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寬容

第7章 希臘人 (5) 文 / 亨德裡克·威廉·房龍

    羅馬人發展了一種治國藝術:最大可能地減少摩擦,從中獲取碩大的實際成果,畢竟這一切也是事實。可沒有永存的東西,至少憑借武力建造起來的帝國是無法久遠的。羅馬征服了世界,可為此努力的同時也毀滅了自己。數以千計的戰場上都存有羅馬帝國年輕戰士的白骨。在差不多五百年裡,社會的精華都將智慧花在了管理從愛爾蘭海至黑海的殖民帝國這項偉大的工作當中。最終,惡果出現了。用一城來統治全世界,這個無法完成的事業在人力與腦力上將羅馬拖垮了。後來,一樁可怕的事又發生了。人們慢慢厭惡生活,對生活失去了熱情。全部的城鄉住房都被他們佔領,他們擁有希望得到的一切遊艇與馬車。擁有了全世界的奴隸。他們嘗遍了各式的美酒,踏遍了綠水青山,擁有了從巴塞羅那到底比斯的所有女人,在他們的藏書室裡能找到世間一切的文字書籍,他們家的牆上掛著世界上最美麗的圖畫。吃飯時有世界上最傑出的音樂家為他們演奏。童年時他們曾由最優秀的教授與教育家為他們講課,這讓他們學到了全部應學到的知識。結果卻是,一切美味佳餚都失去了滋味,全部的書籍都變得乏味,所有的女人都不再有魅力,甚至生存本身也變成一種負擔,好多人寧可獲得一個體面的機會好結束自己的生命。

    只剩下一種安慰!對未知與無形世界的憧憬。可是,舊的上帝已死去多年了,頭腦精明的羅馬人不會輕易相信那些在幼兒園裡教唱的歌曲裡對丘比特與米納瓦的讚揚的。已經出現了享樂主義學派與犬儒學派的哲學體系,這些哲學體系宣揚慈愛、自律以及無私的美德,宣揚一生要有益於別人。可是,這些哲學思想太過空洞。在街頭書店塞諾、伊壁鳩魯、愛克比泰德與普盧塔克的書裡到處都有,書裡提及的倒是娓娓動聽。可是從長遠來說,純理性的教義缺少羅馬人所需要的養分,他們開始大力追求某種能夠作為精神食糧的「情感」。這樣看來,純哲學的「宗教」(假如我們將宗教思想和追求高尚生活的願望聯繫在一起,這確實是某種哲學色彩的宗教)僅會取悅少數人,基本上這些人都屬於上流社會,已能飽享希臘老師給他們單獨授課的特殊待遇。普通百姓對這些冠冕堂皇的哲學思想卻視如草芥。他們的思想也發展到這樣的階段,覺得大多數古代神話都是愚昧無知的祖先可笑的發明。不過他們還趕不上那些所謂的知識高人,還沒法否定上帝的存在。

    因而,表面上他們還一本正經地推崇共和國官方認可的上帝,暗地裡卻為尋求真正的幸福而追尋某個宗教行會的足跡,在過去兩世紀裡,在台伯河畔的古城裡這種宗教行會開始得到了真心實意的歡迎。我前面所用的「行會」一詞起源於希臘,本意是一群「得到啟示的」人——為了本行會最神聖的秘密不被洩露出去,這群男女必須做到「守口如瓶」。只有他們才可以知曉這些秘密,這樣的行會正如大學兄弟會的咒符一般讓人們結合在一起。可是,在公元一世紀,行會僅僅是某種崇拜方式,某種說法,某種教派,某個希臘人或是羅馬人(請諒解這裡時間上的微略混淆)已從長老教會離去加入基督科學教會,他會告訴其他人他是去參加「另一個行會」了。相對「教堂」、「英國北部教會」與「貴族院」來說是新發明的詞彙,在當時人們還不知曉。倘若對這個問題你非常感興趣,想弄清當時羅馬的情況,請您在下週六買一份紐約報紙的任意一份看一看。

    你將看到有關來自印度、波斯、瑞典、中國和別的十多個國家引進的新教旨與新處方的四五欄廣告,這些廣告都可以給人們健康、富有以及得到靈魂永恆拯救的希望。同我們現今的大都市一樣,外來和本地的宗教不可避免地充斥羅馬。原因在於它同世界各個地方都有聯繫,從小亞細亞北部覆滿青籐的山上開始了對西布莉的崇拜,神母被弗裡基亞人尊奉為一切天神的母親。然而這種對神母的崇拜產生了某些不合禮儀的感情放蕩,羅馬當局不得不採取武力關閉神母廟,最後還果斷通過了一的法律,對一切傳教活動都進行禁止,以免這種宗教鼓勵大眾豪飲和做出更為糟糕的事情來。在埃及這塊充滿著矛盾以及神秘感的古老土地上,提供給人類好幾個怪誕不經的天神,奧賽利斯、塞拉皮斯與愛西斯就像在羅馬時代阿波羅、迪梅特和赫耳墨斯一樣被人們所知曉。至於希臘人,抽像真理與行為守則的雛型體繫在若干世紀之前就被他們奉獻於世。這時,他們又向崇拜偶像的異國人民提供了遠負盛名的艾蒂斯、迪奧尼修斯、奧爾費斯以及艾多尼斯的「宗教行會」。

