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大遼殘照

第11章 延禧繼位 (2) 文 / 王樵夫

    耶律洪基抬起淚水縱橫的臉,對身邊的侍衛說:"傳朕的旨意,厚賞蕭懷忠全家,召蕭懷忠入朝任職。"

    日昇月落,大遼王朝在慘淡的餘暉中又度過了幾個春秋。

    儲君的位置一直空著,究竟誰能成為皇位的繼承人?朝野上下議論紛紛。耶律乙辛提議立宋國王和魯斡的兒子耶律淳。群臣沒人敢發表意見,只有北院宣徽使蕭兀納堅決反對。

    蕭兀納魁偉簡重,善於騎射。清寧初年,他的哥哥蕭圖獨因為有事入宮拜見耶律洪基,耶律洪基問他的族人裡有誰可堪大用,蕭圖獨說弟弟蕭兀納才思敏捷,而且足智多謀。因此耶律洪基召他入朝,補任為祗候郎君。不久又陞遷為近侍御史,護衛太保。大康初年,進封為北院宣徽使。

    蕭兀納進諫說:"捨棄自己的嫡孫不立,就是將自己的江山社稷交與外人。"

    耶律洪基聽了猶豫不決,此後沒有再提嗣儲之事。

    不久,耶律洪基命蕭兀納做了耶律延禧的老師,命他教耶律延禧學習朝中禮儀及未來執掌朝政之策。

    在耶律乙辛虎視眈眈的目光裡,耶律延禧搖搖晃晃地長成了一個英俊的契丹少年。

    大康五年,正月。

    一年一度的春捺缽又要開始了。

    耶律乙辛一直在發愁,好好地,卻突然冒出來一個皇太子的兒子,當初不都是斬草除根了嗎?卻怎麼被蕭懷忠那個老東西偷養在家裡,氣得他想去大罵蕭達魯古等人辦事不力,可是他最後還是沒有去。因為駙馬都尉蕭訛都斡自從謀害太子後,居功自傲,又以當朝駙馬自居,所以朝中每有政事朝議,多與耶律乙辛政見不合,這會兒去找蕭達魯古,怕他也隨之與蕭訛都斡聯合起來反對自己。耶律乙辛明白,這個謀逆篡國的集團如果出現內訌,謀害皇太子的事就會大白天下,那麼他的腦袋就會搬家了。

    其實還有一個人比耶律乙辛還要擔驚受怕,這個人就是親手殺死皇太子的蕭達魯古,他因殺太子有功,經耶律乙辛力薦,擢升為國舅詳穩。自感罪孽深重的蕭達魯古擔心殺太子的事一朝事發,所以在出入宮禁時常身藏短刀,一遇特殊情況,便立即自殺謝罪。

    耶律乙辛知道,自己背負的血債太多了。皇太子耶律浚被殺後,耶律洪基想起昔日父子之情,悲從中來,便召太子妃回京詢問太子的死因,耶律乙辛搶先一步,派人偽裝成盜賊,在半路截殺了太子妃。

    好好地,怎麼就突然冒出來一個千刀萬剮的蕭懷忠。什麼蕭懷忠,分明就是一個"蕭壞種",氣得耶律乙辛在心裡直罵。

    可是,現在已經五歲的耶律延禧,對久歷政治風雨的耶律乙辛來說,是一個最大的危脅。假如有朝一日他當了皇帝,就會重新翻出那樁迫害皇后、皇太子的老帳。耶律乙辛多年的苦心經營就會全部付之東流。

    天無絕人之路。機會來了,耶律洪基不是要去春捺缽嗎?如果把他的寶貝孫子耶律延禧找個借口留下來,等皇帝走了,一個五歲的孩子就好對付了,尋一個機會,"卡嚓"一下砍了他的頭,像以往那樣編個借口騙過去,就會又一次天下大吉!

    耶律乙辛裝出一副慈善的樣子,他晃著腦袋,假惺惺地對耶律洪基說:"春捺缽一路大漠荒野,多風多寒,轉徙奔波,車馬為家,皇孫年幼體弱,還是把他留在京都,以免發生意外。"

    心繫皇孫安全的耶律洪基覺得有理,點頭同意。

    蕭兀納聽說後,急忙闖進宮中,直言進諫:"臣私下聽說皇上採納了耶律乙辛的意見,在車駕出遊時要把皇孫留在宮中,皇孫尚幼,假若所托非人,保護不當,一旦有個三長兩短,那麼皇上就真的要斷子絕孫了。如果非得要把皇孫留下的話,那麼臣請求留下來保護皇孫,以防不測之禍!"

