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什麼理查德不肯承認 文 / 格雷 白蓮
毫無疑問地,理查德的童年經歷對其後來的擇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加重他的這種傾向——害怕失去,總要給自己留後路。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他不能承認約會前四個階段的失敗。從未有人這麼告訴過他:單獨與某人約會是找到合適的伴侶的必要準備,這一階段至關重要。
他固執地認為約會的順序應該是這樣的:他應該首先認識某人,然後與其建立親密關係,確定她是他的唯一之後,才能進入「排他階段」;而不是如我所說:先進入「排他階段」(第三階段),然後自然而然地步入「親密階段」(第四階段)。
結果就是,當他回顧了他與許多女人的交往過程後,感覺到很多次婚姻都與他擦肩而過。只要他能夠做一點些微的改變,那麼第四、第五階段就會變得異常完美。他直到現在還在苦思冥想、對某個交往過的女人無法釋懷:「也許她是最適合我的;也許她是我能追求到的最優秀的女人。」
儘管從上例看來,理查德回憶戀曲時,並不會感到憤恨或愧疚,但是他卻總是感覺到不完美、不滿足。其實,他根本弄不明白到底那個女人適合他,哪個女人不適合他。唯有他最終給自己一個機會,與其中的一個單獨交往,他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否則,他將傾其一生而終無所獲。
除非他知道朝哪個方向射擊是鐵定錯誤的,否則他就永遠都不能作出自我矯正,然後經過一番調試休整之後,朝著另一個方向去射擊。在他的思想裡,他仍然認為有四、五個完全不同的方向可以去嘗試一下。通過支離破碎地體驗約會的幾個階段,他一次又一次地為戀曲劃上了休止符。其實他沒有意識到,正是頻繁的約會破壞了他尋找心心相印伴侶的能力。在他約會的眾多備選女性中,可能有人已經是他的靈魂伴侶了,然而他早已錯過,卻仍盲然不知。
他找到真愛的唯一的希望就是:停止不停地比較和總是追求完美。他應該發現一個自己深深迷戀的女人,她顯然有可能成為終身伴侶,於是開始追求她,依次體驗約會的前四個階段。通過這個旅程,他就能最終獲得那種「就會知道」的能力。即使他努力付出的結果只是換了「就會知道」這個女人並不適合於他,那麼他也是收穫頗豐的。至少他弄明白了一段感情。在這段感情結束後,不會像他以前的眾多插曲那樣,毫無所獲,他將擁有一些情感體驗,以補充自己的戀愛能力,以便確保他的下一段戀情更加接近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