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1〕 文 / 魯迅
三
自從世界上產生了「須知學校猶家庭」的名論之後,頗使我覺得驚奇,想考查這家庭的組織。後來,幸而在《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楊蔭榆對於暴烈學生之感言》中,發見了「與此曹子勃谿相向」這一句話,才算得到一點頭緒:校長和學生的關係是「猶」之「婦姑」。於是據此推斷,以為教員都是雜湊在楊府上的西賓,將這結論在《語絲》上發表〔2〕。
「可惜」!昨天偶然在《晨報》上拜讀「該校哲教系教員兼代主任汪懋祖以彼之意見書投寄本報」〔3〕的話,這才知道我又錯了,原來都是弟兄,而且現正「相煎益急」,像曹操的兒子阿丕和阿植〔4〕似的。
但是,尚希原諒,我於引用的原文上都不加圈了。只因為我不想圈,並非文章壞。
據考據家說,這曹子建的《七步詩》〔5〕是假的。但也沒有什麼大相干,姑且利用它來活剝一首,替豆萁伸冤: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燼你熟了,正好辦教席!
六月五日。
※※※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五年六月七日《京報副刊》。
〔2〕即收入本書的《「碰壁」之後》。
〔3〕汪懋祖(1891—1949)字典存,江蘇吳縣人,當時的女師大教員,是楊蔭榆迫害學生事件的積極參加者。楊蔭榆宴請評議員於西安飯店,他也列席。他在這篇致「全國教育界」的意見書(載一九二五年六月二日《晨報》)中,誣蔑學生,顛倒黑白,對楊蔭榆大加推崇:「楊校長之為人,頗有剛健之氣,欲努力為女界爭一線光明,凡認為正義所在,雖赴湯蹈火,有所不辭。今反楊者,相煎益急,鄙人排難計窮,不敢再參末議。」
〔4〕阿丕即曹丕(187—226),曹操的次子。參看本卷第520頁注〔17〕。阿植,即曹植(192—232),曹操第三子。參看本卷第520頁注〔18〕。
〔5〕《七步詩》《世說新語·文學》載:「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明代馮惟訥《古詩紀》選錄此詩,注云「本集不載」,並附錄四句的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清代丁晏的《曹集詮評》中關於此詩也說:「《詩紀》云『本集不載』,疑出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