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風雲塘馬

第16章 第五章 (2) 文 / 劉誌慶

    在龍巖白砂二支隊集中時,聽到要去茅山打游擊,許多人很開心,因為在山裡打游擊是紅軍的老本行,現在去茅山打日本,那豈不是駕輕就熟了嗎?然而一到茅山,大家傻了眼,茅山不過是孤零零的一座山,它和蘇南其他山一樣,主脈一線,沒有縱深,且山系中,諸山山不高,林不密,很難以其為依托,倘若把部隊集結於山中,一旦被敵偵知,一圍即陷於絕境,絕不可能像閩西諸山如雙髻山、金豐大山之類能與敵周旋數天數月,這樣的地區只能作為游擊區,從小範圍講難以建立嚴格意義上的根據地。

    山地游擊戰失卻,只能尋求平原游擊戰與河湖港汊游擊戰,這就使軍事理論帶來了許多變化,許多東西只能靠摸索了。這就涉及到了一個問題,在茅山根據地或蘇南根據地內,游擊規模難以擴大,難以予敵以重創,二是嚴格意義上的根據地難以建設。

    蔣介石為了借刀殺人,竟規定新四軍一、二支隊活動的地域是長江以南,蕪湖以東,高淳、溧水、金壇之線以北,丹(陽)金(壇)公路以西,東西不過百餘公里,南北僅約五六十公里。

    在這樣一個狹小的範圍內任何軍事行動都難以展開,怎麼還能形成規模,所以葉飛的東進是順理成章之事,陳、粟北進蘇北也成為必然的趨勢,否則難以保存自己消滅敵人。

    皖南事變後,形勢更為惡化。一方面日軍抓緊對新四軍的進攻,「清鄉」便是其毒招之一,築了那麼多竹籬笆、碉堡、崗哨,梳篦式掃蕩,分進合擊、長途奔襲確實厲害,王豐慶,李復遇難,柳肇珍遇害都是這種戰術的惡果。另一方面,國民黨積極反抗,不時地進攻新四軍,先前可以在溧武路以南活動,指揮部還可以設在水西村,部隊活動迴旋的空間較大,現在非得讓出水西,連在黃金山地區活動還遭敵進攻。

    在這種情況下,你覺得蘇南抗戰發展壯大,游擊戰爭要維持須得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創建嚴格意義上的根據地,二是必須加強軍隊建設,建設游擊兵團並向正規軍發展,游擊戰向運動戰轉化,這樣才能使軍隊發展壯大,蘇南根據地才能穩固生存,最終打敗日本帝國主義。

    對於根據地建設,毛澤東同志有英明論斷:「這樣,長期性加上殘酷性,處於敵後的游擊隊,沒有根據地是不能支持的。」井岡山的鬥爭和蘇區的建立也是最好的例證,流寇思想必然招致最後的失敗,這根據地的建設就像圍棋的棋子,有了根,棋就好下了。

    茅山根據地全盛時期當為一九四零年的六月份,但隨著陳、粟大軍北渡長江,加之國民黨發動皖南事變,茅山根據地已處於極為艱難的時期。許多地方變成了游擊區,雖然廖海濤二支隊連克西暘、高莊、大浦干,表面上這些根據地得到恢復,但軍隊數量有限,因此你認為這些被攻擊的地區只能算做游擊區,十六旅經西施塘戰鬥、屺山戰鬥後,太滆地區也難以立足,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到兩溧後,經黃金山戰鬥後,總算有了一個較為狹小的生存空間,但形勢極為嚴峻,想要建立一個大的根據地極為艱難,北有日本人,南有國民黨,兩面作戰,何其艱難也。

    唯一的辦法是先要建立一個臨時根據地,或小部隊的或季候性的根據地,然後慢慢地加強根據地建設,加強軍隊建設,讓部分游擊區轉化為根據地,長期堅持方能有效。

    這種設想在黃金山大捷後,便已形成。你與譚震林站在黃金山山頭上,北望茅山,南眺塘馬,西睹溧水,東看長蕩湖,一個計劃在心中醞釀而成。

    十六旅建立臨時根據地應為三塊:一以塘馬為中心,建立茅山以南的根據地,這是最主要的根據地。經黃金山戰鬥後,以塘馬為中心的十九個村莊距敵偽據點和國民黨的部隊都有一定的距離,且塘馬村西、北、東為丘陵環繞,可以據守,南面有後周、余橋、前馬水鄉平原可以迴旋,更重要的是這兒經溧陽地方領導人張之宜,陸平東等人的領導,群眾積極性高,塘馬劉姓家族的地主紳士積極抗戰,自動減租減息,捐獻財產支持新四軍,可以說具備了極好的群眾條件。假以時日,這兒定能成為極好的根據地。有這樣的根據地支持,部隊的休整、建設、機關的生存、後方醫院的設立就有了保證,否則只能疲於奔命,無法在茅山立足。

