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大郎揮兵首戰捷 (1) 文 / 龍耳東
617年(大業十三年)七月,太原府前,勁風吹拂,旗幟翻飛……
這是一面面很奇特的旗幟!——白色的旗中摻入一半的絳色的旗幟,迎風招展。傳說,周武王伐紂的時候,全軍舉著純白的旗幟。所以,太原起兵時,裴寂、劉文靜等人為附合「白旗天子出東海」的讖緯之言提議唐軍使用白旗。而李淵卻搖搖頭,頗有主見地說:「武帝伐紂,是討伐之。而現在我軍是迎代王,扶隋室以安天下,應雜以絳色,以示區別。」
於是,晉陽的街道上,佈滿了紅白相間的旗幟。一面面迎風招展的紅白旗幟彷彿是錦繡的波浪……
神采奕奕的李淵精神抖擻地站在前台,身邊佇立著李建成、裴寂、劉文靜、唐儉等人。李世民與錢九隴、武士鑊等兵將帶著親兵衛隊在場外警戒。意氣風發的李淵方臉闊額,魁梧立於高台前,神情激昂地宣讀檄文:
「……隋帝聽信讒言,殺害忠良,窮兵黷武,朝庭上下,豺狼充於道路,官府任意魚肉人民,以致於民不聊生,民怨沸騰……淵雖不才,垂憐眾生,今誓師起兵,替天行道,率義師廢昏君楊廣,尊太上皇。擁立代王楊侑為帝。解民眾之疾苦於水火之中……」
「替天行道!替天行道!」眾將士此起彼伏的高呼,伴著鼓樂四起。軍民震奮,歡呼雷動……
紅光滿面的李淵朗聲發令:「裴寂、劉文靜起草我軍西進長安迎立代王楊侑為帝的文書,李世民、唐儉組織兵卒向附近各郡縣散發佈告。李建成、柴紹負責招兵買馬,訓練軍隊……」
李淵聽從了李建成的建議,把「不反隋,迎代王」的旗號打出後,果然,一天之內就有上千人來參軍,不到一月,義軍就發展到數萬人。李建成當年在老家河東結交的任瑰、韋挺、王珪、竇軌、馮立、陳震、黃杏飛、翟青、謝叔方等一大批的英雄好漢,紛紛投奔過來……義軍人數越來越多,裴寂請李淵設立大將軍府,唐國公李淵本就是隋大將軍,仍用此名號,置大將軍府。授予長子李建成領軍大都督,太原郡守。裴寂為長史,劉文靜為司馬。各分官派職,相互隸屬,號令嚴明。為了統一思想,李淵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
李淵、李建成、柴紹、裴寂、劉文靜、溫大有、唐儉、劉政會、武士鑊等人秘密聚集在太原府內。李建成分析了當前的形勢:「……現在情勢,是大家看得到的,李密、竇建德他們擁有十幾萬大軍,而我們手中只有一個晉陽城,全部兵力加起來不足二萬人,還不夠他們的一個零頭。如果我們不打出合適的旗號,就無法號召全天下的人支持我們跟著我們去打天下。現在各地反叛武裝力量太多,紀律不好,擾亂人民,所以絕大多數的人,包括那些隋朝官僚和商家富戶,心裡都想太平和安定的日子。窮苦百姓更加是想過太平日子。您們想想啊,每次戰爭,死的傷的受害最大的,還是老百姓啊……我們能爭取到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的支持,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裴寂很贊同李建成的意見,他說:「大郎說的有理!如果打出反隋的旗號,財力雄厚的隋朝王公貴族肯定不支持我們,只有貧苦百姓也許能跟著我們起事。我們只有爭取到大多數人的支持,力能成功地達到我們的目標!」
「平民百姓也需要一個穩定的社會安定的生活。特別是參加我們的隊伍也許能立軍功改變自身的社會地位,這本身對平民百姓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誘惑力和動因,或者說是一種機緣。」李建成的話深沉而透徹。大家基本統一了意見,最後李淵表態:「好!那就按大郎說的,打出不反隋,迎代王的旗號。由裴寂、劉文靜起草文書,李世民、唐儉等人負責組織人員向各地散發,向附近郡縣發生佈告,說明我們不是要造反奪權,而是要到長安迎立代王楊侑為皇帝。李建成、柴紹負責訓練兵馬。目前晉陽只有一萬多人,確實還不夠李密瓦崗寨幾十萬兵馬的一個零頭!因此當務之急是一邊訓練現有軍隊,一邊招兵買馬擴充實力。」
