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千年一歎

正文 中國牛的眼神 文 / 余秋雨

    今天早晨又癡癡地看了很久喜烏拉雅山脈一座座倒目但日映紅的雪峰,然後出發去藍毗尼(卜腳護幣),釋迎牟尼的誕生地。

    這條路漫長而又艱險,但幾步一景,美不可言。一邊是碧綠的峭壁,一邊是浩蕩的急流,層巒益嶂全是世界屋脊的余筆,一撇一捺都氣勢奪人。

    可惜藍毗尼太靠近印度,不讓人喜歡的景象又出現了。要進人佛祖誕生的那個園地非常困難,真該好好整治一下。好在我們已經看了尼泊爾很多地方,對這個國家有點信心,相信過幾年就會改變。

    一百多年前英國考古學家在這裡挖掘出一個阿育王柱,上面刻有「釋迎牟尼佛誕生於此」的字樣。阿育王離釋邇牟尼的時代不遠,應該可信。現在,園地水池邊立有一塊牌子,上面用尼泊爾文和英文寫著:著名的中國旅行家玄類到達這裡後,曾經記述藍毗尼所處的位置,以及見到的阿育王柱和一些禮拜台、佛塔。

    可見,玄獎又一次成了佛教聖地的主要證明人。我在相傳佛母沐俗過的水池裡洗了手,逐一觀看了一個個年代古老的石磚豐L拜台,又攀上一個高坡拜渴了紅磚佛柱,然後離開這個園子,到不遠處新落成的中華寺參觀。中華寺還在施工,我們浙江人造的,趙樸初先生題字,很有氣派。邊上,日木人、越南人都在建造寺院、至此,我對佛教聖地的追溯性朝拜也就比較系統『了。為了拜訪藍毗尼,我們來回行車六百公里。因此在路上思考的時間很充裕。我還在繼續想著幾大文明衰落的問題,以及這個問題的另一面,即中華文明何以碩果僅存、延綿未衰的原因。

    在國內時對這個問題並不敏感,因習以為常而變得熟視無睹。在歐美旅行時更多地看到中華文明的弊病,由此聯想到,我們的前輩學人因感受中華文明在與西方文明交戰中的一再敗落而考察西方強盛的原因,很自然地對中華文明採取了痛心疾首的批判態度。

    現在看來,我們沒有理由因歷史悠久而自我原諒或自我誇耀,但與另一些古老文明比一比,總還是自我認識的重要方法。只可惜我們的前輩學人,到這一帶來得太少了。

    這一路,我已對同伴們多次說過,是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補了一門中華文化的課程,課程的有些內容,還很觸動感清。

    這種情景可以藉著一個圖像來說明。在印度很多城市的街頭,晃蕩著一些「神牛」,這些牛不幹任何事情,卻可以隨意去吃一切它們想吃的東西,不管這些東西在店舖,在攤上,還是在路人的籃子裡。它們走在馬路中心,阻塞了大量車輛,誰也不敢馭趕,只能跟在它們後面。極度的特權造成它們極度的隨意,一派神定氣閒,完全不理會這個世界,連眼神也是絕對的不負責任。

    對我來說,只有看多了這樣的牛,才反過來真正認識了從小就看慣的中國牛,才知道中國牛的眼神裡飽含著多少辛勞、服從和溫馴。這也就是說,我在印度的大街上,補上了從小誤讀的那一課。

    同樣的道理,我比過去更深刻地理解了我們的祖先。我們從西亞,中亞、南亞一路過來,除了像以色列這樣的少數例外,絕大多數農田的耕作情況無法與中國農村相比.要麼大片拋荒,要麼粗種粗收,也瀟良少見到有人在勞動。

    中國的難能可貴,更在於從勤勞耕作出發建立了一整套精神原.則。先秦諸子的偉大貢獻,在於從不同的角度合力完成』了一系列與此有關的文化選擇。例如,務實精神、循環模式,自然節律、中庸之道、寬容胸懷、集權思維、民本意識、樂天情趣、安土傾向等等,.幾乎都來自農耕文明.又都伸發出了恆久的普遍意義.成為保證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基本規則。這一切是農耕文明的必然產物嗎?未必,我們一路看到,很多也是農耕文明的國度並沒有這些精神成果。因此還是要深深佩服我們祖先的高明。這中間,作為核心形態的儒家文化更值得研究。不謀求玄深體系,不標榜清高出世,不排斥別種文化,只以一種自然的教化方式,普及實實在在的良好秩序和理性精神。既包含著社會政治原則,又滲透著倫理道德規範,平靜而有力地起到了安撫人心、穩定社會、維護文明的作用。

    這是一種似淺實深、似散實精的文化遺產,難怪在希臘時那位學者對我說,研究西方哲學到一定高度總會轉向東方,而研究東方,又總是先被印度哲學吸引,最後在中國哲學中歸結。

    中華文明的弱點和弊病當然還應該繼續研究、批判和揭示,但此時此刻正是千年之交,干年文明只有它還在延續,說幾句好話還不應該嗎?

    我的這個反問實有所指,我們學生輩的一些年輕.人,不好好讀書,只以否定和嘲笑為職業,一提祖先就憤恨,真該勸他們好好開開眼界,知道中國人並不是一個*****,知道自己作為一個中華文明的受惠者並不容易,切莫狂妄驕慢了。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日,從博克拉返回加德滿都,夜宿Everest旅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