    耶律洪基聽了,不禁出了一身冷汗。他覺得蕭兀納說得有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朕的寶貝孫子不能再失去了,他可是大遼江山唯一的繼承人啊。

    捺缽的隊伍去往黑山的廣平澱,在行進的途中,耶律洪基突然發現,護從的官員大多都緊隨在耶律乙辛的馬後,而自己身後的隨從卻寥寥無幾。耶律洪基猛醒過來,他意識到,耶律乙辛已經培植了大批的黨羽,足以形成了與自己抗衡的勢力。從此,耶律洪基開始懷疑耶律乙辛,並逐漸洞悉了他與張孝傑等人的奸詐。

    耶律乙辛謀害太子的罪行終於東窗事發。

    蕭訛都斡娶了耶律洪基的二女趙國公主後,被封為駙馬都尉、始平軍節度使。後來在朝中議事時與耶律乙辛多有不合,兩人互相銜恨。蕭訛都斡見耶律洪基昏庸,又依仗自己是當朝的駙馬都尉,竟然仿照皇帝的規格為自己製作了車輦服飾,耶律乙辛以此為借口上奏耶律洪基,狀告蕭訛都斡譖越皇權,企圖謀反篡位。蕭訛都斡因此被判凌遲處死,他在臨刑時後悔地說:"以前我狀告耶律撒剌謀立太子一案,都是奸賊耶律乙辛指使我幹的。現在老賊耶律乙辛恐怕事情敗露,是殺我來滅口的!"

    耶律洪基下詔:削耶律乙辛一字王爵,由魏王降封為混同王。貶蕭十三為保州統軍使。三個月後,耶律乙辛入朝謝恩,耶律洪基當天就把他遣了回去,並改任他為知興中府。

    耶律洪基知道張孝傑亦為奸佞之徒,在將耶律乙辛逐出朝廷後,即將他貶為武定軍節度使。這一年,張孝傑又因販賣私鹽及擅改詔書罪被削爵為民,流放安肅州,後病死於鄉里。當年張孝傑科考及第,到寺廟裡拜佛,忽然一陣疾風將張孝傑的帕頭吹了起來,當飄在空中與浮圖一般高時,突然風止掉在地上而碎。有一個在場的老僧說:"此人必然會驟然發達顯貴,然而卻不得善終。"張孝傑的下場,竟然與這位僧人說得一模一樣。

    張孝傑久在宰相之位,貪婪無度,一次他在飲酒時向親戚炫耀說:"無百萬兩黃金,不足為宰相家。"張孝傑年少時家中非常貧困,當他當了宰相後,與耶律乙辛一起狼狽為奸,結黨營私,把持朝政,凡想陞官的人,必須給他們送禮,一時之間二人門下饋賂不絕。張孝傑來者不拒,大飽私囊,而今他的家產卻全部被沒收,分賜他人。

    大康六年三月,耶律洪基冊封耶律延禧為梁王,加守太尉,兼中書令。皇后蕭坦思生不出兒子來,見耶律延禧被封為梁王,心生嫉恨,耶律洪基將蕭坦思貶為惠妃,出居於乾陵。並將她的妹妹蕭斡特懶趕回了娘家。她們的母親燕國夫人削古見兩個女兒落到如此下場,遂懷恨在心,以巫蠱之術詛咒耶律延禧,事發被殺。蕭坦思也因此被貶為庶人,囚禁於宜州。耶律洪基為了孫子耶律延禧的安全,特派了六名旗鼓拽剌(勇士)隨身保護他,並詔令如有不軌之人接近耶律延禧,當場格殺勿論,不用奏報。

    大康七年冬,耶律乙辛出賣宮中禁物敗露,並以"鬻禁物於外國"的罪名,削去官職,按律當斬,但因為他的死黨耶律燕哥為其求情,免去死罪,渾身掛滿大鐵鏈,囚禁於來州。

    耶律洪基知曉了皇太子耶律浚的真正死因,追悔莫及,下詔追封耶律浚為昭懷太子,並以天子禮儀將其移葬於玉峰山。大康九年,耶律乙辛看到大勢已去,私藏兵器,密謀投奔宋國,事發後被皇帝下詔縊死。當初皇后蕭觀音被耶律乙辛誣陷,用一條白練懸樑自盡,如今耶律乙辛也是由一根繩子送上西天,結束了他奸詐弄權、罪惡多端的一生。

