是不可避免的必然。「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電影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雖然我與金特一起工作非常愉快,但當我們完成了前途未卜的《搖籃》以後,我並沒有什麼進一步的合作計劃,因為哈雷慧星沒有在大陸的天空中顯現,卻成了我當時生活的中心內容。我心裡明白,它下一次出現,將在2061年。這會給「第三次太空奧德賽」提供一次極好的機會。如果已經被大大延遲了的「伽利略號」能在所希望的時間——1995年完成,從木星送回成兆字節的新信息的話,也許就會有《最後的奧德賽》。但我不輕易許諾。

    1987年夏天,《2061年:奧德賽第三》一直在書店裡的表現極佳,謝謝它的成功。我開始再次感覺到負罪般的內疚責備我沒有傾注全力於一項工作。這是作為一位作家的職責。突然間,我明明白白地看到了那一張張注視著我的臉。

    15年前,《與拉瑪相會》的最後一句話這樣寫道:「拉瑪人做事都成三。」現在,當我正做最後修訂的時候,這字句引起了我的追憶和沉思。當時,我腦子裡並沒有任何(感謝上帝)故事的結局;看來這是對的——以一個開放式的結尾來結束全書(當然,在真實的生活裡,沒有哪一個故事有結尾)。

    許多讀者,還有評論家匆忙得出結論,說我從一開始就計劃了一個三部曲。說實話,我沒有。但現在我明白,這是一個極好的主意,並且金特正是完成這項工作的人選:他擁有航天器和太空的所有背景知識,足以應付拉瑪人的再次出現。

    我立即勾勒出盡可能多的情節,正像我寫《搖籃》的大綱時那樣,在相當短的時間裡,《拉瑪二號》便誕生了。《拉瑪的花園》和《拉瑪飛船揭秘》也將在1989年—1991年間成書。

    所以金特·李再次越過大洋與斯里蘭卡的小山坡上的我頻頻聯絡,討論不休;郵差也不斷地報怨大量的稿件使他的自行車不堪重負。然而這期間,技術也使我們的洲際運作加快了速度。傳真機現在使得我們幾乎能隨時交換看法。這較之寫《2001年》時我與彼得·海阿姆斯靠郵件聯絡方便多了。

    這種長距離的合作還有一點值得稱道:如果人們離得太近,合著者可能在瑣事上浪費大量的時間。一個人寫作則可為自己的懶惰找到無窮無盡的借口,而兩個人,至少可以意志堅定。

    不過,人們往往沒法知道一個作家對他的工作到底有多少付出,即使鼾聲如雷,但他也許仍然下意識地在努力。我和金特都深知這一點,我們廣泛地涉獵文學、科學、藝術、歷史,所獲得的經驗都會在寫故事時派上用場。

    例如,在寫作《拉瑪2號》時,金特愛上了阿基坦的艾莉諾,我只好巧妙地勸他扔下那些描寫她瘋狂的冒險生涯、使他醉心的文字。

    當然,我從金特那裡知道了許多在學校從未學過的法國和英國的歷史。在艾莉諾太后當著軍隊的面,斥責她兒子——勇猛好武的「獅心王」理查德,說他沒有成為一位頭戴王冠的英雄時,這肯定是不列顛軍事史上最有意思的場面。

    唉,我們拿輕鬆灑脫的科耐恩毫無辦法,他常當教父,而不是父親……絕對不像金特,在《拉瑪2號》快要結束時,金特的第五個兒子降生了。

    然而,你將遇到金特最心愛的創造物,正在誕生的錫耶納的米迦勒。我相信有一天,你將再次與他相逢,在那些書裡,金特將獨自署名,絕少我的幫助和妨礙。

    當我寫下這些文字時,我倆4本書的合作已走過了一半的路程。雖然我想我們知道緊接著將會發生些什麼事——但我也相信,拉瑪裡一定藏有許多出人意料的神秘……

    阿瑟·C·克拉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