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消失的地平線

破解「香格里拉」之謎 -1 文 / 希爾頓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世上許多神奇美妙的事物往往就被擁有它們的人們所忽略。

    「香格里拉」就是如此,它如此虛幻迷離地在人們的現實生活與精神世界之間的地平線上遊蕩了整整半個多世紀,至今仍散發著誘人的感力,始終是世人內心深處嚮往的一片「世外桃源」。

    每一個認真解讀希爾頓的《消失的地平線》這部傳世之作的人都會隨作者的妙筆神遊一番「香格里拉」,讓自己的意念同小說的主人公一道感慰,卻又同時擁有得而復失的沉重的失落感,從而明白《消失的地幹線》這一書名的深刻寓意。

    1998年初夏,和段棋先生訪美歸來,不僅帶回美國各界友人的友好情誼,還帶回解開「香格里拉」之謎的重要線索——詹姆斯·希爾頓創作《消失的地平線》的靈感來自奧地利奇美籍探險家約瑟夫·洛克從1924到1935年在雲南省西北部探險期間在《國家地理雜誌》發表的系列文章和照片。

    約瑟夫·洛克其人確是個與滇西北有過不解之緣的傳奇人物。當地人對這位寄情於高山峽谷之間,踏遍了中國西部壯麗雄奇的雪山冰峰,與他喜歡穿藏族服裝的納西助手們相濡以沫的西方人有著抹不去的記憶。而滇西北這片世外桃源般的神奇土地及其文化便是終身未娶的洛克大半輩子的精神依托和伴侶,以至於他到彌留之際都「寧願回到玉龍雪山的鮮花叢中死去。」這樣一位不平凡的人物在西方社會文人學士必讀的著名刊物《國家地理雜誌》上發表的長篇紀實散文把富於異國情調的滇西北民族風情以及雪山冰峰的氣息帶進讀者的居室,引起他同時代的英國著名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的注意和興趣,並引發了他創造「香格里拉」意境的靈感,這是清理之中的事情。

    然而要進一步證實這一推斷,也只有一個途徑——去研讀小說原著,去發現書中隱隱浮出,卻又山重水復的暗示和線索。於是我下決心要找到《消失的地平線》原著,把它翻譯成中文。我當時有一種渴望和感覺,相信書中一定有解開「香格里拉」這一虛幻而又似真實的文學謎語的「鑰匙」。

    到處打聽,尋找小說英文原著,卻幾乎沒有可能,小說早在1933年就已出版,10多年之後這些版本很少面市。非常之幸運!還是有遠見的和段浪先生找到了小說原著,且是1933年第一版的。「小和,這書你拿去看看,得空把它翻譯過來」,這是信任也是關懷,我感到如獲至寶的喜悅,同時感到擔子不輕。

    整整三個月的埋頭苦幹,近兩百頁,約15萬字的譯文終於脫稿。彷彿是苦渡江海,終達彼岸,我感到一種從沒有過的輕鬆和寬慰,與此同時,小說中一些謎語一般的暗示和描寫開始纏繞我的思緒,讓我興奮,讓我反覆去品味,琢磨。把那些玄妙、離奇的情節串連起來,把似乎是作家有意拼湊、構建的玄妙意境和場景以及作家對主人公的心理活動的渲染過濾掉,小說的現實生活印跡和原始素材的來源就豁然浮現出來,「香格里拉」之謎的謎底也就隨之清晰地顯現出來一作家希爾頓在他這部得意之作中為讀者創造了這樣幾個謎語:主人公康維之謎,卡拉卡爾山之謎,藍月谷之謎,香格里拉喇嘛寺之謎和滿族姑娘之謎。

    這裡,譯者願把這些謎語—一破解,與諸君分享這些令人驚喜的發現。

    一、關於主人公康維:

    希爾頓對這位才華橫溢卻失意漂泊的主人公的塑造,多少有一些似乎擺脫不掉的約瑟夫·洛克的影子——「他於1921年就去了東方,因為掌握幾種東方語言……他講一口流利的漢語,法語也說得很棒…。他知道他與印度有某種關係,因為他會講印度斯坦語,他在中國已經生活了近十年時光,並不都在大的城鎮,可無論怎麼想,他都認為這段時光是他生命中最滿意的部分……」,實際上,香格里拉的情調與氛圍更多是漢族式的而非明確有藏族的特點,這環境本身給康線以一種愜意的「回家」的感覺…「再一次廉維被同樣選人而富於個性的風格與品質強烈地感染,這已經讓他感到在中國的歲月裡他過得開心、充實……實際上他與異性沒有多少相干,就算他對女性曾有過經驗,也是嘗試性的,而且是沒有結果的……」,他沒有結婚也沒有多少親密的朋友——康維是孤獨的。所有這一切是那麼地與洛克生平經歷有驚人的相似與一致——1921年,受美國農業部的派遣,洛克來到東方的泰國、緬甸及印度搜集一種叫「大風子」的植物種子。少年時代他就開始學習漢語,對東方的中國文化嚮往不已。據說他在青年時代就掌握了九到十門語言,包括漢語、阿拉伯語、印度斯坦語等幾種東方語言。從1922年到達中國雲南麗江之後,就以那裡為大本營開始對玉龍雪山周圍大片山區進行探險考察。從那時到希爾頓發表小說《消失的地平線》的1933年,這十年就是洛克探險生涯的黃金時期。他在自己的日記、文章和給朋友的信中這樣寫到:「過去十年的時光是令人振奮的,於我而言,單調的生活並不是不堪忍受的……在我所生活的地方,不知道什麼叫「沮喪」……沒有人在為生存而忙碌……。」洛克在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中國西南古納西王國》的前言中深情地回憶道:「那逝去的一切又一幕幕重現眼前;那麼多美麗絕倫的自然景觀,那麼多不可思議的奇妙森林和鮮花,那些友好的部落,那些風雨跋涉的年月和那些伴隨我走過漫漫旅途,結下深厚友誼的納西朋友,都將永遠銘記在我一生最幸福的回憶中。」一生未曾婚娶的洛克是不是因為「太專注於學問而無暇顧及感情的培養」,是不是因為他的「漂泊欲」導致了他的獨身生活,這就不得而知,可無論怎樣,結果還是一樣——「他與異性沒有多少相干」——洛克是孤獨的。然而這世界上誰有一個地方能喚起他的思鄉之情,給他「以一種愜意的『回家』的感覺」——那就是滇西北,這片神奇的淨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