    第二塊為以白馬橋為中心的溧水根據地。白馬橋距塘馬二十公里不到,那兒也是一個老根據地,皖南事變後,新四軍一度銷聲匿跡,如果在那兒開闢一個穩固的根據地,那麼對塘馬是一個有力的支持,在軍事上作有效的配合就成為可能,以後形勢好轉,連成一片,便可成蔚然之勢。

    第三塊為以錫南為中心的太滆根據地。從戰略上講,那兒是極其重要的地區,十八旅北渡後,蘇南新四軍已失卻東面一翼,在戰略的佈局上已失其一翼。新四軍在那兒的力量極其薄弱,獨立二團,程維新搖擺不定,難以放心,太湖支隊情況複雜,也令人頭疼,所以軍部在八月份就批准成立四十八團。如果四十八團能以五十二團二營為基礎,經營好太滆地區,那麼在戰略上白馬橋、太滆互為犄角,新四軍作戰迴旋餘地將大大增強,兩面作戰並不顯得可怕,所以錫南地位之重要不容置疑。可惜王勝在這個問題上猶豫不決,把困難看得更大了,還好,他終於成行了,相信王勝、羅福佑同志能在錫南開創出新局面來。

    根據地怎樣建設呢?毛澤東同志說:「一切游擊戰爭的根據地,只有在建立了抗日的武裝部隊,戰勝敵人,發動了民眾這三個基本的條件逐漸地具備之後,才能真正地建立起來。」

    顯然,你明白根據地建設首先是軍隊建設,這太正確了。只有軍隊建設好了,根據地才能鞏固,才能使一支以至多支游擊部隊從鬥爭中逐漸地發展為游擊兵團,發展成為正規部隊和正規兵團,真正的運動戰才能打響,所以你在十六旅成立給軍部的通電中與廖海濤明確提出要建設一支正規化黨軍。

    如何加強軍隊建設,自十六旅成立後,你苦苦思索過,無論在激烈的戰鬥中還是在短暫的戰鬥間隙中,你都凝神思索,細細探微。

    來到塘馬後,你作了多次的探討,無論是在村西邊的西溝塘邊,還是在東邊橋頭角上,無論是在村北小祠堂裡,還是在村西的大祠堂中,你與戰士、作戰參謀及廖海濤都作過長時間的探討。

    你認為軍隊建設無非是數量和質量,在油燈下起草發言報告時你寫上了這一條。就質量而言,四十六團的軍事素質還有待提高,四十七團、四十八團就更待加強提高了,戰士的軍事戰術素養和敵軍相比存在明顯的差距。比方說射擊精度不夠,射擊姿勢不夠標準,許多武器的操作維修成問題,隊列訓練不明確,單兵戰術的基礎動作很不到位。你清楚地記得獨立一團的戰士射擊時,站直了身子亂髮槍,結果為敵軍所乘,一下子被他們打倒許多人,另外內務條令,紀律條令,隊列條令有待強化學習。

    這些問題早已存在,一直沒有機會解決。緣由是部隊流動性大,難有機會整訓,再則部隊人員變動大,新兵增多,他們幾乎沒有受過任何政治軍事訓練。當務之急,乘敵南進、北進沒有確定之時,乘戰事相對平靜之際,抓緊在塘馬整訓。如果四十六團整訓成功,那麼部隊戰鬥力將大大加強,以後這些老戰士可以帶動新戰士,在未來的部隊擴展中會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鍾國楚,黃玉庭是兩位優秀的將領,從四十六團的整訓看,他們二人卓有成效地提高了戰士們的軍事素質,過幾天便是建軍四週年紀念日,你與廖海濤將親自檢驗訓練成果。

    「整訓要堅持,要繼續。」在塘馬大祠堂的房間裡,在昏黃的燈光下,你握緊了拳頭,「建設正規化的黨軍非如此不可,如果部隊的戰鬥素質提高了,戰鬥的局面將會大大的改觀。」

    當然最頭痛的是武器問題,單憑現在的武器確實難以堅持長期的抗戰,國民黨已不發糧餉,皖南事變後,就別指望再有武器供給了。光靠從敵人手中繳獲,那顯然解決不了大問題。而一些先進的槍炮無法造,甚至一些機槍的子彈都造不了,眼下只能因地制宜,多造一些簡單的武器如手榴彈和簡單的子彈,但兵工廠暴露在外,總是個問題。磨盤山和建昌圩一帶的兵工廠已遭破壞,槍彈大成問題。好在黃金山一戰,收繳了一些武器,解了燃眉之急,但武器損壞也不少,急需修理,但游擊區風險過大,搬到塘馬一帶實屬無奈之舉,渡過難關,便是光明,當然如果從其他渠道能購買到當然更好……唉,武器太差了,真氣人,一個據點只有七八個鬼子,我們就不能攻克了,有什麼辦法,我們沒有什麼重武器呀!偶爾繳到一些,由於沒有炮彈,也無法使用……眼下實在沒有好辦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