    皇后蕭觀音和太子耶律浚被害案,被株連的大臣官位品級之高,人數之多,有史以來,實屬罕見。耶律乙辛等奸臣排除異己,陷害忠良,黨爭之亂給強盛的大遼國造成嚴重的內耗。而作為一國之君的耶律洪基老邁昏庸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當年在耶律乙辛、張孝傑等人害死皇太子後,大擺筵席彈冠相慶,不辨忠奸的耶律洪基竟然在酒宴上對其二人大加讚賞:"耶律仁先、耶律化葛因有大賢大智,受到了先帝的重用。朕有耶律乙辛、張孝傑兩位大臣,其智德賢能不在耶律仁先、耶律化葛之下,朕重用賢人,堪與先帝媲美。"

    耶律洪基知道妻子之賢、兒子之才,卻不能辨耶律乙辛之奸。他最親近的人,莫過於蕭觀音和耶律浚。奸臣殺其親人而不知,忠臣直言進諫而不悟,真讓人為之扼腕痛惜。

    時至今日,耶律洪基方如夢方醒。他見皇后蕭觀音、皇子耶律浚均被耶律乙辛施奸計害死,痛悔自己被其蒙騙,憂思懺悔,日夜追憶當年與蕭觀音一起養育子女,詩詞唱和,夫妻恩愛;兒子年少聰慧,文武雙全,全家其樂融融。而今兩個親人與自己陰陽兩隔,黃泉陌路,而自己卻已是黃昏暮年,雖身居皇位,亦是表面的繁華,與天涯孤旅無異。

    往事歷歷在目,耶律洪基每每想起,都是痛悔不已。

    好在皇孫耶律延禧尚在,耶律洪基萬分慶幸,是蕭兀納及時地發現了耶律乙辛的陰謀,從而避免了又一場悲劇的發生。

    耶律洪基為了表彰蕭兀納的忠良,遂封其為蘭陵郡王。朝中大臣亦歎服蕭兀納的慧眼識奸,稱其與古代的社稷大臣無異,耶律洪基又授予蕭兀納殿前都點檢之職。耶律洪基對王師儒、耶律固等大臣說:"蕭兀納忠良淳厚,功勳卓著,雖狄仁傑輔佐大唐、耶律屋質擁立穆宗,也不過如此而已。你等應該將他的耿耿忠心轉告給燕王延禧,讓他知道蕭兀納是大遼的忠臣,在朕百年之後,當以父事之。"

    耶律洪基將對皇后和太子的未盡之愛,全部傾瀉給了他的孫子。大安七年,已經是燕國王的耶律延禧被加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加尚書令,總領北南樞密院使。

    耶律洪基一直對自己沒有能明辨耶律乙辛之奸而深深痛悔,他告誡耶律延禧說:"皇孫在儲君之位,朕一心一意為你治理整頓天下。你不要忘記祖宗淳厚之風,以勤修道德為孝,明信賞罰為治。將來你有朝一日君臨天下,當修身養德,親賢遠小,一定要記住朕所犯的彌天大錯。"

    耶律延禧急忙跪在地上說:"皇爺爺教訓的是,孫兒都記住了。"

    耶律洪基取出太祖、太宗當年東征西殺時穿的鎧甲,指著上面纍纍的箭創槍痕,對耶律延禧說:"太祖奮自荒陬,馳驅中夏,漲幽、燕而胡塵,吞八部以高嘯,太祖之興,燎灰灼原矣!太宗承祖父遺基,擅遐陬英氣,控弦鳴鏑,逕入中原,攻城略地,親冒箭矢,浴血奮戰,方創我大遼基業,孫兒當思我大遼江山來之不易,切勿禽色俱荒,嬖倖用事,委任非人,而使我大遼江山傾頹矣。"

    壽昌六年十二月,耶律洪基在醫巫閭山聽完僧人志達所講的佛法後,回到宮中不久,就大病不起。耶律洪基知其大限已近,便把耶律延禧傳到病榻邊,苦心叮囑說:"大遼與北宋通好已有多年,現在女直部日漸強大,久懷不臣之心,暗圖我大遼久矣。孫兒性情急躁剛直,千萬不要與北宋斷交而起兵亂,否則女直乘隙起兵,我大遼則芨芨可危!"

    女直,不就是那個蝸居北部一隅的一個小小部落嗎?他們哪敢以螳臂之力,撼我大遼百年江山!耶律延禧在心裡不屑,但表面上卻是連連點頭答應。

    女直,就是當時大遼國所屬的女真部,遼人因為避遼興宗耶律宗真之諱,所以稱其為女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