思維縝密的裴寂頗有見地說:「如果我們起兵之後,突厥人也會乘機騷動,對我們也是一大威脅,不得不防啊!」
「我已琢磨過這件事,隋公主嫁給突厥可汗之後,突厥人與隋庭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打出的旗號不反隋,對突厥也有一定的安慰作用,至少他們會按兵不動。不過也要防患於未然,」李淵閃著精亮的眼光對裴寂說:「看來只有您裴公才能去辦得好這件事!您拿著我寫的書信,到突厥那裡去談談,如能取得他們的支持更好!如不支持我們,起碼要他們保持中立,不要來騷擾我們就行了。」
裴寂、劉文靜、唐儉、劉政會等人直到此時才發現,原來,李淵對起兵舉大事早就謀劃已久,亂熟於心,調度周密!他們打心眼裡佩服李淵的深謀遠慮,跟定李淵打天下的必勝信心更大了。劉文靜信心充足,自告奮勇地對李淵說:「唐國公,突厥可汗那裡,不妨讓我去一趟。我作晉陽縣令時曾經與他們有一面之交。」
李淵望了裴寂一眼,說道:「好吧,當此義軍初創之際,正是各位效力之時……裴公還有其他要事去作,那正好就請劉大人勞累一趟吧。」李淵給突厥寫了書信:「……當今隋國喪亂,蒼生困窮,若不救濟,終為上天所責。我今大舉義兵,欲寧天下,遠迎主上還朝。共突厥和親,更似開皇之時,豈非好事且今日陛下雖失可汗之意,可汗寧忘之恩也……若能從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信中為了穩住突厥,李淵委曲求全地用了臣下的語氣,這樣做也是為了給南下用兵掃除後顧之憂。
劉文靜持李淵這封書信,翻身上馬,揚鞭而去……李淵、李建成與裴寂、劉文靜、柴紹、李世民等人經過嚴密的討論,進行了細緻而具體的分工。他們每個人的心頭充滿了新奇而激動,一場驚天動地的英雄話劇就在他們的緊鑼密鼓中拉開序幕……
李淵一邊加緊招兵買馬,操練軍隊;一邊等劉文靜的消息。這天,像往常一樣,李淵帶著李建成、溫大有、裴寂等人檢視城防。錢九隴率衛兵護於前後。李淵此舉在於指點李建成行軍佈陣之要,藉以提高李建成在義軍中的威望。李淵在志樓上登高而眺,眼前群峰如浪,連綿起伏。忽然,李淵皺起眉頭,喃喃地叨念:「劉文靜出使突厥應當快回來了吧……」
「算來時間差不多回來了。爹爹是憂慮突厥會乘我們起兵之際,斷我們的後路吧。」李建成對爹爹的意圖揣摸得很到位。他們父子之間幾乎不用語言交流,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兩人就明白對方的意思。所以,在以後爭霸天下的戰役中,他們配合得非常默契。
「正是。突厥仍是虎狼,我們不得不防他們從後面亂我陣腳啊!」李淵邊說邊走下城牆。在城門處,正好看到從外面散發文告的趙文恪、李世民風塵僕僕地進城。滿面煩惱的李世民抹了一把臉上的汗水和灰塵,氣憤與委屈地說:「爹爹,大哥,發這些文書有個啥用?乾脆打他娘的……」
冷靜如水的李建成平靜的眼光掃過火爆的二弟李世民,停在與二弟身邊的趙文恪的身上。李建成輕聲地問道:「你們遇到什麼事了?」
趙文恪如實地回答:「是這樣的……我們分派兵士四處散發的檄文,各地都有反應,大多數郡縣表示服從和支持我們。只是太原遼山縣令高德儒等幾個縣拒不聽從大將軍的號令。」趙文恪氣憤地說:遼山縣令高德儒暗地裡派人往江都,向隋帝奏報軍情。隋帝令高德儒嚴陣以待,抗拒我們義軍……」