    從公共道德來說,這些神靈都是有缺陷的,然而他們很受人們的歡迎。整整一千年裡,腓尼基商人經常去意大利海岸光顧,這讓羅馬人熟悉了對他們的上帝巴爾(耶和華的不共戴天的敵人)和妻子艾斯塔蒂。老年時,所羅門在耶路撒冷中心為了這位奇妙的女神建了一座「高壇」,這讓他忠誠的臣民感到十分震驚。在爭奪地中海的統治權的漫長苦戰中,這個令人敬畏的女神一直被人們公認是迦太基城的庇護者,在她的非洲和亞洲的廟宇都被毀後,她又重新以受人崇敬的基督教聖人的身份回到了歐洲。可是,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神不得不提。他在軍隊裡享有很高的聲譽。在經萊茵口至底格里斯河源的羅馬邊境線上,任何一堆殘磚破瓦之下都有他破碎的金身。這便是偉大的米思拉斯神。眾所周知,米思拉斯原是司管光、空氣與真理的亞洲神,人們將他供奉在裡海低地平原。在那片牧草肥沃的土地被我們的鼻祖佔有之後,在山峰峽谷之間人類便得到了棲身之地,以後這個地方成了為人所共知的歐洲。

    這個天神奉獻給人類許多美好的東西,大家都覺得,完全是依靠萬能的天意,這塊土地的統治者才得以施展權力。終日裡米思拉斯都處在天火之中,時常他將天火降在位居高職的人們的身上,他作為天恩的象徵。即便早已遠去,甚至連名字也被忘記了,不過自中世紀開始,那些慈愛的聖人們戴在頭上的光環卻提示我們早在教堂問世一千年以前的古老的傳統。雖然在很長時間內米思拉斯深受人們的崇敬,可是人們要想對他的一生作稍微準確一點的瞭解還是很困難。這是有原因的。早期基督教傳教士對米思拉斯神話深惡痛絕,其程度更甚於對普通神話的仇恨。印度神是他們最兇惡的對手,他們心知肚明,因而竭盡能事,毀掉所有能夠讓人們記憶起他的東西,他們的努力有了成效,米思拉斯所有的寺廟蕩然無存,這個在五百年中曾經盛行於羅馬的宗教,正如現今美以美教派與長老會在美國盛行一樣,此時卻連一張文字記載的紙片都沒有遺留下來。

    但是,當那個時候還沒有發明炸藥,建築物會被徹底摧毀,通過認真搜尋一些廢墟和從若干個亞洲古地獲得的資料,這個空白得以填補,因而有關這個有趣天神及其軼事的相當準確的情況已被掌握了。關於米思拉斯的故事要追溯到很久以前。一天,米思拉斯從一塊岩石中神秘降生。他在搖籃裡睡著,周邊幾個牧羊人過來參拜他,還送禮博得他的歡心。在孩提時代米思拉斯就經歷了各色奇異的冒險,其中好多的事情讓我們想起了讓赫爾克裡斯成為希臘孩子們心目中的英雄的豐功偉績,然而,赫爾克裡斯凶殘暴虐,但米思拉斯一直都與人為善。一次他同太陽神角逐,並將其打敗,可他即便得勝了,卻豁然大度,這不禁讓太陽神視他為手足一般,使得旁人將二人經常混淆。

    在罪惡神降下一場乾旱、想要毀滅整個人類之時,米思拉斯一箭朝一塊岩石射去,霎時水如泉湧,奔向乾裂的土地。後來,艾赫裡曼(這是罪惡神的名字)又想用一場洪水來達到他的卑鄙目的。米思拉斯知道以後,便告訴了某個人,讓他造只大船,將親屬和牲口都帶著,這樣人類又從毀滅中被挽救出來。他竭盡全力拯救人類,使之不因自身的諸多弊病而遭到報應,後來被升到天國,獨攬正義和公正的大權。那個時候誰想加入崇拜米思拉斯的行列,就要通過某種儀式,以吃些麵包和酒作為禮餐,用來紀念米思拉斯同他的朋友太陽神一起用過的著名晚餐。隨後,在水前接受洗禮,做那些現在我們認為是毫無意義的事情,早在一千五百年前這樣的宗教形式就不復存在了。一旦進入崇拜米思拉斯的教,虔誠信徒們都被一視同仁。

    他們一起在一個燈火明亮的祭台前禱告,一同唱讚美詩,共同參加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的節目,慶祝米思拉斯的誕辰。還有,在每週的第一天他們什麼工作都不做,用來紀念那位偉大的天神,直到現在,我們依然將這天稱為「星期日」。他們死後,屍體要整整齊齊的擺放著,到最後審判日來臨之際,好人會得到公正的回報,壞人便被擲入不滅的烈火中去。這些色彩斑斕的神話的成功與在羅馬士兵中米思拉斯精神的廣泛深刻的影響,說明對宗教人們是相當感興趣的。事實上,在最初幾個世紀裡,羅馬帝國一直馬不停蹄地尋找在精神上能夠讓大家感到滿足的東西。公元四七年,發生了一件事。一隻小船離開了腓尼基,馳入佩加城,這座城市是前往歐洲各條道路的起點。乘客裡有兩個人,他們沒帶行李。他們的分別是保羅和巴納巴斯。他們是猶太人,不過其中有一個人持有羅馬護照,還擁有著非猶太族人的智慧。一次永載史冊的旅程的開始。基督教開始征服世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