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中國寓言故事

福禍篇 眼盲心明 文 / 陳金安

    有一個眼睛失明的少年擅長彈琴擊鼓,鄰里有一個書生過來問他:「你有多大年紀了?」少年說:「15歲了。」「你什麼時候失明的?」「3歲的時候。」「那麼你失明已經有12年了,整日裡昏天黑地,不知道日月山川和人間社會的形態,不知道容貌的美醜和風景的秀麗,豈不是太可悲了嗎?」那失明的少年笑著說:「你只知道盲人是盲的,而不知道不盲的人也實際上大都是盲的。我雖然眼睛看不見,但四肢和身體卻是自由自在的。聽聲音我便知道是誰,聽言談便知道或是或非。我還能估計道路的狀況來調節步速的快慢,很少有跌倒的危險。我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擅長的工作中去,精益求精,而不浪費精力去應付那些無聊的事情。這樣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我不再為眼睛看不見東西而感到痛苦。可是當今某些人雖然有眼睛,但他們利令智昏,看見醜惡的東西十分熱衷,對賢明與愚笨不會分辨,邪與正不能解釋,治與亂也不知原因,詩書放在眼前卻成天胡思亂想,始終不能領會其要旨。還有的人倒行逆施,胡作非為,跌倒之後還不清醒,最後掉進了羅網。這些人難道沒有眼睛嗎?那些睜著眼而昏天黑地亂竄的人難道不也是盲人麼?他們實際上比我這個生理上的盲人更可悲可歎呀!」書生無言以對。

    這個故事揭示了這樣一種生活哲理:生理上的盲固然可歎,而心理上的「盲」更為可悲。眼睛失明是一大缺陷,但如果揚長避短,全神貫注於所擅長的事業中去,也能做出很大的成績來,領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而如果昏昏然過日子,甚至胡作非為、倒行逆施,即使雙目明亮、四肢發達,也是一種不明事理不通人性的「睜眼瞎」和「人形獸」。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