李淵聽了,捏緊了拳頭,道:「這個不識時務的傢伙,看來真的要揍他一頓才好……我軍西去長安,他西河是我們必經之地。這個絆腳石我豈能容他!我即刻派兵討伐!」
「大將軍,眼下我軍兵少,且新編隊伍又未及訓練,派兵攻城,慎之又慎,是否等劉文靜回來再定?」溫大有建議道。
李淵大手一揮,豪氣干云:「區區小郡,我何懼哉!有我家大郎在此,勝他十萬兵馬。」
裴寂仍小心地說:「大將軍,這開頭第一仗,可不是兒戲啊!……還是等劉文靜安定突厥,後顧無憂之時,才動兵馬吧。」
李淵臉色漲紅,看得出他自尊心很強。李淵分析說:「諸位放心!太原城我已經營數年,固若金湯,只要我在此,料定突厥攻不下來。西河之戰,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也好讓各路人馬看看我李家父子兵的也不是浪得虛名。」
看看溫大有、裴寂等人不再言語了,李淵果斷地下令:「大郎聽令:授你領軍大都督,溫大有為參謀軍事,即日著一萬兵馬前去征伐遼山縣西河城。」
溫大有先是一愣,繼而伏地叩首:「屬下得令,必盡全力協助大郎首戰報捷。」
李建成神情莊重地跪前接令:「孩兒得令!」
李建成就要掛帥出征,四弟李元吉坐不住了。他已經是十五歲了,從小練武藝的他有一身使不完的力氣。李元吉急忙跑來找大哥,纏著要去參戰。李建成、溫大有、馮立、李世民正在檢點兵馬,備置征戰器械。李建成笑著勸弟弟:「打仗可不是好玩的,你還是多操練操練,以後多的是機會。」
李元吉歪歪脖子,拉著大哥的手,調皮地說:「我不管!……反正我是要去的。二哥不也是去了嗎?這開頭一仗,咱三兄弟一起上,將來成功了,我們三兄弟一同寫入了歷史,那是多麼光榮的事情啊!」
李家三兄弟正在說話時,忽然有軍士慌忙跑來報告:「前面發現突厥兵馬。」
「突厥兵?別慌!待我去看看。」李建成鎮定地說道,穩步走向城樓。李世民、李元吉急忙跑步跟上。剛跑幾步,就聽到李建成沉著的聲音:「二弟、四弟,不要跑。這裡是兵營,有千百雙眼睛都看著我們的。我們若急步,便顯慌亂。士兵們即會六神無主。為將者,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
李世民和李元吉聽了大哥的教誨,立即穩下步來。旁邊的參謀軍事溫大有見李家三兄弟舉止沉穩,不由得臉上露出讚許的神情,他欽佩地隨著李建成走上城樓。軍營兵將們見李家三兄弟鎮定如常,皆各安其位,毫不慌亂。
李建成、溫大有、李世民、李元吉站在城樓上,見護城河前面的開闊地帶塵土飛揚,一彪兵馬飛馳而來。從衣著打裝備上看,全是突厥人!足足有二千兵馬。突厥兵馬來到護城河邊,停下。從隊伍前面閃出一人。李建成認出那當先一騎就是奉命出使突厥的劉文靜。李建成從城樓上高聲打招呼:「劉大人,此行辛苦了!」
「大郎,突厥人答應我們的條件,還派了二千兵馬幫助我們啦……快放下吊橋,打開城門,讓我們進城。」劉文靜在護城河前高聲回答
李世民喜形於色。連忙說:「太好了!快放他進來。」
李建成小聲阻止:「別忙!……」
「咋啦?」李世民連忙驚問。李建成也不回答二弟的話,直接向城下喊道:「劉大人,你可進城稟報大將軍。但突厥兵馬且在城外設帳安營。若突厥兵馬入城,恐百姓驚慌。」
「哦!明白了!大郎心思周密,言之有理!我即照辦。」劉文靜明白過來,心裡暗暗佩服李建成處事沉穩有方。李建成立於牆樓之上,看到劉文靜轉身與突厥領隊的鞘利說話。鞘利指揮突厥兵馬就地安營。站在一旁的參謀軍事溫大有看了李建成一眼,從內心發出讚許:「大郎處事沉穩,果然名不虛傳。看來我們此次首戰河西勝之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