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第十九章 (3) 文 / 劉誌慶
「同志們,我們要明確一下我們所從事的戰爭處於什麼環境下。現在是民國三十年,抗戰已經經歷了四個年頭,現在中國抗戰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的那樣處在戰略相持階段,中國的抗戰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艱難時期,我們茅山地區的抗戰也和全國一樣,經歷著這一個特殊的艱難時期。如果我們回過頭來,審視一下目前茅山地區的抗戰情況,我個人認為,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時期:一是,一、二支隊挺進茅山地區,開創了茅山地區的新局面。
我們新四軍初入江南,英勇作戰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如韋崗戰鬥、奇襲官陡門、夜襲麒麟門、攻打句容城、奔襲延陵鎮、攻打新豐車站、東灣戰鬥,這一時期可以說嚴重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第二時期是江南指揮部領導茅山地區的鬥爭,一、二支隊合併成立江南指揮部,兩個支隊在陳、粟統一的領導下,打開了茅山的新局面。我們的根據地擴大了,尤其是太滆、虞、澄、錫及上海一帶的東路地區有了極大的發展。這對日寇和汪偽政權是一個極大的威脅,也引起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忌恨,茅山戰區的抗日局面可以說到了一個高潮,日軍除有限的掃蕩外,只能龜縮在據點內,他們主要佔據城市,守住一點一線,廣大的農村牢牢地掌握在我們手中……」他拿起那只已脫掉許多瓷片的搪瓷茶杯「咕咚咕咚」地喝了幾口水。
陸正康停下筆,細細地傾聽著。
「現在我們處於第三個時期,這一時期的情形完全有別於前兩個時期,這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個因素造成,一方面,新四軍要發展就必須遵照中央的指示『向北發展,向南鞏固,向東進攻』的戰略。那麼蘇北是新四軍發展最大的舞台,我們擴大隊伍,壯大了自己的力量,還可以和華北的八路軍遙相呼應,使華北和華中的抗日根據地聯結在一起,所以江南指揮部所屬的戰鬥人員大都抽調到蘇北,蘇南新四軍抗日的力量已嚴重被削弱。另一方面,日寇對蘇南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壓迫進攻,加之汪偽政權的配合,他們不僅要佔領點和線,而且還要控制面。
『清鄉』就是他們想的毒招,築籬笆、挖壕溝、增設據點,一邊利用『和平建國』的幌子麻痺人民,一邊用兵力採取長途奔襲、分進合擊的方式來尋求我新四軍部隊作戰,這使我們整個茅山戰區的鬥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損失。十八旅被迫渡江到了蘇北,我們十六旅被迫移至兩溧地區,就是在這樣的情勢下作出的無奈之舉。再一方面,國民黨頑固派又一次掀起了****高潮,他們不僅收回我們借租的地區,還發動皖南事變殘殺我同胞,黃金山戰鬥就是我們進行自衛還擊的典型戰例,所以我們現在是受敵、偽、頑三面襲擊,形勢空前嚴峻。我們現在正經歷著比第一時期、第二時期更為艱難的鬥爭。」
說到此,他連連歎息,臉色更為凝重和冷峻。
「所以我們現在的軍事鬥爭要採取和以往不同的戰略戰術原則。首先,我們要學會分析以往敵人採用什麼戰術,我們採取什麼戰術,敵人依仗的是什麼,我們依仗的是什麼?
「蘇南是平原地帶,河流縱橫,湖沼滿佈,山地甚少,交通便利,蘇南物質豐富,經濟發達,基於這兩個因素,敵人有許多優越的條件。首先蘇南的上海、南京、鎮江是日軍侵華的軍事政治中心點,他們會傾其全力關注這一地區。第二敵人可以利用便捷的交通對付我游擊戰鬥,四面八方可能利用汽車、騎兵、遊艇進行增援,合圍我們。第三我們和敵人作戰,由於地域狹小,難以周旋,受到牽制。第四蘇南地區環境複雜,社會成員複雜,加之歷來的尚文不尚武,增加了全民抗戰的難度。
「當然我們也有可以依托的條件。一方面,我們有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正確的黨的領導。另一方面,我們有人和的條件,廣大群眾是擁護我們的,這一點日寇永遠是不具備的。第三,我們新四軍是南方八省游擊隊組成的,廣大指戰員有在紅軍時期積累的游擊戰爭的經驗……
「正因為如此,我們在第一時期採取伏擊夜襲、圍點打援戰術,而敵人由於準備不足,開始基本上處於挨打的局面。到了第二個時期,我們的戰術沒變,而敵人則採用以南京、蕪湖、鎮江為基點,用分擊合擊戰術向我進攻,但收效不大。到了現在這第三個時期,他們則採取了增修公路,建築堡壘,以堡壘政策,加緊封鎖,擴張據點,步步進逼,實行其佔領的辦法,再結合『長途奔襲、分進合擊』的方法對付我們。這使我新四軍遇到了極大的困難,這就是我們六師十六旅面臨困難必須採用以往不同的戰略戰術原則的原因所在……」
他端起茶缸,舉到嘴邊,又放了下來。「戰爭是複雜的軍事活動,我們必須綜合各方面的條件,採取適合我們的戰略戰術,必須要有正確的預見和長遠的打算。」
「那麼我們軍事上該如何應對現在面臨的形勢?」羅忠毅眉頭微皺,話語停頓了下來,神色顯現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瞬間又變成一股堅定之色,「我們的戰術原則仍然採取游擊戰術,這是絕對不會變的。但是我們現在的游擊戰術的應用,面臨很大的困難,一是我們戰略空間被大大壓縮,以前我們可以背靠國民黨全力對付日軍,現在我們面臨兩線作戰的困境,而且敵人清鄉後,構築籬笆、堡壘,比以前的梅花樁還要厲害,比以前的棋盤方塊還要嚴密。以前我們在梅花樁間可以游來游去,而現在,要困難得多,東路尤甚。我們四十八團在那裡很難立住腳呀,我們在宜興也很難立住腳啊,敵人利用便捷的交通很快形成合圍之勢。我們游來游去,十分疲乏。二是我們新四軍的人數大為減少,武器彈藥奇缺,這在化整為零後,會出現難以化零為整的局面。基於此兩點,我們十六旅在成立伊始,便提出要建設一支正規化的黨軍,來解決這個困難。換句話說,我們要建設真正的游擊兵團,來應付我們面臨的困難,因為要打開眼下的局面,靠小股新四軍部隊游來游去是不行的,也不符合毛澤東同志『放手發動群眾,壯大自己的力量』的精神。」
「這具體表現在軍事建設,一是抓數量,二是抓質量。沒有數量,比方說地方武裝得不到發展,巫恆通、任邁、陳洪很輕易為敵所虜,我們的軍隊就失去了根基。沒有質量,我們難以打一些必打的攻堅戰,敵人的據點越築越多,我們幾乎到了難以立足的地步,有時候敵人據點只有七八個人,我們就攻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