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梅蘭芳及其他(下) 文 / 魯迅
張沛
而且梅蘭芳還要到蘇聯去。
議論紛紛。我們的大畫家徐悲鴻教授也曾到莫斯科去畫過松樹——也許是馬,〔2〕我記不真切了——國內就沒有談得這麼起勁。這就可見梅蘭芳博士之在藝術界,確是超人一等的了。
而且累得《現代》的編輯室裡也緊張起來。首座編輯施蟄存先生曰:「而且還要梅蘭芳去演《貴妃醉酒》呢!」(《現代》五卷五期。)要這麼大叫,可見不平之極了,倘不豫先知道性別,是會令人疑心生了髒躁症的。次座編輯杜衡先生曰:「劇本鑒定的工作完畢,則不妨選幾個最前進的戲先到莫斯科去宣傳為梅蘭芳先生『轉變』後的個人的創作。……因為照例,到蘇聯去的藝術家,是無論如何應該事先表示一點『轉變』的。」(《文藝畫報》創刊號。)這可冷靜得多了,一看就知道他手段高妙,足使齊如山〔3〕先生自愧弗及,趕緊來請幫忙——幫忙的幫忙。
但梅蘭芳先生卻正在說中國戲是象徵主義,〔4〕劇本的字句要雅一些,他其實倒是為藝術而藝術,他也是一位「第三種人」。
那麼,他是不會「表示一點『轉變』的」,目前還太早一點。他也許用別一個筆名,做一篇劇本,描寫一個知識階級,總是專為藝術,總是不問俗事,但到末了,他卻究竟還在革命這一方面。這就活動得多了,不到末了,花呀光呀,倘到末了,做這篇東西的也就是我呀,那不就在革命這一方面了嗎?
但我不知道梅蘭芳博士可會自己做了文章,卻用別一個筆名,來稱讚自己的做戲;或者虛設一社,出些什麼「戲劇年鑒」,親自作序,說自己是劇界的名人?〔5〕倘使沒有,那可是也不會玩這一手的。
倘不會玩,那可真要使杜衡先生失望,要他「再亮些」〔6〕了。
還是帶住罷,倘再「略論」下去,我也要防梅先生會說因為被批評家亂罵,害得他演不出好戲來。〔7〕十一月一日。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六日《中華日報·動向》。
〔2〕徐悲鴻於一九三四年五月應蘇聯對外文化事業委員會邀請,去蘇聯參加中國畫展覽會,曾在莫斯科中國大使館舉行的招待會上即席作畫。
〔3〕齊如山(1877—1962)河北高陽人。當時北平國劇學會會長,曾為梅蘭芳編過劇本。杜衡在《文藝畫刊》創刊號(一九三四年十月)發表的《梅蘭芳到蘇聯去》一文中說:「我以為他(按指梅蘭芳)最先的急務,是應當找幾位戲劇意識檢討專家來幫忙,或竟成立一個腳本改編委員會。這些工作,恐怕像齊如山先生他們未必能夠勝任」。
〔4〕一九三四年九月八日《大晚報·剪影》載犁然的《在梅蘭芳馬連良程繼先葉盛蘭的歡宴席上》一文中,記錄梅蘭芳談話說:「中國舊戲原純是象徵派的,跟寫實的話劇不同」。
〔5〕這些都是對杜衡等人的諷刺,參看本書《化名新法》。「戲劇年鑒」是影射杜衡、施蟄存合編的一九三二年《中國文藝年鑒》。〔6〕「再亮些」杜衡著有長篇小說《再亮些》,載一九三四年《現代》月刊第五卷第一期至第五期和第六卷第一期(未刊完,出單行本時改題為《叛徒》)。篇首《題解》引用歌德臨終時的話:「再亮些,再亮些!」
〔7〕這裡也是對杜衡的諷刺。杜衡曾於一九三二年說左翼批評家「蠻橫」,使他們不得不「永遠地沉默,長期地擱筆」。參看《南腔北調集·論「第三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