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王者一統天下

第1卷 第七章 參加詩會 出盡風頭 文 / 欲逝無風

    此時是中間休息時刻。曹操剛才答出最有難度的一題,可謂出了很大的風頭,加之身在權貴之家,那些平時想巴結他的人怎會錯過如此機會,於是身邊圍了一圈人,這些才子別的本是沒有,溜鬚拍馬倒學得爐火純青。曹操大感吃不消,連忙告罪一聲向陳耀天他們這邊過來。陳耀天見曹操過來,開玩笑道:「孟德兄厲害啊,能把最後一題答出來,現在可謂是風光無限啊!你看那些人把你圍的,某真是羨慕得緊啊。」兩人已經見過三次面,也算得上相熟,開點這樣的小玩笑倒也無傷大雅。

    曹操佯裝發怒道:「好你個陳孝先,竟然笑話我。如此小題,恐怕你身邊這幾位恐怕都能猜出最後一題的答案吧!」剛才戲志才,荀彧和荀攸三人不時的出聲猜謎,並且一答就對,思維之敏捷不是在場的其他才子能比擬的,曹操早就注意到了這邊。

    三人對曹操映像都不錯,遂與之打起招呼來。幾人在閒聊中等到了蔡邑的二次出來。這一部分的規則是:蔡邑出上聯,才子對出下聯。剛開始也如上輪一般,才子們皆搶答了出來。隨著難度的增加,漸漸的成了只有陳耀天身邊曹操和荀彧幾人答題。遠處的袁氏兄弟以前不管走到哪都是受人矚目的存在。此時見大家的目光都被陳耀天那邊吸引,頗為不爽,奈何自己文采比不過人家。袁氏兄弟本不是大度之人,正謂是新仇舊恨連在一塊,袁術頓時動起了歪心思,起步靠近袁紹到袁紹身邊,對其說道:「兄長,你看風頭都讓他們搶去了!我們得想個辦法讓他們吃癟才行。」袁紹也有此意,兩人在那秘密的商量起辦法來。其實袁紹和袁術兩兄弟為了爭奪以後的家主之位,一直不太對眼,但為了不讓風頭都讓別人搶光,只好聯合在一起。

    不知不覺,作對也到了尾聲。蔡邑朗讀出最後一題的上聯,題為:鳳落梧桐梧落鳳。此聯難在前後讀起來皆一字不差。眾人苦思良久無果。袁氏兄弟暗道機會來了,袁術對大家道:「某聽聞陳耀天才高八斗,既然大家想了這麼久無果,不如就讓他來對上一對吧!」

    陳耀天心中差點沒把袁術的祖宗十八代問候個遍,暗道我好好的站在這也沒招你惹你啊,你丫的沒想到會在這耍心眼。此時騎虎難下,只能上前假裝思索一會,答道:「珠連璧合璧連珠。」才子們聽到陳耀天的對答,大呼其文采果真非凡。陳耀天汗顏不已,像這樣的千古絕對在現代大家都是耳熟能詳,在這對出卻得到了這麼多人的誇讚。蔡邑也點頭道:「此上聯是我老友盧植前些天來到我府上出了為難我的,我苦思許久,想出來的下聯皆不算工整。沒想到被你完美的對了出來,真是前江後浪推前浪啊!我見你甚是臉生,不是洛陽人吧,不知怎麼稱呼?」

    陳耀天見蔡邑問話,深深的一輯,謙虛的回答道:「某穎川陳耀天,表字孝先,見過蔡先生。先生過譽了,某只是恰巧從別處得知下聯的,只能算是僥倖。」

    這上聯是盧植苦思拿來刁難蔡邑的,怎麼可能從別處得知下聯。見陳耀天不願點破,也沒說出來。此子如此年齡就能不爭名好利,心智確實難得。蔡邑眼中出現了一抹讚賞。

    袁紹兩兄弟聽到陳耀天回答,只能暗歎對方走了狗屎運。

    第二場結束,不久後迎來了第三場。看到蔡邑出來,學子們立馬靜了下來,聆聽第三場的題目。

    「今日正值十五月圓之夜,大家就以月亮為題,作一首詩吧!」

    一會,一個自以為風流倜儻的執垮子弟搖著扇子出列說道:「本才子來試試。」說完假裝沉吟了一會。「今晚月亮圓又圓,烏雲一遮少半邊。欲邀佳人度此夜,奈何佳人還未還。」大家聽完這首打油詩,立馬一哄而笑。蔡邑壓了壓手,等安靜下來後出聲點評道:「此詩作得還算工整,只是缺欠了韻味。不知還有哪位才子出來試試?」戲志才出列,吟道:「湖畔何人初見月?湖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湖月年年只相似。」詩一作完,才子們轟然叫好,蔡邑再次出聲點評:「此詩開頭提出兩個問題,後面又提到人類只因代代繁衍才能得以生存下去。人生短暫引人深思啊!大家定要愛惜時間,不要虛度光陰。不知還有誰想好了?」

    袁術見機會又來了,出聲道:「陳孝先上場對出千古絕對,才華橫溢可見一般,不如聽他來吟出所作的佳作,也好讓各位瞻仰其才華。」

    陳耀天見袁術猶如小丑一般,一而再的刁難,正欲爆發。身旁幾人拉了其一把,反省過來。這裡是蔡大家府上,與人爭吵無疑會讓人感覺不尊重主人,只好忍下。蔡邑見袁術推出陳耀天,也想聽聽,便道:「孝先,你可曾想出,出來朗誦一下吧!」

    在古代涉及月亮的好詩很多,陳耀天思索了一會,最終決定剽竊蘇軾的水調歌頭,朗誦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眾才子默默的沉吟了一會,交頭討論起來,期間人人皆稱陳耀天才學出眾,自歎不如。不知誰帶頭鼓起了掌,一時間掌聲練成一片。

    蔡邑激動不已,聽到如此佳作,忍不住的立馬提筆將詩詞紀錄下來。待寫完後,來到陳耀天身旁,說道:「此詩形態頗為怪異,朗朗上口,本人從未聽過此種模式。不知孝先師從哪位大儒?」

    「某打小就酷愛詩書,奈何沒有門路未能拜得哪位大儒為師,只能自己專研。此種形勢的詩稱為詞,由我來解釋一下:詞一般按字句多少分為小令、中調、長調三類。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上為長調。一首詞只一段的叫單調,兩段的叫雙調,三段、四段的叫三疊、四疊。一段叫一闋。雙調中的兩段,稱上闋、下闋,或叫上片、下片,三疊、四疊中的段落按次序叫第一闋、第二闋……詞在句式方面的基本特徵是長短句,從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詞譜中對每種詞調的平仄、押韻都有規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